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浅谈如何提高现代中学生的历史素养~

现代中学生,由于受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基础教育各学科之间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对理科和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了人文学科,人文教育被极大的忽视,结果导致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素养缺失的状况。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中的一门,以其丰富多彩的事件和人物,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情感和精神。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素养,从而正确地认识人类历史上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知识,并在认识和总结过去的过程中找出历史的经验教训,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然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一般是临考试前背一背,纯粹为应付考试而学;高中学习历史只是为高考作准备,为高考备水一战。从学生学习历史的现状中,可以看出历史学科在培养人文素养方面的功能在一点一点的流失,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因为基础教育承担着塑造未来公民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艰巨任务,这将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和国运的兴衰。
为此作为历史教师任重而道远,不仅要在课堂上要注意营建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积极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升个人素质,同时呼吁提高家庭、社会的重视程度,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素养。
一、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探究讨论方式,建设高效课堂是提升中学生历史素养的首要途径。
(一)依据新教材,活化教材思想创新思路,领悟教材编写新模式,让学生在设置的情境中体会历史,在适度的问题中感悟历史,以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学习是基于真实世界(真实情境)中的体验”。历史新课程强调教学的“情”、“趣”化。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鲜活地再现历史情境,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以情动情,以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最终达到感情上的共鸣”
。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历史的真谛,从而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对于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有位学者概述了以下七种主要的方法:①联系生活展现情境。②运用实物演示情境。③借助图画再现情境。④播放音乐渲染情境。⑤扮演角色体会情境。⑥锤炼语言描绘情境。这些方法富有实际操作性,也是完全适用创设历史教学情境的。
例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之黄海海战”时,可以播放一段视频,再补充文字材料介绍邓世昌的英勇事迹:致远号被日军鱼雷击沉后,邓世昌和全体将士全部落水。有人递给他救生圈,他拒不接受,其爱犬咬住他的发辫,希望救出主人,但邓世昌决心以身殉国,将爱犬按入水中,自己也带着满腔的悲愤和遗憾一同沉没。后来,光绪帝为此事挥笔写下:“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誓壮海军威”的颂词。这样就使黄海海战的悲壮气氛和邓世昌英勇献身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学生脑海中,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讨论式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又一种最佳手段。因为通过老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和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置身于历史的思维之中、处于积极的课堂参与之中。这样,学生要解决问题,就必须正视历史的时代问题,对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思想等联系进行分析、思考,并加以比较,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个人更深入地参与历史的教学之中。例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为什么最早兴起于东南沿海?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就必须联系中国古代明清的经济、东南沿海的地理位置、近代这里的社会、经济状况等等知识来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历史问题的分析中,提高自己认识、评判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历史学习不只是了解过去,还要认识现实,所以采取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解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更好地培养了现代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我们的社会培养了更多的合格人才。
二、培养中学生自身素质是提高其历史素养的必要条件。
(一)大量阅读各种历史题材的书籍、史籍等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生活中可以联系历史电影或小说来了解历史,培养历史素养。《甲午风云》、《从奴隶到将军》、《地道战》等就是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护国运动、敌后军民反扫荡斗争最好的素材。
(二)关心时事,以史为鉴,学以致用是最高的历史素养。
历史学科学习的最高素养是以史为鉴、学以致用,体现了这一学科更强的人文性和实用性。学习历史最终目标就是用学到的历史知识和能力来指导自己平时的实践和行动,理性地辩证地看待现实问题,从历史事件中找到现实问题的历史的影子和历史借鉴。历史科目也会涉及到现实生活,这就需要中学生在学习史实的同时积极对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收集和材料挖掘,例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问题、知识经济问题、重要的区域问题、科技对时代的拉动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其他时政新闻和社会热点问题等等。
如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上分别照搬照抄了苏俄的革命道路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结果都失败了。中共最终都是立足中国国情,有鉴别地借鉴苏俄、苏联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国情才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另外,在评价一个人物时,也要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认识到人物的缺点,但更要看重和放大人物的优点和长处,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学会为人处世,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在看待当今一些现象和事物时,也要适时地运用我们从历史学科学习到的学科能力和培养的素养来处理、看待现实问题,使学生们在处理问题时更科学、更理性、更合理、更公允,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做到学以致用,树立起正确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
