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做到成佛,而且不用出家,容易吗,你们是怎么样定义成佛的,谢谢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出家人都是成佛了的?~

不是,出家为僧,僧是佛法的代表,代表佛法驻世渡人,佛法僧是三宝,出家人如法修行是比一般人容易成就的,而且不成就也是天人或大富大贵的人家。但是如果不如法,报应也是比较重的。

  一般刚出家时,非常虔诚,非常精进,等时间一长,就开始懈怠。故有俗语: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天边。出家修行也一样。
  但如果出家多年,仍如刚学佛修习时的态度和精进精神,则一生成就毫无疑问。故修行,难在坚持。因此说:出家如初,成佛有余。成佛,是往极处说,往最好处说,其实是成就的意思。有余,还有宽余,不费力、不是特别难的意思。

一般人认为学佛就必得出家,由于误会了学佛的意义,所以一味模仿出家的行径,以为是唯一的修学法。其实,释尊创立的佛法——声闻乘法,在家弟子中,如频婆娑罗王,波斯匿王,给孤独长者,质多长者,梨师达多大将,以及一般士、农、工、商,其中证果的很多。声闻弟子,不一定要出家的。但能正信正解,修三无漏学即可。

关于楼主您问"如何定义成佛",我向您介绍两种观点吧。但首先您要明白什么是"佛":

「佛」,全称「佛陀」,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觉悟者”。用现代的话来说,是一个对于宇宙人生彻底明白的人,真正圆满觉悟的人,又被称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觉者。佛教重视人类心灵的进步和觉悟,人们的一切烦恼(苦)都是有因有缘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人和其他众生一样,沉沦於苦迫之中,并不断的生死轮回。惟有断灭贪、嗔、痴的圣人(佛陀、辟支佛、和阿罗汉)才能脱离生死轮回,达到涅盘(清凉寂静之意,即无有烦恼),释迦牟尼就在35岁时成佛,并对众人宣扬他所发现的真理。佛教徒的目的即在於从佛陀的教育(正法)里,看透苦迫和「自我」的真相(缘起法),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成佛,或者成阿罗汉。

现代佛教可分为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二大传承,北传佛教又可分为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因此又可分为三大传承(详细的分类请参考佛教宗派。)南传佛教大致上就是上座部佛教(又被称为小乘佛教),北传佛教大致上包括大乘佛教(主要是汉传佛教),以及秘密大乘佛教或金刚乘佛教(主要是藏传佛教)。各传乘在佛教的根本教义基本上没有大分别,在修行特色上与一些理论上则有分

在上座部佛教中,承认有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诸佛”,如迦叶佛、释迦牟尼佛等过去七位佛陀、未来佛弥勒菩萨等等;而大乘佛教则进一步认为在他方世界有无量无边的佛——“十方世界诸佛”,例如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等等。如圣严法师在《正信的佛教》所说:“在现有历史的记载中,虽然只有释迦一人是佛,可是过去久远以前,这个世界曾经有佛出生,未来的久远以后,这个世界仍将有佛出生,现在的十方世界,也有很多佛的存在。所以,佛教不以佛陀是独一无二的,佛教承认过去、现在、未来,有着无量无数的佛陀,乃至相信所有的人,所有的有情众生(动物)不论信佛与否,将来都有悟道成佛的可能,因为佛教阐明:佛陀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陀。在境界上,凡圣虽有不同,在本质上,佛性一律平等。

与某些其他宗教里至高无上的神不同,佛不是造物主,也不掌管人们的吉凶祸福。比如佛陀不能改变人们所作的业,也没法度化无缘之人。

佛教认为佛陀是具有无上智慧和圆满觉悟者,称为获得无上正等正觉者(梵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与佛教徒是师生关系,佛教徒自称为“佛弟子”,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因此正信的佛教徒对于佛陀的态度,是尊重恭敬与向他学习,而不只是顶礼膜拜。其他宗教以为佛教徒顶礼膜拜是崇拜偶像的行为,这对佛教是极大的误解,佛教徒的顶礼膜拜是发自内心对佛陀无上甚深的微妙智慧与慈悲心表达最崇高的敬意,而不是对佛像的依恋与崇拜偶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世尊告须菩提尊者“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是最佳的注解。

以上座部佛教的观点来看,人们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而成为阿罗汉,而阿罗汉可依其出现时期分为佛陀、辟支佛与声闻阿罗汉三种,其中声闻阿罗汉数量最多,而佛陀最稀有,成佛需要比其它种类的阿罗汉付出更多的努力、经历更漫长的轮回时期(不少于四大阿僧只劫)。

大乘佛教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佛,而且世界所有生命的最终归宿都是成为佛。不过从凡夫到成佛一般要经历三大阿僧只劫。有的教派认为可以即心即佛,立地成佛。只要心中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就是佛的境界。

没有难度,但有高度,没有恒心是成不了佛的。所以佛的定义第一条是有恒心毅力或者说足够的定力。而定力与慧力相辅相成,所以他同时也有足够的慧力。在这基础上他才能真正明白并且做到戒的作用——自性涅盘、无我。

在家修行与出家修行是一样的,但是在家修行受的干扰多些,但并不是说不能成就。而且真正的大乘佛法是入世的。如果你发菩萨心,要利益一切众生,并且去实修,把菩提心慈悲心融入到每天的一言一行一念,就有可能成佛。

