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最好不要太有分别心。那么。现代社会的多数年轻人择偶都是分别心极重的。怎么理解?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佛学里分别心是什么意思~

分别心是攀比心、比较心。分别心,凡事都要本别清楚,都要得到符合自己想法(妄想)的结果。
心”,义为“集起”,就是积集种种善业和不善业的“习气”所在。“习气”是种子的异名。我们的内心,平日受外来的“六尘”缘影所熏习,使遗留下来的“习气”种子在心内,积聚一起,含藏不失,亦不灭坏,将来遇到外缘的激发,又会生起现行的果法。
所以在唯识学上,把这心名“阿赖耶识”(藏识),就因它能含藏受薰的种子功能,永远不会失坏,因此得名为“心”。

扩展资料当佛教发展的今天,许多人将汉藏佛教完全割裂起来看,这是完全错误的!智行大和尚就曾指出,很多人简单地将显宗(用逻辑推理)等同於汉地佛法,将密宗等同於藏地佛法,但实际并非如此简单。密宗在藏地最兴盛,有殊胜多门的方便,这是有目共睹的。
但愚见藏地在显教方面下极多的苦功,故能培养出许多具金刚不动之信心者,成为密法之根器。汉地佛法禅宗的明心见性本身是密,天台贤首也绝不在下。净土法门被佛说成是“无上深妙禅”当然更没有不是密的道理,只是此门是密法显说,容易被人看浅。
又圆觉经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当然包括了能转秽身成圣体之理。其实当下就是,唯人自迷不知。这正是大圆满境界。
智行大和尚感觉汉藏悬殊较大之处不在于理,而在于入门的方便法门的多寡和承传上。藏地诸多真言,非常好用。汉地的真言和传承多隐没了,可惜。藏地传承的加持力当然更不可思议,对於信心坚定者有奇效。

佛在维摩经里说: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佛说的是不住善恶,不被善恶所缚。我们修行要不起心动念同时,多做好事锻炼自己的心不被境界所转。比如布施,佛在金刚经中讲: 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我们布施要三轮体空的布施。佛说,“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这个菩萨不单要离相,要不著相,而且呀,要于法、于这个布施这种的法呀,“应无所住”,不应该有所执著,不应该放不下。你这个布施要三轮体空。你能三轮体空,这就是,不著相布施,不住于相的布施。
  怎么叫三轮体空呢?布施不应该存一个有布施的心。说是,喔!我做了布施了,我做了功德了,我是一个能施。那么所受者呢?是个所施。中间哪,就又有一个东西来布施,你的钱,中间有个钱,或者物质,中间有个物质。这都叫没能离开相。要怎么样子呢?要布施而不存著布施之相。做了就像没做一样。不要心里说,哦!我做了甚么功德了,我又,或者造了庙了,我或者呀,造了塔了,或者造了佛像了。有所执著,这不观空,这就叫没能无所住。那么要无所住呢,就是三轮体空:我布施而无布施之相,虽然作布施,离开布施相,这才是,真正布施。
  你要布施著相,那根本就没有功德,那功德呀,是一点都没有!你要不著相呢,无相布施,那功德是无量的。所以呀,这个“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单这个不著相,而且也不住这个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对六尘的这个相,你都要空了。你要是著色布施也有所执著,你著声香味触法布施也有所执著。有所执著,这个功德就是有限度的。你要无所执著呢,这个功德是无限度的,没有限量的。
  “须菩提”:须菩提呀,我怎么教你,说发菩提心的菩萨要不著相布施呢,“菩萨应如是布施”:须菩提,所有的菩萨都应该呀,这样布施,怎么样布施呢?就是不著相。虽然布施而无布施之相。不要以为,哦!我在某一个庙上,我捐了五千块钱!我大约这功德不小了吧!或者我在某一个地方慈善的团体,我捐了十万块钱,我的功德呀,是很大的。你就捐一百万块钱,你心里总记著有这一百万存在,那祗是一百万而已,不能增加。而这一百万没有了的时候,你的那些功德也就没有了。你要不执著相布施呢,你就是舍一分钱,那个功德也无量无边。所以呀,我们虽然作布施,要明白布施的方法。你不会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去,你修到尘点那么多的劫,就像,微尘微尘那么多大劫,也不能成功的。
  为甚么呢?就好像你煮那个沙子,这个沙子,你想要它成饭一样的,那么你煮多久,那沙子也不会成饭的。所以,“不住于相”:菩萨,作布施要不著相上。“何以故”:甚么缘故要不著相呢?“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假设菩萨要是不执著于这个相上来作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他所得这个福和功德呀,是不可思量的,是你想不完那么多,你想不出来那么多,不可思量那么多。