三、提升中学生的历史素养,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重视。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但是历史与社会学科具有一定的过去性特点,导致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距离,使得学生难以产生共鸣。同时,由于学生长期受生活环境和家长的影响,以及高考体制的束缚使他们对学习的被动应对,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
所以,历史与社会教学往往出现学生对课程起初有很大的好奇心,甚至引发浓厚的兴趣,但真正到了课堂上往往兴趣逐渐淡化甚至消失,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源头活水”应该是──回归生活,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记得在讲《对外开放》一课时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湛江市市长你如何利用对外开放的政策发展湛江?激发学生兴趣,以他们的视角去看自己生活的城市,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建立幸福湛江。让笔者意外的是,这些孩子们提出很多的意见,策略。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历史、了解历史,从历史中吸取养分,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今的世界,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某位中学历史教育专家说过:“过去,我们告诉学生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希望他们能记住历史。现在,我们和学生一起从多角度探寻历史,希望他们对历史进行思考和认识从中汲取智慧。”新课改下的历史教育不仅仅是教与学,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这需要我们每一个热衷教改的历史教师以教历史为荣,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历史素养,我们要以满腔的热情讲述中华光荣的历史传统,创新教材思路,润物于无声之中,创优质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只要我们牢记新课程改革的宗旨——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并将它化作自己敬业行为的理念,
向更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方向迈进。让我们的下一代在历史学习中提高民族素养,提升民族素质,让自己不愧对炎黄祖先,让我们的中华美德代代相承。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支配,使得我国基础教育迷失了正确的方向,对青少年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的教育淡化了,最终在一张以知识为主体的试卷上评判出学生的好坏和教师的优劣、教育的成败。正如德国教育思想家斯普朗格曾经断言的那样:如果教育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识,却没有精神;有活动,却没有道德愿望”。
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理应肩负起对中学生人文精神,道德素养的培养这项重要任务,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因为历史学科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资源,在历史教学中更有利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如中华民族勤劳善良的思想美德,乐观向上的人生信念,求真务实的处世态度,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以及种种良好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都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传承的。那么,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如何加强对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关于这一点,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都明确指出了对中学生历史人文素养的教育目标,是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历史教学遵循素质教育目标,要在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先成人,后成才。”
笔者认为:加强中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一个长期性、细致性的工作,需要耐心和坚持的过程,不可能“一日千里”、一蹴而就。所以,它需要一个科学的教育培养体系,作为历史教师应该用人类历史中最优秀的文化成果去“滋润”学生,使广大学生真正深受启发,融入崇高的精神世界,提高思想认识,从而付诸行动。具体做法如下:
一、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树立新课程改革下重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思想的提升者,理念的引导者,是进行中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最直接作用者,也是培养中学生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要坚持“民主平等”“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以自己优良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如,在课堂上,我经常提问、鼓励那些学习一般、不善言谈、爱搞动作的同学,课后还找他们谈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使他们的内心充满阳光和快乐。就算学习成绩可能不算好,但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事,这是生活最基本的原则。也是人文素养提升的基础。
二、扩充拓展历史教学内容,在浩瀚的历史知识海洋中汲取营养丰富的人文素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素材,或进行知识拓展,对学生进行激励、感染和影响,滋润和震撼学生的心灵。如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孔子儒家思想,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通过学习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屈辱和中国人民坚持抗争、勇于探索的历史,感受伟大的爱国情怀。例如:我在进行高中历史必修1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这节课的教学时,通过视频《我的1919》,让同学们感受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在“弘扬五四精神”这一目时,同学们纷纷畅言,要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使祖国更强大。这就表现出了他们能够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在初二下册第19课《“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这节课教学时,通过了解日本国家的地位位置和国情,学习古代日本模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而发展起来,及今天日本的国际地位等,同学们感受到日本民族的特点,“居安思危”,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在课堂总结启示时,同学们群情振奋,纷纷发言,“我们国家也应该学习日本民族的特点,善于向进步国家学习,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等等。可见这节课的历史人文教育目标已经达成。其实,历史教学的每一节课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平台,只是我们历史教师要善于挖掘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深刻体会,并以实际行动追求崇高的生命质量和人生价值。这样我们也就实现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积极营造和创设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深切感受人文情怀,拉近人文素养教育与现实的距离。
