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易中天评三国的评论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评价易中天品三国~

恰好我把易中天品三国从头到尾都看完了,一集不漏,就来说说我的感受吧。
易中天讲三国是喜欢把演义和三国志对比着来讲,很大一部分是扫盲。其次是讲一些三国志里面的事迹。
易中天讲事迹的时候也喜欢采用裴松之的手法,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列举上来。关于历史的疑点问题,他也会举例,然后引用其他历史学派的说法来讨论。
但是读史就是这么一回事,不同人的人读,肯定会有偏颇性。比方说易中天明显是倾向曹操。
因为偏颇导致他所举出的材料都带有偏颇性。
比方说有一集他质疑三顾茅庐的真实性,举出一个例子是出自裴松之的注,诸葛亮去找刘备,结果刘备只是把他当普通人处理,结果之后刘备拿草编织,被诸葛亮看到说难道将军的志向就是编草鞋吗。然后刘备叹口气说那我能怎么办呢。诸葛亮说:你认为你和曹操比何如?刘备便答:自然是比不上云云
大抵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易中天照搬不误,讲了出来,但是没有讲这篇材料的出处。
这篇材料并不是出自三国志,而是出自《魏略》。是裴松之把他补了进去,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认为这条材料不可信。
但是易中天没有提这个故事的出处,也没有谈裴松之的“不可信”意见,却直接拿来用,为了达到自己的观点,丝毫不向观众解释清楚。这个是有点误导了罢?
但是反之他在处理对曹操不利的负面信息的时候,他就总能找出些不可信的依据了。
这种态度,也是带有偏向性罢?
总得来说,易中天最让人不爽的是,他清楚,但是他就不讲透。他在讲三国志的时候,有些很矛盾的问题,他只拿一边的材料用。这些材料当然都是有根据的,但是他就有时候故意放弃那些相左的材料,来达到他的演讲效应。
所以这是他可恶的地方,带有诱导性。
不过并不是说他就黑蜀汉,他对蜀国的将领们也是尊重滴,对诸葛刘备关羽也是承认实力滴。
但是他的观点依旧是一家之言。‘
比方说他对诸葛也是很敬重,但是我很反感他把武侯单纯定位成一个政治家,而不去承认他军事上的实力。
比方说他把蜀汉后期描写的像朝鲜一样...
他在某一集讲蜀汉的时候把姜维时期的国民政貌移植到了武侯时期。
......
当时我气得有点想掀桌。
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易教授的口误也是很多滴
有些材料也有引用错滴

整个易中天讲三国最有营养的是最后几集,他点评九品中正制的时候。他的观点是三国就是法家寒门跟士族阶级的对抗。
这个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观点,虽然不知道是否拾人牙慧
----
总得来说易中天是一家之人,吸取前人的智慧。
演讲的魅力点是读史读的动情,为故事中的人物命运感叹。
没有明显的黑谁,但是绝对有倾向性。
说害人不浅也是有的。
其实现在很多人的毛病就是这里,总觉得自己听了某次演讲或是看了某篇知乎的解答,就觉得自己窥探到了几千年前事件的真相。
告诉你,你就算把史书读得再透彻,也会有不同的意见。
没有什么是“正史上”“其实”这样绝对性的东西。同样的人看到同样的材料,得出来的感受就会不一样。
所以我很反感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在别人头上的。历史上的事情没有一个准话,把自己的意见当做正确答案去给被人洗脑真是害人不浅。
易中天的讲座就是观众多,并且带有偏颇性,所以有一部分观众放弃去亲自看史书,得出自己的观点,而是直接把易中天的想法当做圣经来传教。这是我觉得讨厌的地方。
但是也让一部分人对三国更了解了,这....也算是欣慰处把。

