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院哲学的形成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经院哲学产生的背景,特点,历史意义~

经院哲学

兴起于11世纪,12-13世纪达到鼎盛,15世纪以后逐渐走向瓦解。它是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主义哲学,属于欧洲中世纪特有的哲学形态,是天主教教会用来训练神职人员,在其所设经院中教授的理论,故名经院哲学。其代表人物有安瑟伦、托马斯·阿奎那等,经院哲学并不研究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天主教教义、教条进行论证,以神灵、天使和天国中的事物为对象。当然,在神学允许的范围内也讨论了一些哲学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激烈斗争的两派,即唯名论和唯实论。唯实论认为,一般先于个别,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外的一种实在;唯名论则相反,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是实在的,一般知识是人们用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称和概念,他没有实在性。中世纪是哲学变为神学的婢女的蒙难期,经院哲学是理性思维产生的怪胎,但其内部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仍显现着人类的哲学思维在向前迈进。

经院哲学(Scholaticism)是一种为宗教神学服务的思辨哲学。它的研究只允许在基督教教义的范围内自由思维,为信仰找合理的根据。它反对离开教义而依靠理性和实践去认识和研究现实。因而其结论也不受经验和实践的检验。经院哲学往往争论一些荒唐的问题,如“天堂里的玫瑰花有没有刺?”“上帝能否制造出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天使吃什么?”“一根针尖上能站多少天使?”“到世界末日,死人复活时,是青年还是老年?”“鼹鼠有没有眼睛?”等等,都是一些脱离实际、烦琐空洞的抽象议论。

经院哲学运用理性形式通过抽象而烦琐的辩证方法论证基督教信仰。经院哲学家们围绕着共相与个别、信仰与理性的关系展开了长期的斗争,形成了“唯实论”和“唯名论”两个派别。唯名论的代表是法兰西的罗瑟琳(Rucelinus,1050—1108)。他认为,只有个别的东西有实在性,“共相”或“一般”只是个名称、概念。这种思想在宗教上,否认了三位一体的最高神,只承认分别存在的圣父、圣子、圣灵。唯名论接近真理,但它不能说明一般与个别的矛盾统一关系,不能作出彻底唯物主义的结论。唯名论没有摆脱唯心主义体系而成为独树一帜的唯物主义哲学,只是表现出新世界观发展的趋势。唯实论的代表是安瑟尔谟(Anselmus,1033—1108)。他认为,真实存在的是“共相”,不是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只是“一般”是惟一的实在。这种思想在宗教上,承认普遍的教会存在,认为个别的教会是从属的,承认三位一体的最高的神的存在,认为三位分离的神是从属的。“唯实论”是正统经院哲学,是官方教会用以维护正宗神学、教会的最高统治地位和封建秩序的理论基础。作为非正统派的唯名论主张自由争论基督教的思想体系,反对教权至上,政治上倾向王权。当时城市市民的异端运动、自由思想运动和新兴工商业阶层发展实验科学是同唯名论思潮有联系的。因此,唯名论同唯实论的斗争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是托马斯•阿奎那斯(Thomas Aquinas,1225—1274)。他是意大利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曾先后充任亚历山大四世(1254—1261在位)、乌尔班四世(1261—1264在位)和克力门特四世(1265—1268在位)三个教皇的教廷神学教授及法王路易九世的顾问,属经院哲学唯实论者。由于他著述甚广,有“天使博士”(Doctor Angelicus)之称。他又被称为“神学之王”。阿奎那斯的主要著作有:《论存在与本质》、《哲学大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注释》、《神学大全》等。其中《神学大权》是他论述神学思想最重要的、最系统的著作,是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他鼓吹教皇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位于世俗君主之上,而封建等级的划分是上帝的安排。他的神学著作,教会加以编辑,成为基督教神学的典范,其权威仅次于《圣经》。阿奎那斯说,如果知识不以论证上帝为目的,则任何知识都是罪恶。他创立的“宇宙秩序论”认为,宇宙秩序是上帝按等级体系进行安排的。最底一级的是无生命界,再上是植物界,再上是动物界,再按等级阶梯上升到人、圣徒、天使,至高无上的是上帝。在宇宙秩序中,下级服从上级,上级统御下级,层层统御,层层归属,最后统属上帝。如果人想改变上帝的安排,去提高等级,那是犯罪的。1879年,教皇立奥十三世在《永恒之父》中通谕将阿奎那斯的学说确立为教会哲学的最高权威。教会和一切封建势力,都把它当作最重要的思想武器,来维护其统治地位和正统信仰,扼杀和窒息一切进步思想

