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中“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指儒家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出自《论语·颜渊》。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意思:颜渊向孔子请怎么做到任,孔子说:“能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扩展资料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
《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
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克己复礼

这是孔子学说的一个重要概念,出自《论语·颜渊》一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麽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由此看来,“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历代学者都认为,这是孔门传授的“切要之言”,是一种紧要的、切实的修养方法,然而对于“克己复礼”的含义却有不同的阐释——这里的“克”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克制”的意思,也有“战胜”的意思。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其实也无非天理,所以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朱熹以及其他理学家的阐释,把“克己复礼”上升为某种普遍的哲理。然而从《论语》中的记载看来,孔子说的“克己复礼”只是在说一种具体的学习和修养方法;这里说的“礼”,就是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行的各种礼仪规范,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应当按礼仪规范去待人接物,而是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做。也就是说,学习礼,不仅仅是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做到这“四勿”,就必须“克己”,也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不良习性和私心,这其实也正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战胜自我”。

当然,孔子强调随时注意不失礼,不是希望弟子都变得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孔子认为:礼的本质是仁爱。如果人们都能够依礼行事、非礼不行,那麽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提升自己的人格而成为一个“仁者”。也就是说,克己复礼是“为仁”。这其实并不是什麽高深的理论,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和领悟,所以颜回对孔子说:我虽然不大聪明,但会依照先生说的去做。

  克己复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 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 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对“克己复礼”有不同的解释:
  1. 克,克制、约束;复,践行。克制和约束自己来践行礼。
  2. 克,胜;复,返回。战胜自己离开了礼的言行,回归到礼的要求上来。
  3. 克:克制。 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4. 抑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都合于礼。

  出处:
  《论语・颜渊》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使用举例:
  克己复礼,以奉始终。(汉・班固《东都赋》)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曾手书条幅: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
  了解克己复礼会发现人生的方向;懂得克己复礼会受人尊敬;深知克己复礼会使人理智的去看待人生观和价值观。

克己复礼

这是孔子学说的一个重要概念,出自《论语·颜渊》一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麽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由此看来,“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历代学者都认为,这是孔门传授的“切要之言”,是一种紧要的、切实的修养方法,然而对于“克己复礼”的含义却有不同的阐释——这里的“克”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克制”的意思,也有“战胜”的意思。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其实也无非天理,所以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朱熹以及其他理学家的阐释,把“克己复礼”上升为某种普遍的哲理。然而从《论语》中的记载看来,孔子说的“克己复礼”只是在说一种具体的学习和修养方法;这里说的“礼”,就是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行的各种礼仪规范,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应当按礼仪规范去待人接物,而是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做。也就是说,学习礼,不仅仅是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做到这“四勿”,就必须“克己”,也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不良习性和私心,这其实也正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战胜自我”。

当然,孔子强调随时注意不失礼,不是希望弟子都变得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孔子认为:礼的本质是仁爱。如果人们都能够依礼行事、非礼不行,那麽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提升自己的人格而成为一个“仁者”。也就是说,克己复礼是“为仁”。这其实并不是什麽高深的理论,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和领悟,所以颜回对孔子说:我虽然不大聪明,但会依照先生说的去做

就是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道德规范


古代史中“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视频

相关评论:
  • 17055139448古代史中“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
    屈广俗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 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对“克己复礼”有不同的解释:1. 克,克制、约束;复,践行。克制和约束自己来践行礼。2. 克,胜;复,返回。战胜自己离开了礼的言行,回归到礼的要求上来。3. 克:克制。 儒家指约束自...

  • 17055139448克己复礼和孔子礼的主张是同一主张吗?
    屈广俗克己复礼,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礼”为西周之礼)。“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出自《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

  • 17055139448如何理解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
    屈广俗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历代学者都认为,这是孔门传授的“切要之言”,是一种紧要的、切实的修养方法,然而对于“克己复礼”的含义却有不同的阐释——这里的“克”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克制”的意思,也有“战胜”的意思。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

  • 17055139448“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
    屈广俗“克己复礼”既有“从严律己”的意思,更有“守法敬畏”的意思。生而为人,都是一枚肉身,把别人当傻瓜不行,不管住自己不行,不按规矩出牌更不行。‘’克己复礼‘’是中国古代圣人孔子提出并倡导的,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孔子是儒家学派的教圣教主,是万圣之师,历代王朝都把儒教作为国教,奉为至尊。儒教的核心思想是‘...

  • 17055139448古代史中“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
    屈广俗克制自己的私欲,恢复礼节

  • 17055139448孔子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解释
    屈广俗说起“克己复礼为仁”这句经典中的经典,我们一般都知道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的“颜渊问仁”,对其解释也都以夫子所讲“四勿”作为圭臬。【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 17055139448老子无为而治孔子克己复礼,阻碍社会发展吗?
    屈广俗在中国古代是非常发达的,那个时候绝对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最高级的存在,以为有着太多的哲学家还有理论家学者等等,比如说孔子的儒学还有老子的无为而治等,这时候人们就会问老子无为而治孔子克己复礼,阻碍社会发展吗?这就是片面的理解,所谓的无为而治是善待居民,保护自然不要破坏等,我们来分析一下。首...

  • 17055139448儒家思想的可己复礼和罗马法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屈广俗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相同:1、儒家的“克己复礼”懂得尊重别人。在交往过程中,必须要懂得尊重别人,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交往对象,不论其地位高低、身份贵贱...

  • 17055139448孔子的什么思想被统治者用来当统治工具?
    屈广俗1.他提倡的"周礼",特别强调一个人的行为要合乎礼仪,"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有君礼,臣有臣道,父有父尊,子有子道,不可乱礼,礼乱则国乱,国乱则社稷不能兴.“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

  • 17055139448求关于“克己”的故事
    屈广俗"克己"有以下几种意思:克制私欲,严格要求自己。《论语》有颜渊:"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春秋时代的颜回认为,"仁"的解释就是孔子所说的,人人要克制私欲,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不要自私自利。颜回认为自己的老师孔子所宣讲的仁,只要大家都能花一天时间来做,...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