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利与弊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科举制的利弊是什么?~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开始于隋炀帝年间,结束于清朝光绪年间,在我国历史上一共存在了1300年。在这1300年里,科举制度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利有弊,但整体而言弊大于利。

作为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入仕改变命运的途径。但是,科举制度考试范围过于狭窄,考试内容仅限于儒家经书。发展到最后,科举考试成了八股取士,极大的限制了读书人的思想,限制了文人的创新能力,改编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对中举者的优待更是使科举成了最吸引人的事业,读书成了文人们唯一的事业。而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停滞不前。

其次,科举考试不仅是一个选拔人才的制度,在当时上榜成为了荣耀的象征,中举者更是享受了极高的名誉与优待。这就直接导致了许多家庭悲剧,中举者抛妻弃子,次第者受尽家人白眼。《儒林外史》中便有许多讽刺科举考试制度的文章,例如范进中举。

而且,科举考试也导致了官场的腐败。科举考试的本意是从天下广选人才,忽视出身、门第。但是最后科举制度却演变成了裙带关系选拔人才。朝廷官员为了拉帮结派,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的弟子参加考试,以此做到官官相护。那么如何能让自己的弟子顺利中举?这就需要“打点关系”,由此,标榜公平的科举考试最终还是变成了“走后门”的便利之路。

利:1。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2。倡导重学风气,在民间形成读书风尚3。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性4。选拔具有较高素养的文人为行政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弊:1。考察的内容大多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2。明清八股取士选拔的多为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3。把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为统治者所掌控

利: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打破了官位世袭制;为平民进入权力机制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机会;带动了社会读书的风气;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优化官僚体制,一定程度上提高统治者执政统治的质量和效率;是一种选拔人才相对公平的机制。对于儒学的传承和弘扬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弊:科举制实施后,大大增加官场舞弊,不公正的人才选拔更加突出;“门生”渐成士子们进入仕途的捷径,加大官员结党营私的风险,不利于社会稳定,加深阶级矛盾;科举制逐渐成为统治者实行思想专制,巩固权力的工具。教材只局限于儒家的四书五经不利于思想的大繁荣,导致诸子百家其他学派的衰落;导致人们思想僵化,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对自然科学领域的进步造成一定的阻碍。科举制后期,特别是“八股取士”,更是制度僵化显著体现。

利 可以提拔人才
弊 可以让大臣财源广进,毕竟有的主考官收钱

利:由原来官僚世袭,进化成天下学子皆可入仕途。使更多的人才可以报效国家,避免了官僚世袭的腐败。使得当时政治增加了新鲜血液,这在当时是社会的进步。
弊:由于科举制度的题材均来自四书五经,所有争论均要求以八股形式进行。这就限制了发挥的自由度。这种选才方式制度化,使得一大部分有才能的人才被据之门外

利 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材。
敝 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灵性的渴望
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大部份人以通过科考为读书唯一目的,读书变成只为做官,光宗耀祖。另外科举亦局限制了人材的出路。

利我不知道,
弊就是谁第一由主考说了算。


科举制的利与弊视频

相关评论:
  • 15292686682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翁菡健关于科举制度的利与弊如下:科举制度的利在于:有利于控制思想文化;科举制度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科举制度能够打破阶级桎梏;科举制度对各国选拔人才具有借鉴意义。弊在于: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科举制度阻碍了科技和文艺的发展;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科举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科举考试并非...

  • 15292686682科举制有哪些利和弊?
    翁菡健利:开创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选拔人才提供了借鉴加强了透明度 平等竞争得到实现 促进了后来朝代盛世的出现 适应封建社会发展 是历史的进步 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办事能力弊:读书做官这一人生定式开始形成 人们开始盲目地追求功名 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开始盛行...

  • 15292686682科举制的利与弊
    翁菡健利: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打破了官位世袭制;为平民进入权力机制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机会;带动了社会读书的风气;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优化官僚体制,一定程度上提高统治者执政统治的质量和效率;是一种选拔人才相对公平的机制。对于儒学的传承和弘扬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弊:科举制实施后,大大增加官场舞弊...

  • 15292686682科举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利弊两方面怎么分析?
    翁菡健积极影响: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消极影响: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到了明朝,八股取士,使得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清朝,由于文字狱的影响,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古社会的...

  • 15292686682科举制的利弊?
    翁菡健与封建社会其他所有选举制度相比 , 科举制度有其进步性和合理性。它造成了社会流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封建政治;科举的一整套严密的考试程式和制度,更被誉为是中华民族的杰出创造。科举制使应考之人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这对于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广泛搜罗人才,有着无可辩驳的优点。以考试取士,权在...

  • 15292686682科举制弊端
    翁菡健科举制弊端如下:1、僵化的科举制度 任何一种制度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有弊的一面,科举制度有弊的其中一点就在于,它在后期走向了一种僵化。纵观科举制度的整个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在明朝以前,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但是在明朝以后,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却...

  • 15292686682科举制的利与弊
    翁菡健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从宋代开始,科举便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这样不但大为扩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份子,有机会透过科考...

  • 15292686682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翁菡健利:1。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2。倡导重学风气,在民间形成读书风尚3。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性4。选拔具有较高素养的文人为行政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弊:1。考察的内容大多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2。明清八股取士选拔的多为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3。把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为统治者所掌控 ...

  • 15292686682科举制度有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翁菡健科举制度是为了选才,也是能够选出传统社会的真才并委以重任的。至于明清科举的八股文之风,加上中国传统重术不重技术,重视人文科学轻自然科学的传统,才是导致明清以后科学技术落后的真正原因。许多论者把科场上的作弊如挟带、替考、贿赂考官、通关节等说成是科举制的弊端,认为晚清科场作弊盛行说明科举...

  • 15292686682古代的科举制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一个好办法,这个政策又有哪些弊端?_百 ...
    翁菡健而且还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阶级斗争。科学制度还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极大地帮助了社会上积极向上求学不倦的良好风气。二、科举制的弊端虽然说这一制度利大于弊,但是弊端总是不可忽视的。首先,按照当朝统治者的需要和想法改变科考内容,捆绑并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对于有真才实学的学子来说上了一道无形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