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经院哲学的“唯实论”“唯名论”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什么是唯实论和唯名论~

唯实论 亦译“实在论”或“实在主义”。西方一种哲学思潮。 在古代,中世纪与近现代哲学中均有所表现,但其形式不同。在古代,以柏拉图的理念论为基础。形成型念产生现象世界的极端唯实论思想;以亚里土多德的形式质料说为基础形成形式与质料相结合的温和唯实论思想,亚里土多德以后.持唯实论观点的古代哲学家有普罗提诺、波非利、奥古斯丁等。在中世纪经院哲学中作为一个派别和思潮。与“唯名论”相对 它否认个别事物的客观实在性.认为一般、共相是先于个别事物并派个出个别事物的实体.只有它们才是在意识之外的客现实在。分为极端唯实论和温和唯实论,它对基督教教义,特别是上帝存在做出了各种论证.并认为哲学是神学的忠实婢女。在近代哲学中合洛克的代表的唯实论,认为人们的认识中有许多种类的感觉材料是世界的代表、如第一性的质.而第二性的质则不是代表.人们先全可能有认识的错误。代表的唯实论引导到贝克莱的唯心主义.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黑格尔虽然提出具体观念论.反对抽象的观念.并以辩证法说明世界的过程.但也以唯实论的框架作为其体系的依据。20世纪的英美实在沦是对流行的唯心主义的问答。美国新实在论者相罗素等重新恢复了观念的实在论.认为感觉到的就是真实的.出而错误的认识在一定条件下也是真实的,美国的批判实在论反对新实在沦,认为认识有事物、感觉材料和知觉话动这种三重性。这种批判实在沦与表象的实在一样,主张认识是通过感觉材料的表象而认识事物。 唯名论 在经院哲学中,凡是认为共相(理念、种属)可以独立于,并且在逻辑上和时间上优先于具体个别的可感事物而存在,而且可感事物只不过是对共相的一种摹纺和分有,这一类观点代表了柏拉图主义的(理念)实在论观点,因此别称为实在论。 凡是认为共相并非独立于、而只是寓于可感事物之中,并且在逻辑上和时间上都要后于可感事物的,就被称为唯名论,即认为所谓共相不过是一个主观的名称而已。

1:唯名论→西欧中世纪经院哲学两大派别之一。此论点认为没有离开人的思想意识和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共相”(一般),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存在的;“共相”只是人用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词或概念。

2:唯实论→西欧中世纪经院哲学两大派别之一。此论点认为“共相”(一般)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客观“实在”;“共相”是个别事物的本质,个别事物不过是由“共相”派生出来的个别情形、偶然现象,并不真实存在。

唯名论(Nominalism)与唯实论(Realism),通常是指西方在公元十一、二世纪「共相问题」(TheProblemofUniversal)的两支对诤学说。但是,在西方哲学史上,这两个名词使用得相当松泛,譬如:当它们用来指称十七世纪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或者二十世纪的逻辑实证论与士林哲学时,意涵就有不同。然而,不容否认的是,无论是何种形态的唯名论或唯实论,在基本立场上,它们仍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很明显地是继十一、二世纪的唯名与唯实之争发展出来的。

共相问题,也就提普遍概念是否具有客观实在性的问题,或者,抽象观念与感觉个物的关系系究竟如何的问题。它的发生背景极为复杂,最早可溯源到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对理型的主张,但直接的导火线则是缘于波斐立(Porphry,二三二~三○四)在Isagoge,即「亚里士多德范畴论之导言」一书里,提出了有关「类」与「种」的本质问题,诸如:它们是存在于吾人心灵中,抑或事物之中?它们与感觉经验的内容分离存在,抑或存在于感觉内容里?-却未加以解决所致。

柏拉图的理型说认为感官所对的经验世界流变无常,只有理念才是真实无妄的,而一切经验中的个别物,均因分享了理念的真实才能以不完全的方式存在。但是,柏拉图的这种主张,明显地与常识相悖。因此,亚里士多德修正师说,认为经验中的个别事物才是真实的,吾人心中的共相是理智抽象的产品,虽然具有知识上的客观性,却以个体事物为基础,不能离个体事物独立存在。结果,柏拉图的学说成为中世纪唯实论的滥觞,而亚里士多德「共相不离个物」的主张,则鼓舞了唯名论的立场。当波其武(Boethius,四八○~五二五)将波斐立之Isagoge译介为拉丁文,在初期士林哲学专务逻辑学的探讨风气下,终于演为两种极端对立的学说,聚讼不决,相持不下,一直到今天,仍然成为许多哲学家主要关怀的问题之一。

