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曾风靡一时的“国学大师”于丹,如今却被万人唾弃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为什么曾经火爆全国的国学大师于丹如今销声匿迹了?~

于丹是国内著名的心灵鸡汤大师。当年于丹以一个中国文化传道者的身份经常出现在各大讲坛,各大电视荧幕上,他说话字正腔圆,就不像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说出来的话,感觉她特别的有文化,他满嘴的仁义道德,感觉可以让你受益匪浅,他肚子里的中国文化也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一直灌输到你的大脑中。
你仔细观察于丹的身份,你会发现他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并且还是博士生导师,还担任好几个学校的院长副院长,他的身份可以说是特别高了,并且于丹的讲座也红遍全国,甚至走向了国际,在各个国家都有讲座。这些光环加在一起,他就像一个文化大师的身份一直影响着别人。






所以说如果名利来的太快,就是容易出事,于丹就是被一件事给打出了原形,他在伦敦演讲的时候,就是发了暴脾气,也是因为这件事将他拉下了神坛,他一天非要换三个房间,然后高级酒店满足不了他的要求,他就发暴脾气,对酒店各种挑剔,并且对助理和翻译脾气特别差。
在工作期间对他们百般刁难,也就是这样一个文化人数字看起来却有点差,一个人有文化却不一定有教养,即便是像于丹这种肚子里有墨水的文化人,他也是因为这些性格原因导致他销声匿迹,最近也很难在媒体看到他的消息.也就是因为这些细节,导致了他的消失。

因为于丹在伦敦三天换三个房间,就是高级酒店也满足不了于丹,即便提供了酒店最好的房间,还是各种挑剔。
怒斥助理跟翻译,在工作期间,对助理跟翻译刁难,甚至当场发威,只是因为助理没有录像跟翻译打断她说话。
至此,于丹彻底地掉下了神坛,遭万人唾弃。于丹用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高学历并不代表着高人品、高人格,人格才是人生中最需要培养的。无论学历、学识高低,有些原则是一定要坚守的,比如说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一个公众人物,不能因自己的发迹而迷失自己本来纯洁无比的本心。
有人认为于丹的解读《论语》之所以吃香,是因为其隐含的整治化需要。
于丹的心灵鸡汤,打着"感恩"、"知足"旗号,本质却是让人麻木,并抹杀是非,它与鸡汤文中常见的"凡事在自己身上找问题"、"活着要感恩"等说法一脉相承。
如果继续深究,则可以与"坏事变好事"这一当下流行的行事风格挂钩。

2009年4月,于丹教授赴英国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伦敦的“亚洲之家”演讲,结合现代文明现象,为中外听众解读东方文化智慧。
扩展资料:

我们总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于丹便逃不过这句话。于丹是凭借讲解《百家讲坛》走红的,也是因为《百家讲坛》跌落了神坛。学界发现于丹讲的《论语》完全是按照个人意愿胡乱猜测,甚至歪曲事实。
有学者联名上书抵制于丹,对其地位造成了十分大的冲击。在这之后,于丹出席某次非常正式的学术活动时,因要讨论的学术问题根本不是其擅长的领域而被学生轰下台。这导致其名声一落千丈。

看一个人要先看他的人格,如果人格不好,即使再有文化,也是徒然。很可惜,于丹的学术不及格之后,人格也没有及格。她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让人大吃一惊。于丹一位患有严重的抑郁症的学生,打电话向她求救,而于丹却语气随意,有些敷衍她。

等于丹回学校之后,那位学生已经跳楼自杀了。与此同时,网上还爆出她耍大牌、刻意挑剔,甚至对助理破口大骂,与荧幕上的形象大相径庭。

于丹,从最开始的万人敬仰到被众人唾弃的发展过程,是因为大家觉得她所理解的文学内容并不全面,对她提出建议时,她的表情和行为并不是采纳。而一次在讲学的过程中,因为言语不当,被北大学子当场轰下来,更是对她一次非常大的不良事件。可以说,她的言行逐渐变得与之前的不一样,而是变成了大家眼中的“德不配位”的样子。

1、于丹的背景塑造了她的辉煌起步

于丹出生于文学世家,从小就是在古文化讲解的环境中长大,对于古文化的接触和培养会比很多人都早,那么有了这方面的一些成就也并不奇怪。她的父亲是一位国学方面的大师,受到父亲的启发,从小就对《论语》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从小的知识渊博,出口成章,为她树立了很好地口碑。当然也为她日后突然红起来,铺垫了背景基础。

2、电视台的多次邀请让她红极一时

之后被电视台多次邀请去做节目,讲解《论语》的相关内容。甚至一度在国内兴起了一股古文化热潮,全民一起读《论语》,学习其中的文化精髓。

之后她逐渐成为公众人物,红极一时,有很多人关注着她的一言一行。这些焦点,也为她日后的烦恼埋下伏笔。

3、北大言语失误与伦敦演讲失德

2012年,于丹在北方讲台演讲的时候,出现了言语不当,当时被大学学子不接受她的言语,最后被赶下了讲台。

之后在伦敦演讲的时候,因为酒店安排出现了问题,她就大声斥责了自己的助理,这个事情的影响非常不好。

如果一个人成功的角色定位是商人,那么她和街头小贩讨价还价就变成了专业之长。如果一个人成功的角色定位是学者,那么她对别人的不宽容,甚至是喋喋不休就是有损形象。于丹,作为文学大家,尤其是研究古文化,代表的就是德。而她没有做到,也就成为在大家眼中败坏。



