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请问 这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的详细意思是什么???~

  http://boruo.goodweb.cn/books/0095.htm这里有详细的解释


  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是观世音菩萨的别名,以字面来解释也相当好,意思是观察诸法实相本空后,对一切的外境外缘就随意而自在了。观自在是修行证果的境界,此时一切都如悠游的白云,任意浮游于万里天空,一切都不再是挂碍,一切都已安然,所以才能对于万事万物产生随缘而自由自在的态度,这种生命之启,多么值得我们身处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的众生羡慕啊!但是不只能羡慕而已,因为「众生皆有佛性」,我们应努力的修行,只要肯不断的自度度人,总有一天,我们也会与观自在菩萨一样的自在啊!
  #######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般若波罗蜜多是解脱空慧的意思,也可以解释成「到彼岸的大智慧」。因为,唯有证入圆满的涅盘,才能完全解脱三界轮回的生命困境。而想证入圆满的空慧,必须”老实修行〃,而且不只是行,还要「行深」,就是必须把这大智慧深化到生命的最深处,如此方能在面对任何外境时,保持如如不动的自性,故此句才巧妙的点出「行深」二字,因为这才是实修的关键之处,如果没有念兹在兹、须臾不离的保持般若,便没有办法真正解脱三界、永断轮回。故一个修行人,如果真有出三界的”冲天志〃,则必须戮力以赴,方能真正如愿以偿!
  #######
  照见五蕴皆空
  当一个修行人经过因地努力的修行后,当他通达了无常、无我的空慧之后,他刹那明白了原来一切的本质皆空,连这个五蕴色身~一个与我们生命最密切的存有,它的本质也是空。这时他彻头彻尾的照见了色、受、想、行、识的虚妄,而从这虚妄中彻底的觉醒了过来。于是他不再受这些外相、外境、外缘的束缚,他已经完全自由了,因为他仅从自身的五蕴,就已经完完全全的明白了宇宙至极的真理--空。
  #######
  度一切苦厄
  当一个修行人证入果地后,他自由解脱了。于是他才有真正的能力去救度一切的苦厄,因为唯有自己到达了彼岸,才真正能够正确无误的,带领犹在苦海沉浮的三界众生也同样的到达彼岸。故一个良好的修行人,他的知见是如法华经所说”唯一佛乘〃,因为只有究竟成就了,我们才能完全明白,什么是”本地风光〃、什么是”本来面目〃,否则都只是闻人说空亦鹦鹉学语罢了。所以,只有究竟成就,才能度尽一切苦厄,就如伟大的观世音菩萨,他其实是正法明如来倒驾慈航,化现与三界众生较接近的菩萨而方便度众。我们常听到人们虔诚的赞颂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那有求必应、无量无边、悲愿深切的胸襟,令人不禁感激涕零、动容良久。啊!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那度尽众生一切苦厄的广大悲愿,是凡夫俗子望尘莫及的。但是啊!我们不能气馁,而应奋力效法,如是,则总有一天也能如观世音菩萨一般”寻声救苦〃、”苦海常作度人舟


