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温热论》(1~5条)

来自:知识屋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1)温邪肆虐,首犯肺卫,继而侵及心包。肺主气,卫护体表,心主血,营养内腑。尽管温病初期的症状与伤寒相似,其辨证与治疗法则却截然不同,与《伤寒论》中的阴阳三部六病大相径庭。


叶天士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揭示了温病起始阶段的特点。而温病的入侵路径,吴鞠通认为是通过口鼻。实际上,伤寒多源于口鼻,但温病的特殊性在于其初期可能表现为太阳、少阳、阳明三阳合病,甚至三阳合并。温邪若未深入气分,直接影响营血,遵循《内经》金克火的原理,即为“逆传心包”。

(2) 伤寒之邪起始于表层,逐渐化热入里,温邪热变迅速。在温病中,邪气未及心包,仍滞于肺,肺主气,联结皮肤,故称表证。治疗上,初期应用辛凉轻剂,如遇风邪则加薄荷、牛蒡,湿邪则加芦根、滑石,以透风化湿,避免与热抗争,以免孤立无援。


(3)温病发展,风夹温热易致清窍干燥,清气不能上荣,这是两阳相克的结果。湿热交蒸,遮蔽清窍,清窍受阻,形成浊邪侵害。温病虽有类似伤寒的表征,但病程变化少,关键在于辨识温热病邪是否在经络中移动。


(4) 开始阶段,辛凉疏风、甘淡渗湿,若病情未见明显改善,表明温邪已侵入营分。营分受热,血液受扰,心神不安,夜间难以入眠,或见隐斑,此时应舍弃治疗气分的药物。针对风热或湿热,犀角、竹叶等药物各有其用,但务必注意,过度利尿可能加剧津液亏损。对于老年或体质偏寒者,治疗策略应灵活调整。


(5) 若斑块出现而热度不消,叶天士认为是胃津耗损。此时治疗应以甘寒为主,轻则如梨皮、蔗浆,重则如玉女煎,同时考虑肾水不足的个体差异。但叶天士此处的理论,实则源于对《内经》脏腑学说的过度解读,忽视了整体和因果关系。


综上,叶天士的温病学说并非单纯依赖经验方或方证对应,而是依据《内经》的自然规律,强调物理对抗,然而这种过分关注微观细节,忽视整体原则,与现代医学的对抗性治疗理念相仿,有时可能导致偏离正轨。




叶天士《温热论》(1~5条)视频

相关评论:
  • 13531148644叶天士《温热论》(1~5条)
    于泽绍(5) 若斑块出现而热度不消,叶天士认为是胃津耗损。此时治疗应以甘寒为主,轻则如梨皮、蔗浆,重则如玉女煎,同时考虑肾水不足的个体差异。但叶天士此处的理论,实则源于对《内经》脏腑学说的过度解读,忽视了整体和因果关系。综上,叶天士的温病学说并非单纯依赖经验方或方证对应,而是依据《内经》的...

  • 13531148644叶天士《温热论》(1~5条)
    于泽绍叶天士在《温热论》中阐述了温邪入侵人体的初始阶段和病理变化。他指出,温邪首先侵袭肺部,由于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虽然辨识营卫气血与伤寒相似,但治疗方法却大相径庭。温病初期,症状可能表现为太阳少阳合病、少阳伤寒或中风,若直接体现营血症状,即为逆传心包,这是基于肺金被心火克制的理论。温...

  • 13531148644叶天士《温热论》概要
    于泽绍叶天士《温热论》概要一、生平简介叶桂,字天士,江苏吴县(今苏州)人。生于康熙五年,卒于乾隆十年(1667-1746年),享年79岁。叶氏少年由父亲传授歧黄之术,十四岁父卒,从父亲门人朱某专心学医,到二十四岁已从师十七人,二十四岁后独自开业。《清史稿》藏:“大江南北,言医者,辄以桂为宗...

  • 13531148644叶天士的《温热论》为我国温病学说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于泽绍叶天士著有《温热论》,为我国温病学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他首先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论点,概括了温病的发展和转变的途径,成为认识外感温病的总纲;还根据温病病变的发展,分为卫、气、营、血4个阶段,作为辨证施治的纲领;在诊断上则发展了察舌、验齿、辨斑疹、辨...

  • 13531148644温热论作者是谁
    于泽绍《温热论》的作者是清代著名中医叶桂(叶天士)。接下来,我将对叶桂及其著作《温热论》进行详细介绍。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是清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生活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医术高超,名满天下。叶天士不仅精通医术,而且善于著述,他的医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温热论》是叶天士的一部...

  • 13531148644古籍中的温热论简介
    于泽绍《温热论》为温病著作。一卷。清·叶天士述,相传系叶氏门人顾景文记录整理而成。传本不一,其一传于叶氏门人华岫云,王孟英《温热经纬》中《外感温热篇》的原文即据于此;又本见于唐大烈《吴医汇讲》卷一,名为《温症论治》,内容与华氏大同小异,次序略有不同,章虚谷注本即本于此,名为《叶天...

  • 13531148644温热论温热论内容
    于泽绍他提出了卫气营血传变的顺序规则,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如辛凉透解、辛寒清气、清营泄热和凉血活血等,这与仲景的营卫理论和《内经》的概念有本质的区别。总的来说,叶氏的温病理论强调了温邪上受、肺卫先受邪以及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其治疗方法灵活且针对性强,对于温病的治疗具有深远影响。他的...

  • 13531148644叶天士温热论中益胃一法是指
    于泽绍叶天士在《温热论》中益胃一法是指针对温邪流连气分促使其发生战汗的治疗大法。当温邪久留,既不外解,又不内传营血,流连于气分时,正气未衰,邪正相持,可通过战汗来透达邪气外解。此时,叶天士主张使用甘寒清养之品,益胃生津,以解胃中燥热干涩,使津液盛,汗源足。通过清气生津,气机宣通...

  • 13531148644叶桂的《温热论》对后世温病学有何影响?
    于泽绍《温热论》详细介绍了温热病的辨证方法,如察舌、验齿和观察斑疹、白疒咅,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叶天士的学术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如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即受到了《温热论》的启发。此外,周学海等人的注本以及杨达夫的《集注新解叶天士温热论》也反映了温病学的发展变迁。《温热论》不仅是温病学的...

  • 13531148644叶天士的代表著作
    于泽绍叶天士的代表著作有《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天士医案》等。1、《温热论》《温热论》叶天士清代主要内容为:系统阐明瘟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将其归纳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提出温病发展的卫、气、营、血四个阶段,认为“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