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易中天品三国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你如何评价易中天品三国,他评的如何?~

易中天品三国:曹操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的大度和胸襟


《易中天的品三国》跟《三国演义》大不相同,它很客观的去看待每一个三国人物,从历史的角度去评价三国时期的每一件事情,很简单的一点,很多人批判易老师,说他感情色彩太重。都是在说曹操如何如何好,讲的有失客观,可我不这么觉得,首先,易老师当时还没有讲完,谁也没有资格说曹操占的篇幅多还是少;其次,曹操是一个被误解的人,他的文学形象很大程度上失实与历史形象,那些只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曹操的理解有失偏颇,易老师应该给他平反;再次,曹操确实是一个值得详细讲一讲的人,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最早的出场是他小时候装羊癫疯骗他父亲失去了对他叔叔的信任,我猜测他这时候大概8岁左右。刘备第一次出场是在桃园结义的时候,那时候他怎么也是个中年人了。孙权的第一次出场是他在18岁继父兄的霸业成人君的时候。从三大政权的领导人出场时间来看,曹操最早。既然出场的时间长,可以讲的事情也就多,这个合情合理。还有,讲曹操的很多时候穿插着在讲袁绍,袁术等其他北方军阀。而且从三家建国的路线上来看,曹操是探索者,孙刘是仿照着曹操行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多说几句何妨?三国演义对曹操更多是贬义,对诸葛亮是大大的赞赏,一个是穷凶恶疾,残暴,以至于看了三国演义的人对曹操的看法就是坏蛋,而诸葛亮这个名人就成了老百姓心中永远的好人,觉得他就是神仙了。与此相反的是易中天却看好曹操给他很高的评价,当然了他对诸葛亮并没有什么与老百姓相违背的,同样也看好诸葛亮,并给了很高的评价,只是把三国演义上的事情客观的评价一下,比如说像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等等就与诸葛亮没什么关系,只是三国演义把剧情给戏剧性了,更好看一点而已。
这本好书扣人心弦,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了就不想再放手。这里面的故事也很真实。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群雄割据的时代—三国时期中的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刘备、孙权、曹操等英雄人物杰出的伟绩或事业。从诸候割据讲到三国鼎立,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这整个故事。

在这本书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刘备、孙权、曹操。如果让我选择最喜欢的人物的话,我三个人物
都喜欢:刘备,虽然一直寄人篱下,只有一点才华,但他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气等气概,而且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团结同志,凝聚力量的品质,让我很佩服。孙权所领导的江东集团是一个历经两代三世建立起来的:创始人孙坚,奠基者不策,真正的领导是孙权。江东集团的前二世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可想而知,孙权也是不小的人物。孙权,他是一个有政治才能,是个老成谋国的人。孙权在十八岁时还年纪轻轻,但在政治上已经是非常成熟,真的值得我们敬仰。曹操他虽老谋深算,但他在政治、军事才能方面极其出色,思维也很敏捷,值得我学习。这正所谓曹操是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人。在三国时期,除了这三位杰出人物外,还有赵云、郭嘉、诸葛亮、张飞、关羽、鲁肃等杰出将领。这真是“乱世出英雄”啊!我们也要好好学习,成为杰出的人物。其中,诸葛亮给我印象很深,他读书很马虎,他的朋友如石韬等人都“务于精熟”,唯独他自己“观其大略”而已。这其实是会读书。实际上,一个人如果不做学问,像陶渊明那样“好读书,不求甚解”就是对的。所谓“不求甚解”,其实就是不钻牛角尖;而所谓“观其大略”,其实就是善于抓住要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大气的人。一个大气的读书人,总是会一下子就掌握了书中的思想精髓和智慧所在,不会去寻章摘句咬文嚼字,就像一个大气的将领和统帅不会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一样。除了耕作和读书,诸葛亮还有两个爱好。一是喜欢“抱膝长啸”(据说是一种气功),二是“好为《梁父吟》”(是一种乐曲)。这说明青年时代的诸葛亮,心中充满了一种慷慨悲凉之气。这长啸,这诗歌,应该寄托了他对世事人生的深度关切和悲悯情怀。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士人”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当然,光有这志向不行,还得有能力和条件。诸葛亮就既有志向,又有能力和条件。“每自比管仲、乐毅”,就是有志向的证明;他后来治国家,平天下,定乾坤,就是有能力的证明。

以前对三国的理解很肤浅,读完易中天的品三国,让我长了很多知识,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我在这里学到了,为人处事上有了一个新的观念,当然了现在不比那个战乱时期了,现在是和平时期,中国现在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能丢的,像桃园结义这样脍炙人口的佳话,很直得我们当代的青年学习,不是让我们去结义什么的,是诚心,交朋友,待人要以诚相待,不能前脚交了个朋友后脚就出卖人家甚至害人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任何特点也都是双刃剑。孙权是很重感情,但多情者往往多疑,情天往往也同时是恨海。我们要关注历史,要向古代人学习,学习他们的智慧,学习他们打仗的方法,还有我们要向古代人学习他们的知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三国的历史值得我们去品读,去研究,去分析。

