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优点与缺点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科举制的利弊是什么?~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开始于隋炀帝年间,结束于清朝光绪年间,在我国历史上一共存在了1300年。在这1300年里,科举制度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利有弊,但整体而言弊大于利。

作为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入仕改变命运的途径。但是,科举制度考试范围过于狭窄,考试内容仅限于儒家经书。发展到最后,科举考试成了八股取士,极大的限制了读书人的思想,限制了文人的创新能力,改编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对中举者的优待更是使科举成了最吸引人的事业,读书成了文人们唯一的事业。而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停滞不前。

其次,科举考试不仅是一个选拔人才的制度,在当时上榜成为了荣耀的象征,中举者更是享受了极高的名誉与优待。这就直接导致了许多家庭悲剧,中举者抛妻弃子,次第者受尽家人白眼。《儒林外史》中便有许多讽刺科举考试制度的文章,例如范进中举。

而且,科举考试也导致了官场的腐败。科举考试的本意是从天下广选人才,忽视出身、门第。但是最后科举制度却演变成了裙带关系选拔人才。朝廷官员为了拉帮结派,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的弟子参加考试,以此做到官官相护。那么如何能让自己的弟子顺利中举?这就需要“打点关系”,由此,标榜公平的科举考试最终还是变成了“走后门”的便利之路。

科举制度的主要优点在于:一、官员全由考试选拔,比较公平;二、促进了社会上下层的流动,农家子弟一旦考中,就能改变家庭状况;三、促进了士绅集团的形成,古代中国的绝大多数社会公益设施都是由士绅集团主持的,促进了社会稳定;四、促进了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促进了社会道德修养。
主要缺点在于:一、八股文考试不一定能选拔真正人才(事实上,所有标准化考试都面临这个问题,因此这并非科举制度特有的缺陷);二、由于不鼓励个人价值的多种实现形式,使得社会人才的出路主要只有参加科举考试一种,使得适合从事商业、自然科学的人才没有晋身之阶;三、由于很多人终身从事举业考试,消耗社会资源;四、座师、同年等情况的存在,容易形成政治利益集团。

这个问题很大,何怀宏有本名著《选举社会及其终结》,就把中国古代社会描述为选举社会,主要理由就是中国很早就建立了系统的文官选拔机制。

科举制度从隋代建立以来经历了很多变迁,今天人们熟悉的科举制度主要是指明、清的制度。也就是所谓的八股取仕,在晚近以来的描述中,八股文被渲染成为需要为近代中国衰落负重要责任的禁锢思想的方法,这的确有一定道理。不过忽略了传统中国知识分子其实不完全是按照八股文的方法来处理事务,亦即,所谓的国学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系统、一种信仰。

一、科举制度的利

1、科举制度在政治方面: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增进了各方面人才的收集,代替了之前的世袭制,使得之前平民百姓也有机会进入官场。

2、在教育、社会风气方面: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读书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度一起来掀起狂热的读书潮,人人都想当官,有了科举制度梦想可以实现了。

3、文学艺术方面:科举制度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大大有了文人骚客的用武之地。即科举制度后出现了的各种大诗人,如唐代的王维、张九龄、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等,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等。

二、科举制度的弊

1、封建社会后期的科举制度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更多的还是讲究官僚主义,举荐的都是官宦家的的亲属,官僚们注重门第,官官相护,徇私舞弊,出现的严重问题是:“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出身贫寒的底层大好人才还是不能更好的被选拔上来。

2、由于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使得科举成为束缚文人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明太祖将源于元朝的八股文体正式定为科举考试文体。文人们一心想要中举,思想局限于统治者所出的考试内容里,缺乏创新。

3、科举制度也造成了很多家庭的悲剧。由于科举制度及第者享有丰富的优待荣誉,而且科举也是普通人出人头地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很多贫士高中之后抛妻弃子的悲剧发生。如:陈世美等人。

科举制的产生

科举制的首创时间史学界存在争议,有汉朝、隋朝、唐朝多种说法。部分历史学家以隋朝有分科举人与进士科为由认为科举制开始于隋朝。部分历史学家考证证明科举制开始于汉朝,证明汉朝不仅有分科举人、按科举人,汉朝还有考试进用,而且没有可靠证据证明隋朝有进士科。部分历史学家考证证明科举制的本质是唐朝开始的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以及考试黜落法,科举制开始于唐朝。



