佛教:什么叫无分别心?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佛教说:无分别心、无分别智,是指什么?既然无分别,怎么会有分别与无分别之分?这是悖论?~

无分别智,又称为无分别心,是指舍离主观和客观的相对之相,而达到真正平等的真实智慧。
简单说,无分别智就是离主观、客观相,平等地运作的智慧,也是超越凡夫概念式思维的真实观智。无分别智属于出世间智、无漏智,是佛智的相应心品。
无分别智有三种,分别是:
一、加行无分别智
是寻思的智慧,又称为加行智,是道之因,是地前加行位的菩萨所修的智慧。
简单的说,就是把凡夫的分别心识修成无分别的智慧,也就是从凡入圣的知见跨越。
想要把凡夫的分别识念,转为圣者特有的无分别智,需要的是正见的抉择。
其过程是通过反反复复地听闻思惟佛法,进而起修,把无始劫以来因无明而生的种种我执妄见统统舍弃,解除凡夫心的颠倒妄想,种种疑惑。心中无疑,烦恼已尽,那就可以远离分别了。
玄奘法师把这种无分别翻译为“喜足”无分别。
什么叫喜足无分别:
那是因为无始劫以来的无明之惑都渐渐消除,心中欢喜无量,正见具足,不再为疑惑所烦恼,不需要再去分别妄念。所以称为喜足无分别。
这个修行的过程,古人曾经很形象地譬喻为以楔出楔,也就是把一个木楔打进木头的缝隙中把另一个木楔起出来,最后恢复木头原本的样子。借正见之楔出妄念之楔,恢复本来面目。
二、根本无分别智
这是正证之慧,又称为出世无分别智,根本智,是道之体。
《成唯识论》中说:“根本无分别智,亲证二空所显真理,无境相故,能断随眠。”
《三藏法数》中说:“此智不依于心,不缘外境,了一切境,皆即真如,境智无异。如人闭目外无分别,由此无分别智能生种种分别,是名根本智。”
根本智,乃是各种智慧的根本,因为它能够契证真如妙理,平等如实,没有差别。
在《摄大乘论释》中运用了譬喻来比较加行智和根本智:
如果一个哑人,知道了境界的义趣,却无法表达出来,这是加行智;如果一个哑人,正在领受境界,而无所言说,这就是根本智。
再简单一点说,就像一个哑子没有吃过蜂蜜,但是知道蜂蜜的味道如何甜美,他无法表述出来,这是加行智;如果一个哑子正在吃蜂蜜,但是安享于静静吃蜜的的状态,却无法把蜜的美味告诉其他人,这就是根本智。
一个是在理上了解,一个是亲证,这是修行阶次的不同。
三、后得无分别智
又称为后得智,是出观起用的智慧,是道的果,是分别一切差别相的智慧。
据《成唯识论》中说,根本智和后得智属于同一种智,只是它们的作用不同,后得智依根本智才能掌握佛法的真理,根本智需要依靠后得智才能在世俗世界的认识中发挥其作用。
《三藏法数》中说:“依止于心,缘于外境,种种分别,境智有异,如人开目,众色显现,以其于根本智后而得此智,是名后得智。”这种状态,就像《金刚经》中所说的:“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如果把根本智比喻为哑子吃蜜,却无法告知别人其中的美味一样,那么后得智就像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吃了蜂蜜之后,把蜂蜜的美味告诉每一个遇到的有缘人。
凡夫众生有分别心:因为有分别心,有了是非人我,善恶美丑。
佛无分别心:因为无分别,所以无烦脑贪爱。无名利缠缚,所以解脱;
佛和众生的分别与无分别根源于迷悟差别;众生迷,所以以假像为真。区分各种幻像;
佛悟道。看各种像皆是幻,皆是无中生有。故为不二法,故为一。
所以有分别与无分别之分这不是悖论。

