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为什么罗贯中要这样安排诸葛亮这样出场?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罗贯中为什么要神化诸葛亮啊?什么目的?谢谢~

不是罗贯中老先生蓄意造神,而是他反映了那个时代华夏民众的心理诉求,这得从十分复杂的历史大背景说起。

它有几个显著特点:

其一,《三国演义》反说历史,它以蜀汉割据政权为正统,将曹魏说成篡汉的奸贼;无视曹操统一国家的大业,而极力歌颂诸葛亮、鲁肃两个《隆中对》,以及造成国家在即将统一时重新分裂的一系列活动。这不是缘于历史而缘于现实。当时,中原民众渴望一个"正统政权"并企图以此为根据展开反攻,最终赶走蒙古铁骑,一统河山。各种《三国评话》版本的得以出现,江南民众的百听不厌,都是为难以宣泄出来的万千思绪寻找寄托。

其二,诸葛亮成为民众呼唤的人物。当时,蒙古人摧枯拉朽般地向南奔袭,腐败的南宋小朝庭已没有德高望重、一呼百诺的领袖人物,小皇帝只是个傀儡,左丞相文天祥原没有军事才干,且被俘身死;右丞相陈宜中在人品才具上可称道的并不多,他曾因与黄镛等上书攻击奸臣丁大全获得六君子美誉,然登入仕途之后,又因依附奸臣贾似道而声名狼藉。

当元朝大将伯颜迫近临安,他出面讲和未果时,不能担负道义责任的此公,竟置国家危亡不顾而逃回家乡。在南宋流亡政府灭亡前夕,身担宰辅重任的陈宜中,又一次放弃责任,逃往越南南部的占城。这就是当时南宋王朝的政治形势。在节节失败之中,中原广大民众呼唤着,呼唤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英雄伟人,希望他能顶天立地地站出来改变历史!去哪里寻找这样的人物?现实中既然没有,那就只能从梦幻中寻求,既然已经选中了蜀汉政权做旗帜,诸葛亮当然成了民众心目中唯一的人选。

因为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受古代那种‘忠君爱国’的教育比较深,认为刘家天下就是刘家的,其他人当皇帝就是叛逆,所以刘备成了主角,连带着刘备身边的人也水涨船高,其实诸葛亮在历史上也算比较牛的了,三国演义中确实把诸葛亮写的太神了点,不过也还说的过去,三国演义中和历史偏差最大的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这四个人,张飞在历史中其实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关羽相比就差多了,最起码关羽绯闻太多了,他我就不多说了,赵云在历史中属于一个类似保安总队长的身份,负责保护刘备安全,根本不是什么五虎将,马超更是吕布一类的人物,反复无常。

以正史来讲,诸葛亮的才能在前期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贡献.有人说诸葛亮以外交联孙抗曹.但在正史上记载是鲁肃以借荆州之策,联刘备抗曹.诸葛亮也没有去东吴游说.(我说的是正史,不要以演义的剧情来和我评论).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并没有参加,此战是以周瑜为主帅,和东吴猛将联手对曹.所以苏轼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就是描写周瑜在赤壁之战的表现.周瑜在军事或内政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可惜过于劳累而死(并非演义所讲的三气激死的.).

诸葛亮前期在军事并没有建树.这也很正常,论军事,有五虎将的西蜀,难道还要诸葛亮这种文官打仗么.但诸葛亮的内政不错。

论军事,诸葛亮远远不如周瑜,以内政,周瑜略输一筹.

演义与正史存在很大差别.如果以演义来讲,诸葛亮无论军事,内政都是接近于神的人.而周瑜,只是一个小器,没有半点才华的庸才.

罗贯中要这样安排诸葛亮这样出场主要是为了凸显诸葛亮的重要性,刻意拔高了他的地位和智慧。

小说家就是想要吸引读者,所以大费笔墨;技术原因也不复杂,对史上最牛军师出场前进行铺垫、衬托、增强悬念等。

《三国演义》更是浓墨重彩地描述了一番,从第三十六回到第三十七回,足足写了数千字,各种文学手法纷至沓来、精彩纷呈,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三顾茅庐”,《三国演义》的精彩要打不少折扣。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中安排刘备见这些个与治国安邦毫不相关的人物,这种写法其实是为显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表明其既有积极入世的一面,也有高隐山林、独善其身的一面。三国文化也不只有征战沙场、足智多谋的一面,还有飘逸慵懒,清高超脱的一面。不管是什么时期,中国的文人士大夫,都会表现出这两种精神面目。这样的三国,才是一个全面而多元的三国。

总而言之,这是中国人对于人生和历史的一种态度,即进得去,出得来,既能深入其中,又能跳出来从另一个高度看问题。这种一出一隐的智慧并不是互相矛盾的,事实上,当时的南阳就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储备库,只不过储备库里的人才往往又以隐者的面目出现。刘备碰到的那些闲散高人,既是隐士,同时也都是能治国安邦、行军布阵的人才,例如诸葛亮、庞统、邓艾等。



问题没描述是哪个部分,我找了下三国演义,暂且用这个片段吧。
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第一次正式出场,是在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摘出场段落如下:
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zhi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前面是刘备前几次拜访,诸葛都不在,故有三顾茅庐的美谈。
至于为何这么安排,主要就是想要描绘出诸葛亮的貌似神人,鲁迅先生评价为“孔明之智近乎妖”。后人通过三国演义了解到的诸葛亮都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那种,所以罗贯中这么描写就是为了给后续描绘诸葛亮的谋算如神,以及对刘室的忠心耿耿定下基调。
望采纳

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乱世大乱时期,对读书人的理想;是投报明主!
这样安排诸葛亮这样出场
是对自身一个美好的愿望吧!刘备三顾,何尝不是对明主的希望吗?
现实是何种情况,不得而知!