在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应多方面积极提供或创造通过历史人文知识竞赛或名人故事励志讲座、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外出交流、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和机会,帮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累人文知识,增强人文意识,使人文素养教育与现实结合,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际性的效果。
如,我校专门邀请励志讲座大师,张绪坤教授来学校为全体师生进行励志演讲,同学们深受感动,激发起他们内心的爱。他们在台上高呼“爸爸妈妈我爱你”、“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一定要考上理想的大学”,等等。我们还组织初中学生到临潼防化营参观罗盛教纪念馆、到临潼军部参观军史馆。还有我们每学期相应教育局号召,分别组织高中和初中学生观看励志影片和爱国教育影片等,如上学期有《暖春》、《建国大业》,这学期有《舟舟》、《长征》。布置学生写观后感,同学们将那些人物和故事内在的人文精神用于自己的实际,形成了积极向上、不怕困难挫折的人生态度,树立为祖国发展好好学习,勇于奉献的人生信念。我们还组织高中学生参加“迎世园活动”,到临潼西花园进行“一校一街活动”,擦靓临潼,美化临潼。同学们经过劳动实践,形成了良好的道德情操,充满对生活美好的向往。这些活动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以后我们将继续坚持这种方法,探索和创造更多的机会,加强对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的培养。
四、建议学校和动员学生积极建设和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和班级人文氛围,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校园是学生在校学习和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对中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主要场所。醒目的标语、温馨的提示、感人的画面、宣传的知识等都能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有力的影响,时刻提醒他们做一个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好、修养高的人。通过外在环境的感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
如,我们学校大门口的电子屏每天都会有不同内容的文字,欢迎性的、问候性的、激励性的、提醒性的,还有各种表彰等;每天在上学、放学时段,校门口有值周老师和值周同学迎、送;校门内有大大的“欢迎”两字;教学区有小黑板,是值周班级每天写的天气预报的温馨提示,还有“历史上的今天”,写着很多历史大事。这些都让同学们感受到贴心的人文关怀。让他们也把这种行为用在自己的行动上。我们很欣慰,这些细微的人文关怀,确实起到了效果。同学们在校内校外都很有礼貌,表现出了良好的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人文素养。如上学期,高三某同学在校外(临潼区人民医院附近)捡到某病人家属的钱包,及时找到失主,并归还。得到了失主的高度赞扬,还写了感谢信。这不仅是对于学生这种行为的赞赏,更显示了我们临潼铁中学子良好的人文素养,也感染和激励了其它学生不断进步。
五、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新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动机真正来源于学生内心。所以,自主学习方法是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必然选择。一味被动的接受,使学生失去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从而不利于其积极主动探索和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形成。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合作探究,有利于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真正体会自我价值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真正享受通过自我努力,集体利益的实现,享受自我的满足和快乐。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激发他们更好的向自己的奋斗目标迈进。如,我校现在正进行高效课堂的探索,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探究的能力的要求很高。在上历史课前,要求学生必须先自主独立的完成导学案,课堂上能主动参与老师的教学活动,积极思考问题,小组内要合作讨论,将自己不同的想法和疑惑提出来,勇于质疑。虽然这种模式我们正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但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们已经被调动起来,他们讨论时非常热烈,小组评价时也显示出了较高的水准。这种模式我们还要不断优化,将高效课堂中对中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最大教学功能体现出来。
德国哲学家亚斯贝尔思指出:“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须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从历史中汲取养分。”总之,在新课程目标高举注重中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旗帜下,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指导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充分挖掘历史知识内涵,传承和认识人类文明、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发挥历史科学的教育功能,不断加强中学生历史人文素养的培养,为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提高现代中学生的历史素养,方法如下:
  一、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探究讨论方式,建设高效课堂是提升中学生历史素养的首要途径。
  (一)依据新教材,活化教材思想创新思路,领悟教材编写新模式,让学生在设置的情境中体会历史,在适度的问题中感悟历史,以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讨论式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又一种最佳手段。因为通过老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和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置身于历史的思维之中、处于积极的课堂参与之中。
  二、培养中学生自身素质是提高其历史素养的必要条件。
  (一)大量阅读各种历史题材的书籍、史籍等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生活中可以联系历史电影或小说来了解历史,培养历史素养。
  (二)关心时事,以史为鉴,学以致用是最高的历史素养。
  三、提升中学生的历史素养,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重视。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但是历史与社会学科具有一定的过去性特点,导致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距离,使得学生难以产生共鸣。同时,由于学生长期受生活环境和家长的影响,以及高考体制的束缚使他们对学习的被动应对,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根本,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上,明确指出:“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历史教学中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通过历史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针对学生历史学习中存在的历史思维问题,在历史课堂教育教学中,笔者有针对性作一些探讨。(剩余2273字)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视频