 《三国演义》是我最开始接触三国史的途径。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最开始喜欢着刘备和他阵营中的每一个人、恨着曹操这个奸雄。这也没办法,《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再写着本书的时候就带有褒刘贬曹的用意。我们这些初次接触三国的人就不知不觉上了他的“套”。直到看到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之前,我一直深深陷入罗贯中的“套”里。
  第一次看《品三国》是无意间看到中央10的百家讲坛。因为我从小酷爱三国(虽然只看过《三国演义》)。仅仅看了一期,就被他折服了。易中天先生幽默的语言让我忍俊不禁,他的第一讲有关曹操的演讲,彻底颠覆我脑海中“褒刘贬曹”的观念。“原来曹操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啊……”
  易中天就是站出来为曹操洗冤的人之一。他的《品三国》第一部“魏武挥鞭”,通过十二集的精彩讲述,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易中天先生很清楚,如果只用史料是不能真正使平民接近历史真相。于是他将现代元素融入其中,用诙谐的语言为大家讲述一个个故事。让平民百姓从故事中了解真实的曹操,这也是我最欣赏的一点。他能放下学者身份,站在平民立场上,用“俗话”、“白话”演讲,这就使他与平民距离缩短了。一个平民,很难听懂学者高深的言论,而很容易与平民聊天,“唠嗑”。易中天先生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他更像一个朋友,在与你聊天,聊三国,用自己的见解引出你个人的想法。这种“抛砖引玉”式的演讲,自然使平民更容易理解,更容易与演讲者共同思考。
  关于他的诙谐幽默,有的朋友说是“贫”。我个人不同意这种观点。历史知识本来就很容易让人觉得枯燥无味,即使是历史故事,也只能在人们心中擦出一丝火星,而他的幽默正像是一把火,一下子点燃人们心中的激情,引发人们的兴趣。也有一些朋友觉得他不该在历史演讲中融入现代元素。我个人也不同意这种观点。举个简单例子,易中天在讲某人时,都会带上他的官衔,那些官衔,如果不是易中天先生用现代官衔解释,能有几个人看懂呢?所以掺入一些现代元素反而能有助于我们读懂真实的三国。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三国”这就是易中天先生为大家品读三国的原因。当然,他的品读三国不止是为大家:“还原”,还有“比较”,“分析”,这两项就是针对三国历史的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按他的话说:“比较”就是看看这三种形象究竟有什么不同,“分析”就是弄清楚历史形象为什么会变成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我不得不佩服他考虑问题的全面性。的确,仅仅“还原”是不能满足观众与读者的。他们的心理是:我心中的:“错误”形象是怎么形成的,这与历史形象有什么不同?呵呵,易中天先生真是吧观众与读者的心理琢磨透了。
  最后引用易中天先生的一些言论吧:事实上,学术讨论的目的,不是比个高下,争个输赢,而是探明事理,启迪智慧。成都武侯祠有清人赵藩之“攻心联”。我略改数字,以为自勉,并与诸君共勉: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书非好辩
  不审势,即褒贬皆误,后来治学要深思

易中天“品三国” 给历史以人的体温

《易中天品三国》讲述了真正的三国历史。三国既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在这短短几十年中,曾经有过多少英雄战死沙场,又有过多少人雄霸一方.易中天教授具有独特的语言艺术能力,同时,也在于他对历史知识的深厚功底。他能用通俗的语言,幽默风趣地解说严肃的历史事件。他善用形象的比喻。他还能进入各自的角色,表现各种不同人物不同的语言风格。他以各种史书为依据,尽最大可能的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对于那段模糊的岁月让它渐渐重现在我们的面前。感慨岁月流逝的同时,也让那些风流人物再一次的湿润我们的眼眶。
易教授用平民化的语言表现出各种人物各自复杂的心理变化,性格特点,描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拉近了历史人物与我们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使我们不仅了解了历史,对人物有了新的体会,新的认识,而且还懂了很多道理。像袁术,从来不用人,不听别人劝告,意气用事,尽管率领十万大军,也打不过曹操。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曹操不仅会用人,而且自身谋略就在袁术之上,这场官渡之战充分体现了曹操是个英雄。《三国演义》塑造的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应该说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出使江东,促使刘备集团和孙权集团联合的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曹操有时也一意孤行。如他占取荆州后,一不劳军,二不安民,却还不听程昱之言,以为孙刘不会联合,最后火烧赤壁,惨败而逃。这就说明不能不听别人的劝告。

