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纪录片优秀,电影却很差?优秀电影越来越少?

来自:星空有你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为什么中国纪录片优秀,电影却很差?~

尽管纪录片也往往具备娱乐性,但内容根本是在于探讨或观察一样事物的客观存在,而常规的电影,则为创作者思考出来的内容主观的表达出来纪录片本身的创作内容,例如文案或选题,虽然有赖于剧组们的思考与引导,但拍摄的内容往往是既定于世界之中,需要的是特殊的环境,当拥有这些环境后,创作者可以相对好的去发挥。例如拍摄野生动物的纪录片,剧组的目的是在加入叙事让观众看的有味道之余,更好的呈现他们抓拍的内容,观众则可以通过这部分来满足观感上的需求。这也就导致拍摄纪录片往往不是门槛必然高,而是拍摄的内容对故事性的要求降低,更重要的是纪实内容本身的价值,而不是这些拍摄素材串联到一起后的故事性。
电影方面则无可避免是人为创作下模拟的特殊环境,讲人讲事物,讲的再好都要有一个逻辑合理的故事让观众满足,这一点上纪录片则不需要考虑,因为纪录片拍的不是故事,拍的是事实,他们的任务在于呈现。而拍电影则必须从头开始考虑故事,创造假的角色,然后再利用复杂的技巧去将整个场景重现,在重现的过程里,也就无可避免遇到技术不足,往往会为人诟病。因为电影的商业性质远比纪录片要浓厚,拍摄本身也依赖大量不同工种技术人员参与创作,也就导致许多人靠这个吃饭,大量人入行总会有参差不齐的时候,所以没法保证电影拍摄质量一定有保证。
这就是很多时候,电影拍的烂根本没法看的原因,创作组在虚构的过程里出了问题。纪录片如果拍的不好,却也展现了他们在镜头前捕捉的内容,让人感到新奇或意外,因为每次看到不同的东西,我们都知道这是真实的,或者基于真实的情况的重现,所以对于技术上的不足,通常并不是最大的减分项,反倒是能带来如同电影里上帝视角的新技术,却可添加更多精彩。例如拍摄地下生物或超近景时的各种方法,都是技术上的革新带来的新体验,同类的视角在电影上很难满足观众,因为观众知道这只是表现方式,看的内容始终是虚构的,故而制作方要在制作的细节上下手。
纪录片方面,例如某些美国剪辑风格,我是非常看不上的,尤其是国家地理、探索频道与动物星球这些节目经常购买的纪录片,背后大概都有相熟的剪辑师,这个年代他们的剪辑风格过于“着急”,缺乏足够的沉淀,甚至有一些完全讲不上什么美感。或许摄影师本身拍的素材就不够好,但我想也不至于如此糟糕,还有的拍摄风格干脆就让人无法接受,总是喜欢人物采访,而不是聚焦内容本身,没完没了的加插一个独立拍摄的人物心理,看这些节目,如果不是内容有趣(但被剪的很零碎且有限),那么可以说得上是一种折磨。相反,BBC和美国一些更高端的纪录片,剪辑上就堪称完美,越是大制作就越是如此,这种逻辑也是当然的。
不过在一些很日常的创作力,英国方面的剪辑能让你感到精致的内容,可以让观众有效吸收内容,不会浪费大量时间对话在无用的互相称赞上。有许多国内纪录片就犯了美国纪录片常见的毛病,但好在我觉得现在还不算常见,可以直接引导主题,剪除无效内容的纪录片,在国内还是很少的。


