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能算是文学家吗?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金庸先生算是个文学家吗?~

  要谈这个问题

  我们先来看什么是金庸现象。

  金庸现象

  金庸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整个华语世界。不管台湾,香港、大陆具体情况差别多大,但对金庸小说的迷恋则是共同的。金庸迷们为个人趣味而闲侃,正版的、盗版的金庸小说充斥于文学市场,成为书市的一大景观。金庸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继承原先公案小说、旧武侠小说的传统,使武侠小说这一原本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文学推广到社会的各个层次,提高到与雅文学相提并论的高度。不仅平常百姓对其如醉如痴,名牌大学也都开设了金庸研究课程,有名家评点的金庸小说集也已面世。

  80年代由三联出版社出版了金庸全套作品之后,金庸名声大噪。其文学地位也被重新评价。有人把他排在鲁迅、巴金、沈从文之后,茅盾、老舍之前,有人不服。认为这是提高了金庸的地位,金庸本人也很自谦,但这无疑反映了随着其知名度的提高及人的思想意识的改变,对其文学大师地位的认同。

  再看金庸作品在“雅”与“俗”之间的争论很徘徊。

  直到今日,对金庸现象的认识也是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似乎直斥武侠小说为庸俗、不登大雅之堂之论已没市场,金庸本人认为通俗与庸俗是不同的,区别就是后者过份迁就市民、大众的口味,纯粹为商业利益考虑,这种庸俗作品可能一时很有市场,但从长远来看,必不会流布久远。从金庸小说的影响范围、时间、强度等角度看来,只能说金庸小说为通俗文学,深深植根于民间大众,但又超越此一层次,走在雅俗之间,颇得中庸之道,无怪乎,有人评金庸小说为"大俗大雅"。

  作为通俗的文学样本,金庸小说是非常成功的,但并不是无懈可击,相反,存在着结构的、主题的、情节的大量重复和败笔。这一点金庸自己也不讳言:当年是以连载的形式发表的,每天写一段为赶时间,为迎合读者,纰漏及粗糙之处在所难免,尽管后来金康又重新校订了一遍,但仍无法根本改变。评论家归之为武侠小说这一文体样式本身先天规定了其局限性。

  最近北京作家王朔,将金庸小说与"四大天王"并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并称为四大俗,他认为:"金庸很不高明的虚构了一群中国人形象于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中国人的真实形象,给了世界一个很大的误会。"金庸、王朔之间展开了一场论战,各自的支持者也都加入战团,给世纪末的文坛带来一阵热闹。

  其实不仅王朔批评金庸,前段时间大陆几位研究金庸小说的专家学者也很含蓄地批评了金庸。这起源于金庸对《评点本金庸武侠全集》的评点人的批评,说他们的评点"就是小学生也会写的。"

  评点本金庸武侠全集中的评点人是以冯其庸、严家炎等为首的一批著名专家学者,作为文化界名流,这些评点者对金庸先生的评点作何感想?这些评点人都不愿意对此事进行评点。冯其庸先生早在1988年前后就依个人喜好,开始评点《书剑恩仇录》,全套"评点本"是在冯先生主持下进行的。他口气很坚决:"我和金庸先生交往几十年了,没有必要对他过多计较。我不想对他的话再说什么,请大家理解。其实对于'小学生'之类的话根本用不着辩解,也没有意思,难道我还用证明我是不是小学生水平吗?我们的水平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大家自有评说。我都不予理睬。"按照文化艺术出版社的说法,严家炎教授是金庸先生一再"点将"的评点人,他说:"当初是出版社告诉我金庸先生请我参与评点的,起初因为我很忙又要出国,拒绝了。后来出版社说金庸先生一再邀请,我便答应和我过去的一位博士生联合评点了《连城诀》。我们是从其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等各种角度进行评点。"对于官司一事,严教授表示一无所知,更不知道金庸先生对于评文有过不满的评价。"金庸先生说什么,那是他的事,是指全都不好,还是其中的几部不好更不知道。我没有卷入这种事情的必要。到了打官司的地步,只有让法律去说话了。"陈墨先生评点了《天龙八部》和《神雕侠侣》,他说:"对于金庸的话我有所耳闻,但我绝对不想对此发表任何意见。"

  杂文作家鄙烈山在《拒绝金庸》中写道:"我的理智与学养顽固地排斥金庸(以及梁羽生、古龙之辈),一向无憾又无恨,我固执地认为,武侠先天就是一种头足倒置的怪物,无论什么文学天才用生花妙笔把一个用头走路的英雄或圣人写得活灵活现,我都根本无法接受。"