“既生喻,何生亮!”人们便会想起那个气量狭窄的周喻,但其实周喻气量并不狭窄,而是心胸开阔之人;鲁肃也没那么窝囊,因为他发表过东吴版的《隆中对》。

而对于我来说,那段精彩的历史,我最先了解的并不是从书中,而是央视的电视剧中,而后再去读了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对于原著的那种褒刘贬曹的写作方法略觉得不妥。虽然我也和很多人一样,被诸葛孔明的那些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叹为观止,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但我却不会因为这样而喜欢上刘备或是鄙视曹操。《品三国》的成功或许在于他为很多人平了反,虽然他对曹操最后的总结依然还是“奸雄”二字,但这“奸雄”二字的成份或许英雄的含义会更加多了一些吧。我眼中的曹操跟很多人有所不同,他自傲,狂妄但决不目空一切,他暴戾,残酷但也会珍惜人才,礼贤下士。他在我眼中就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般,开创了一个时代的来临。他不仅为魏国的建立开疆辟土,也为晋王朝的一统打下基础。曹操是幸运的,因为他在乱世之中证明了自己的一切;但同时他也是不幸的,郭嘉的早逝让他难以一统江山,一手打下的江山最后却被司马氏窃得,而更加可悲的是在后人的眼中他永远只是一个“乱臣贼子”。遥想千百年前周文王也只是商王朝的西伯候,唐朝的李渊也曾是隋朝之臣,而他们都是在君王的无道下才开创一代基业,而曹操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也曾想以自己的一己之力托起那汉王朝的半壁江山,但汉王朝的分崩离兮又岂是一人一力所能为之的,但为何后人的评价会与周文王相差千里之远?呜呼悲哉,或许在九泉之下的曹操也难以想明白自己究竟是乱世英主还是乱臣贼子吧!谈及曹操,那就不得不说另一个人,那就是皇叔刘玄德。刘备是乱世的一代枭雄,千百年来已经有无数的人对此给予肯定,或是在人们的眼中,他早已经是乱世的救世主,正义的化身。他处处表现的与曹操相反,又处处可以左右逢源,人们可以忘记他寄人篱下的岁月,也可以忘记他的出身,但是对于他的仁,义却总是大加赞赏,但真的是这样吗?至少在我看来,如果不是诸葛亮或是蜀中其他令我喜爱英雄人物的话,我是绝对不喜欢这样的一个“伪君子”的。之所以称他是“伪君子”也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说明,当他在大呼不可夺他人之地时,难道他就真的没有取荆州之念?难道真的仅仅只是诸葛亮的隆中一席谈话才让他茅塞顿开,下定决心去取荆州吗?在取汉中的时候,他有考虑过手足之情而不忍夺他人之地的情感吗?难道只是别人送他的土地,他就顺便接手了这么简单吗?最为表现刘备大仁大义的莫过于刘备摔子这一幕,演义一书中赵子龙乱军丛中护幼主而出,舍身枉死,换来的只是刘备轻轻的放下儿子,然后赵子龙轻轻松松的接住了儿子。这便是后人所说的“摔子”,动作极为缓慢,试想一下,若是真舍得摔得话,阿斗还能继皇位吗?我想即使能继承皇位得话,那也是一个残疾的皇帝吧。刘备的政治远见是毋庸质疑的,但是也让我感到他的虚伪与言而无信,他答应得汉中便归还荆州,但是结果是怎么样的呢?荆州虽然是军事要地,但是和吴蜀联盟来说还是有明显得轻重之分吧,那历史为什么就不能说刘备是一个背信弃义之徒呢!我不喜欢刘备,但我不能否认他得功绩,他建立了蜀汉政权,足以说明一切,但他拥有当时最为强盛得人力资源,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上将,所以他拥有这一切也并非是一人之功劳。但在继嗣得问题上,他甚至比汉朝的任何一个皇帝都要昏庸,在白帝城时,他是真心的想要诸葛在阿斗无能之时取而代之吗?至少在我看来,绝对不是那么一回事情。刘备的成就只能说他是当时的霸主之一,他可以成为小说的主线,但是绝不能说他代表的是正义,更加不能说他凌驾于曹操或者是孙权之上。