伴随中国电影票房的井喷,各类电影节也逐渐多如牛毛。但与如今中国电影的每况愈下类似,连被誉为“我国奥斯卡”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也越发江河日下。
中国电影节不仅鱼龙混杂且有日薄西山之态
以金鸡奖为例,从第一届起就有盛产“双黄蛋”的传统,有一届“最佳故事片”居然还产生过“三黄蛋”,这种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评选机制实在举世罕见。
这点,中国第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也承其衣钵。让人不免遐想:难道这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影道路的一部分?
图片说明:“烈日灼心”三位男主同时加冕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影帝桂冠
而并称中国四大电影节之一的长春国际电影节更是愧对以电影之名。
口号居然是:电影搭台,经贸唱戏。追求“电影文化大普及,经贸活动大丰收”,既然如此,为何不改名“长春国际贸易节”,在经贸往来的同时顺带欣赏一下两年来的优秀电影!
那么,在如此匪夷所思、模棱两可的背景下,一个电影节究竟该如何运作才能脱颖而出,继而进入良性循环,最后真正呈现一个电影节的风貌和品格。已走过11年的独立电影节――first青年影展也许能给出最好答案。
清晰的定位与日益完善的评价体系使first青年影展独树一帜
first青年影展起先只是一个中国传媒大学校内的短片竞赛,发展至今,已能够吸引中国乃至世界电影的半壁江山前来摇旗呐喊,这与它自成立之初的清晰定位紧密相连。
十年前,影展的创始人宋文发现,为什么“最佳影片”不能是参赛影片中的最好影片,于是他与同伴想把评价体系拉回至电影本身,立志将创办的电影节发展成为新电影人的挖掘机。
这一不懈追寻也体现在first青年影展的参评规则里,参赛作品必须是电影人的前三部电影,而在中国,着力关注电影人处女作的电影节,仅此一家。
而在遴选评委阶段,first青年影展也为人称道。
评委需要深具艺术家的眼光和胸怀,在亲子观影前提下,经过无缺席集体讨论后才可拟定所有获奖名单
图片说明:2014年first青年电影展评审团主席谢飞(导演)
但与诸多精良文艺片一样,同样像一部细水长流电影的first青年影展一路走来也步履维艰。
在时间长河淌进第八年后,该影展才与那年由它推出的现象级电影《心迷宫》一起,一战成名。
但是,在后续讨论中,有评委对first青年影展的首席执行官李子为说:《心迷宫》这个片子可惜了,世界首映应该给威尼斯,那样可以走得更远。
这话令李子为百感交集。
此后,“为雪前耻”,first青年影展开始定期安排团队去鹿特丹电影节、金马电影节学习对方的创投体系、志愿者体系与视觉体系。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后,它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系统架构。
2015年成立的“并驰实验室”,联合电影公司在保障创作者艺术表达的基础上,为青年导演提供中低成本制作的全线资源支持,推动实验作品顺利进入主流院线。
而去年,担任影展大使的陈坤,在与参展纪录片导演马莉的聊天中,萌生了与first合作成立“山下纪录片实验室”的想法。
陈坤每年出资50万,助力青年导演拍摄纪录片。讲述青少年犯罪现状的“少年”由此获得30万拍摄资金;记录一位已过耳顺之年却还要照顾年过半百智障儿子的“罗长姐”也收获了15万制作经费。该片在随后举办的“西湖纪录片节”上又斩获大奖。导演把一半奖金放回“山下纪录片实验室”,由此形成了一个流水不腐的纪录片基金。
而first影展数量庞大的志愿者团队也日益成为一张华丽名片。
在今年的影展发布会上,几百人的座位上都放着写有各自名字的瓶装矿泉水。
众多志愿者在有限条件下,甘愿承受高负荷运转,凭借自己的热情洋溢与青春逼人让first青年影展活力四射。
时至今日,first青年影展已硕果累累。
刚刚拿下第3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和最佳艺术贡献奖的《暴雪将至》就是在该影展的创投会中,牵线世纪百年影业有限公司,由此进入实际运作环节;
导演马凯花费7万元拍摄的恐怖片《中邪》已被腾讯高价收购;
张大磊的《八月》在夺得金马最佳影片后,又得以在内地院线公映。
今年的影展训练营更是邀请到世界电影大师贝拉塔尔担任讲师??
要适者生存,但不能随波逐流
声名鹊起后,许多企业也慕名而来。有说可以在西宁找块地,建一座first青年电影大厦,当然需要按照房地产思维经营项目;也有企业愿意出钱赞助,但需要冠名以“杯first青年电影展”;2014年,网络大电影风起云涌时,有人甚至劝说first影展改弦更张。
对所有这类“双赢”和“共享”,first青年影展皆一口回绝。
在李子为和她的团队看来,成为青年导演进入电影市场的最佳途径,让电影人在这里离电影最近,是一切资本流入的根基。
然而,谈及未来,first青年影展的主创也不讳言:长路漫漫,荆棘遍布。
而这同样也是中国电影节所面临的通病。虽然品目繁多,但至今却没有真正的电影节文化。
许多中国电影人在去过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后无不唏嘘感叹:他们惊异于,在这个以大麻和红灯区合法化著称的城市里,人们却在晨光熹微中,冒着凛冽的寒风排队买票,在电影节此后持续十天的放映中,从早到晚,十个放映厅场场爆满。
而在国内,想让更多普通观众走进电影节影院,仍旧任重而道远。毕竟,唯独文化的孕育不能拔苗助长。
而与此同时,这十年间,中国的银幕数已突破四万块,位居世界第一,而电影票房也从60亿发展至457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票仓。
在这个狂飙突进的时代里,如何使电影节不落入沉疴,不变得目光短浅、唯利是图,能够坚守内心最真实的呼唤,在浩瀚的片海中不遗余力地打捞那一抹最明媚的吉光片羽,为电影正名,还电影人尊严,才是一个专业电影节应有的责任和使命。
文/浮光掠影

