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为什么拥诸葛亮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罗贯中为什么把诸葛亮捧的这么高~

历史老师告诉你
不是罗贯中捧的。是广大老百姓捧的。
中国老百姓有个特点,同情弱者。自古以来,老百姓在茶余饭后都会不由自主的把三国中的蜀国作为“正统”,痛恨“奸臣”曹操,夸赞“正统”刘备刘皇叔,当然,诸葛亮自然成为聪明绝顶,无所不能的咯!!
坊间闲谈——唐宋话本——明清小说,一脉相承。
当然,魏晋以后,历朝历代出于政治考量,对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能量的歌颂与此也是分不开的。

LZ的
第一个问题
我觉得应该是有2方面吧,一来是因为
孔明
的确是有真才实学,这一点是十分让
罗贯中
欣赏的;二来古代的文人都希望自己得到重用,得到君主的信任和将领的尊敬,而
刘备
三顾茅庐给足了孔明面子,这使得罗贯中的理想在孔明的身上得到到了实现。第二个问题,古人对自己朝代的
忠心
是不可估量的(当然也有例外),罗贯中心理是很反对推翻一个朝代,建立
新帝国
的,就像
反清复明
之类的思想吧!

四大名著里,《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的,书看过几遍,老版的电视剧也看过几遍。

刚开始,被小说里近乎神一样的诸葛亮所吸引。慢慢的,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才发现,其实,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还是一个凡人,没到神的地步。《三国演义》里,作者为了渲染诸葛亮的无所不能,给他强加了很多特技。

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读三国,千万别被里面的某些内容误导了。同时,应该时刻记得,《三国演义》是小说,更不能误把小说当史书去读。

史书,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记录历史演变过程和历史人物的重任,要尽量真实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小说,虽然要跟随历史的脚步,但它本身就属于一种文学体裁,比起史书,写作手法更丰富,情节也可以虚构,而且还带有一定的娱乐性质。

因此,完完全全地用小说来普及历史知识,肯定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就拿诸葛亮来说,在《三国演义》里最让人记忆犹新的,应该是小学就学习过的《草船借箭》。借箭的起因是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妒忌,想找个杀诸葛亮的借口,故意让他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不但欣然答应了,还把时间由十天缩短为三天。

其实,借箭的关键不在借,而在事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算准三天后江面必有大雾,并结合曹操多疑的性格,最终利用几条破船就造足了十万支箭。

从“草船借箭”中,我很佩服诸葛亮遇事不惊的这种智慧和胆识。他教会了我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越是遇上急难险重的事情时,越要保持绝对的冷静,因为无论再大的事,你都不能逃避,必须要去面对。

而真正的“草船借箭”这个典故,据《三国志》记载它和诸葛亮没有半毛钱关系。因为“草船借箭”的主子是孙权。

在《魏略》中说,孙权坐着大船来窥探曹军阵势,被曹操发现后下令射箭,万箭齐发,箭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转船头,使“箭匀船平”,孙权也就回去了。

从《魏略》中看,”草船借箭“确实存在,但既不是发生在诸葛亮身上,更不是事先预谋好的,而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草船借箭”之后,让读者和观众称颂叫好的,应该就到 “空城计”。不得不说,空城记在小说里写得很惊悚,电视剧里演义得也很到位,故能给读者和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空城计玩的就是刺激和心跳。

《三国演义》中讲述的空城计是纸上谈兵的马谡“意外”失街亭后,司马懿率15万雄兵直逼西城,而当时驻守西城的诸葛亮身边只有区区2000兵马。与司马懿的15万大军相比,2000兵马就显得微不足道。

听说司马懿大军逼近,一众文官吓得半死,只有诸葛亮镇定自如,对大伙说:“别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于是才有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空城计,再次突显了诸葛亮遇事冷静、沉着。为什么敢玩空城计,正因为他把司马懿的心理揣摩得比较透彻,才能做到处事不惊,成竹在胸。

然而,现在的市场上,对空城计的说法不一,我听过的版本不下四种。

在《三国志•蜀•诸葛亮传》中,只对失街亭进行了记述,确未提及诸葛亮的空城计。倒是在《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魏书》中,对空城计有较详细的描述。

大意是曹兵出城收麦子,吕布突然领兵来犯。因城里的兵才千余人,于是曹操就摆了一出空城计。吕布怕有埋伏,不敢贸然进攻,所以曹操轻松退兵。

在《三国演义》里,“草船借箭”和“空城计”只是作者对诸葛亮形像塑造的一个缩影。有时我也在想,罗贯中为什么要刻意把很多本来不是发生在诸葛亮身上的角色都搬到了他身上?