  这似乎也代表了一种看法,与那些读遍金庸然后再批金庸的批评者不同,这类批评者先天地把自己看成是头上脚下的正常人,"以自己的教养"固执地拒绝"俗文化",从历史认知、价值取向、文化娱乐三个角度置疑武侠及武侠小说,显示了商业时代精英文人的自恋情结和经典正统的遗老遗少积习。这也反映了金庸现象不仅是金庸小说文本的扩散,更是挑起了雅俗的重新审视以及文化多元主义的论题。

  这种笔墨官司和唇枪舌箭的背后则又明示了一个无人能回避的话题,金庸真的成了一种现象,而且正在经受着越来越多的关注。


  最后在文学史上给金庸找同类,看他的命运如何。

  要说历史上写通俗小说能与金庸媲美的,首推张恨水。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生于江西广信小官吏家庭,祖籍安徽潜山。童年就读于旧式书馆,并沉溺于《西游》、《列国志》一类古典小说中,尤其喜爱《红楼梦》的写作手法,醉心于风花雪月式的诗词典章及才子佳人式的小说情节。 1967年初,张恨水在北京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代表作:长篇小说 金粉世家 啼笑姻缘

  当年张恨水小说的风靡程度决不在今天的金庸之下。但他在文学史上的位置很明显与他的创作不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无疑是最多产的文人之一,在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共完成作品不下三千万言,中长篇小说达一百一十部以上。而事实上很少人愿意称他为文学家,建国后所修现代文学史对他的评价却也因他后期参与抗战文学的创作而远在其他民国旧派小说作者之上。 钱理群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第四章通俗小说中对张恨水的评价也史惜墨如金,甚至没有用到“作家”一词。由此可见即使他有《金粉世家》《啼笑姻缘》这样的小说传世,但也仍然难登文学的大雅之堂。而当代文学中对金庸连提都不提。

  虽是这样,但很多人心理还是愿意把张恨水成为作家,也愿意把金庸成为作家,文学家,甚至文学大师,这多多少少反映了大众的认可和正统文学的偏离及矛盾。金庸的命运和张恨水应该是相似的,不管他的作品多受欢迎,但都只是局限在大众,而得不到作家,文学评判家的真正认可,所以要给他带上“作家”的皇冠是可以的,不过要有所限制,说他是“通俗小说作家”,或是“武侠小说作家”吧,即使我们心理很不服气。

觉得金庸是算一个合格的,文学家的,因为他虽然只写了小说,但是他小说中的涉及到的一些历史背景是需要有清晰的了解,如果说对于小说的大背景历史背景没有相应的了解,是写不出来这个风格的,虽然他一直是精简于写小说,但是她的小说表达的是个人心中的武侠梦表达的是那个大时代之下的精神表达的是历史上整个时代,他小说发生的背景的那个时代,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侠义精神,也算是一个娱乐也算是一个历史,所以他是一名较为合格的文学家。