  作者: 乐世 2006-4-29 18:10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释#######
  ######
  舍利子
  舍利子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通达称着,心经便是应其问而应机说法,充满了佛陀的证量精华以及谆谆教诲的慈悲为怀。缅怀佛陀在世,能有幸跟随佛陀亲聆法音是多么的福报广大,但是啊!末法时代的佛子啊!尽管佛陀早已涅盘,尽管世界动荡不安,我们还是要珍惜一切的经藏,深心阅读,则如同佛陀在世,亦如同亲自参与法筵!
  #######
  色不异空
  一切的色相,它的本质都是空。无论色相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例如无垠的天空,也许会刮风,也许会飘雨,也许会有几朵白云流浪,但是啊!天空还是天空,并不会因为风、雨、云、雷、电等而改变,所以色相的本质即空,所以一切本空。以一切本空的诸法实相来看,则有的本质即空,故色不异空。
  #######
  空不异色
  如果把角度再调换一下,就是从空的本质来看,由于空的本质当然还是空,而色相的本质也是空,所以当然也是空不异有,也就是空不异色。这段以反过来的角度探索空与有的关系,但空毕竟是空,所以不论从那一个角度探究,它依旧是”空〃。因此,空是颠扑不破的宇宙真理,只有真正了解、明白、安住、巩固于空了,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
  色即是空
  万事万物的本质是空,宇宙中的森罗万象,从日月星辰到草木虫鱼,一切的一切,都是色相,而色相的背后所蕴含的真理就是空,所以有即是空,也就是”色即是空〃。此句是从前句”不异〃推演而来。”不异〃就是”等于〃,”等于〃就是”即是〃。故不论正说、反说,都是在在说明”缘起性空〃的真义。
  #######
  空即是色
  色可以解释成人身的”色蕴〃,这是以自身的观点来观察,那么应用于此四句,即可还原成”色蕴不异空,空不异色蕴,色蕴即是空,空即是色蕴〃。而推演出来的话,则”一即一切〃,所以也可以把这四句推广成:”色相不异空,空不异色相;色相即是空,空即是色相。〃所以心经的结构相当严谨,佛陀先善巧的教导我们从最近的色身观察起,而如果我们明白了色身的本质是空,那么就容易明白其他万事万物的本质,也一样是空了。所以佛陀是最伟大的教育家,把宇宙至深的道理,用最显浅的例子生动的开导启示我们,真是令人赞叹!
  #######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前面已把五蕴之一的色蕴与空的关系说得清楚明白,所以此处就省略了重复说明的地方,把五蕴的其他四蕴:受、想、行、识,以一句「亦复如是」带过。因为话如果已经说清楚了,又何必多废唇舌,所以这里又是方便善巧之处,也是再度揭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真理。
  #######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心经的重点主旨也不外乎是要说明”一切本空〃。站在空的立场而言,不论一切的外相呈显什么,它的本质终究还是空,所以,「空相」是指一切都是空的相貌。空如同一个最千变万化的演员,他可以化各种不同的妆,他可以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但无论如何,他还是他,并不会因为化妆的不同,或是角色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空」亦然,无论空的相貌如何的不同,空的本质,穿透这些外相纷杂之后,空毕竟还是--空。

那是梵语音译的经咒,咒文依例不释,但当诵持,自获利益。如果一定要知道此句的意思,菩提萨婆诃,即是速速证到菩提的意思。

这段经咒,有的是按汉语音译颂唱,有的是按梵语颂唱。经咒的正音应该是梵音,你可以下载个梵语的版本听听吧。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74914.html

佛经云:“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不异空] 的色是代表物质的现象,指存在的东西,也就是具备形体之物。空,并非虚空或无之意,更不是表示什么都没有,都不存在的意思,而是 指[没有实体性]、[没有自主性]的就叫做空。不异,可以解释作[不离],世间的物质现象在形相作用上虽有种种差别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的性---无实体无固定的性。我们姑且称它为[空]或[空性]。[色不异空] ,是指一切事物都不离空性的存在,以眼睛可以看见的最具体的物质来说,它是由众多因缘条件造成而存在的,因此一切物质虽然存在, 却没有实体性,自主性。所以说[色不异空],由于本身没有固定的实体性,所以可以随因缘条件而变化---[空不异色]。[空不异色]是说明空性的显现,是不能离开一切法而有的,并非灭除物质,等物质变坏灭了,然后才知道它是[空],无自主性。当它宛然存在的当下,就要觉察到无我,无常的道理,才能彻悟其空性。只要我们稍加思考[有形之物,皆不离空] 的道理,并不难了解.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切的体悟到:不管如何坚固、豪华、伟大的东西,其实都没有实体性,它只是因缘组合的现象而 已,唯有超脱心中的执着,人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色不异空,等于色即是空。[空不异色] 等于空即是色。这四句的意境都在说明物质现象皆依各种因缘条件而产生的。也依于不同的因缘条件而消失,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是依因缘 存在而无实体性的,所以说,色尘事物,一切皆空.....色即是空。
佛教指示我们以[空] 来观察世间一切事物,并非要我们对事物绝望,或以悲观消极的态度来对待一切,而是让我们了然大悟,确知世间一切的真实现象。不要 一味向外追求不实的东西,应反观自己的内心,发掘自性智慧,建立一个新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空即是色] .....空是说明一切事物没有实体性,可以随因缘条件不同起种种变化而成不同的现象,所以空能含摄万物,好比虚空无形无相,却 能包容万物,一切万物皆不离虚空而另存。
如果我们能体会[空的]道理,放下执着,必定可以发挥智慧的潜能。。。。。

