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易中天评三国》中对曹操的评价(五百字)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易中天品三国中写曹操的段落摘抄~

《易中天品三国》中写曹操的段落摘抄如下:
讲三国是不可能不讲曹操的,所谓三国就是魏蜀吴嘛,而魏的开国皇帝实际上是曹操。当然曹操在位的时候没有称帝,是他死了以后他儿子曹丕才称帝,追认他为魏武帝,但可以肯定曹操是魏的实际上的开创者。
曹操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太好,客气的说法叫奸雄,不客气的说法叫奸贼,但是鲁迅先生说,曹操其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然不是曹操一党,但非常佩服他。
鲁迅先生可以说是近代以来第一个为曹操翻案的人,这样一来对曹操就有了三种评价——英雄、奸雄、奸贼,那么哪一个评价是准确的呢?
但是当我们弄清楚曹操的历史形象的时候,我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历史形象它也不是那么好弄清楚的。比方说,民间都说曹操奸,很多人不喜欢曹操。
苏东坡就讲到,在北宋的时候,民间有很多讲史的,就是说书的,说三国,一说到刘备失败,听众就痛哭流涕;一说到曹操失败了,大家拍手称快。
那么说明至少在北宋的时候,曹操就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那么曹操为什么不讨人喜欢呢?他又干了些什么不讨人喜欢的事呢?那么也无非是三条:
一个是曹操这个人为人奸诈。但是这个不能算数,因为兵不厌诈嘛,打仗的人总是要诈它一诈的,不过你说敌人你就说他是奸诈狡猾,说自己就叫足智多谋,实际上一回事,兵不厌诈。
第二件事情呢说他篡汉。这个事情跟我们没有关系,这个王朝的皇帝为什么一定要姓刘呢,为什么就不能姓曹呢?说这个姓曹的代替姓刘的就是奸,这个说不过去。
那么最为民间所不满意的是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所以一个人宁肯自己对不起普天下的人,也不能让天下的人对不起自己,这个人就太坏了,所以老百姓讨厌曹操。
那么我们就要搞清楚这个事情是事实,还是不是事实;如果不是事实,那岂不是一桩冤案吗;如果是冤案的话,我们岂不是就该给曹操平反吗。
那么这个事情史书上的记载是矛盾的,大体上是这样一个故事:就是曹操因为董卓要迫害他,曹操从京城里逃出来,路过了他一个老朋友家,这个老朋友的名字叫吕伯奢,曹操到吕伯奢家里的时候吕伯奢本人不在,于是就发生了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惨案。

扩展资料
《易中天品三国》是央视CCTV-10历史频道演播类节目,《百家讲坛》系列之一。主讲人易中天,还原真实曹操,替周瑜辩诬,正说诸葛亮,重评司马懿。纵论天下,闲话三分。细品是非功过,总结成败得失。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将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纵论三国天下大事,细品英雄成败得失。易中天教授将从平民角度为大家解读。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
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近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2014年出版了《易中天中华史》系列丛书。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易中天品三国

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
不过 他有一个新的看法是
"可爱"

曹操是“奸雄”。
  曹操这个“奸雄”,多半是被逼出来的。
  曹操似乎命中注定只能当一个“坏人”。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即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陈寿的《三国志》说他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这是胡扯。因为曹操原本不该姓曹。他的父亲曹嵩只是曹腾的养子。曹嵩和曹腾并无血缘关系,即便考证出曹腾是曹参之后,与曹操又有什么相干?事实上曹嵩的亲生父母究竟是谁,在当时就是一个谜,连陈寿也只能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于是连带着知道亲生父母的曹操,也弄得有点“来历不明”。
  曹操所处的时代也不好。他生于东汉桓帝朝,长于灵帝朝,是在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出生、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入仕的,而桓、灵两朝,要算是汉王朝四百年间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所谓“桓灵之时”,几乎就是君昏臣奸的代名词。在这样一个时代,要做一个“好人”,确乎很难。不是被人陷害,就是窝窝囊囊。曹操既不想被害,又不肯窝囊,当然便只好去当“坏人”。总之,来历不明又生不逢时,曹操倒霉得很。
  曹操的命运似乎老早就被决定了。
  曹操这个人,小时候大约也是个“问题少年”,与项羽、刘邦少时不乏相同之处,只不过比他俩喜欢读书。史书上说,曹操年少时,“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他叔叔实在看不下去,常常提醒曹嵩应该好好管教一下他这个儿子。曹操知道了,便想出一个鬼点子,来对付他那多管闲事的叔叔。有一天,曹操远远地见叔叔来了,立即作口歪嘴斜状。叔问其故,则答以突然中风。叔叔当即又去报告曹嵩。等曹嵩把曹操叫来一看,什么事都没有。曹操便趁机说,我哪里会中什么风!只因为叔叔不喜欢我,才乱讲我的坏话。有这么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垫底,自然以后叔叔再说曹操什么,曹嵩都不信了。
  曹操的哥们袁绍、张邈等人,也是同类角色。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胡闹,事情做得十分出格。有一次,一家人家结婚,曹操和袁绍去看热闹,居然动念要偷人家的新娘。他俩先是躲在人家的园子里,等到天黑透了,突然放声大叫:“有贼!”参加婚礼的人纷纷从屋里跑出来,曹操则趁乱钻进洞房抢走了新娘。匆忙间路没走好,袁绍掉进带刺的灌木丛中,动弹不得。曹操急中生智,又大喊一声:“贼在这里!”袁绍一急,一下子就蹦了出来。曹操鬼点子这样多,难怪《三国志》说他“少机智,有权数”了。
  如此喜欢恶作剧的孩子,大约并不讨人喜欢,许多人也没把他放在眼里(世人未之奇也)。然而太尉桥玄却认为曹操是“命世之才”,将来平定天下,非曹操莫属。因为曹操虽然调皮捣蛋,不守规矩,却并非一般的流氓地痞或纨绔子弟。他“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正是乱世需要的人才。所以桥玄十分看好曹操,竟以妻子相托,还建议他去结交许劭,看许劭怎么说。
   曹操不能不重新考虑他人生道路的选择。
  看来,治世之能臣是当不成了,曹操只好去当他的奸雄。


