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儒学思想会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来自:志趣爱好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在哪个时候?~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四书五经的经学也成为了显学。此时,孔子已死三百余年。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形成了新儒家思想。
  在汉代的儒家思想普及过程中,很多社会问题得到解决。儒家思想倾向于施用仁政管理国家,三纲五常”,等政策。
  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十分强盛,这给封建统治稳定创立了前提。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也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巩固儒家思想,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之所以能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遗产。这一思想对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封建统治者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而推行愚昧政策,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历史发展产生过消极影响。但是,儒家思想中的勤政爱民、任人唯贤、和睦相处、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的教育方法,具有积极意义。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礼”,即贵贱有“序”;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已;主张改良,与时俱进。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有利于调解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②战国时期的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君为轻”,主张“仁政”,即不误农时、放宽刑罚、轻徭薄赋,让农民有一定土地。③董仲舒吸收了法、道等学派的长处,结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对儒家学说加以改造。他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主张,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被汉武帝采纳,光大了儒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④唐安史之乱后,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削弱。两宋时期,朱熹等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某些思想,形成新儒学,即理学。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⑤明朝时期,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创立了八股取士制度,规定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经典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这使儒学的地位空前强化。⑥十九世纪末,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强调托古改制,为维新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将儒家思想赋予了新的内容。⑦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将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将儒家思想维护的封建礼教喻为“吃人”的魔鬼。新文化运动严重动摇了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但儒学的统治地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儒家思想是为君主统治服务的.
儒家思想中要求君主施行"仁政",以及一系列关于君主要以百姓利益为重的观点,都是从维护君主统治角度出发提出的,它认为君主如果不这样做,就很难维系其统治.

独尊儒术是指在政权和国家上层建筑中完全使用儒家思想。
在春秋战国时各国的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策略方针,影响了各自国家的政策。 到秦朝时,政府推行法家思想建立国家基本政策,秦始皇时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说法。汉朝的前几位皇帝也使用法家思想治国,但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到汉武帝时,日益需要完整、深厚的哲学思想来维护政权的权威。由于当时的学者还是各尊各道,没有统一的思想。后来执政者听从了卫绾、董仲舒的观点,以儒家为国家基本哲学,在全国的思想、仕进上只采用儒家思想的观点。
在汉朝之后的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里,一直将儒家思想作为政权的核心思想,统治了中国封建历史的大多数时间。

成为统治工具

因为他利于统治民众


为什么儒学思想会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视频

相关评论:
  • 19222111181儒家学派能成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贡芬之因为儒家的“仁政”思想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董仲舒又对儒学进行发挥,提出“大一统”理论,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另外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即使在面临挑战的时候(佛、道入侵)也能及时调整,不断丰富,...

  • 19222111181儒家思想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
    贡芬之因为儒家的仁政思想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董仲舒又对儒学进行发挥,提出大一统理论,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 19222111181为什么儒学思想会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贡芬之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

  • 19222111181儒家思想为什么会被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
    贡芬之原因:经过改造后的“儒家思想”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是统治阶级欺骗和奴役民众的重要工具,有利于维护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等级秩序。拓展;中国自汉武帝以后的历代专制君主所推崇的“儒家思想”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先秦时代原始儒家思想,而是经过董仲舒改造后为适应专制统治者需要而搞出来的伪儒家理论。对于真正...

  • 19222111181为什么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贡芬之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遗产.这一思想对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封建统治者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而推行愚昧政策,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历史发展产生过消极影响.但是,儒家思想中的勤政爱民、任人唯贤、和睦相处、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

  • 19222111181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是什么
    贡芬之1、与封建社会的需求相契合 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得以生存并不断的发展,以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存活到封建专制制度的解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儒家思想能够满足当时的社会需求。就统治者来说,儒家思想与统治者想要实现封建大一统,君主专制统治的愿望相吻合。儒家思想经孟子、荀子的修正发展到汉代董仲舒时...

  • 19222111181儒家为什么维护统治阶级
    贡芬之儒家思想立足点是统治阶级,强调君君臣臣,有利于统治.封建统治阶级为什么把儒家学说定为正统思想,是因为儒家思想是为封建社会服务的,儒家思想简单来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世界三大宗教都是偶像崇拜,讲究前世,来生!只有儒家,才在当下!儒学本身的作用:讲究君君臣臣,...

  • 19222111181西汉时期儒家学派能成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贡芬之因为儒家的“仁政”思想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董仲舒又对儒学进行发挥,提出“大一统”理论,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另外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即使在面临挑战的时候(佛、道入侵)也能及时调整,不...

  • 19222111181为什么封建时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呢?
    贡芬之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

  • 19222111181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贡芬之因为他已仁为最高的道德要求、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