经院哲学是欧洲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哲学,它是从古代奴隶主基督教神学演变和发展而来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与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分不开的。 公元476年,奴隶制的西罗马帝国在奴隶、隶农、下层自由民的联合斗争和日耳曼“蛮族”入侵的双重打击下灭亡了。从此,西欧进入了封建社会。从五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大约一千一百多年间,西欧封建社会可分为三个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五到十世纪,是封建制度形成时期;第二阶段,十一到十四世纪,是封建制度繁荣时期;第三阶段,十四到十七初,是封建制度解体时期。宽一点说,整个西欧封建时期可统称为“中世纪”;但一般是把五到十四世纪称为“中世纪”,把十四到十六世纪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本文所说的中世纪采用后一种说法。西欧封建制度是在罗马帝国奴隶制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日耳曼“蛮族”的军事组织和罗马帝国内封建生产方式的萌芽相结合,促使西欧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和发展。日耳曼人征服罗马之后,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蛮族国家”,这些国家的新统治者适应被征服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已经出现的封建农奴制的萌芽即隶农制,采取了新的剥削方式,开始了漫长的封建化过程。一方面,日耳曼族的大小头目同一部分罗马的地主合流,形成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领主阶级;在封建主内部,日耳曼族的首领变成各个王国的国王,占有大量土地,他们把一部分土地恩赐给自己的亲信和作战有功的部下,使这些人成为王国的大大小小的领主和封建地主,构成了上下递属的封建等级关系。另一方面,罗马的奴隶、隶农、下层自由民和日耳曼的下层自由民相继沦为依附农和农奴。整个封建制度就是建立在封建领主对广大农奴的剥削和奴役的基础上。 同历史上其他封建社会一样,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主要是农奴)的矛盾,封建主占有主要生产资料——土地,农奴被迫世世代代依附在封建主的土地上。农奴和奴隶相比,处境有所改善,农奴有自己的份地和生产工具,在生产上有一定的独立性,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比较有利的条件。在西欧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还没有激化,到了十世纪之后,特别是到了十四世纪,西欧各国陆续暴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给予整个封建统治阶级以沉重打击。农奴反对封建主的斗争,是封建社会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它对中世纪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地主阶级内部进一步分化,出现了两个主要阶层:一个是教会大地主和世俗大封建贵族,另一个是世俗中小地主。从十世纪以来,教会的经济势力迅速扩大,在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各地方世俗大地主也竭力扩张自己的经济势力。教会大地主和世俗大地主实行土地兼并和经济扩张,残酷地侵吞农民和破产中小地主的土地,他们与中小地主的矛盾突出了。教会大地主利用他们在经济上的强大势力,妄图在政治上控制国家,公开要求教权高于王权,因此就出现了教皇派和国王派的矛盾。教皇派坚持土地兼并和教权高于一切,反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疯狂地进行侵略扩张;国王派则反对土地兼并,坚持国家高于教会,王权高于教权,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反对割据势力,教皇派与国王派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十一世纪前,教皇的权力低于国王的权力。十一世纪末到十二世纪末,在教皇派和国王派斗争中,胜利往往在教皇。到了十三世纪,教皇的势力占了压倒的优势,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也达到极其尖锐的程度。在教皇与国王的斗争中,地方封建大贵族往往站在教皇一边,竭力控制和扩大地方特权,发展割据势力,破坏封建国家的统一;而地方中小地主和市民阶层则往往站在国王一边。教皇代表落后的腐朽的势力,国王代表进步的革命的因素。国王派与教皇派的斗争,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中世纪哲学的斗争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公元九世纪以前,西欧曾出现了一些哲学家,但影响不大。到了九世纪以后,才产生了经院哲学,并逐步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哲学。由于基督教对经院哲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而教父学又是经院哲学的前身,所以要了解经院哲学,必须先了解基督教和教父学。