优点:1、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最大的优点是公平公正。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使得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地位,既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又缓和了社会的矛盾。
2、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而且促进了社会上努力读书求学的风气。
3、唐代的科举考试,尤其是进士科的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唐朝文化的发展。它不仅造就了一批诗人,而且使唐代的文学水平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是存在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影响深远。
缺点: 发展到明清的科举制度,考试内容陈旧落后和形式僵化,束缚人们思想、眼界。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因此,科举制度严重扼杀追求实际学问的本领。扼杀人的创造精神和独立的见解。为了求取功名,许多读书人死读书,不去追求真才实学。即使考中做官,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另外科举考试的内容只偏重人文伦理,轻视自然科学 ,长期以来造成读书人只顾死记硬背经书注解,无人研究科学技术,乃至造成中国科技逐渐落后。

科举制之利

1、政治方面: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教育、社会风气方面: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文学艺术方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科举制之弊

1、封建社会后期的科举制度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2、由于统治者改变考试内容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明太祖将源于元朝的八股文体正式定为科举考试文体。

3、科举制度也产生了家庭悲剧。由于科举制度及第者享有丰富的优待的荣誉,而且科举也是普通人出头的重要途径,因此经常会有贫士高中之后抛妻弃子的悲剧发生。

4、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科举制度的政治化,天地君亲师的教育造成了师门关系的盛行。这样造成了严重的师门裙带关系现象。这些师门关系在官场中互相拉帮结派,并且官官相护。

扩展资料

科举,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创于隋朝,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在中国,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科举制



科举制的优点:1、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使得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地位,既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又缓和了社会的矛盾,不仅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2、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唐代的科举考试,尤其是进士科的诗赋取士,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唐诗的繁荣。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影响深远
缺点;明清的科举制度,“八股取士”,考试内容陈旧落后和形式僵化,束缚人们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为了求取功名,许多读书人死读书,不讲求实际学问,背离了考试的初衷,破坏了学风。即使考中做官,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结合我过古代科举制度的优缺点,给当今学校的考试提一点建...
子百家简介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六、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


科举制的优点与缺点视频

相关评论:
  • 13897649423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好处
    酆怡秆一、科举制 (1)政治方面: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教育、社会风气方面: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3)文学艺术方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二、三省六部制 避免腐败,从...

  • 13897649423科举制的利弊?
    酆怡秆与封建社会其他所有选举制度相比 , 科举制度有其进步性和合理性。它造成了社会流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封建政治;科举的一整套严密的考试程式和制度,更被誉为是中华民族的杰出创造。科举制使应考之人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这对于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广泛搜罗人才,有着无可辩驳的优点。以考试取士,权在...

  • 13897649423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酆怡秆科举制度是我国早期出现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这种制度的出现对社会发展以及政治效率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科举制度从出现到被废除其间经历过多次改革,虽然在改制的道路上科举制的作用也在发生着改变,但是从根本上来讲科举制的作用基本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是有利的作用,另一个是有弊的...

  • 13897649423科举制有哪些弊端?
    酆怡秆门阀阶层垄断仕途,阻碍了庶族阶层的向上流动,科举制度有利于打破垄断,扩大统治阶层。4、科举制度对各国选拔人才具有借鉴意义。隋唐时期出现了文化交流,韩国、日本、越南均有效法我国的科举制度,后经传教士的影响,西方国家也吸收了科举制度的优点。二、科举制度的弊端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 13897649423古代“科举制”选拔,有哪些利弊?
    酆怡秆每一种制度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科举制度也是如此,但作为一种伟大的制度,它无疑是利大于弊。魏国成立后,科举制度的先行者曹丕以这种方式设立九品中正制,以选拔人才。这个制度开始实施,每个县的县长在首都任命了一个既有道德又有才华的人来担任宗宗,由原地任命。在中正之下,还有其他官员,如清丁、...

  • 13897649423如何评价科举制?
    酆怡秆隋唐建立科举制,适应了士族衰落、庶族兴起的趋势,为庶族参政提供了条件,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为繁荣古代文化做出了贡献。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八股取士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加强了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清末,科举制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阻碍...

  • 13897649423科举制与以前同类制度相比有什么优点?
    酆怡秆一、官员全由考试选拔,比较公平;二、促进了社会上下层的流动,农家子弟一旦考中,就能改变家庭状况;三、促进了士绅集团的形成,古代中国的绝大多数社会公益设施都是由士绅集团主持的,促进了社会稳定;四、促进了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促进了社会道德修养。科举制度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

  • 13897649423说说唐代的科举制度有哪些优点
    酆怡秆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

  • 13897649423科举制的特点和影响
    酆怡秆科举制度,又称科举、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下面整理了科举制的特点和影响,供大家参考。科举制的特点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

  • 13897649423如何评价科举制~~~急急,下午就要交了~~
    酆怡秆略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如何评价科举制度的功过,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科举制不仅传播儒家思想,培养...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