金庸现象金庸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整个华语世界。不管台湾,香港、大陆具体情况差别多大,但对金庸小说的迷恋则是共同的。金庸迷们为个人趣味而闲侃,正版的、盗版的金庸小说充斥于文学市场,成为书市的一大景观。金庸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继承原先公案小说、旧武侠小说的传统,使武侠小说这一原本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文学推广到社会的各个层次,提高到与雅文学相提并论的高度。不仅平常百姓对其如醉如痴,名牌大学也都开设了金庸研究课程,有名家评点的金庸小说集也已面世。 80年代由三联出版社出版了金庸全套作品之后,金庸名声大噪。其文学地位也被重新评价。有人把他排在鲁迅、巴金、沈从文之后,茅盾、老舍之前,有人不服。认为这是提高了金庸的地位,金庸本人也很自谦,但这无疑反映了随着其知名度的提高及人的思想意识的改变,对其文学大师地位的认同。 <二>再看金庸作品在“雅”与“俗”之间的争论很徘徊。 直到今日,对金庸现象的认识也是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似乎直斥武侠小说为庸俗、不登大雅之堂之论已没市场,金庸本人认为通俗与庸俗是不同的,区别就是后者过份迁就市民、大众的口味,纯粹为商业利益考虑,这种庸俗作品可能一时很有市场,但从长远来看,必不会流布久远。从金庸小说的影响范围、时间、强度等角度看来,只能说金庸小说为通俗文学,深深植根于民间大众,但又超越此一层次,走在雅俗之间,颇得中庸之道,无怪乎,有人评金庸小说为"大俗大雅"。 作为通俗的文学样本,金庸小说是非常成功的,但并不是无懈可击,相反,存在着结构的、主题的、情节的大量重复和败笔。这一点金庸自己也不讳言:当年是以连载的形式发表的,每天写一段为赶时间,为迎合读者,纰漏及粗糙之处在所难免,尽管后来金康又重新校订了一遍,但仍无法根本改变。评论家归之为武侠小说这一文体样式本身先天规定了其局限性。 最近北京作家王朔,将金庸小说与"四大天王"并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并称为四大俗,他认为:"金庸很不高明的虚构了一群中国人形象于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中国人的真实形象,给了世界一个很大的误会。"金庸、王朔之间展开了一场论战,各自的支持者也都加入战团,给世纪末的文坛带来一阵热闹。 其实不仅王朔批评金庸,前段时间大陆几位研究金庸小说的专家学者也很含蓄地批评了金庸。这起源于金庸对《评点本金庸武侠全集》的评点人的批评,说他们的评点"就是小学生也会写的。" 评点本金庸武侠全集中的评点人是以冯其庸、严家炎等为首的一批著名专家学者,作为文化界名流,这些评点者对金庸先生的评点作何感想?这些评点人都不愿意对此事进行评点。冯其庸先生早在1988年前后就依个人喜好,开始评点《书剑恩仇录》,全套"评点本"是在冯先生主持下进行的。他口气很坚决:"我和金庸先生交往几十年了,没有必要对他过多计较。我不想对他的话再说什么,请大家理解。其实对于'小学生'之类的话根本用不着辩解,也没有意思,难道我还用证明我是不是小学生水平吗?我们的水平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大家自有评说。我都不予理睬。"按照文化艺术出版社的说法,严家炎教授是金庸先生一再"点将"的评点人,他说:"当初是出版社告诉我金庸先生请我参与评点的,起初因为我很忙又要出国,拒绝了。后来出版社说金庸先生一再邀请,我便答应和我过去的一位博士生联合评点了《连城诀》。我们是从其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等各种角度进行评点。"对于官司一事,严教授表示一无所知,更不知道金庸先生对于评文有过不满的评价。"金庸先生说什么,那是他的事,是指全都不好,还是其中的几部不好更不知道。我没有卷入这种事情的必要。到了打官司的地步,只有让法律去说话了。"陈墨先生评点了《天龙八部》和《神雕侠侣》,他说:"对于金庸的话我有所耳闻,但我绝对不想对此发表任何意见。" 这似乎也代表了一种看法,与那些读遍金庸然后再批金庸的批评者不同,这类批评者先天地把自己看成是头上脚下的正常人,"以自己的教养"固执地拒绝"俗文化",从历史认知、价值取向、文化娱乐三个角度置疑武侠及武侠小说,显示了商业时代精英文人的自恋情结和经典正统的遗老遗少积习。这也反映了金庸现象不仅是金庸小说文本的扩散,更是挑起了雅俗的重新审视以及文化多元主义的论题。 这种笔墨官司和唇枪舌箭的背后则又明示了一个无人能回避的话题,金庸真的成了一种现象,而且正在经受着越来越多的关注。 要说历史上写通俗小说能与金庸媲美的,首推张恨水。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生于江西广信小官吏家庭,祖籍安徽潜山。童年就读于旧式书馆,并沉溺于《西游》、《列国志》一类古典小说中,尤其喜爱《红楼梦》的写作手法,醉心于风花雪月式的诗词典章及才子佳人式的小说情节。 1967年初,张恨水在北京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代表作:长篇小说 金粉世家 啼笑姻缘 当年张恨水小说的风靡程度决不在今天的金庸之下。但他在文学史上的位置很明显与他的创作不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无疑是最多产的文人之一,在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共完成作品不下三千万言,中长篇小说达一百一十部以上。而事实上很少人愿意称他为文学家,建国后所修现代文学史对他的评价却也因他后期参与抗战文学的创作而远在其他民国旧派小说作者之上。 钱理群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第四章通俗小说中对张恨水的评价也史惜墨如金,甚至没有用到“作家”一词。由此可见即使他有《金粉世家》《啼笑姻缘》这样的小说传世,但也仍然难登文学的大雅之堂。而当代文学中对金庸连提都不提。 虽是这样,但很多人心理还是愿意把张恨水成为作家,也愿意把金庸成为作家,文学家,甚至文学大师,这多多少少反映了大众的认可和正统文学的偏离及矛盾。金庸的命运和张恨水应该是相似的,不管他的作品多受欢迎,但都只是局限在大众,而得不到作家,文学评判家的真正认可,所以要给他带上“作家”的皇冠是可以的,不过要有所限制,说他是“通俗小说作家”,或是“武侠小说作家”吧,即使我们心理很不服气。