记录片和电影在制作思维上,原本就有不同之处,如同水彩画和油画,同样都是画,但从材料和技法应用上就有不同,连保存的方式都不一样。

纪录片和电影也是如此,虽然都是以摄像机拍摄,但是,在制作规划,拍摄技法,镜头应用,与场景要求都有不同。记录片的主题性比较强。在内容的探讨上,不论是宽,广,深度或长度,都比电影的制作属性强,且对主题的设限度比较小 。和电影最大的区别在于,记录片可以没有(人)的主角,但必须要有主题,其所探讨的内容强弱会随主题的设定而变。

而电影,对于主角(人)的设定正好是最重要的一环节,也因为如此,国内的电影,在整部影片的制作花费上,存在着配额比数不均的现象.,男女主角刮分了大部份百分比的费用,造成了后期制作无力为继(不精致)的现象,以及大部份工作人员的所得偏低等等问题。试想,电影的品质如何能提升呢?,电影技术如何能突破呢? 这是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上,比较不会产生的问题,正好是造就了许多精致,精彩的中国纪录片,却也是扼杀中国电影在技术突破上的金手锏。

纪录片不像新闻节目,制作纪录片收回成本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纪录片作为一种高品位的视听文化产品,在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中将会蕴含着无限的商机。一个充满艺术芬芳和无限商机的中国纪录片大市场,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呈现在世界面前!

如果喜欢小编的话记得点赞哦。



中国纪录片主要是让电影工作者还有演员人们带来一部能体现当时情景,当时经历,还有更大的是为了表现当时那个时代所给予的那种精神。这些所参与的人也都大多来自那个时代的人他们知道。纪录片的主题在哪,中心是什么,所以他们能很好地发挥纪录片的意义。而电影就不一样了,中国电影越来以卖颜值卖特效为主了。对演员们的演技还有剧本的选择要求也越来越低,这就导致了他们很少有更好的成果了。

电影还是要靠演技的。纪录片儿把真实的一面播放出来。

纪录片很真实,电影更多的是虚假的成分多一些!

电影可能更加追求票房,而忽略质量吧


为什么中国纪录片优秀,电影却很差?优秀电影越来越少?视频

相关评论:
  • 13268654772为什么中国纪录片优秀,电影却很差?优秀电影越来越少?
    幸眉包答:记录片的主题性比较强。在内容的探讨上,不论是宽,广,深度或长度,都比电影的制作属性强,且对主题的设限度比较小 。和电影最大的区别在于,记录片可以没有(人)的主角,但必须要有主题,其所探讨的内容强弱会随主题的设定而变。而电影,对于主角(人)的设定正好是最重要的一环节,也因为如此,国...