11世纪后,亚里士多德哲学著作与阿拉伯哲学传入西欧,各种基督教异端思想兴起,迫使经院哲学家致力维护基督教信仰,为此需要系统整理基督教教义,并将其置于一定程度的理性基础之上。由此产生了一批以辩证方法论证神学信条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12世纪上半叶的伦巴德人彼得编纂的《四书》4卷,内容分为神、创世、道成肉身和救赎、教会七项圣事。它成为中世纪后期神学教科书。
13世纪下半叶,托马斯·阿奎那力求调和流行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与基督教信仰。 当时,伊本·路西德哲学的追随者运用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的运动学说反对基督教的神的观念与创世说。托马斯·阿奎那则运用亚里士多德解释运动的四因说维护基督教神学。他把亚里士多德用以指物质的质料解释为形而上学的存在、实体;把运动的概念凝固于存在之中。他还把亚里士多德关于潜能与现实、形式和质料的学说,改造为基督教神学中的目的论,宣称一切都是神意的安排。他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宇宙运动根源的第一推动者解释为神。同时,他又承认世界的统一性、感官为知识来源,认为理性虽从属于信仰,但有其自身的领域。这一观点与奥古斯丁的思想不同,受到奥古斯丁派神学家的攻击。
在反对哲学理性主义的基督教神学家之中,J.邓斯·司各特认为思维的基本对象是存在,而神是最高的存在,神的基本属性是无限、全智、全能、全善。人的知识既有赖于感官经验,对神便无法论证,只能凭信仰推论而确立。另一方面,他的神学体系中,人占有重要地位。人的灵魂被赋予理性、智能的基本属性,从而强调人的意志与自由,但这种意志与自由应以追求神的全善为目的。他虽反对哲学理性主义,但思想与思维方式仍深受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影响。
14世纪后,神学与哲学日益分离,传统的形而上学被归入信仰领域,逻辑与分析成为哲学的潮流。13世纪的庞大神学 -哲学体系,被哲学家的专题分析与逻辑论证所取代。这个新思潮以奥康的威廉为代表。他认为神的全能与绝对自由是信仰的范围,不能用理性去论证;世界是由个别物体所组成,对世界的知识只能来自直接观察和对已知真理的演绎。这一思想成为以后经验主义思潮的先导,也导向对中世纪基督教信仰的怀疑主义思潮,标志着经院哲学的没落。
16世纪末~17世纪初,在天主教教会的反宗教改革运动中,经院哲学在西欧再度抬头,通称后期经院哲学。它在逻辑与形而上学方面进展不多,主要贡献在自然法理论方面。它从神的全善推论到在自然秩序中的人的理性,并发展到人的意志,认为这是自然法基础。这一思想后来发展为荷兰法学家H.格劳修斯的法学理论。19世纪末叶,天主教教会再度鼓吹经院哲学,以回答现代科学与哲学的挑战,形成新经院哲学。但新经院哲学缺乏历史现实感,在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中影响不大。




经院哲学的形成视频

相关评论:
  • 18390014995经院哲主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它的出现对哲学发展有何意义
    干溥鬼答:1,经院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相和殊相、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使哲学家们形成了两大派别:唯实论和唯名论.唯实论认为共相是真正的实在,殊相只是现象;唯实论认为共相不过是概念,只有个别的殊相才是真实的实在.2,意义:经院哲学是近代哲学批判的对象,也是近代哲学兴起的前提....