结合今天一直在宣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觉得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天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企业,都在极力选树先进典型。比如杨善洲、高德荣等,为什么要选择并宣扬他们,因为他们的形象十分正面,而且社会公认度比较高。

回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也很正面,罗贯中选择这样一个正面的形象,再通过适当的艺术加工,就能为当时的社会塑造起一个性格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

从这方面来看,我觉得罗贯中塑造的这个形象是非常成功的,虽然相隔的年代比较久远。


罗贯中为什么拥诸葛亮视频

相关评论:
  • 19546023571诸葛亮没有杀魏延罗贯中为什么要冤枉他?
    屠善霍,他根本不是人,是妖。他不仅数出了自己的策略,还呼风唤雨。这一切都说明了罗贯中对诸葛亮的偏爱。但是,关于诸葛亮的争议有两点。一个是陈寿说的“久治荣,短谋,管民之功,胜于一般谋略”。也就是说,诸葛亮的战略眼光和治国之道是相当厉害的,但是在军事战略和带兵方面就没那么厉害了。

  • 19546023571罗贯中为什么要把孙权所做的"草船借箭"说成是诸葛亮所做?
    屠善霍三国演义的整体思想是拥刘反曹的,认为汉室时皇家正统,实际上是没有看到历史和时代的进步,在整篇小说中,罗贯中一直把正义的天平倾向于刘备一边,作为刘备的第一大谋士,诸葛亮自然是所有智慧与忠义的化身,小说中的诸葛亮不免有些神化,许多虚构的情节都与历史事实不符,这是出于作者的写作需要,罗贯中书中的...

  • 19546023571为什么罗贯中要把这个故事放在诸葛亮和周瑜身上?
    屠善霍因为罗贯中是尊刘贬曹的,而且最喜欢的就是关羽和诸葛亮这两个人,所以他会移花接木和无中生有,通过把其他人的事迹转移到他们两身上,还有就是通过贬低其他人来衬托关羽诸葛亮。周瑜恰好是被贬低的那个。

  • 19546023571罗贯中为什么这么喜欢诸葛亮啊?!
    屠善霍因为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受古代那种‘忠君爱国’的教育比较深,认为刘家天下就是刘家的,其他人当皇帝就是叛逆,所以刘备成了主角,连带着刘备身边的人也水涨船高,其实诸葛亮在历史上也算比较牛的了,三国演义中确实把诸葛亮写的太神了点,不过也还说的过去,三国演义中和历史偏差最大的是关羽、...

  • 19546023571为什么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味的偏向蜀国,诸葛亮,关羽都被他过于神化,而...
    屠善霍作者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同时为了迎合当时统治阶级的思想,认为刘备是汉室正统的护卫者,是正义的。所以偏向蜀国。

  • 19546023571罗贯中为什么要神话诸葛亮?历史上的聪明人都是被吹出来的么?_百度知 ...
    屠善霍看完三国演义再看看正史,甚至有人怀疑罗贯中和诸葛亮有血缘关系了,为什么罗贯中在三国里要这样神话诸葛亮的能力呢?可能诸葛亮算是三国里最被高估的人了。毕竟罗贯中是把蜀国当做主角再写,其实蜀国每个人物名字都很响亮,不过历史上的聪明人也有很多,难道也都是被作者给吹捧出来的么?实际上也不排除这种...

  • 19546023571知道为什么罗贯中偏向蜀汉么
    屠善霍《三国演义》虽对忠于其主的都赞扬,但对忠于刘备的,即对“拥刘”派的赞扬却有较深的意义:一是把蜀汉作为汉族的象征,拥护以刘备为首的蜀汉政权,也就是拥护汉族政权;二是阐明关羽、张飞、赵云和孔明等“拥刘”不是盲目的,而是自觉的,他们之忠于刘备,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救国救民;谁要...

  • 19546023571三国演义为何要拥刘反曹,为何神话诸葛亮,关羽,丑化周瑜,曹操?_百度知...
    屠善霍手下还有义重如山的关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老当益壮的黄忠,还有庞统、姜维……这些人都忠心为了建立“任之世”,这是曹操等人没有的想法,曹操一统全国是为了成就自己的霸业;而刘备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还有他光复汉室的决心,建立“仁之世”。都是罗贯中所赞同、敬仰的!所以他会在《...

  • 19546023571罗贯中对《三国演义》的批操褒刘的原因
    屠善霍社会舆论导向而已,符合大家口味,也符合正统思想,毕竟曹操大权独揽,汉天子等同囚禁,这有点大逆不道,也不符合封建伦理道德 再有《三国演义》是小说,总要有对立面。其实我看罗贯中并未否定曹操,再说他奸的同时,肯定了他的雄,奸也是增加戏剧性,也感觉到,罗贯中对曹操其实是很佩服和肯定的,只是把...

  • 19546023571罗贯中为什么神化诸葛亮
    屠善霍不是罗贯中老先生蓄意造神,而是他反映了那个时代华夏民众的心理诉求,这得从十分复杂的历史大背景说起。它有几个显著特点:其一,《三国演义》反说历史,它以蜀汉割据政权为正统,将曹魏说成篡汉的奸贼;无视曹操统一国家的大业,而极力歌颂诸葛亮、鲁肃两个《隆中对》,以及造成国家在即将统一时重新分裂...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