金庸能算是文学家吗?视频

相关评论:
  • 13393993085金庸是苏州大学的什么人?
    穆先乖答:苏州大学有超过百年的办学历史,前身为著名的东吴大学。苏州大学人文底蕴深厚,培养出了一大批各界精英。作为一所文科较强的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在文学、教育学等文科领域更是人才辈出。下面小编将隆重介绍这几位苏州大学知名校友。金庸。原名查良镛,著名文学家、武侠小说家,苏大首位名誉博士。金庸著作...

  • 13393993085从“侠文化”探析金庸,他家喻户晓,为什么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穆先乖答:最后却因为其母亲的自我牺牲而脱困。所以金庸在创作上,是常常为了照顾读者阅读的爽快感,而故意降低自己的立意的。金庸确实是文学大家,不过他跟大仲马一样,属于通俗文学大家,讲故事一流,思想性不够。这种类型的作家,是很难得到偏好实验性文学的诺贝尔奖的青睐的。

  • 13393993085求金庸的资料和文籍。
    穆先乖答: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位文学家的作品,真正做到家喻户晓,真正道尽了中国人的人生: 一位是曹雪芹写成一部《红楼梦》,后人读红楼,感慨系之,生出了数百部“红学”研究丛书和专著,红楼小说迈向世界文学之林。 另一位便是金庸写成一部《金庸作品集》,读者读金庸,感慨系之,生出了数以千计的...

  • 13393993085作为一个文学家,金庸是不是比鲁迅更伟大
    穆先乖答:没什么不可以的,金庸乃近代最伟大的古典小说家,他的笔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人能与之匹敌。在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金庸(1924年3月10日-),原名查良镛,是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及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 13393993085单论文学造诣,金庸和鲁迅谁更高?
    穆先乖答:鲁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他当年引领了五四运动并且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在文学上面的成就是非常高的。而金庸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武侠小说家,可以说得上是通俗文学的一位大师,他的武侠小说里面除了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以外,更是具有比较高的思想深度。但是如果将两个人作比较的话...

  • 13393993085著名作家简介
    穆先乖答:1、叶圣陶(1894.10.28-1988.2.16)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绍钩,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 圣陶、桂山等。江苏苏州人。2、李白(701—762)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3、...

  • 13393993085写武侠小说的金庸是文学家,为何网文小说排第一的唐家三少不是文学...
    穆先乖答:我们首先看两者的受众群体,金庸小说如今受众的所有人,不仅年轻人喜欢看,那些中年甚至老年人也一样喜欢看,小孩子对他的作品所翻拍的电视剧也是爱不释手。反观唐家三少,写的小说基本都是玄幻小说,而这类小说的受众基本都是年龄不大的学生,专门针对学生,文学性质不高,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读者都...

  • 13393993085单论文学造诣,鲁迅和金庸谁更高?
    穆先乖答:这也不能说是孰优孰劣,而是不同文体的特色和局限。这是客观载体所导致的,不能用来评判作者水平的高低。有人说鲁迅没有长篇代表小说,这是他写不出还是不喜欢写,很难界定,但是没人有否认他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金庸在武侠小说的地位更是无可撼动。与其比较两人的文学水平高下,不如认真阅读他们...

  • 13393993085你认为金庸的地位可以比得上那些严肃文学作家吗?
    穆先乖答:文学不分界限,按艺术创作相比较而言,金庸的地位与那些严肃文学作家的地位不相上下。金庸先生所创作的一部部作品不断的被后人翻拍,他所塑造的一个个小说人物不断的被后人所模仿,他笔下的每一个情节都被后人所津津乐道。可以说,金庸先生相比于那些严肃文学家而言,真正创造了属于时代的大众文学,也...

  • 13393993085中国近代文学家排名?
    穆先乖答:中国近代文学家排名:鲁迅、巴金、林语堂、老舍、茅盾、沈从文、曹禺、张爱玲、钱钟书。1、鲁迅 鲁迅(1881-1936) 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笔名鲁迅。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