求《易中天评三国》中对曹操的评价(五百字)视频

相关评论:
  • 19750724216关于《易中天品三国》中曹操听取意见的问题。
    程宽凝我们读史,可以不断看见曹操对不下建议的态度:听之,从之,善之。当然也有不听,不从的。如果事后证明曹操错了,他一定会检讨,会道歉,会感谢不下的建议和提醒。检讨,也不一定就是哭丧着连,多半是笑着说。三国志蒋济传说,曹操真孙权时,准备按照官渡之战的老办法,将淮南的老百姓都迁走,蒋济...

  • 19750724216《易中天品三国》里的曹操人物性格特点是怎样的?
    程宽凝有阳刚之气,坦诚,大气,自然,实在.真诚,深沉,聪明。总结如下:真心诚意,以情感人;推心置腹,以诚待人;开诚布公,以理服人;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令行禁止,依法治人;设身处地,以宽容人;扬人责己,以功归人;论功行赏,以奖励人。

  • 19750724216对于曹操的评价。尽量详细、
    程宽凝以下是对于曹操的评价: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

  • 19750724216我就是要出狂战斧 这个梗 在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中 第几集出现的那个...
    程宽凝这个梗出自易中天品三国中,曹操去找汝南许劭评论自己是怎么样的人时候出现的画面。出现在第三集。汝南许劭评价曹操是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曹操自己也很满意。因为易中天老师讲到此处时绘声绘色,被截图做成了系列表情包。《易中天品三国》是央视CCTV-10历史频道演播类节目,《百家讲坛》系列之...

  • 19750724216易中天品三国讲曹操离开董卓的逻辑?
    程宽凝曹操历史上并没有刺杀过董卓,三国演义里的董卓看重曹操的才干,想要“收编”他来为自己服务。而曹操早已看透董卓,所以改了名字,逃走了。不过历史上曹操确实有过类似的举动。曹操只身刺杀张让,被护卫发现,曹操手武长戟而退,竟无人能靠近他,这件事可能就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刺杀董卓的原版。个人认为...

  • 19750724216易中天品三国中品刘备,曹操的各是哪几集?
    程宽凝(开场白)大江东去 ◎第一部:魏武扬鞭 (1)真假曹操 (2)奸雄之谜 (3)能臣之路 (4)何去何从 (5)一错再错 (6)深谋远虑 (7)先入为主 (8)鬼使神差 (9)一决雌雄 (10)胜败有凭 (11)海纳百川 (12)天下归心 ◎第二部:孙刘...

  • 19750724216三国人物曹操的评价和证明的资料...
    程宽凝至于曹操对人是否奸诈?专门倾人利己呢?传说中曹操所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话是否真实呢?据《三国志》卷1《武帝纪》注引《魏书》: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字刃击杀数人。《武帝纪》注又引《...

  • 19750724216如何评价《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
    程宽凝《易中天的品三国》跟《三国演义》大不相同,它很客观的去看待每一个三国人物,从历史的角度去评价三国时期的每一件事情,很简单的一点,很多人批判易老师,说他感情色彩太重。都是在说曹操如何如何好,讲的有失客观,可我不这么觉得,首先,易老师当时还没有讲完,谁也没有资格说曹操占的篇幅多还是...

  • 19750724216易中天品三国,天下归心全文
    程宽凝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天下归心》。 在上一集讲到,袁绍与曹操的人才之争中有很多人离开袁绍投奔曹操,其中有一位关键人物——谋士郭嘉。郭嘉从小胸怀大志,在二十岁时就已经敏锐地感觉到天下即将大乱,于是隐居以待时机。最初郭嘉投奔到当时势力最强大的袁绍麾下,袁绍也对他极为敬重,并把他作为人才厚礼款待。然而...

  • 19750724216易中天品三国:很多人认为曹操是个轻浮的人,其实大家都看错了
    程宽凝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