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美,斯不善已。意思就是,自然状态下本来无美丑,无善恶。

来自:社会风气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什么意思~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可以从字面意思上解读,和实际逻辑意义上理解。
1、字面意思:
天下人都知道了美之为美的标准是什么,那么相反的丑之为丑的标准也同时的被确定下来了;天下人都知道了善之为善的定义是什么,那么相反的恶的定义也同时的被确定下来。


2、实际意义:
比如,我们给美制定一个标准或下一个定义,那么内容与之相反的标准和定义就是丑的标准和定义。这就是说当我们给美下定义时实际上也等于给丑下了定义。当我们定义善时也就等于定义了恶,因为与善的定义相反的内容就是恶的定义。

比如,我们定义说损己利人是善,就等于说损人利己就是恶。有正就有反,肯定即否定。

扩展资料:
老子要强调这样一个关系,就是为说明这样一个客观事实,性质相对或内容相反的两组概念或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生成的关系。
知道了什么是美就等于知道了什么是丑,知道什么是善也就等于知道了什么恶。知道了什么是有,也就知道了什么是无,所以像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观念或事物都是相互生成的。
所以,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恶,有高就有下,有难就有易,用老子的原话就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说的是【道】的境界,道的境界,就是爱的境界,如父母般崇高,如婴孩般天真。所以不分善恶,是有这样的特定范围的。比如在父母看来,孩子再恶劣,终究是自己的孩子,也不会因为孩子的恶而减少对她们的爱! 反过来,对孩子而言,天下也无不是的父母,父母再恶劣,也应该去尽心孝敬。 这是老子的意思。 站在【道】的高度,天下一家,众人都是至亲,彼此之间不应该因为善恶而生疏,因为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毛病有缺点,有丑陋恶劣的一面。只有不分善恶,无视人的缺点,才能达到真正的天下和谐的境界——天下一体。
孔子说的礼是【人】的世界。人与人之间,没有那么亲密,彼此之间常常是对立的。所以需要礼来规范约束。而且圣人教导的其实也是出于道,就是叫世人做好自己。诸如“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己及人”等其实都是【道】的无限延伸,所以都叫【道理】!人的世界最终要归到【道】的境界,所以有了大道——【大学之道】,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是无(限)的存在,是止于【一】,所以没有礼(即律法)限制,也就没有了善恶之分别。
而儒家圣人说的是众人世界,是二人以上的集体,必须有礼(律法)来约束。
这是鄙人的理解,望理解!

老子说不要起分别心,是指我们对待美丑善恶都要一样,就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自然有自然的道理,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坚持自己,自己行美善之事,就是孔子说的,简单点说就是:不要想着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

这是两种不同思想,老子主张道法自然,不要人为干预或判定事物的两面性。而孔子提倡的是仁爱的思想,主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望帮到你

内心足够强大,外物不会影响到您,坚持您的路!

此乃道德说教

对待善恶都一样?是不是有些夸张了,对一个善良的人和一个穷凶极恶之徒,要一样看待,反正我做不到!那老子的意思是一样的眼光去看待,还是说不去辨别美丑善恶?
老子是出世的思想,是指以一样的眼光看待,心里很清楚善恶,用道去化解,这都是圣人了,我们就看看行了,不用纠结

那你是怎样理解'老子'的这句话呢?不辩善恶美丑,怎么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呢?
侧重点不一样,老子这里主要强调不要人为规定干预,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局限性,要辩证地看问题

但是,道德经流传几千年,肯定有他的精髓,难道是我的文学修养不够?
只要您走好自己的文学路,我相信,一定能有突破,我只是个退伍小兵。文学肯定不如您,但我知道,我们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

坚信自己的道,好吧,谢谢
天下万物,唯我独一无二,唯我道,道平人间路。潇洒红尘行。小弟文学不好。随手一打。

你说的很好,走自己的道,适合自己的道,很好很好
希望您解开自己的心结!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美,斯不善已。意思就是,自然状态下本来无美丑,无善恶。视频

相关评论:
  • 19672988145老子说“天上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怎样理解?谢...
    邓彼善天下的人都认清美好的事物,那是因为丑的存在;都能认清善良的事物,那是因为存在不善良。出处春秋战国老子《道德经》第二章--春秋战国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译文:天下的人都认清美好的事物,...

  • 19672988145老子说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到底是什么意思
    邓彼善翻译:天下人们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善之所为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所以有和无相互依靠而产生,难和易相互依靠而形成,长和短相互比较,高和下相互包容,音和声相互应和,前和后相互跟随.因此,圣人以无为的原则处理世事,用不言的态度进行教化.让万物自已发展而不先为创造.圣人辅助...

  • 19672988145老子说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到底是什么意思
    邓彼善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美好的,这就有了丑陋了;都知道什么是善良的,这就有了恶了。所以有和无互相依存,难和易互相造成,长和短相互体现,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 音和声相互和谐,前和后相互跟从。所以有德的圣人看待万物都是顺其自然,实行不用言辞的教育,万物兴起而顺应不加干涉,生发...

  • 19672988145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这句话...
    邓彼善故正确答案为B。

  • 19672988145《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翻译与解读
    邓彼善《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翻译与解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01。故有无相生02,难易相成03,长短相形04,高下相倾05,声音相和06,前后相随07。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08。万物作而不治09,生而不有10,为而不恃11,功成而不居12。夫惟不居...

  • 19672988145老子说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到底是什么意思
    邓彼善这句话的解释有多种,比如:第一种: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事物是美好的,是因为丑的存在。第二种:当世上的人有了美这个观念,于是恶也就产生了。怎么理解都可以。老子的思想最讲究辩证法。美丑、善恶、真假都是对立统一的,美是相对丑而言的,如果世界上没有所谓的“丑”,比如所有人都长得一模一...

  • 19672988145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这句话...
    邓彼善A 试题分析:题中“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指的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这体现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由此可见,答案是A项。

  • 19672988145老子说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到底是什么意思
    邓彼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段承接前文“道可道非常道”的,你不是问我什么是道嘛?

  • 19672988145老子说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到底是什么意思
    邓彼善这句话是讲辩证法的,有两层意思,1,天下皆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丑恶便产生了,(因为概念总是成对产生的)。2,(人的认识总有个过程)天下皆认识到真正的美的时候,天下人亦能认识到什么是丑恶,因为美丑是相对的,所以丑也就产生了。

  • 19672988145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这主要说明...
    邓彼善B 试题分析:天下都知道美为美,那是因为丑的存在,天下都知道善为善,那是因为不善的存在,这说明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A的说法错误,美与恶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C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D和材料无关,正确答案是B。点评:题是名句考查题,考生首先要能弄懂名句的意思,然后再结合...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