恰好我把易中天品三国从头到尾都看完了,一集不漏,就来说说我的感受吧。
易中天讲三国是喜欢把演义和三国志对比着来讲,很大一部分是扫盲。其次是讲一些三国志里面的事迹。
易中天讲事迹的时候也喜欢采用裴松之的手法,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列举上来。关于历史的疑点问题,他也会举例,然后引用其他历史学派的说法来讨论。
但是读史就是这么一回事,不同人的人读,肯定会有偏颇性。比方说易中天明显是倾向曹操。
因为偏颇导致他所举出的材料都带有偏颇性。
比方说有一集他质疑三顾茅庐的真实性,举出一个例子是出自裴松之的注,诸葛亮去找刘备,结果刘备只是把他当普通人处理,结果之后刘备拿草编织,被诸葛亮看到说难道将军的志向就是编草鞋吗。然后刘备叹口气说那我能怎么办呢。诸葛亮说:你认为你和曹操比何如?刘备便答:自然是比不上云云
大抵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易中天照搬不误,讲了出来,但是没有讲这篇材料的出处。
这篇材料并不是出自三国志,而是出自《魏略》。是裴松之把他补了进去,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认为这条材料不可信。
但是易中天没有提这个故事的出处,也没有谈裴松之的“不可信”意见,却直接拿来用,为了达到自己的观点,丝毫不向观众解释清楚。这个是有点误导了罢?
但是反之他在处理对曹操不利的负面信息的时候,他就总能找出些不可信的依据了。
这种态度,也是带有偏向性罢?
总得来说,易中天最让人不爽的是,他清楚,但是他就不讲透。他在讲三国志的时候,有些很矛盾的问题,他只拿一边的材料用。这些材料当然都是有根据的,但是他就有时候故意放弃那些相左的材料,来达到他的演讲效应。
所以这是他可恶的地方,带有诱导性。
不过并不是说他就黑蜀汉,他对蜀国的将领们也是尊重滴,对诸葛刘备关羽也是承认实力滴。
但是他的观点依旧是一家之言。‘
比方说他对诸葛也是很敬重,但是我很反感他把武侯单纯定位成一个政治家,而不去承认他军事上的实力。
比方说他把蜀汉后期描写的像朝鲜一样...
他在某一集讲蜀汉的时候把姜维时期的国民政貌移植到了武侯时期。
......
当时我气得有点想掀桌。
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易教授的口误也是很多滴
有些材料也有引用错滴

整个易中天讲三国最有营养的是最后几集,他点评九品中正制的时候。他的观点是三国就是法家寒门跟士族阶级的对抗。
这个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观点,虽然不知道是否拾人牙慧
----
总得来说易中天是一家之人,吸取前人的智慧。
演讲的魅力点是读史读的动情,为故事中的人物命运感叹。
没有明显的黑谁,但是绝对有倾向性。
说害人不浅也是有的。
其实现在很多人的毛病就是这里,总觉得自己听了某次演讲或是看了某篇知乎的解答,就觉得自己窥探到了几千年前事件的真相。
告诉你,你就算把史书读得再透彻,也会有不同的意见。
没有什么是“正史上”“其实”这样绝对性的东西。同样的人看到同样的材料,得出来的感受就会不一样。
所以我很反感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在别人头上的。历史上的事情没有一个准话,把自己的意见当做正确答案去给被人洗脑真是害人不浅。
易中天的讲座就是观众多,并且带有偏颇性,所以有一部分观众放弃去亲自看史书,得出自己的观点,而是直接把易中天的想法当做圣经来传教。这是我觉得讨厌的地方。
但是也让一部分人对三国更了解了,这....也算是欣慰处把。

内容上,褒曹贬刘,却有一定深度。前边主要是讲曹操的一些事迹,包括专门为郭嘉说一集。后边写了一些从整个历史的角度宏观的去看待三国的观点。毕竟是易中天的专业。
文字上,大家都懂得。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唱卡拉ok都出来了。不过也只是以比较“调皮”的的文字去讲述。
历史性上来看,大部分是罗列了一些史书或者前人的观点,然后他自己进行分析,指出他自己比较偏向于哪个。也有他自己的一些看法。所以算得上是一家之言,而且也对自己的观点找了论据。
因此,我认为《易中天品三国》是以易中天的角度去解读三国。把三国当故事的人,可以看到46讲《冷暖人生》停下了。把三国当历史的人还是好好看看最后五六讲。
里边我很认同的是最后几集,通过他们三个政权的建国之路以及串讲整个中国古代史的演化历程方面,在这一方面,可能是知之甚少,这是我看到的一个新的解读方式。不敢苟同的是,对曹操褒奖的太过厉害,然而一开始就说了,是以易中天的角度,所以,无可厚非。毕竟有句话说“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易中天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符合曹、刘、孙三家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经济背景、文化背景、政治背景等。帝王识帝王,也只有处在“三国争霸环境中”,才能体会易中天老师分析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阁下你只是一个学着,你不是一个像我一样,从草根开始摸爬滚打,在商海(血海)里成就企业霸业的人。您不懂曹操,不懂刘备,不懂孙权。您的观点有形无神、有肉无血、画龙无睛,你只是一个文化人。帝王识帝王。