你说的是在家修行吧

成佛这一说
本就是虚妄
所以
问是否容易
就已经陷入了执着

佛在于心
心存善念
灵台清明
去除杂念
让自己保持良善
戒嗔戒痴
并且坚持

说白点
向佛之心毕竟还只是精神寄托

佛教是什么?
不是宗教
而是一种教育
教人学习会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这是我的理解

佛是要用大智慧普度众生的

拥有智慧,并不在乎你是在市井,还是在山间田野

但拥有普度的智慧

需要自己先有所戒持,对生活有所原则

寺庙是教导人们如何根据佛的理念和原则,有戒持的生活

而且千年来已成系统化教育

而你在家中是否也能坚持佛的理念和原则呢,是否能理解

佛为什么要发宏愿,出智慧去普渡众生呢


真正做到成佛,而且不用出家,容易吗,你们是怎么样定义成佛的,谢谢视频

相关评论:
  • 15922007667真正做到成佛,而且不用出家,容易吗,你们是怎么样定义成佛的,谢谢
    牛乖筠一般人认为学佛就必得出家,由于误会了学佛的意义,所以一味模仿出家的行径,以为是唯一的修学法。其实,释尊创立的佛法——声闻乘法,在家弟子中,如频婆娑罗王,波斯匿王,给孤独长者,质多长者,梨师达多大将,以及一般士、农、工、商,其中证果的很多。声闻弟子,不一定要出家的。但能正信正解,修...

  • 15922007667我想信佛不出家可以成佛吗?
    牛乖筠一、身、心都出家。像释迦牟尼佛和菩萨们,对于世间一无所求,统统放下,身心都出。二、身出家、心不出家。身出家了,是出家人的形象,但内心里还有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还没有放下,心没出。不会有成就。三、身不出家、心出家。这种修持方法可行!能成佛,是在家的菩萨。在家可以从事各行各...

  • 15922007667学佛是否一定要出家?如果人人出家,世界岂不是会灭种?
    牛乖筠学佛的人不一定要出家修持,佛教有四众弟子,所以在家的修持也一样是佛法上的修持方式,并不一定要出家。出家的确有助于修持,但并非说只有出家人才会成佛。至于会不会灭种,这是一个很幼稚的问题。如果由佛法的角度去看,在这人间世界转生只不过是六道苦海中的一道,根本没有恒久福乐的终点。真正修持...

  • 15922007667我想归依佛教,但不出家,只是做一名居士,都该怎么做?
    牛乖筠其 实正因为你尚未修行,不会修行,不懂佛法,而已经知道佛法可信、可学,那就应该赶快先 来皈依三宝。认为自己尚不足以做一个佛教徒的人,更需要现在皈依;皈依之后,不论在心 态、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善友、诸佛菩萨、护法龙天来协助你、加持你,所以意志力薄 弱,信心不足的人皈依三宝,就会增强你的意志,增加你...

  • 15922007667没有出家的在家居士能成佛吗?
    牛乖筠当然可以,但要认真修行,人要想成佛修行的时间相当长。用亿年来计算。所以一般人都修净土法门,往生极乐世界,在那里人的寿命长到无法计算。就可一世成佛!

  • 15922007667必须出家才可以成佛么
    牛乖筠必须出家才能成佛,佛在多部经都已经开示了。因为佛是两足尊,福德智慧两圆满具足,在家居士纵然把所有的般若智慧都修尽了,所有的善行也都行尽了,但只要未出家就不具足最上圆满的福德,不离俗欲就没办法得到圆满清净的自性,故不能成佛。佛说未来佛弥勒尊佛,初夜出家,后夜就觉满成佛,这是因为...

  • 15922007667出家如初,成佛有余。是什么意思?
    牛乖筠佛家有一句话:“出家如初,成佛有余。”这是讲那个人一念真心出家的时候,那个诚恳的决心,没得话讲。出家人一辈子修持都像开始出家的那一下子的精诚的话,那他就成佛有余了。“佛能通一切智,彻万法源。”千万不能够抱到头陀心情,只求自度而已。要珍惜自己接触到佛法的机会。佛教称这种对佛教的...

  • 15922007667成佛的是不是也能还俗?
    牛乖筠成佛了就了脱生死摆脱轮回了。哪里还有还俗一说。皈依佛门也没有还俗一说,因为皈依佛门的很多人都是在家修行的居士,本身就是俗家弟子,有家眷,有妻室子女,有工作事业,哪里还用还俗呀。只有出家人,出家后还可以还俗,男人可以出家七次,也就是可以还俗六次,但是女人就只有一次机会。还俗后就不可以再...

  • 15922007667学佛必须出家吗?
    牛乖筠立志出家,必须首先研习正信佛理佛教,立心正信不移,修行不懈,宏愿度己度人,以慈悲为怀,不存私心,不求名利,不求闻达,奉献身心,普度普济,服务众生,有此决心,才可出家.倘若只图个人成佛而不顾众生,那也是一种自私与障碍,绝不可能成佛.佛者,只是开悟之人,并非超神,若无慈悲愿行,虽悟亦难成佛,佛与菩萨愿行不可...

  • 15922007667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是什么意思?
    牛乖筠出家如初,成佛有余的意思是:最初出家的时候,有诚恳的决心,出家人一辈子修持都像开始出家的那一下精诚的话,那就成佛有余了。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出自:增广贤文(黄甫林著书籍)古人云:出家三天,佛在面前了,出家三年,佛在西天,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华严经》也有“菩萨初发心时,即成正等...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