  • 18390014995什么是经院哲学求解
    干溥鬼答:它的研究只允许在基督教教义的范围内自由思维,为信仰找合理的根据。它反对离开教义而依靠理性和实践去认识和研究现实。因而其结论也不受经验和实践的检验。经院哲学的基本内容并不限于共相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还有神的存在的证明、神的本性及属性问题。这实际上是理性对宗教信仰如何说明,关系如何的问题。

  • 18390014995中世纪西欧文化的主要内容
    干溥鬼答:奥古斯丁的教父哲学反映了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夕人们由于失望所产生的虚幻理想.进入中世纪,基督教的教父哲学一直占统治地位,直到 11 世纪. 2 经院哲学的形成 如果说,晚期罗马帝国的社会思潮是从理性走向神秘信仰,那么,经院哲学的形成则标志着理性的重新兴起.因为经院哲学的基础,就是“尽可能把信仰和理性结合起来”.被称...

  • 18390014995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
    干溥鬼答: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是13世纪意大利的哲学家和神学家,被广泛认为是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中世纪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哲学,并将其与基督教信仰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称为“托马斯主义”的哲学体系。主要著作《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ca)是一部系统性的神学和哲学论著,被视为经院哲学的巅峰之作...

  • 18390014995什么是经院哲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干溥鬼答: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是德尔图良和奥古斯丁。德尔图良生于北非迦太基城(今突尼斯附近),是罗马帝国驻北非军队的一个百夫长的儿子,原是异教徒,约于195年皈依基督教。德尔图良认为,上帝早在宇宙形成以前就存在了,上帝的“逻各斯”借给了童贞女玛利亚,玛利亚感受了圣灵而怀胎,于是“逻各斯”就转成肉体的耶稣...

  • 18390014995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的区别和联系
    干溥鬼答:经院哲学是欧洲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哲学,它是从古代奴隶主基督教神学演变和发展而来的。公元九世纪以前,西欧曾出现了一些哲学家,但影响不大。到了九世纪以后,才产生了经院哲学,并逐步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哲学。由于基督教对经院哲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而教父学又是经院哲学的前身,所以要了解经院...

  • 18390014995中世纪后期经院哲学对近代科学形成的影响
    干溥鬼答:唯实论在客观上也加强了对人类理智的积累与训练,发展了演绎的逻辑方法.唯名论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经验主义,引导人们把目光转向对具体事物的经验与观察.由此,初步形成了经验还原论的方法;同时,唯名论的基本立场使归纳逻辑得到重视;并且唯名论本身又成为自由探索精神的象征.从时间上说,经院哲学的第一位...

  • 18390014995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干溥鬼答:中世纪晚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15世纪发端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和16世纪席卷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运动。这一时期的文化交织在经济、政治和宗教的矛盾与斗争之中。随着公教会权威的跌落,经院神学与哲学在意识形态中失去了统治地位。正如13世纪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传播造成了经院哲学的繁荣,15世纪以更大规模传人的古...

  • 18390014995关于唯名论和实在论的问题
    干溥鬼答:唯名论和实在论是中世纪经院哲学围绕个别与共相的关系之争形成的两个对立派别。1、唯名论否认共相具有客观实在性,认为共相后于事物,只有个别的感性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这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罗瑟林、阿贝拉尔,罗吉尔·培根,、邓斯·司各特,J.、奥康的威廉等;2、实在论断言共相本身具有客观实在性,共相...

  • 18390014995哲学家托马斯·阿奎纳在历史上的记载有哪些?
    干溥鬼答:与伊斯兰哲学家法拉比相似,法拉比认为信仰和理性并不冲突,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信仰和理性是和谐融洽的。托马斯•阿奎那 的著作被认为是中世纪哲学的伟大成就,形成了 13世纪经院哲学的黄金时代,托马斯•阿奎那于1323年被追封为圣徒,并于1567年被天主教大教堂尊称为博士。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