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各位师兄,什么是善心?

来自:白云都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请问各位师兄,什么是一真法界,十法界。一真法界是不是真心所现,而十法界是妄心所变。~

“一切唯心造”之故,一切法皆是真心或直接或间接出生。妄心的功能是了别一切法,不可能出生一切法或“显现一切法”。
十法界是指十种有情:“六凡四圣”:六道众生(没有能力解脱生死的凡夫)和四种圣贤(有能力解脱生死):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
由于十法界有情的本质都是真心,而此真心的本体,无论凡圣都是毫无差别,所以,十法界的本质其实只有一种:真心。所以叫“一真法界”。

酥油也好,蜡烛好,皆是外物。功德是内在的,应持善心善行,自度以度人,方为真功德。

建议你看看《了凡四训》,里面非常详细的讲解了什么是善!
http://wenku.baidu.com/view/d0946b0bf78a6529647d536a.html

摘录一部分分享给你

做善事;有真的,有假的;有直的,有曲的;有阴的,有阳的;有是的,有不是的;有偏的,有正的;有一半的,有圆满的;有大的,有小的;有难的,有易的。

这种种都各有各的道理,都应该要仔细的辨别。若是做善事,而不知道考究做善事的道理,就自夸自己做善事,做得怎样有功德,那里知道这不是在做善事,而是在造孽。这样做岂不是冤枉,白费苦心,得不到一些益处啊!我现在把上面所说过的,分类来加以说明。怎么叫做真假呢?从前在元朝的时候有几个读书人,去拜见天目山的高僧中峰和尚,问说:佛家讲善恶的报应,像影子跟著身体一样,人到那里,影子也到那里,永远不分离。这是说行善,定有好报,造恶定有苦报,决不会不报的。为什么现在某一个人是行善的,他的子孙反而不兴旺?有某一个人是作恶的,他的家反倒发达得很?那末佛说的报应,倒是没有凭据了。

中峰和尚回答说:平常人被世俗的见解所蒙蔽,这颗灵明的心,没有洗除干净,因此,法眼未开,所以把真的善行反认为是恶的,真的恶行反算它是善的,这是常有的事情;并且看错了,还不恨自己颠颠倒倒,怎么反而抱怨天的报应错了呢?

大家又说: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善恶那里会弄得相反呢?

中峰和尚听了之后,便叫他们把所认为是善的,恶的事情都说出来。其中有一个人说:骂人,打人是恶;恭敬人,用礼貌待人是善。

中峰和尚回答说:你说的不一定对喔!

另外一个读书人说:贪财,乱要钱是恶;不贪财,清清白白守正道,是善。

中峰和尚说:你说的也不一定是对喔!

那些读书人,都把各人平时所看到的种种善恶的行为都讲出来,但是中峰和尚都说:不一定全对喔!

那几个读书人,因为他们所说的善恶,中峰和尚都说他们说得不对,所以就请问和尚,究竟怎样才是善?怎样才是恶?

中峰和尚告诉他们说: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是善;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是恶。若是做的事情,可以使别人得到益处,那怕是骂人,打人,也都是善;而有益于自己的事情,那么就是恭敬人,用礼貌待人,也都是恶。所以一个人做的善事,使旁人得到利益的就是公,公就是真了;只想到自己要得到的利益,就是私,私就是假了。并且从良心上所发出来的善行,是真;只不过是照例做做就算了的,是假。还有,为善不求报答,不露痕迹,那么所做的善事,是真;但是为著某一种目的,企图有所得,才去做的善事,是假;像这样的种种,自己都要仔细地考察。

怎样叫做端曲呢?现在的人,看见谨慎不倔强的人,大都称他是善人,而且很看重他;然而古时的圣贤,却是宁愿欣赏志气高,只向前进的人,或者是安份守己,不肯乱来的人。因为这种人,才有担当;有作为,可以教导他,使他上进。

至于那些看起来谨慎小心却是无用的好人,虽然在乡里,大家都喜欢他;但是因为这种人的个性软弱,随波逐流,没有志气,所以圣人一定要说这种人,是伤害道德的贼。这样看来,世俗人所说的善恶观念,分明是和圣人相反。

