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操到底有没有称帝的问题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曹操终其一生都没称帝的所有原因??~

1、曹操的野心还不足以称帝。曹操曾经说过 “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意思就是说,希望为国家讨伐乱臣贼子,建功立业,做一个建功立业的将军。但是这只是曹操早年的抱负罢了,但从这一点来看,曹操还是爱国的,可是随着中原平定,大片的江山落到了曹操手里,曹操毕露的野心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见一斑。
2、称帝的时机不成熟。毕竟当时汉献帝还在,如果曹操贸然称帝,刘,孙两家势必会以此制造事端,打破当时的格局,吃亏的只能是曹操。一心把北方治理好,才是当务之急。
3、曹操的心胸度量不足称帝,宋代文学家苏洵这样评价曹操:“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这种说法还是比较中肯的,虽然在时机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曹操的心胸度量也是决定他能否做皇帝的重要因素。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扩展资料曹操终其一生都没有称帝,并且始终声称自己为汉臣,那么曹操真的对汉朝是如此忠诚吗,又或者说曹操的野心仅仅只是位极人臣罢了,还是说曹操是沽名钓誉之辈不愿意背负乱臣贼之的名号。
这些理由都不构成曹操一生不称帝的理由,如果曹操是一位忠心耿耿之人的话,不会在误杀吕伯奢一家后说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传世名言了,证明曹操是一个自私的人,起码不是一位愚忠的人;
而曹操的野心更不用提了,曹操的野望想必比之日本战国时期“信张之野望”只多不少吧,而且诸侯割据的后期,称帝这件事也不单单是主公个人可以决定的了,所有追随征战天下的文武官员都希望成为开国功臣,获得更大的好处,以及正统的地位好留名史册;
至于说曹操不愿意背负乱臣贼子之名的话,我想曹丞相早就恶名昭著了,屠戮徐州百姓、挟持天子等众多恶行,正所谓债多不压身了,这个自然也无法成为曹操拒不称帝的理由。
曹操一生未曾称帝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曹丞相始终没能统一天下,所以不是因为曹操的野心太小而是因为曹操的野心太大,他要的是天下共主之位,而不是偏安一隅的皇位,所以曹操终其一生都想打败吴蜀两国称霸天下,可惜长江隔断了曹操的希望,北方称雄的曹操最终都没有踏入江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曹操

虽然他没有称帝,但在很大程度上其实他跟皇帝没什么区别。
提到曹操这个人,很多人对他持褒奖不一的态度,有些人觉得他是一个小人,也有人觉得他能有这样的地位实属不易。历史上的他也掌握大权,但在很大程度上他的职位只是一个丞相,始终没有坐上帝王,这究竟是为何呢?曹操的政绩无人可以诟病,但就是因为他是宦官后代,所以很多人并不看好他。曹操的祖父其实是一个宦官,因为没有生养能力,所以在后来收养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便是曹操的父亲。

小小年纪的曹操就拥有了过人的能力,在长大之后便发动了起义,再后来他又迅速掌握兵权,成为一方英雄。曹操和当时的所有英雄不太一样,因为他没有急着建立国家,而是继续追随汉献帝,直到他死去的那一天也没有坐上龙椅。最后还是托了儿子的富,才被追称魏武帝。


那为何曹操不自己称帝呢?因为他不想背上一个骂名,在东汉末年有许多名人想要自己掌握朝政,但是也没有自己穿上龙袍,也是为了怕被后世辱骂。能够成为一代枭雄,说明曹操也并不是一个愚蠢的人,他非常精明,他将战士局面看得非常透彻。本身他已经掌握了一个国家的权力,所有人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就是没有这样一个虚名。


对于他来说,不做皇帝也可以实现伟业,那为何还要这样一个虚名呢?

曹魏是三国时代的其中一方,始於公元220年曹丕篡汉。
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魏朝,计曹操共6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魏武帝
姓名: 曹操
庙号: 太祖
諡号: 武皇帝
陵墓: 高陵
政权: 曹魏
在世: 155年--220年

三国曹魏君主与年号 编辑 庙号 諡号 君主名 年号 年期
- 魏高帝(世祖追諡) 曹腾 - -
- 魏太帝(世祖追諡) 曹嵩 - -
太祖(世祖追諡) 魏武帝(世祖追諡) 曹操 - -
高祖(世祖) 魏文帝 曹丕 黄初 220年-226年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后来成为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於是改姓曹氏。曹操年轻时即已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於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少机警,有权数」。

公元175年曹操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公元177年任顿丘令,公元179年娶卞氏为妻,公元180年升为议郎。公元184年,在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任骑都尉。由於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后历任东郡太守、都尉、典军校尉等职。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后,逃亡回家乡陈留起兵讨伐董卓。

公元192年,曹操正式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洛阳奉迎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并迁都至许。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间,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它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於赤壁之战中败於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公元213年,曹操封为「魏公」。公元215年,攻灭汉中的张鲁势力。公元216年,再被晋爵「魏王」,设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并作泮宫。他名义上虽仍为汉臣,但权倾朝野,实际上已具备皇帝的权力和威势。曹操死於公元220年3月15日,享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

公元220年长子曹丕立魏代汉,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他是魏国的奠基人。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后世学者认为,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意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著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诗风

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於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於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曹操生前没有称帝,要把帝位留给自己的儿子。而他自己则甘愿做周文王。他只是在死后被追封为皇帝。庙号“太祖”。谥“武”全称”太祖武皇帝”