“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或许是《三国演义》当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几句话之一吧。诸葛亮跟周瑜都是为人们所熟悉与喜爱的人物,他们是知己,是朋友,但他们同时又是宿敌。不同的政治立场有着不同的见解,但他们对于国家的前程与命运又是如此付出所有。《三国演义》中的周郎心胸狭窄,或许还有些自私的地方,但是在《品三国》的历史还原下,使得周郎又重新回到本就应该原属于他的位置上。诸葛亮在茅庐之中胸中已有三分天下,周公瑾谈笑间赤壁大战已了然于胸,两个人都怀有天下的抱负,治世的才能,各为其主又怎能去分谁对谁错呢?罗贯中笔下的周瑜或许有点可悲,甚至有点可怜,处处不如诸葛亮,机关算尽却又总是棋差一着,也许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 “无间道”的版本吧。时至今日,这句话也时常能够在自己的身边听见,对于这句话我也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吧: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或多或少的会拿自己身边比较亲近的同伴或朋友来做个比较,会发出这种感慨的人不一定就是生活的弱者,至少在我看来,敢于向比自己强的人来做比较,虽然结果往往是自己处处不如人,但是我想如果一个人敢于向上看,敢于向强者看得话,那最终也会成为其他人眼中的强者。不管是在正史上的周公瑾,还是在演义中周郎小儿,我想都能给人一种仰视的情怀,当然也值得令我尊敬。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以曹操,诸葛亮等为代表的一代英雄人物先后推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姜维等一批新生代也站上了历史的前沿。可以这么看姜维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诸葛亮的延续,正如在《品三国》一书所写的那样,对于后诸葛时代,姜维与魏国的战争明显是胜少负多,但是演义中还是做了一些人性化的加工。直到蜀国投降,姜维依然鞠躬尽瘁,以离间魏国大将之计,企图复辟蜀国,虽然愿望是美好的,结果也是残忍的,但是多多少少可以在姜维身上看见诸葛亮的影子,或许这也是后人的一种美好愿望吧。正如在民间,有很多人都把关羽给神话是同样的原因吧;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还有单刀赴会,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未必件件都是真的,但是千年前的一个武将的形象就这样有血有肉生动的给表现了出来,虽然这与事实的真相有出入,但也恰恰就是人们所期待的。

从易中天品三国我们可以看出,深刻不等于晦涩,精奥不等于难懂。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可以将一个非常复杂和话题,变得通俗易懂。读完全书不难发现易先生的书中的观点并没有超出学术界对这段历史已有的学术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加上自己的个人的研究心得,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它把这段远去的历史从历史的冷库之中拿了出来,将其“化冻”,让它有了人的体温!自己也更加赞赏易老师走出书斋面向社会的教学方法,在传统与现代,学者与大众,学者与大众的对接道路上不断的创新,前行.为大众带来更好的精神粮食!

“滚滚长江东似水,浪花淘尽,英雄。”对于那段峥嵘岁月,不经让人充满了遐想,那是一段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易中天品三国》这本书让我了解了真正的三国历史!