扩展资料:无分别心,是佛学术语。此为离情念分别之心识。有二种,一为无漏之无分别心,一为有漏之无分别心。
无漏之无分别心,又云无分别智,正体会真如之智也,有漏之无分别心,如定心之第六识或第八识及眼等之五识,称于境之自相,现量之心是也。分别为随念,计度,自性之三种。
无分别者,无随念计度之二种,非无自性也。注明:无分别心不是不明善恶,而是对善恶之人平等对待,付以真心,无有差别。
无分别智释义
指舍离主观、客观之相,而达平等之真实智慧。即菩萨於初地入见道时,缘一切法之真如,断离能取与所取之差别,境智冥合,平等而无分别之智。亦即远离名想概念等虚妄分别之世俗认识,唯对真如之认识能如实而无分别。
此智属于出世间智与无漏智,为佛智之相应心品。此智有加行、根本、後得等三种之别:
(一)寻思之慧,称为加行无分别智,又作加行智,乃道之「因」。
(二)正证之慧,称为根本无分别智,又作出世无分别智、根本智,乃道之「体」。
(三)出观起用之慧,称为後得无分别智,又称後得智,乃道之「果」。
另据成唯识论卷十之说,根本无分别智与後得无分别智属同一种智,惟作用不同,後得智依根本智方能掌握佛教真理,根本智则靠後得智方可於世俗世界之认识中发挥功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无分别心
百度百科-无分别智

无分别心,简单说就是平等的心。详解如下:
无分别心——离情念分别的心识,有二种:
一、无漏的无分别心:又叫:无分别智,即:正体会真如的智慧。
二、有漏的无分别心:如:定心第六识,或第八识及眼等之五识,称于境的自相,现量的心。
分别,有三种,即:随念,计度,自性。
无分别,已无随念、计度二种,但并非无自性。

佛学术语,此为离情念分别之心识。有二种,一为无漏之无分别心,一为有漏之无分别心。无漏之无分别心,又云无分别智,正体会真如之智也,有漏之无分别心,如定心之第六识或第八识及眼等之五识,称于境之自相,现量之心是也。分别为随念,计度,自性之三种。无分别者,无随念计度之二种,非无自性也。见《百法问答钞》卷二

对事物,有好坏善恶的分别,无分别,则是不分别,无分别不是不能分别,而是能分别而不去分别,没意义。

无分别心:没有对顺境喜,而对逆境忧,能顺逆自在的心。

放下种种执著,放下种种成见,放下种种思想,放下种种观念,放下种种情绪,放下种种欲望,放下一切非我的东西,还天地万物于自然,顺其自然,任其自然,我心坦然,宁静祥和。
“我是谁?”我在追问,我在思索。
我有躯体,但躯体不是我。我有意识,但意识不是我。
那么,到底“我”是谁?谁又是我?
“我”就是我 。“我”无形无相。
——自我觉知,是我最大的特点。
“我”觉,故我在;“我”知,故我在。
意识是“我”发出的指令,躯体是“我”役使的奴仆,真理和正义是“我”的灵魂。
舍弃一切非“我”之后,剩下的方是真“我”。

我是真实的,我是客观的,我是唯一的,
我是自由的,我是永恒的,我是无限的。

我拥有一切,但我又超越一切。
我至纯又至净,我至真又至美,
我至公又至私,我至善又至乐,
我至有又至无,我至简又至能。

我因关照而存在,我因存在而真实。
我因无染而纯净,我因纯净而永恒。
我因无我而忘我,我因忘我而成就自我。
我因无思而智慧,我因智慧而至能。
我因无执而无缚,我因无缚而自由。
我因无私而无欲,我因无欲而清静。
我因自觉而自在,我因自在而唯一。
我因慈悲而至善,我因至善而至乐。
我因无形而无界,我因无界而无限。

“我”是一点说有还无的真知。
“我”是一点说无还有的自觉。
“我”是一点无所不照的灵光。

放下对各种事相(有分别)的心。
放下对各种事相(无分别)的心。
就叫做无分别心。

南无阿弥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佛教:什么叫无分别心?视频

相关评论:
  • 13554033651佛法的无分别心是什么意思?
    余修静同样的爱护、同样的保护、同样的理解,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说明你无分别心,所谓分别心就是用不同的规格、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不同的人,处理一切不同的事。佛法教导我们不要起分别心,能做得到位、做的尽心、保持永远不变,这个时候称你作菩萨。阿弥陀佛 ...