俗人说是善的,圣人反而说是恶;俗人说是恶的,圣人反而说是善。从这一个观念,推广到各种不同的事情来说,俗人所喜欢的,或者是不喜欢的,完全不同于圣人。那还有不错的吗?天地鬼神庇佑善人报应恶人,他们都和圣人的看法是一样的,圣贤以为是对的,天地鬼神也以为是对的;圣贤以为是错的,天地鬼神也认为是错的,而不和世俗人采取相同的看法。所以凡要积功德,绝对不可以被耳朵所喜欢的声音,眼睛所喜欢的景象所利用,而跟著感觉在走;必须要从起心动念隐微的地方,将自己的心,默默地洗涤清净,不可让邪恶的念头,污染了自己的心。

所以全是救济世人的心,是直;如果存有一些讨好世俗的心,就是曲。全是爱人的心,是直;如果有一丝一毫对世人怨恨不平的心,就是曲;全是恭敬别人的心,就是直;如果有一丝玩弄世人的心,就是曲。这些都应该细细的去分辨。

怎样叫做阴阳呢?凡是一个人做善事被人知道,叫做阳善;做善事而别人不知道,叫做阴德。有阴德的人,上天自然会知道并且会报酬他的。有阳善的人,大家都晓得他,称赞他,他便享受世上的美名。享受好名声,虽然也是福,但是名这个东西,为天地所忌,天地是不喜欢爱名之人的。只要看世界上享受极大名声的人,而他实际上没有功德,可以称配他所享受的名声,常会遭遇到料想不到的横祸,一个人并没有过失差错,反倒被冤枉,无缘无故被人栽上恶名的人,他的子孙,常常会忽然间发达起来。这样看来,阴德和阳善的分别,真是细微得很,不可以不加以分辨啊!

怎样叫做是非呢?从前春秋时代的鲁国定有一种法律,凡是鲁国人被别的国家抓去做奴隶;若有人肯出钱,把这些人赎回来,就可以向官府领取赏金。但是孔子的学生子贡,他很有钱,虽然也替人赎回被抓去的人回来,子贡却是不肯接受鲁国的赏金。他不肯接受赏金,纯粹是帮助他人,本意是很好。但是孔子听到之后,很不高兴的说:这件事子贡做错了,凡是圣贤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要做了以后,能把风俗变好;可以教训,引导百姓做好人,这种事才可以做;不是单单为了自己觉得爽快称心,就去做的。现在鲁国富有的人少,穷苦的人多;若是受了赏金就算是贪财;那末不肯受贪财之名的人,和钱不多的人,就不肯去赎人了。一定要很有钱的人,才会去赎人。如果这样的话,恐怕从此以后,就不会再有人向诸侯赎人了。

子路看见一个人,跌在水里,把他救了上来。那个人就送一只牛来答谢子路,子路就接受了。孔子知道了,很欣慰的说:从今以后,鲁国就会有很多人,自动到深水大河中去救人了。

由这两件事,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子贡不接受赏金是好的,子路接受牛,是不好的;不料孔子反而称赞子路,责备子贡。照这样看来,要知道一个人做善事,不能只看眼前的效果,而要讲究是不是会产生流传下去的弊端;不能只论一时的影响,而是要讲究长远的是非;不能只论个人的得失,而是要讲究它关系天下大众的影响。

现在所为,虽然是善,但是如果流传下去,对人有害,那就虽然像善,实在还不是善;现在所行,虽然不是善,但是如果流传下去,能够帮助人,那就虽然像不善,实在倒是善!这只不过是拿一件事情来讲讲罢了。说到其它种种,还有很多。例如: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情,叫做义,但是有的时候,做该做的事,也会做错,做了倒反而坏事。

譬如坏人,可以不必宽放他,有人宽放他,这事情不能说不是义;但是宽放了这个坏人,反而使他的胆子更大,坏事做得更多;结果旁人受害,自己也犯罪;倒不如不要宽放他,给他儆戒,使他不再犯罪的好,不宽放他,是非义,使这个人不再犯罪,是义,这就叫做非义之义。