唯实论,在共相之争的阶段中,由于受到教会立场的支持,较占优势。严格论之,它应区分为过激的实在论(ExaggeratedRealism)与温和的实在论(ModerateRealism)两种,前者与唯名论对立,而后者则是批判唯名与唯实之争的调和立场。过激的实在论,以安瑟伦为代表,主张种与类能独立存在,具有比个体更高的实在性,是天主创造万有的模型,而为人类心灵所能认知者。由于这种主张屡受唯名论攻击,后经阿贝拉(Abelard,公元一○七九~一一四二年)批判修正,认为共相乃人类理智经抽象作用才从个体中把握到的本质,虽然并非主观虚构,但却以个别具体的事物为基础,同时也不能穷尽个别实体的全部内涵。阿贝拉这种主张较符亚里士多德原义,后为多玛斯继承,成为士林哲学知识论的基本立场,一直秉持到今日的新士林哲学中。


什么是经院哲学的“唯实论”“唯名论”视频

相关评论:
  • 15040961395什么是经院哲学的“唯实论”“唯名论”
    戚孟国答:唯名论(Nominalism)与唯实论(Realism),通常是指西方在公元十一、二世纪「共相问题」(TheProblemofUniversal)的两支对诤学说。但是,在西方哲学史上,这两个名词使用得相当松泛,譬如:当它们用来指称十七世纪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或者二十世纪的逻辑实证论与士林哲学时,意涵就有不同。然而,不容...

  • 15040961395什么是唯实论和唯名论?
    戚孟国答:1、唯实论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一个派别。与唯名论相对。认为一般(共相)概念是真实、独立的,先于个别事物的存在,而个别事物则由其派生出来,故比个别事物更根本、更实在。认为只有一般共相才有客观实在性,是上帝创造个别事物所依据的原型和上帝所具有的理念。2、凡是指出共相并非独立于、而只是寓于可...

  • 15040961395唯实论是什么意思?
    戚孟国答:1、唯实论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一个派别。与唯名论相对。认为一般(共相)概念是真实、独立的,先于个别事物的存在,而个别事物则由其派生出来,故比个别事物更根本、更实在。认为只有一般共相才有客观实在性,是上帝创造个别事物所依据的原型和上帝所具有的理念。2、凡是指出共相并非独立于、而只是寓于可...

  • 15040961395唯实论是什么意思?
    戚孟国答:1、唯实论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一个流派,与唯名论相对立。该理论主张一般(共相)概念是真实且独立的,它们存在于个别事物之前,并且是个别事物的基础。唯实论认为共相比个别事物更为根本和实在,是一般概念和上帝理念的体现。2、唯名论则认为共相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寓于可感事物之中,在逻辑上和时间上都晚...

  • 15040961395名词解释:唯名论,唯实论
    戚孟国答:1:唯名论→西欧中世纪经院哲学两大派别之一。此论点认为没有离开人的思想意识和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共相”(一般),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存在的;“共相”只是人用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词或概念。2:唯实论→西欧中世纪经院哲学两大派别之一。此论点认为“共相”(一般)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是独立于...

  • 15040961395经院哲主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它的出现对哲学发展有何意义
    戚孟国答:1,经院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相和殊相、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使哲学家们形成了两大派别:唯实论和唯名论.唯实论认为共相是真正的实在,殊相只是现象;唯实论认为共相不过是概念,只有个别的殊相才是真实的实在.2,意义:经院哲学是近代哲学批判的对象,也是近代哲学兴起的前提....

  • 15040961395唯名论和唯实论的区别是什么?
    戚孟国答:唯实论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一个派别。 与唯名论相对, 认为一般(共相)概念是真实、独立的,先于个别事物的存在,而个别事物则由其派生出来,故比个别事物更根本、更实在,认为只有一般共相才有客观实在性,是上帝创造个别事物所依据的原型和上帝所具有的理念。实在论认为共相是实在的,而唯名论认为共相...

  • 15040961395经院哲学产生的背景,特点,历史意义
    戚孟国答:“唯实论”是正统经院哲学,是官方教会用以维护正宗神学、教会的最高统治地位和封建秩序的理论基础。作为非正统派的唯名论主张自由争论基督教的思想体系,反对教权至上,政治上倾向王权。当时城市市民的异端运动、自由思想运动和新兴工商业阶层发展实验科学是同唯名论思潮有联系的。因此,唯名论同唯实论的斗争...

  • 15040961395经院哲学的历史意义?
    戚孟国答:唯实论认为共相是真正的实在,殊相只是现象;唯实论认为共相不过是概念,只有个别的殊相才是真实的实在。 2,意义:经院哲学是近代哲学批判的对象,也是近代哲学兴起的前提。同时,近代哲学又继承了经院哲学的精神遗产。近代哲学的“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是“唯实论与唯名论”之争的延续,体现了哲学...

  • 15040961395唯名论,唯实论,如何区分?经验论,唯理论又如何区别?
    戚孟国答:唯名论(Nominalism)与唯实论(Realism),通常是指西方在公元十一、二世纪「共相问题」(TheProblemofUniversal)的两支对诤学说。但是,在西方哲学史上,这两个名词使用得相当松泛,譬如:当它们用来指称十七世纪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或者二十世纪的逻辑实证论与士林哲学时,意涵就有不同。然而,不容...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