曹操没有称帝,真正称帝建立魏政权的是他的长子曹丕,是在公元220年,由此东汉宣告灭亡,历史进入了三国鼎立时期。那时候曹操已经死了,被曹丕追封为太祖武皇帝。

曹操没有称帝,曹操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是魏文帝,建立了魏(公元二二○年),被作为三国时代的开端,所以曹操严格地说是东汉末年的人,而不是三国时代的人,后来被曹丕追封为太祖武皇帝。魏国是曹丕开创的。

没有称帝 只是魏王 他儿子曹丕在他死后称帝 并追谥他为魏武帝


关于曹操到底有没有称帝的问题视频

相关评论:
  • 17278094125历史上一代枭雄曹操为何至死都没有称帝?
    谷泊钩答:关于曹操之所以不称帝的原因具体有以下4点:一是称帝徒有虚名,不符合曹操务实的性格。实际上,汉献帝一直都只是曹操手中的傀儡皇帝,没有一寸土地,一个百姓是属于他汉献帝的。曹操虽然只是魏王,但早已经有了皇帝的权力,而要这皇帝的虚名,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二是时机还不到,称帝弊大于利。当时,...

  • 17278094125历史上曹操称帝了吗?
    谷泊钩答:历史上曹操并没有称帝。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曹操在孙权擒杀关羽、取得荆州后,表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孙权遣使入贡,向曹操称臣,并劝曹操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曹操将孙权来书遍示内外群臣,说...

  • 17278094125历史上曹操有做皇帝的能力和实力吗 曹操为什么没有坐上那个位置_百度知 ...
    谷泊钩答:首先,赤壁之战打乱了曹操称帝的计划。没有赤壁战败,十有八九,曹操能称帝,因为条件基本都具备了。然而赤壁之战之后,曹魏整体处于战略收缩状态。这说明赤壁战败给曹操带来的损失是史无前例的,除了兵力和地盘的损失,最重要的是曹操的信心,因为在此次战争中他差点被俘,曹操根本就不想提称帝的事情。其...

  • 17278094125既然曹操有称帝的野心,为何始终没有迈出最后一步?
    谷泊钩答:障碍一:曹操世受汉恩。曹操可以说是世受汉恩,其家族是世世代代受到大汉王朝恩宠的,因而曹操有一定报恩的思想,因而不忍心下手代汉称帝。或许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曹操一直信誓旦旦的说,自己的终极目标,就是做个齐桓公、晋文公,是绝对不会篡汉的,如果曹操晚年真的称帝,岂不是在打自己的耳光?障...

  • 17278094125曹操一生没有称帝,那么都有哪些主观与客观的原因?
    谷泊钩答:曹操一生没有称帝,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主观的原因是他自己没有称帝的勇气,而客观的原因是当时的条件还不够成熟。曹操和那些割据势力不一样,在刚起兵的时候,曹操确实是有匡扶汉室的心思的。在发动讨董的战争中,他能够不计较个人得失,虽然自己是联军的发起人,还是将盟主之位让给袁绍。

  • 17278094125曹操一生都没有代汉自立,究竟是什么原因?
    谷泊钩答:安定百姓,发展经济,做出了自己的历史功绩。曹操之所以在掌握了汉朝的实权之后,没有篡汉称帝。一是他本为汉臣,不愿承担骂名。二是出于军事和政治需要,利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效果。三是没有适当的时机。并不是曹操没有代汉的野心,最终,由他的儿子曹丕完成了篡汉的意愿,创建了曹魏政权。

  • 17278094125以仁义著称的刘备称了帝,以汉贼著称的曹操没称帝,大家怎么看?_百度...
    谷泊钩答:曹操就是想步王莽的后尘,一步步走向代汉的道路。不过,只是由于时机不成熟,才让曹操没有走最后一步。这是因为外有刘备、孙权的敌对,内有忠于汉室的残余势力。于是,曹操对内部进行了不问青红皂白的大屠杀。而到了襄樊之战后,刘备和孙权进入敌对状况,这时曹操称帝的时机也接近成熟了。可是,这个时候...

  • 17278094125曹操原本可以废汉献帝自立 曹操为什么到死都没有称帝
    谷泊钩答:按照这个形象,在“衣带诏”事件后,曹操就应该杀掉汉献帝自立了,可是为什么这位乱世的“奸雄”,不但没有借此废帝自立,反而到死都没有称帝呢?首先,在曹魏势力内部,长期存在着仍然对汉室忠心耿耿的文臣势力。曹操最初起兵,是响应袁绍号召天下共击董卓,打出的旗号是匡扶汉室。董卓死后,曹操“挟天子...

  • 17278094125关于曹操到底有没有称帝的问题
    谷泊钩答: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魏朝,计曹操共6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魏武帝 姓名: 曹操 庙号: 太祖 諡号: 武皇帝 陵墓: 高陵 政权: 曹魏 在世: 155年--220年 三国曹魏君主与年号 编辑 庙号 諡号 君主名 年号 年期 - 魏高帝(世祖追諡) 曹腾 - -...

  • 17278094125曹操到死都没有称帝,这是什么原因?
    谷泊钩答:曹操到死都没有称帝的原因如下:第一:曹操不愿意被孙权当作棋子。其实当初孙权劝诫过想要曹操称帝,但是当时的孙权其实是有自己的打算的,他就是希望以此获得曹操的新人以后,才能跟魏国和吴国和解。当初孙权为了把荆州拿回来,所以偷袭了关羽,当然也因此得罪了刘备,所以跟吴国和蜀国的联盟关系也破裂了。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