  2.清朝入关前将领们都学三国,把《三国演义》印了一千本,发给各个将领作内部文件……
  3.如果别人惹你一下,你马上扑上去,一口咬住,死死不放,这是什么,螃蟹!韩信肯定不是螃蟹。
  4.我被你雇用了,我是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
  5.桓帝和灵帝都是不适合当皇帝的……灵帝的爱好是文学艺术和建筑艺术。他对于建筑还是颇有研究的。他成天搞研究,结果在皇宫里搞成了一个自来水系统!而且他还要在全城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宣布:要让全城的老百姓都喝上自来水——你是当皇帝的,不是搞上下水的嘛!
  6.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
  7.曹操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县北部尉,相当于副县级GA局长。
  8.曹操身材短小,估计也就和我差不多吧。跟1米84的诸葛亮比起来,只能算是不合格的残次品。
  9.曹操是喜欢美女的,他不管走到哪里都喜欢“搂草打兔子”,收编一些美女什么的!
  10.宝贝,你回来吧,好不好?别闹了,跟我回去吧……(曹操劝老婆回家)
  11.曹操对各路诸侯说:“现在是灭董卓的最好时机——董卓已经把洛阳烧掉了,还劫持了皇帝,基本可以把他定位为恐怖组织了。”
  12.吕布想:曹操这个贼,狡猾狡猾地!
  13.袁绍整天在家里面大会宾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办沙龙,开Party,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这个事情当时就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14.袁术以为皇帝的称号就像现在我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标一样,要抢先注册,他以为他抢先注册了皇帝的商标别人就不能把他怎么的了,没想到他反而成了“众矢之的”。
  15.袁尚、袁熙哥俩一合计:“咱们请公孙康那小子喝酒,在酒席上就把他给做了!”这边公孙康也合计:“不如我请他们哥俩来喝酒,在酒席上就把他俩给做了……”结果是公孙康把那俩给做了!
  16.这就使我们觉得袁绍这个人好像有一种天才,凡是对他有利的正确的意见他一定是不听的,凡是对他不利的错误的意见他一定是要听的,那才是怪了。
  17.刘备干逃跑这事还是很在行的。他就像海轮上的老鼠,好像总是能第一个察觉到哪一艘船会翻掉……先是跟着公孙瓒打袁绍,然后又跟着曹操打吕布,又跟着袁绍打曹操……
  18.那时候江东的老百姓都称孙策为“孙郎”,称周瑜为“周郎”。郎,就是小伙子,有赞美的意思。所以,“孙郎”就是“孙帅哥”,“周郎”就是“周帅哥”……帅哥都是喜欢美媚的,所以孙策和周瑜分别娶到了当时最漂亮的两个女孩子……可以说这时的周瑜是战场、官场、情场,场场得意……反正我是很羡慕!
  19.顺便说一句,蒋干这个人也是被冤枉的——他根本就没盗过什么书,长得也不丑,而且也是一位帅哥,因为周瑜是帅哥嘛,帅哥的朋友……一般也是帅哥。
  20.所谓的空城计也是编出来的……诸葛亮搬个琴,摆个香炉,召两个小孩子,在城楼上唱卡拉OK……
  21.武则天拿着那张旧船票,重新登上了后宫这艘豪华游艇。
  22.男孩子小的时候不调皮的长大了没出息

很多媒体说易中天的出名要感谢百家讲坛,是这个节目让他出的名。其实百家讲坛应该感谢易中天。电视毕竟不如纸读物更容易贴近百姓。书则完全不同,时间绝对由自己支配,可以重复看无数次。

  其实百家讲坛的主要贡献是请了这些人去,让老百姓与学者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所以,百家讲坛要感谢易中天,感谢刘心武,不要看着他们的书火了,都说是百家讲坛的功劳。  

  易中天的出名要感谢中国文化长久以来生生不息的文学魅力。中国老百生都200多年的时间不知道三国真相是什么了,能不急么,他们都有知情权啊。易中天满足了他们的权利,就像古希腊神奇里的点灯人,你就他能不火吗?

还有一点:有许多人评价易中天,不过世人只会记住易中天而不会记住那些人!易老师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

易老师在百家讲坛栏目的讲说在中国添掀起了如日中天的热潮,当时的在学术界,和全社会都流传一句话:“嫁人就嫁易中天”。意思当然就是说当代的女孩子要嫁人就要嫁像易老师这样的男人。


求易中天评三国的评论视频

相关评论:
  • 15051855367求易中天评三国的评论
    华曼沈答:易中天“品三国” 给历史以人的体温 《易中天品三国》讲述了真正的三国历史。三国既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在这短短几十年中,曾经有过多少英雄战死沙场,又有过多少人雄霸一方.易中天教授具有独特的语言艺术能力,同时,也在于他对历史知识的深厚功底。他能用通俗的语言,幽默风趣地解说严肃的历...