  • 13554033651佛教无分别心是不是就是无防备心容纳别人没有一点自私自利和防备心
    余修静无分别心不是没有觉知心,觉知一切色受想行识,但是没有贪嗔痴慢疑,是为无分别心。佛教不但要除贪嗔心也要除痴心。防备心是疑心,但是如果什么都不知道任人宰割就是痴心,不明了。心中清楚明白,但是不起贪嗔痴,这是无分别心。

  • 13554033651佛教里的无分别心是对所有人不用相同的态度对待,对吧?而是做什么事心里...
    余修静无分别心是被佛教徒误解和滥用最多的概念。真正的无分别心,是说真心体性无分别。所以,无分别心就是真心。而不是意识心不分别对待就是无分别心。参考资料:http:\/\/wenwen.soso.com\/z\/q187888120.htm

  • 13554033651如何理解佛教所说的“无分别智” ?
    余修静无分别智,又作无分别心。指舍离主观、客观之相,而达平等之真实智慧。即菩萨於初地入见道时,缘一切法之真如,断离能取与所取之差别,境智冥合,平等而无分别之智。亦即远离名想概念等虚妄分别之世俗认识,唯对真如之认识能如实而无分别。此智属于出世间智与无漏智,为佛智之相应心品。此智有...

  • 13554033651请问佛教说要无分别心,那这不是善恶不分哪
    余修静善恶不分那是愚痴,不是无分别,佛是觉悟者,佛教是觉悟的教育。觉悟了对任何事情都了了分明,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分别心是执着心,有了分别就会产生我执,这是偏见,进而根深蒂固成为愚痴邪见,然后造业受报,循环无尽。无分别心是真心,是实心,是出离轮回之心,是无生无死之心,是无漏心,...

  • 13554033651无分别心什么意思?
    余修静佛法的无分别心是什么意思?佛友 法安!佛法中的无分别心,并不是叫我们什么都不分别、也不是叫我们要保持无心,而是我们在生活日常中,时时分别的当下,有个本来就没有分别的心,与我们同时同在。当我们吃饭的时候,我们知道好吃或不好吃、知道热或冷,但这个无分别心完全无知无觉,可是没有他,...

  • 13554033651什么叫分别心,无分别心,分别心寂灭
    余修静什么叫分别心?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识,与色、声、香、味、触、法对应起作用,就是起粗分别心了。末那识执阿赖耶识为我,执六根识为我所,是细分别心。阿赖耶识执妄能,亦是微细分别心。什么叫无分别心?1、六根识,随一根识,暂时停止与对应的“尘”起的作用,就叫随一根暂时无...

  • 13554033651佛教说的慈悲心无分别心是不是要对人付出感情
    余修静意思是要对所有的人无差别的怀有仁慈之心,当然是要付出感情,但这种感情是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

  • 13554033651佛说不要有分别心 如果没有分别心哪怎么判断善恶呢
    余修静所以无分别心。善恶之分只因外在的虚幻之象导致的,你越是执著,就越有分别心,所以,人一直认为,有好人就有坏人,其实这是一种执著,是对虚妄的执著。你用恶判断,那就是以恶看世,你用善去判断,那就是善法住世。你用无分别心去看,那就无恶无善。其实,佛教还有一句话“一切唯心造”...

  • 13554033651请问佛教中无分别心是什么意思,
    余修静像你们只顾自了,那是有慧无福,有什么用呢?” 若是如此的针锋相对,也是叫做分别心。我们要知道,佛的教法有八万四千法门,这是为了普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修行人是要顺应环境而不随它转。 我们有这个因缘生于人间,得闻佛法,又能造福人群,因此要懂得惜福惜缘。 有这群发心的菩萨行者...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