我觉得评论里说易中天教授将诸葛亮单纯作为一个政治家看待令你恶心,我不知道你是否查过史料,诸葛亮在军事上的方面有多大的建树,司马懿对诸葛亮在军事上的评价是什么 “奇谋为短”,说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大多体现在正面对抗的阵地战上,而战场上可不是君子该待的地方,敌人不会与你傻到正面对抗。。而且易中天教授没有彻底否定诸葛亮军事能力,只是相对于他政治能力而言,我觉得你太以偏概全了

这位同志明显就是三国演义看多了,说好的了解历史,到头来就是了解三国演义,说白了,你就是跟着罗贯中维护刘备一派的一个肤浅的人而已,仅此而已。凭什么你就反感别人夸曹操?又凭什么不能让别人说刘备一派的不好?又凭什么认为诸葛亮军事实力那么强?不还是靠三国演义?说到底,你只是把三国演义当成三国正史的一个肤浅幼稚之人


评价易中天品三国视频

相关评论:
  • 15292895811评价易中天品三国
    蒋娄维恰好我把易中天品三国从头到尾都看完了,一集不漏,就来说说我的感受吧。易中天讲三国是喜欢把演义和三国志对比着来讲,很大一部分是扫盲。其次是讲一些三国志里面的事迹。易中天讲事迹的时候也喜欢采用裴松之的手法,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列举上来。关于历史的疑点问题,他也会举例,然后引用其他历史学派的...

  • 15292895811易中天品三国有什么后感?
    蒋娄维易中天教授具有独特的语言艺术能力,当然,也在于他对历史知识的深厚功底。易教授用平民化的语言表现出各种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性格特点,描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拉近了历史人物与我们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使我们不仅了解了历史,对人物有了新的体会,新的认识,而且还懂了很多道理。从易中天品三国我们可以...

  • 15292895811怎样评价易中天品三国?
    蒋娄维回答:易中天的节目之前看电视那会偶尔看到易中天老师的评论节目,当时看了一会就入迷了,一个是三国对我的吸引力太大,另一个是易中天老师的评论很精彩。我是一个三国的粉丝(看裴注三国志之后),看到这个电视节目,我只是当时在公司实习,公司每天中午去图书馆看一段时间“三国”的书,但是实践时间不长也不完...

  • 15292895811为什么历史学家对易中天评价那么差?
    蒋娄维有一些历史学家对易中天独特的见解表示不妥,因为历史是讲究客观事实的,而易中天品三国只是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是历史的客观事实,性质改变了原来的味道。易中天只是一个评话的“易中天品三国”这6个字成为了一代人挥之不去的童年影象,关于经历的醉心者而言,尤为是三国热衷者来说,易中天确凿捧的有点高...

  • 15292895811易中天精彩解读:品三国作者简介
    蒋娄维如今,易中天是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的一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的研究领域涉及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和跨学科领域。易中天还是一位著名的央视《百家讲坛》学者,曾主讲“汉代人物风云”、“易中天品三国”等系列节目,深受观众喜爱。节目首播时,就获得了热烈的评价。2007年,易中天的版税收入达到了...

  • 15292895811观易中天品三国之大江东去有感1200字作文
    蒋娄维易中天老师对三国这段历史是怎样评价的呢,他谈到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历史时期,是紧随秦汉大一统而来的一个国家分崩离松的历史阶段,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纷纷涌现出一批力图恢复社会大一统国家政治经济的英雄人物,其中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羽扇纶巾的周瑜,有忠义兄弟张飞关羽,有品德明主刘备,有雄才大...

  • 15292895811易中天品三国一错再错读后感
    蒋娄维今日品读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一错再错”这一集里说当时的不同人物在对待皇帝的态度上如果犯了错误,那可能就会一败涂地,永世不得翻身。首先我很敬佩易中天先生对于三国的评说,但这个观点却不敢苟同。确实董卓废立、袁术自立皇帝之后都败亡了,而袁绍另立不成也败给了”携天子而令诸侯“的曹操,但...

  • 15292895811怎样评价易中天品三国
    蒋娄维动不动就能找不到一个名人的后续事件了。与之相反的是,春秋战国和三国是想怎么编都行。反正也没法考究。。首先肯定我们对三国的印象首先来自演义。稍微懂点的就会考据一下三国志。再往上研究,其实三国志和演义水分差距没那么大。所以争议也比较多。正因为如此,三国的评价才精彩吧。

  • 15292895811《易中天品三国》这个是讲什么的?
    蒋娄维政治家在做决策的时候,是从他自己集团的利益出发的,而孙权和江东集团是有着和刘备集团不同的政治利益的,那么诸葛亮他能完成他的使命吗?请看下集——临危受命。 [ 参考资料: 易中天品三国

  • 15292895811易中天在《易中天品三国》节目中是如何评价刘邦和项羽的?
    蒋娄维易中天评价:项羽是贵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刘邦是沛县小混混,是平头百姓一个。然而,两个人较量的结局是: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同心同德,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作为对手,项羽完全未能意识到刘邦的强大。他孤傲自负、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一错再错...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