所谓不要有分别心,不是叫我们看不清事物,而是说叫我们发现共同的规律原则,或应用共同的规律原则,不要双重标准,一个道理,这里用用,那里就不用了,这是双标。双标会让我们不能统一的看穿人生宇宙。无法圆融。如果你习惯于用一个道理去解释整个人生宇宙,那你就离佛不远了。每条道理都能解释整个宇宙。最终,条条道理全部圆融。
关于择偶,重要的是志趣相投,各方面和谐。不要盲目的想对方什么都好,最好,最好是到顶点。这如同一间房子,一部机器,如果其中某个部件特别好,而其他并不好,那么也是无意义的,如汽车,如果车厢是新的,质量很好,但其他的如发动机轮毂等都不行,那也不配套,没有意义。男女组合成夫妻构成家庭,也是一部机器。如一方是特别富有,学识特别高,眼界都很高等等,那和你配套吗?未来会怎样?真的幸福吗?所以和谐才是第一的,所以才讲门当户对,要认清自己,客观选择。合理才会导致幸福。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很多年轻人择偶都是这样的,不可能做的那么完美,因为世事无常,很多的时候并不是说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佛说的话一点都不错,如果都能按照佛说的话去做,那么所有人都是佛了。只有做人才有分别心。

佛说最好如何如何只是建议
而且所谓最好选择往往就是无法做到的 不然也不需要建议了 大家都没有分别心那佛说这话岂不是变成废话
现代人的问题不是分别心太重 而是像你这样连小学语文都搞不清楚 这可比那要命多了


佛说最好不要太有分别心。那么。现代社会的多数年轻人择偶都是分别心极重的。怎么理解?视频

相关评论:
  • 15892252332佛说最好不要太有分别心。那么。现代社会的多数年轻人择偶都是分别心...
    莫秀禄所谓不要有分别心,不是叫我们看不清事物,而是说叫我们发现共同的规律原则,或应用共同的规律原则,不要双重标准,一个道理,这里用用,那里就不用了,这是双标。双标会让我们不能统一的看穿人生宇宙。无法圆融。如果你习惯于用一个道理去解释整个人生宇宙,那你就离佛不远了。每条道理都能解释整个宇...

  • 15892252332佛说不要有分别心 如果没有分别心哪怎么判断善恶呢
    莫秀禄其实佛祖就是想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假的,虚妄的,因为是假的所以不要太执著这些东西。拿漂亮和丑来比,因为是虚妄的,你死了之后还是一堆白骨,所以无分别心。善恶之分只因外在的虚幻之象导致的,你越是执著,就越有分别心,所以,人一直认为,有好人就有坏人,其实这是一种执著,是对虚妄...

  • 15892252332佛说不要有分别心,那地狱和天堂有什么分别呢
    莫秀禄迷悟是一心,迷则是地狱,悟则是天堂。迷悟非二境,唯心分别。佛看天堂地狱皆是净土。而众生不悟,以为天堂地狱实有,而生分别心,误认为佛在天堂。

  • 15892252332佛说不要有分别心,那地狱和天堂有什么分别呢
    莫秀禄有分别心,就有执著某一归属的心,所以才会体验天界和地狱;无分别心,则不再有分别和执著,也就没有进入地狱和天堂的那份行动力,也就是超脱六道。不分别,不是说不存在,而是不去体验其实际有无,是超脱出来看的。就好象说我们知道什么东西好吃,什么东西不好吃,这就是心在做分别;如果我们的心境...

  • 15892252332请问佛教说要无分别心,那这不是善恶不分哪
    莫秀禄善恶不分那是愚痴,不是无分别,佛是觉悟者,佛教是觉悟的教育。觉悟了对任何事情都了了分明,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分别心是执着心,有了分别就会产生我执,这是偏见,进而根深蒂固成为愚痴邪见,然后造业受报,循环无尽。无分别心是真心,是实心,是出离轮回之心,是无生无死之心,是无漏心,...

  • 15892252332佛说如何化解分别心
    莫秀禄佛教想要化解分别心的话,那你就要放下心中的执着,如果心中有执着,就会有分别,但是这个挺难的,有一个方法就是留在初心,初心越单纯,分别心越轻!也就是留在第一念!做一个比方吧!你看到一个人,你心中当然会有念头了,你把第一个念头留住,不要想第二个念头,第一个念头就是我看到一个人...

  • 15892252332佛说分别心不好的。那。很多男生喜欢漂亮的女人厌恶相貌丑恶的女人。这...
    莫秀禄阿弥陀佛 这不仅是分别心,更是贪欲。分别心不仅是善恶美丑,含义很深,不执着是阿罗汉,不分别是菩萨。所以你的问题重点就是贪财好色。先从修自己的贪嗔痴慢疑开始吧。

  • 15892252332佛说分别心是什么意思
    莫秀禄分别心,是指不要以“我”的心、“我”的知去做对方的评论判断,其目的是放下我欲、我见的错误执著。所以“无分别心”不是让你不闻不问不知不觉,更不是说不在乎善恶美丑的混沌平等,而是让你依靠正确的见解思维,用佛法智慧去处理事情,由这样的智去做最适合实际需要的行为举措。其重点是由正见...

  • 15892252332佛说放下分别心岂图心
    莫秀禄因为,以为有可放下的,就是在分别。是故,第一义谛是 超越 放下与不放下 的,或者说,与放不放下,没啥关系;也与分不分别、企不企图,没啥关系。此“放下分别心岂图心”的理论,是方便说,为止“小儿哭啼”而已。其实,简单讲,佛弟子不管用什么修行方式,其精髓只有两个字:超越。

  • 15892252332佛说,要无分别心,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的理解,既无分别心,就无...
    莫秀禄佛说的是不住善恶,不被善恶所缚。我们修行要不起心动念同时,多做好事锻炼自己的心不被境界所转。比如布施,佛在金刚经中讲: 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我...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