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春》,该怎样学习才能有真正的收获和提高?

来自:社会风气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春》,到底应该学习些什么内容?~

《春》作为一篇传颂不衰的经典散文名篇,入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篇课文,足见它的价值和地位之高。那么这篇课文到底有名气在哪儿?到底美在哪儿呢?同学们该学些什么呢?
我见过一些孩子学习这篇课文,还是传统的老一套,学习生字词、作者、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当然,学习这些知识并没有错,这些知识都非常重要,而且都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不过,学习课文也要重点突出,主次有别,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不抓重点,每一课的学习内容都是一样的,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孩子的知识学到了,但是能力却提高不了多少。
为了帮助孩子们学好这篇课文,我结合第一单元的单元提示,确定出这篇课文可以学习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领略文章的景物之美。即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美在哪里,感受并且概括出来。注意:一定要让孩子自己阅读文字,学会概括。我见到过有的孩子照抄照搬教辅资料上的现成答案。比如第3到第7段就照抄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样概括未尝不可,但是死板教条,毫无生机。
第二,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换句话说就是要学习文章的表达之美,即课文用了什么样的语言和方法描写景物的。我把它概括为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描写的角度和方法(主要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时空转换、色彩搭配等等)。
比如课文的第四段,作者描写春花。从修辞的角度来看,用到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比如“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是拟人;“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既是比喻,也是排比。从描写的角度和方法来看,作者综合运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时空转换、色彩搭配等方法,把春花写得立体丰富,有声有色,富有生机。

以上两点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中之重,孩子们一定要品读文字,学习方法,并且能够迁移运用到写作上去。
第三,了解课文的结构之美。课文的结构之美,也就是小学学过的划分段落。这篇课文和后面的《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都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这一个知识点比较简单,点到即可。
第四,体会作者的情怀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怀之美,也就是小学学过的中心思想,小学时概括中心思想可能是好多孩子学习课文的要点内容。其实好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明朗的,而且可以是一个套路的答题模式,学生体会概括起来并算不难。对初中孩子来说,可以让他们体会体会,在这一个单元中,仅仅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次要目标,不能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不知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欢迎讨论,欢迎留言。

优质解答
《春》读后感
今天,在绵绵春雨中,我读了现代文学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朱自清的散文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清新的文字、淡雅的风格,让我深深陶醉.阅读他的散文,不仅仅是眼看口读,更要用心去品味.
《春》里的春天是四季之首,繁花烂漫.山醒了,水醒了,小草醒了,花儿醒了,还有和风、细雨和城里乡下的老老少少,组成一幅美妙的春景.斑斓的色彩,芬芳的气息,宛转的曲子、笛声,强烈刺激着我的感官.静的是物,动的是人;静的球开始滚动,动的风筝在飘荡;春天里的一切都仿佛有了生命.晴天也好,雨天也罢,风雨阴晴总相宜.比喻、拟人、排比和引用等修辞手法,驾轻就熟,信手拈来,不着痕迹,朱自清为我们勾勒出一季如画的春天.文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草的生长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也向我们暗示,嫩绿的春天已在不知不觉中来到我们的身边.
《春》里春天象征着生机勃勃,寓意着美好的开端.只有春天的萌动,才有夏天的繁华,才有秋天的收获.“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期望.春天不再单纯是一个季节,而是变成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像刚落地的娃娃,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还要“安静和平”,人、动物和自然和谐相处,朱自清的春天,就是一种幸福生活的象征.
朱自清不仅是一个散文家、学者,更是一个有骨气的爱国人士.他生活在旧中国,生活在战争和饥饿中.今天我们品读这些清秀精到、雅俗共赏的文章时,难道你仅仅认为很“优美”吗?而我却觉得还有一点“忧美”,隐隐的“忧郁忧患之美”.这么绝妙的天地人和谐的春天,对于生活那个时代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一种梦想,只能“盼望着,盼望着”.
现在的人们养尊处优,已习惯了慵懒,对于美好的东西,经常是熟视无睹,而且常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春天和未来,我们只有好好学习、茁壮成长,才有祖国的的繁华和收获.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不能愧对“祖国春天”的称号,要让花开更红更香,要让草长更绿更广,为真正实现朱自清梦中的春天,添上浓重的一笔.
读《春》有感
春天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季节,但往往又会给人带来焕然一新惊喜的.在描写春天的文章长廊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朱自清写的《春》了.他那栩栩如生、独一无二的语句,像小河的流水般灌溉进我的心里,虽然现在是冬天,但我似乎感觉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鸟语花香的春景图.
“吹面不寒杨柳风.”从中,我能感觉到,风是多么地温柔呀!像是母亲的手在抚摸着一样,而且在空气中还夹着清新的土味、酝酿着淡淡的花香.要是能漫步在这种仙界般的美好春光里,一定是舒服极了,惬意极了!此时此刻我真是希望能穿越时空,到达这么美、还充满了诗意的春天去啊!
朱自清给春天的鸟,“恩赐”了一个美妙的嗓子.“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唤友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着轻风流水应和着.”这样的境界,就像在奇妙的童话世界里似的.但是,即使鸟儿的天赖之音再好、再美,也比不上那新春的雨水呀!俗话说“春雨贵如油”.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美好的季节,是最适合放风筝了.朱自清在春天看到了一个热闹的场面,在“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人们都以欢笑和努力,满心欢喜地迎接着春天,迎接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一直为现在的美好生活而奋斗……
春天,是希望的种子、是生命的开始、是美丽的象征.我从朱自清写的《春》中,看到了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人们在努力地工作着、奋斗着,从希望的春天开始,为我们的世界多添一份光彩.请大家就从现在做起,憧憬着我们的未来,一起来为明天而努力吧 !