毫无营养的驯化说教没人信了

讲国学不是卖风情,而且她的语气是少年辅导员。

曾风靡一时的“国学大师”于丹,如今却被万人唾弃。有两种原因,第一于丹成名以后不谦虚,也不潜心研究文学,通畅点来说就是飘了。第二于丹对《论语》的研究也仅是个人观点,不能代表大众。

因为于丹没有做到不忘初心,在她风靡一时的时候没有想着去钻研国学,而是想着如何包装自己。


为何曾风靡一时的“国学大师”于丹,如今却被万人唾弃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视频

相关评论:
  • 18093233234为何曾风靡一时的“国学大师”于丹,如今却被万人唾弃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丁香诞答:1、于丹的背景塑造了她的辉煌起步 于丹出生于文学世家,从小就是在古文化讲解的环境中长大,对于古文化的接触和培养会比很多人都早,那么有了这方面的一些成就也并不奇怪。她的父亲是一位国学方面的大师,受到父亲的启发,从小就对《论语》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从小的知识渊博,出口成章,为她树立了很...

  • 18093233234碑文上中间字代表年代?
    丁香诞答:一般来说碑文上面的文字是用来说明为什么立这个碑,是为了纪念什么事情而立的这个碑,通常会在碑的左下角写上年代。

  • 18093233234她曾是央视著名女主持,却因耍大牌被赶下台,如今怎样了?
    丁香诞答:自从在2006年,于丹出现在央视节目《百家讲坛》的舞台上,于丹解读《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在当时可谓是掀起了一股“于丹热”,在全国风靡一时。之后,又多次现身在《开学第一课》节目的舞台上,为孩子们阐释爱与美,这节几乎每次都有上亿的学生观看,给人引导了很多的正能量。后来她还出版了《...

  • 18093233234流行与经典作文素材400字
    丁香诞答:经典从不拘泥于一格。它可以是徐悲鸿的奔腾豪放,亦可以是莫奈的宁静深远;可以是贝多芬的起伏转承,亦可以是阿炳的悲恸哀婉;可以是埃及金字塔,亦可以是春节端午。每个人眼中的经典各不相同,也没有人能将经典一一列举。2009年,国学大师,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国学大师季羡林、“两弹一星”功臣钱学森...

  • 18093233234外来词的汉中外语
    丁香诞答:大多数人认为该词为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于1924年最先介绍入中国。 当时,翻译家李青崖主张译为“语妙”、但“语妙天下 ”是句成语,有“光说不做”含义。语言学家陈望道拟将其译成“油滑”,又觉不够确切,且有轻浮之嫌。后来,语言学家唐栩侯又将其译作“谐穆”,认为一“谐 ”一“穆”构成“humor”整体。

  • 18093233234琴瑟和鸣 莫不静好 。琴还在,瑟去哪儿了?
    丁香诞答: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曾指出,“琴瑟常和”是先秦时期人们生活的最高理想。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与审美品味多方面的变迁,现在的我们很难再理解与体会到如此意境,甚至对于许多民族乐器都已颇感陌生。衷心希望这些传统而美好,有着不低的欣赏门槛,或娴静清淡,或铿锵激昂的民族传统乐器不会像古瑟一般,渐渐湮没于历史的...

  • 18093233234中国杰出的教育家及主要贡献和作品
    丁香诞答:曾讲学于蕺山书院,提倡“慎独”之说。他认为,明代中叶以后,以阳明为统领的心学弊陋日显,甚至走入歧途。于是,他竭尽全力对王学末流之缺陷进行补偏救弊,形成了以“诚意”、“慎独”为宗旨的儒学思想体系。刘宗周是宋明道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堪称理学(心学)的最后大师。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

  • 18093233234建盏简史
    丁香诞答: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开国之初,太祖赵匡胤为避免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及宦官乱政的现象,而采取的重内轻外和重文抑武的国家政策,使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最为繁荣的时代之一。茶具的造型设计离不开特定时期的文化需求,宋代建盏的兴起正与...

  • 1809323323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王阳明一生的主要活动作简要评价
    丁香诞答:明史曾说:“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且不论这些说法是否准确,但能与孔子、曾国藩、毛泽东等人相提并论,至少说明了王阳明先生声名高隆的历史地位。从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到维新派主要人物梁启超,国学大师胡适、再到早年的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一个让蒋介石最崇拜的人:心学大家王阳明,蒋曾三到阳明洞...

  • 18093233234佛山公布18年新生儿爆款姓名,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叫什么?
    丁香诞答:此外,我希望孩子的名字能传达出我们父母对他的期盼。男孩的话,恒,毅,渊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希望他能够坚强,刚毅,知识渊博,做事情持之以恒。女孩的话,墨,慈,涵都会考虑,因为希望女儿能多读书,有涵养,心怀仁慈。最后,我希望孩子的名字读起来能很好听,便于别人记住。名字是一个人的一...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