世间的事都在不时的变化,如何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谛观,不为所动是最重要的。有观空的智慧,虽则面对同样的环境但感受却不一样。 如果能彻悟[色即是空]便能享受无执着的风光,若能体会[空即是色]必能在空的见地上,积极的建设多彩多姿而又富有意义的欢乐人生。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很浅显。
色和空的意思弄明白了,这句话也就很清楚明了了。
色即是外在表象,看到的摸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甚至是让你难受的让你快乐的让你高兴的让你悲哀的种种事物,有具体的事物,也有抽象的事物,即你能感受到的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物。
空,则是你内心的映照,也是指的你的智慧。你的内心所映照出来的,便是你外在感受到的一切。也就是说,无论酸甜苦辣冷暖痛痒或是悲欢喜愁,均是外在事物在你心内的投影,而之所以会让你有种种不同的感受,却都是由你的内心所造成的。

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视频

相关评论:
  • 18263871065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出自哪里?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
    成官晓这句话完整的应该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的如来智慧德相,从来本有。无论历经多少时光,它既没有增加过什么,也没有减少过什么。也不存在污垢或者无污染。这句话的意思,原本是指一个学佛的人,要清净自心...

  • 18263871065什么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成官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指五蕴诸法, 即因五蕴而生的一切相待而有者。原文注解大意 不生不灭 1、“不生不灭”, 五蕴真空, 便无法可生, 若法不生, 自无可灭。 一旦明了般若妙法, 无妄想心, 就不会有生有灭, 也就无需乎求离苦, 也就没有...

  • 18263871065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出自哪里?
    成官晓出自《般若菠萝蜜多心经》,原文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 18263871065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出自什么
    成官晓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什么事情你都不要执着,不要放在心上,过去就过去了,不要心生恐怖,远离胡思乱想,得到圆满无碍的佛果。

  • 18263871065寻找“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出处及全文
    成官晓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出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

  • 18263871065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出自哪
    成官晓大乘佛教最重要的典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大乘佛教的重要义理。这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简单的说,色是指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和现象,而这些事物和现象是由因缘聚合产生,空是事物的本质,有从空中生。“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这句佛经名言,包含着很深的哲学思想...

  • 18263871065“心无挂碍”这句话的出处是哪儿?
    成官晓“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整句为“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分段贯释:凡夫与佛,体本不二,凡夫为因心,佛菩萨为果德,但果德亦由...

  • 18263871065《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成官晓不异,可以解释作[不离],世间的物质现象在形相作用上虽有种种差别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的性---无实体无固定的性。我们姑且称它为[空]或[空性]。[色不异空] ,是指一切事物都不离空性的存在,以眼睛可以看见的最具体的物质来说,它是由众多因缘条件造成而存在的,因此一切物质虽然存在, ...

  • 18263871065色皆是空 空皆是色是什么意思
    成官晓大乘佛教最重要的典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大乘佛教的重要义理。这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简单的说,色是指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而这些现象是由因果产生,空是事物的本质,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这句佛经名言,包含着很深的哲学思想,...

  • 18263871065<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那句“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的意思
    成官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首四句实是一个意思,总是说色空不二的道理。初说不异,说没有两样的,还是方便的说;后说即是,是说就是一个,不能分的,是究竟说;斩金截铁,毫无犹豫。色一个字,不单是代表五蕴,连外面宇宙万有形形色色都包在内...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