《春》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传颂不衰的经典散文名篇,入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这篇散文写得特别美,作为初一学生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该怎样学习才能有真正的收获和提高呢?

本人结合第一单元的单元提示和文本特质,觉得这篇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

第一、诵读文章的音韵美。

这篇散文如诗一般的语言,优美,清新,特别适合诵读。因此,要学习好这篇课文,就要反反复复地诵读课文,读准确,读连贯,把握好重音,把握好停连,读出感情,读出韵味。也就是说,要把这篇课文读好、读美。

在反复诵读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自然流畅地背诵全文。

第二、想象文章的图画美。

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图画。要让孩子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作者笔下的春日图景。课文主要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春日图景。

不过在想象春日画面的时候,切忌空洞概括,统一答案。而应该让孩子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想象。比如课文的第三段,在作者的笔下,绿草如茵,生机勃勃;人们尽情嬉戏,心旷神怡。其他段落也是一样的,要让孩子们自己感受,想象,描述,力求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第三、揣摩文章的表达美。

也就是课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和语言来描写景物的。这是孩子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课文描写景物,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比如第三段,作者先是直接描写春草,接着写人的活动来烘托。其他方法比如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时空转换、色彩搭配等等。

此外,作者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春天的景物描写得生动传神、富有生机。

还有一个方面本人觉得还是要让孩子注意学习模仿的,就是课文运用了长短交错、整散结合的句式。比如第三段,开头一个长句子,也是一个散句,之后连用几个短句、整句。这样的句式特点,使得文章句子错落有致,灵活多变,极富变化之美。

总而言之,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把春天的景物写得立体丰富,有声有色,富有生机,极富表达之美。

第四、仿写练习必不可少。

尽管课文的课后练习没有仿写的要求,但是本人觉得,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就是综合运用,否则的话学习的都是死知识。因此,学习课文之后,要让孩子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篇描写景物的作文。只有在仿写练习中,孩子学习的知识才能够巩固消化,并且能够学以致用,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不知大家对此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建议,欢迎讨论,欢迎留言。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快来关注“三尺讲台一路行吟”吧。



学课文,看春天。作家杨大侠杨科寄语

《春》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传颂不衰的经典散文名篇,入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这篇散文写得特别美,作为初一学生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该怎样学习才能有真正的收获和提高呢?