说实话,罗是汉族的大忠臣呗,不然为什么会这么拥护正统这块


评价为什么罗贯中要这样安排诸葛亮这样出场?视频

相关评论:
  • 13565683982评价为什么罗贯中要这样安排诸葛亮这样出场?
    暨朱饺罗贯中要这样安排诸葛亮这样出场主要是为了凸显诸葛亮的重要性,刻意拔高了他的地位和智慧。小说家就是想要吸引读者,所以大费笔墨;技术原因也不复杂,对史上最牛军师出场前进行铺垫、衬托、增强悬念等。《三国演义》更是浓墨重彩地描述了一番,从第三十六回到第三十七回,足足写了数千字,各种文学手法纷...

  • 13565683982为什么罗贯中要把这个故事放在诸葛亮和周瑜身上?
    暨朱饺因为罗贯中是尊刘贬曹的,而且最喜欢的就是关羽和诸葛亮这两个人,所以他会移花接木和无中生有,通过把其他人的事迹转移到他们两身上,还有就是通过贬低其他人来衬托关羽诸葛亮。周瑜恰好是被贬低的那个。

  • 13565683982草船借箭是孙权做的,为何罗贯中却要嫁接给诸葛亮?
    暨朱饺因为罗贯中要美化蜀汉,三国演义的宗旨就是扬刘抑曹,罗贯中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蜀汉将军的勇猛,所以给他们安排了很多不属于他们的战绩,做这一切都是为了美化蜀汉。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的存在,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有着未卜先知的能力,也有呼风唤雨的能力的,但是真实...

  • 13565683982《三国演义》贬周瑜扬诸葛亮,罗贯中为何这样安排?
    暨朱饺罗贯中这样写的原因就是为了贬低吴国,主要衬托蜀国的强大和人才济济。这是罗贯中自己的个人观点代入感比较强。本来写的就是小说,《三国演义》是基于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而做相应的改变的,比如: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貂蝉,就是完全虚构的人物。而诸葛亮也是被神话的人物,曹操也是被误解的一代枭雄,实际和...

  • 13565683982罗贯中为何要让历史上没参加南征的赵云、魏延去打孟获?
    暨朱饺因为赵云和魏延在真实的历史上出场率实在是太少了,罗贯中这样安排是为了增加他们的存在感,在三国志中攻打孟获的人主要是诸葛亮和几个年轻的将领,可是这样写的话就感觉像是出现了断层一样,加上魏延和赵云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一现象。其实蜀国并没有五虎上将,赵云也不是五虎将中的一员,赵云的地位在...

  • 13565683982诸葛亮与王朗的骂战本来不存在,罗贯中为何要杜撰此事?
    暨朱饺对于这个问题,古梁镛觉得,事情并不简单,因为罗贯中安排此事的目的,远非为了单单显示诸葛亮才华超绝这么单一,其中更牵扯到另一个更大的问题。下面,古梁镛详细分析。罗贯中安排诸葛亮王朗骂战目的一:显示诸葛亮智慧超群 诸葛亮挥师北伐,一路势如破竹,不仅仅夺取了几处城池,更是喜得传人姜维,曹睿...

  • 13565683982罗贯中为什么拥诸葛亮
    暨朱饺因为他们的形象十分正面,而且社会公认度比较高。回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也很正面,罗贯中选择这样一个正面的形象,再通过适当的艺术加工,就能为当时的社会塑造起一个性格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从这方面来看,我觉得罗贯中塑造的这个形象是非常成功的,虽然相隔的年代比较久远。

  • 13565683982为什么罗贯中会在三国演义中,选择神话诸葛亮?
    暨朱饺三国志也就是历史资料中确实有诸葛亮,而编这些故事的读书人认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代读书人的典型。读书人自然要为读书人说话,所以读书人写的故事,诸葛亮就自然而然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捧上了最是高处,罗贯中听了这些故事,然后汇集成书,罗贯中也是个读书人,读书人自然要向着读书人,...

  • 13565683982...周瑜则心胸狭窄,然而并非如此,可罗贯中为什么要这样写?
    暨朱饺罗贯中这样写的目的就是为了贬低周瑜,赞赏诸葛亮。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接受了诸葛亮是“神人”的形象。都是受借东风,草船借箭等并不存在的故事所迷惑。“三气周瑜”也是不可能的。周瑜他能打赢赤壁之战,全然是他自己的本事。能够指挥一场大战,并且能用好手下的大将的人,能被那么简单的气死...

  • 13565683982为什么罗贯中要丑化曹操、美化刘备、神话诸葛亮?
    暨朱饺可以说,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民间说书人口中的曹操、刘备、诸葛亮就已经和史书上的形象有了很大的不同了。那么,为什么民间说书人要丑化曹操、美化刘备、神话诸葛亮呢?实际上,所谓的丑化、美化、神话,不过也就是概念化而已。从古至今,从小孩开始,我们对人的判断,就分为好人和坏人两部分...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