  • 13268654772为什么中国纪录片优秀,电影却很差?
    幸眉包答:因为电影的商业性质远比纪录片要浓厚,拍摄本身也依赖大量不同工种技术人员参与创作,也就导致许多人靠这个吃饭,大量人入行总会有参差不齐的时候,所以没法保证电影拍摄质量一定有保证。这就是很多时候,电影拍的烂根本没法看的原因,创作组在虚构的过程里出了问题。纪录片如果拍的不好,却也展现了他们...

  • 13268654772纪录片与电影有什么区别啊?
    幸眉包答:纪录片一般都以现实生活为素材,片中出现的为真人真事。它注重纪录。而电影注重表演,故事大多都是虚构的。动画,顾名思义,在动上面。与电影有很多相似之处,结合了很多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等。而动漫是动画与漫画的统称,漫画一般指的是图画,它是一种静态的。希望这样说你能明白一点点~~...

  • 13268654772如何看待纪录片这一类电影
    幸眉包答:纪录片,在看的时候,文艺范儿比较浓一点。无论从配乐和整个影片的画质等都十分精良。最好的一点就是:广告少。软广也是特别少,可以说是没有。让人在看的时候,心情会比较舒畅,不会被广告打扰,产生厌烦的情绪。举个例子说一下《我们诞生在中国》看过的朋友都应该知道,那里面每个动物的动作细节,拍...

  • 13268654772中国电影行业和纪录片行业 哪个好?
    幸眉包答:中国的纪录片行业很长时间内都是不景气的,这些年来除了少数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代表的高关注度记录片外,差不都都在亏损状态,电视台收购价格来说,纪录片要比电视剧低很多。电影行业则是半赚钱半赔钱状态,要比纪录片行业稍微好一些。

  • 13268654772目前很多内容好的纪录片播放量扑街,而大明星演的烂片却非常火,对此你怎...
    幸眉包答:我觉得应该在纪录片应该得到更好的的发展,可能现在大家的眼光都在随着时代而进步,更加关注一些浅层次的作品。那种很低俗对自己一点没有营养的东西就不要再看了,很多电影根本就不值得大家花时间与金钱去影院的,其实像地理中国这类的纪录片其实很有价值对大家真的很有帮助,高中初中的学生如果坚持下来...

  • 13268654772纪录片和电影也有分别,为何纪录片不能直接称为电影?
    幸眉包答:第二,纪录片更带有一些公益性质,它主要想通过自己的拍摄让更多人了解、知道这些人、这些事。比如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获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镜头的呈现刺激了观众的味蕾,让人也想一饱口福。《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为了宣传中国的地方美食,中国的美食文化。而电影呢,拍摄主体有其意义的传达。

  • 13268654772为什么虚构的影视作品比纪实影像更广为流传?
    幸眉包答:同样是视频形式,电视电影和纪录片相比,为什么虚构的影视作品比纪实影像更流传广泛?没有任何纪实作品能够逃脱断章取义和主观视角目前的影视文化,有一核心功能,就是“用造梦来反映'心中之实' ”,这个核心功能是整个动态视听语言的文化和技术积淀所缓慢形成的,就像一条长长的河(而且这河的上游还不是...

  • 13268654772为什么纪录片很少在电影院上映?
    幸眉包答:在娱乐性方面,电影里环环相扣的情节,精心设计的细节,集合人类所能看到的感受到的极限,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很多,基本属于你怎么爽我就怎么做,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但是纪录片,真正的事件,远没有编出来的那么精彩,很多拍不到,能拍的到情节,能捕捉到的细节,也都是基本生活的呈现,最...

  • 13268654772《中国》纪录片的天花板,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值得孩子一看
    幸眉包答:理由四:影响 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同时也应该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人们通过观看纪录片还能了解到真实的 历史 事件,还有很多语言表达中优美的词句,是孩子们作文的良好素材。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全面发展,在学好科学知识的同时,通过《中国》了解悠久的 历史 , 感受时代发展变迁的历程 。学生会更深层地...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