礼貌是人人应该有的,但是要有分寸,用礼貌对待人,是礼;但若是过份,反而使人骄傲起来,就成为非礼了,这就叫做非礼之礼。

信用虽要紧,但是也要看状况,譬如:顾全小的信用,是信;要顾全小信,却误了大事;反而使得大信,不能顾全,此变成非信了,这就叫做非信之信。

爱人本来是慈;但是因为过份的慈爱,反而使人胆子变大,闯出大祸,那就变成不慈了,这就叫做非慈之慈。这些问题,都应该细细地加以判断,分别清楚。

什么叫做偏正呢?从前明朝的宰相吕文懿公刚才辞掉宰相的官位,回到家乡来,因为他做官清廉,公正,全国的人都敬佩他,就像是群山拱卫著泰山,众星环绕著北斗星一样。独独有一个乡下人,喝醉酒后,骂吕公。但是吕公并没有因为被他骂而生气,并向自己的用人说:这个人喝酒醉了,不要和他计较。

吕公就关了门,不理睬他。过了一年,这个人犯了死罪入狱,吕公方才懊悔的讲:若是当时同他计较,将他送到官府治罪,可以藉小惩罚而收到大儆戒的效果,他就不至于犯下死罪了,我当时只想心存厚道,所以就轻轻放过他;那知道,反而养成他天不怕地不怕的亡命之徒的恶性。他以为就算是骂宰相,也没什么大不了,一直到犯下死罪,送了性命。这就是存善心,反倒做了恶事的一个例子。

也有存了恶心,倒反而做了善事的例子。像有一个大富人家,碰到荒年,穷人大白天在市场上抢米;这个大富人家,便告到县官那里;县官偏偏又不受理这个案子,穷人因此胆子更大,愈加放肆横行了。于是这个大富人家就私底下把抢米的人捉起来关,出他的丑,那些抢米的人,怕这大富人家捉人,反倒安定下来,不再抢了。若不是因为这样,市面上几乎大乱了。所以善是正,恶是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也有存善心,反倒做了恶事的例子。

这是存心虽正,结果变成偏,只可称做正中的偏;不过也有存恶心,反倒做了善事的例子,这是存心虽是偏,结果反成正,只可称做偏中的正;这种道理大家不可不知道。怎样叫做半满的善呢?易经上说:一个人不积善,不会成就好的名誉;不积恶,则不会有杀身的大祸。

书经上说:商朝的罪孽,像穿的一串钱那么满;就仿佛收藏东西装满了一个容器里一样。

如果你很勤奋的,天天去储积,那么终有一天就会积满。商朝由开国一直到纣王,它的过失罪恶,到此时便积满了,因此迅速亡国。如果懒惰些,不去收藏积存,那就不会满。

所说的积善积恶,也像储存东西一样,这是讲半善满善的一种说法。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女子,到佛寺里去,想要送些钱给寺里,可惜身上没有多的钱,只有两文钱,就拿来布施给和尚。而寺里的首席和尚,竟然亲自替她在佛前回向,求忏悔灭罪。后来这位女子进了皇宫做了贵妃,富贵之后,便带了几千两的银子来寺里布施。但是这位主僧,却只是叫他的徒弟,替那个女子回向罢了,那个女子不懂前后两次的布施,为什么待遇差别如此之大?就问主僧说:我从前不过布施两文钱,师父就亲自替我忏悔。现在我布施了几千两银子,而师父不替我回向,不知是什么道理?

主僧回答她说:从前布施的银子虽然少,但是你布施的心,很真切虔诚,所以非我老和尚亲自替你忏悔,便不足以报答你布施的功德;现在布施的钱虽然多,但是你布施的心,不像从前真切,所以叫人代你忏悔,也就够了。这就是几千两银子的布施,只算是半善;而两文钱的布施,却算是满善,道理在此。

起心动念都是为大众谋福利,一举一动,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大众,完全忘掉了自己的利益,那你真是活菩萨了。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是的,你理解的是正确的,

善心者,中国人又称:良心,善心者无愧于心,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凭良心作为,无愧天地,无愧父母兄妹,无愧国家生民,无愧平生所学!建议您看下弘一大师说佛!

一切利益他人的心都是善心。一切利益自己的心都是私心。阿弥陀佛!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人人自系,个个俱备.


请问各位师兄,什么是善心?视频

相关评论:
  • 17299816147请问各位师兄,什么是善心?
    闻闵桦是不是为别人着想,不存在伤害他人,不考虑自己利益,不自私的心就是善心。谢谢... 是不是为别人着想,不存在伤害他人,不考虑自己利益,不自私的心就是善心。谢谢 展开  我来答 6个回答 #合辑# 面试问优缺点怎么回答最加分?大通山王 2010-05-18 · TA获得超过511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84 ...