本人结合第一单元的单元提示和文本特质,觉得这篇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

第一、诵读文章的音韵美。
这篇散文如诗一般的语言,优美,清新,特别适合诵读。因此,要学习好这篇课文,就要反反复复地诵读课文,读准确,读连贯,把握好重音,把握好停连,读出感情,读出韵味。也就是说,要把这篇课文读好、读美。

在反复诵读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自然流畅地背诵全文。

第二、想象文章的图画美。
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图画。要让孩子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作者笔下的春日图景。课文主要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春日图景。

不过在想象春日画面的时候,切忌空洞概括,统一答案。而应该让孩子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想象。比如课文的第三段,在作者的笔下,绿草如茵,生机勃勃;人们尽情嬉戏,心旷神怡。其他段落也是一样的,要让孩子们自己感受,想象,描述,力求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第三、揣摩文章的表达美。
也就是课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和语言来描写景物的。这是孩子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课文描写景物,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比如第三段,作者先是直接描写春草,接着写人的活动来烘托。其他方法比如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时空转换、色彩搭配等等。

此外,作者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春天的景物描写得生动传神、富有生机。

还有一个方面本人觉得还是要让孩子注意学习模仿的,就是课文运用了长短交错、整散结合的句式。比如第三段,开头一个长句子,也是一个散句,之后连用几个短句、整句。这样的句式特点,使得文章句子错落有致,灵活多变,极富变化之美。

总而言之,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把春天的景物写得立体丰富,有声有色,富有生机,极富表达之美。

第四、仿写练习必不可少。
尽管课文的课后练习没有仿写的要求,但是本人觉得,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就是综合运用,否则的话学习的都是死知识。因此,学习课文之后,要让孩子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篇描写景物的作文。只有在仿写练习中,孩子学习的知识才能够巩固消化,并且能够学以致用,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不知大家对此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建议,欢迎讨论,欢迎留言。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快来关注“三尺讲台一路行吟”吧。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春》,该怎样学习才能有真正的收获和提高?视频

相关评论:
  • 15549553493春天第5~6段的大意是什么?
    蒋禄花答: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第五~六段: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赵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 15549553493七年级上册语文1课《春》预习+课后习题解答
    蒋禄花答: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预习与课后习题详解春风画卷,新格调的赞歌 朱自清,这位1898年至1948年间活跃的散文大家,以其独特的笔触在《春》一文中展现了清新脱俗的风格。这篇作品如同一首春天的颂歌,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积极情绪的热烈赞美,见证了他艺术风格的演变历程。知识精华,字里行间...

  • 15549553493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 ...
    蒋禄花答:春天,又称春季,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时间范围指立春至立夏期间,所包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北半球的公历为3—5月,而南半球(如澳大利亚)则是9—11月。气象学上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上为春季的开始。春天气候温暖适中,中国内陆大部分地区有降雨...

  • 15549553493七年级语文《春》第三段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蒋禄花答: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朱自清的《春》第三段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使文章形象生动,富于人性化。《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

  • 15549553493《春》的第5~6自然段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
    蒋禄花答: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第五~六段如下:第五段:“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

  • 15549553493在七年级上册第一课语文春里面作者是怎样描写春风?
    蒋禄花答: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将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文章中去。熔铸到诗一样美丽的语言中去。从而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

  • 1554955349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蒋禄花答:《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

  • 15549553493春的五、六自然段的段意
    蒋禄花答: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第五~六段如下:第五段:“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

  • 15549553493初一语文上册第一课《春》多音字大全有哪些
    蒋禄花答:《春》这课的多音字如下:涨 涨 [zhǎng]~潮。~落。~水。河水暴~。~价。~钱。物价飞~。涨 [zhàng]~红脸。泡~了。了 了 [liǎo]明~。一目~然。完~。~结。了 [le]完~。散 散 [sàn]分~。解~。涣~。~落。~失。~逸。散 [sǎn]松~。~漫。懒~。~曲。~...

  • 1554955349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课《春》
    蒋禄花答:熔铸到诗一样美丽的语言中去。从而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