  • 15051855367易中天品三国的简介以及书评
    华曼沈答:易中天品三国是一部深入解读三国历史的作品,其书评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其通过故事解读人物,生动有趣;也有人认为其解读过于片面,缺乏全局观。易中天品三国是央视历史频道的一档演播类节目,属于《百家讲坛》系列。主讲人易中天教授通过独特的视角,用生动的语言还原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他以故事说...

  • 15051855367名家点评三国演义的原话(100字左右)
    华曼沈答:《三国演义》结构之宏伟与人物活动地域舞台之广大,世界古典小说均无与伦比。——(日)吉川英治 《三国演义》有一面可疑的旗帜:忠义;两颗有毒的药丸:伪善与权谋。这是我对《三国演义》的定义。 ——易中天 一部《三国》,有时是“暴力”的蒙汗药,有时是“极权”的挡箭牌,有时又是“诡计”的...

  • 15051855367如何评价《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
    华曼沈答:三国演义对曹操更多是贬义,对诸葛亮是大大的赞赏,一个是穷凶恶疾,残暴,以至于看了三国演义的人对曹操的看法就是坏蛋,而诸葛亮这个名人就成了老百姓心中永远的好人,觉得他就是神仙了。与此相反的是易中天却看好曹操给他很高的评价,当然了他对诸葛亮并没有什么与老百姓相违背的,同样也看好诸葛亮...

  • 15051855367如何评价易中天在《易中天品三国》的表现?
    华曼沈答:通过易中天先生的“三得”理念,我们明白了成功和进步的路径。我们应该通过努力和学习,取得一定的成就,并力求在这个基础上超越他人。然后,我们要不断改进自己,保持进取的态度,以成为领域的佼佼者。最后,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随时适应变化,不断创新,以不断追求更高的成就。我深受易中天先生“三得”...

  • 15051855367易中天在《易中天品三国》节目中是如何评价刘邦和项羽的?
    华曼沈答:易中天评价:项羽是贵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刘邦是沛县小混混,是平头百姓一个。然而,两个人较量的结局是: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同心同德,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作为对手,项羽完全未能意识到刘邦的强大。他孤傲自负、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一错再错...

  • 15051855367易中天认为诸葛亮的空城计靠不住,三国中的司马懿被丑化了,易中天的言...
    华曼沈答:言外之意是文学是靠不住的,我很喜欢易中天的品三国,有些事情,他说的很有道理,我也曾痴迷其中,他做为一名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凡事根据历史证据来推论,是值得称赞的,诸葛亮的空城计没有实际证据,最早的出处还是晋代学者的补充,因为时间较晚,和三国志没有提及而被怀疑没曾施展过,所以他只能说靠不住,...

  • 15051855367评价易中天品三国
    华曼沈答:易中天讲三国是喜欢把演义和三国志对比着来讲,很大一部分是扫盲。其次是讲一些三国志里面的事迹。易中天讲事迹的时候也喜欢采用裴松之的手法,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列举上来。关于历史的疑点问题,他也会举例,然后引用其他历史学派的说法来讨论。但是读史就是这么一回事,不同人的人读,肯定会有偏颇性。比方...

  • 15051855367如何评价《易中天品三国》呢?
    华曼沈答:《易中天品三国》是非常好的一部文学作品,易中天教授用其客观全面的视角阐述了三国那段灿烂的历史,同时通俗易懂的讲解了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区别,对于想了解三国这段历史的朋友,《易中天品三国》值得一看!

  • 15051855367求《易中天评三国》中对曹操的评价(五百字)
    华曼沈答:陈寿的《三国志》说他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这是胡扯。因为曹操原本不该姓曹。他的父亲曹嵩只是曹腾的养子。曹嵩和曹腾并无血缘关系,即便考证出曹腾是曹参之后,与曹操又有什么相干?事实上曹嵩的亲生父母究竟是谁,在当时就是一个谜,连陈寿也只能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于是连带着知道亲生父母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