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理论包括

来自:痛风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0-9岁)

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其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的。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这一水平包括的阶段:

⑴ 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在这一阶段,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表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⑵相对功利主义取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怕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和许多犯罪的青少年在道德认识上都处于前习俗水平。


                                   

2、习俗水平(9-15岁)

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并以社会 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⑴ 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

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

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遵守法律的权威,以法治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认识处于习俗水平阶


                                   

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道德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断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是有了一定的普遍的认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⑴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遵守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⑵普遍性伦理准则阶段

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再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在这个阶段,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理论包括

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两难问题做出判断,并依据儿童回答问题时的推理反应划分阶段。

前习俗水平。这个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行为的具体结果和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其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准则,而在于外在的要求。它包括前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个阶段的儿童对成人或准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第二阶段,相对的快乐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在进行道德评价时,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将行为与需要联系起来,但具有较强自我色彩,即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习俗水平。这个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社会和他人的希望和要求。其道德价值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尽义务,以维持社会的传统秩序。它包括第三、四两个阶段。

第三阶段,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个阶段,个体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尽量按此种要求进行思维。如对“偷东西”的看法,他们认为:好孩子不该偷东西,偷东西的就不是好孩子。

如此等等。第四阶段,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个体,能够广泛地注意到维持普遍的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开始强调应当遵守共同约定的某些行为准则,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

后习俗水平,这个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不仅能自觉地遵守某些行为公则,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开始考虑在全人类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它包括第五、六两个阶段。第五阶段,民主地承认法律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个阶段的个性,不再将社会公则和法律看成死板、一成不变的、不可变更的条文,而认识到了它的人为性和灵活性。第六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认识到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维持这种共同秩序所带来的弊病,因而更为理智地看到了社会公则和法律的局限性。




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理论包括视频

相关评论:
  • 17090765051科尔伯格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习空勉科尔伯格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一、答案概述: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包含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这三个水平分别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个水平下又细分两个阶段,共构成六个阶段。二、1. 前习俗水平:阶段一: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儿童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是非,认为符合成人标准的...

  • 17090765051如何评价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习空勉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理论包含三个主要水平,每个水平下又细分为两个阶段,具体如下:前习俗水平(0~9岁):- 此阶段的儿童主要以外在后果和个人的利益来判断行为的好坏。他们遵守规则以避免惩罚或获得奖励。习俗水平(9~15岁):- 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开始关注社会期望,认识到个体的...

  • 1709076505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习空勉包括好孩子道德观(第三阶段)、法律一秩序道德观(第四阶段)两个阶段。③第三水平:后习俗道德水平(青年末期开始)——这一阶段的个体是基于内心的一套标准进行道德推理,即着眼自我接受的道德原则,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标准。包括社会契约理论(第五阶段)和全面的道德原则(第六阶段)两个阶段。

  • 17090765051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的阶段包括()
    习空勉【答案】:B、C、D 科尔伯格由“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阶段六水平理论,这三个阶段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 1709076505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怎样的?
    习空勉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描述了个体在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上的心理演变。这一理论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总共六个阶段。1. 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儿童认为行为好坏取决于是否受到奖励或惩罚。-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儿童根据行为的实际...

  • 1709076505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习空勉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将个体的道德判断分为三个主要水平,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共计六个阶段,这些阶段按照道德推理的复杂性递进。(1)前习俗水平:适用于九岁以下的儿童,这一水平的特征在于个体关注行为的直接后果及其对自身的利益影响。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儿童基于对惩罚的恐惧...

  • 17090765051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理论包括
    习空勉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水平(0-9岁)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其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的。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这一水平包括的阶段:⑴ 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在这一阶段,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

  • 17090765051道德发展的水平有几个阶段?
    习空勉1.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包含三个主要水平,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共计六个阶段。2. 前习俗水平涵盖的是9岁以下的儿童的道德判断。这一水平的特征是关注行为的直接后果和个人的利益。- 阶段一:服从与惩罚。此阶段的个体认为,免受惩罚的行为是正确的,反之则是错误的,缺乏内在的善恶观念。- ...

  • 17090765051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习俗水平的发展阶段包括
    习空勉【答案】:A、D 柯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理论:①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阶段;②习俗水平,包括“好孩子”定向或人们相互合作的道德阶段和“好公民”或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③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和个人良心或普遍原则定向阶段。

  • 17090765051如何简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习空勉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在皮亚杰研究基础上,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对道德发展问题进行的深入探讨。在这一理论中,他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1. 前习俗水平(0~9岁):这一水平的儿童,道德观念以外在奖励和惩罚为导向。他们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