  • 17299816147各位师兄道友好,请问佛教的功德和道教的功德是一样的吗?感恩!
    闻闵桦你好,佛教说的功德和道教说的功德是一样的。《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功是指善行,德是指善心。又世人拜佛诵经布施供养等,都叫功德。佛教对于功德的解释有很多,但一般都是以善心合于善行为累积功德的方法。功为善行,德为善心。心行合一,名为功德。努力行善,通过行善累积自己的德行,就叫做功德。《...

  • 17299816147感恩师兄善心什么意思
    闻闵桦不懂得感恩,其实就背离了人性!——题记 看完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前几年的歌手从飞。他时刻关心着那些贫困孩子。每场演出的报酬,他大多数给了那些孩子。自己的积蓄,也用于给那些贫困孩子置办衣服和学习用具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从飞患上了癌症!这个消息对于他,对于受他资助的孩子无疑是一个...

  • 17299816147各位师兄,施善心感觉被骗,怎么办
    闻闵桦俗话说施恩勿忘报,你施了善心了,那就当时别人是真的,这样你自己心里也好受点,你也是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说明别人是假的,所以就不要想这么多了,多想无益。

  • 17299816147诸方学人且道,阿罗汉灭尽五阴以后,是什麼?
    闻闵桦末学浅陋,于经典尚未深入;略答如下,请善知识指正:先回“ 加内沙 - 江湖豪侠 十级 ”师兄:诚如师兄所说,“五蕴灭就是死人了”;可见,师兄前一句所说“五蕴是无法灭的”。与后一句已成矛盾。色身“暂时有”(百年即坏),所以五蕴也是“暂时有”,并非“常住不灭”之法:此事世间俗人皆可现观...

  • 17299816147请问佛教朋友,求准提菩萨要怎样求?
    闻闵桦我看过少量的关于佛教的书,要我说就是真心吧,首先要有一颗善心,不能做了坏事求菩萨没有报应,首先要有一颗善心,才能求富贵得富贵,求平安得平安,这是我的管窥之见。 推荐你一本书吧《了凡四训》,用心去看,会收获很大。

  • 17299816147问几个佛教问题!希望佛门师兄为我解答!
    闻闵桦如果不深入学习佛经,就会处处都会感到佛法里面的矛盾。略举几例人们常常问到的疑问如下:万法皆空,为什么佛经中处处都讲地狱、饿鬼?佛说有求必应,千真万确,可亿万人礼拜磕头的,几人求得?佛说,恶有恶报,但现实中看到作恶的人过得逍遥自在?佛经中佛菩萨很多很多亿万之众,可我们都见不到?《...

  • 17299816147各位师兄好,我不是学佛之人,但我比较信佛。爸爸突然生恶疾,严重的...
    闻闵桦这位师兄你好,首先随喜你的孝心,赞叹,赞叹。有几点我需要向你说清楚,佛法是重实质而不重形式的,所以,不存在非要一次性念完的说法。当然,能一次念完当然最好。很圆满。但是初发心的居士能分三次也没什么不可以,只要有着恭敬心,认真念完,好好回向,功德是一样的。念错问题也不大,只要不是...

  • 17299816147佛教的同修师兄们进来帮个忙
    闻闵桦“你既是一位大菩萨,却又拖家带眷,怎会自在呢?”维摩诘回答:“我母为智慧,我父度众生,我妻是从修行中得到的法喜。女儿代表慈悲心,儿子代表善心。我有家,但以佛性为屋舍。我的弟子就是一切众生,我的朋友是各种不同的修行法门,就连在我周围献艺的美女,也是四种摄化众生的方便。”...

  • 17299816147佛教师兄进来开示!
    闻闵桦佛教师兄进来开示!佛教讲因缘果,所以并不是种了恶因就会得到恶果,还需要中间的因缘成熟,就像种了种子不给阳光和水,它就不会结果一样!请问,种了的恶因可以凭借忏悔发愿行善完全消除还是只能重报转轻报,或... 佛教讲因缘果,所以并不是种了恶因就会得到恶果,还需要中间的因缘成熟,就像种了种子不给阳光和水,它...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