相关评论:
  • 13863231867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萧菁湛答:(5)历史价值观: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

  • 13863231867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萧菁湛答:一、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探究讨论方式,建设高效课堂是提升中学生历史素养的首要途径。(一)依据新教材,活化教材思想创新思路,领悟教材编写新模式,让学生在设置的情境中体会历史,在适度的问题中感悟历史,以培养学生历史素养。(二)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讨论式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又一种...

  • 13863231867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的质疑能力
    萧菁湛答:《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教学“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把相关新闻时事结合到历史教学中来,这无疑是削除距离感、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参与的有效途径。如在上1929~1933经济危机时,就可以与今天的美国金融危机相联系,1929~1933经济危机是如何爆发的?各国采取什么办法来摆脱危...

  • 13863231867高中历史教学怎样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萧菁湛答:一、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要讲究教学方法,应根据思维的内容、特点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1.激发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

  • 13863231867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
    萧菁湛答:1、挖掘引人入胜的故事初中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抽象思维的能力还不够强,他们学历史往往注重它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穿插有关历史小故事的讲解,必能大大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使学生充满兴趣。如讲述秦灭六国时可插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教学“三国鼎立”时可介绍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

  • 13863231867高中历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回乾坤
    萧菁湛答:一、启发诱导,培养高中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运用教学手段挖掘高中生的潜力,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安排的练习或者作业。很多高中生在学习时依赖教师,遇到难题就不去探索,这样的学习方式使高中生进步较慢,学习效率下降。历史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发挥着...

  • 13863231867如何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萧菁湛答:一、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历史目的 兴趣产生于需要。高中历史教学不只是表现在学生会考、高考的需要,更应从历史的时代功能中发现其存在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正如2002年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中指出,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更主要的是形成历史使命感,培养国际意识,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

  • 13863231867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萧菁湛答:鉴于历史解释“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历史解释列为五项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课堂教学是培育和实现上述目标的现实土壤,以下,笔者就围绕课标对历史解释素养的四个能力层次,从材料教学的角度,谈谈如何借助材料的逻辑编排,在理清史实的前提下,培养学生...

  • 13863231867高中历史教学怎样提高高中生的历史成绩
    萧菁湛答:历史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学会自己搜集、整理、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质疑历史过程,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历史教育资源(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资料)体验历史学习过程。这样,...

  • 13863231867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萧菁湛答:在历史课上,不时结合历史课的学习内容讲述历史小故事,联系实际谈个人兴趣爱好与历史课的学习情况,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观赏一些收藏品如:古钱币、毛主席像章、玉器,介绍古钱币知识等,以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三、走进学生的心灵。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愉快的教学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必...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