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对曹操的评价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易中天对曹操的性格评价~

  这就是曹操了。他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看来,曹操好像有几张脸,但又都长在他身上,一点都不矛盾,这真是一个奇迹。

  实际上,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这实在是一种“大气”。“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从这个角度看,曹操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不过,这个大英雄又是很奸诈的,因此也可以叫做“奸雄”,即“奸诈的英雄”。事实上,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英雄、奸雄、奸贼),总离不开“奸”和“雄”两个字。有强调奸的,有强调雄的,也有认为他既奸又雄的。所有我认为曹操是“奸雄”,不过前面要加上“可爱的”三个字。

  …… ……

  作为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这种本色使他成为英雄,而且是大英雄。不过,这个大英雄又同时被看作大奸雄。我们在上一集提出的说法则是“可爱的奸雄”。

  …… ……

  曹操确实是很大气的。读他的诗和文,常会感到他的英雄气势。哪怕是信手拈来,嘻笑怒骂,随心所欲的短章,也因有一种大气而不显粗俗。尤其是他的《观沧海》,是何等的气势:“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诗,确非大手笔而不能作。钟嵘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这种悲凉,除如刘勰所说,是“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 故梗慨而多气也”外,与曹操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也不无关系。曹操毕竟是乱世英雄,对于生命的毁灭,他比谁都看得多。他的感慨,是多少要带点终极关怀的意味的。

  也许,正是这种对宇宙人生的透彻了悟,使曹操自始自终都能够以笑容面对艰难困苦和曲折坎坷。如果去读《三国志•武帝纪》,我们就会发现,笑、笑曰、太祖大笑这些字眼,竟会频频出现。当然,曹操的笑是各种各样的。有放声大笑,开怀大笑,也有自我调侃的苦笑、嘲笑,还有讥笑、冷笑,甚至是充满杀机的冷笑。然而曹操始终在笑。曹操也哭。他的战友去世,他的朋友去世,他的亲人去世,也会嚎啕大哭。但如果是做错了事情,打了败仗、遭到人家的羞辱,曹操绝对不会哭,他一定是笑。因为曹操豁达开朗大气磅礴,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和本色英雄。

  这种本色使曹操这个“奸雄”平添了许多可爱。

  …… ……

  曹操实在是聪明。在一个人人都说假话的时代,最好的武器就是实话实说。这不但因为实话本身具有雄辩的力量,还因为你一讲实话,西洋镜就拆穿了,讲假话的人就没辙了,他们的戏就演不下去了。当然,曹操这样说,并不完全出于斗争策略,还因为他天性爱讲真话,说实话。即便这些实话后面也有虚套,真话后面也有假心,有不可告人的东西,也隐藏得很自然,不露马脚。甚至哪怕是说假话,或者说一些半真半假的话,或者是把假话藏在真话的后面,也讲得坦荡, 讲得流畅,讲得理直气壮。可以说,曹操这个家伙,就连撒起谎来,都是大气磅礴的谎。

  这就是曹操了。他大气、深沉、豁达、豪爽、洒脱、风趣、机敏、随和、诡谲、狡诈、冷酷、残忍,实在是一个极为丰富、多面,极有个性又极富戏据性的人物。所以,曹操既有奸诈的一面,又有坦诚的一面。他的奸与诚统一于“雄”,他的善与恶也统一于“雄”。曹操的人性中是有恶的,所以我不称他“英雄”而称他“奸雄”。

易中天先生的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认为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在易中天老师品读一代枭雄曹操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但凡是小时候比较老实的孩子,长大后都没什么出息。”一言激起千层浪,有的网友奉之为经典,有的网友认为是“片面之谈”,争议颇多。

易中天简介:
2013年,创作《易中天中华史》,5月《易中天中华史:祖先》《易中天中华史:国家》率先上市。
同年3月起每周四晚,与李蕾搭档主持一档民生文化访谈节目《一起聊聊》。易中天全新亮相,“易式主持”自成一派。
2015年4月,易中天在“十三五”期间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高峰论坛上声明已退休。
2019年12月26日,入选新中国70周年百名湖湘人物榜单 。

曹操这个人是个很复杂的人。
他既狡诈又老实,既温情又狠毒,既宽容又报复。
如果你只看曹操的一个故事,只看曹操的一面,你得出的结论就是盲人摸象,是不全面的。
那么在我们看来,曹操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一个人。
他这个人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
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他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身上好像长了很多的脸,一会儿出现的是这张脸,一会儿展示给我们的是另一张脸。
但是大家注意一条,不管哪张脸,都是曹操的,不会认做是别人的。
能够把这样一个复杂的性格统一于一个人,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
体现的是什么呢?体现的是曹操的大气。
什么叫大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曹操恰恰是一个能够容的,一个容量非常大的人,什么样的矛盾的东西到他这儿都统一了。
曹操这个人从小就奸猾。曹操的家庭出身是不太好的,史书上的说法说他是相国曹参之后,这是胡说,为什么呢?因为曹操的父亲叫曹嵩,曹嵩是什么人呢?是太监曹滕的养子,太监是不生孩子的,曹嵩是养子而非生子,那么我们即便考证出曹腾的祖上是西汉初年的相国曹参,跟曹操有什么关系?而且在东汉末年我们知道,“乱国者宦官也”,那么一个宦官的养子的儿子,在当时的上流社会是没有地位的,人家是看不起的,认为这是一个孽种。所以曹操的出身是不好的。

当然家境很好,因为他的这个养祖父和他的父亲都在朝廷中做官,家境好,而出身门第应该说不好。曹操小时候受的教育也不好,曹操后来有一首诗回忆自己的童年,“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什么叫“三徙教”呢?三徙教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孟母择邻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三次搬家,叫做三徙,所以孟子母亲的这种教育叫做三徙教,曹操说这个事儿我们家是没有的;“不闻过庭语”是什么意思呢?讲的是孔子和他儿子孔鲤的故事,说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什么叫“趋”呢,“趋”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动作,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你不学诗你怎么会说话?是,退而学诗。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你怎么做人?是,退而学礼。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曹操说这个事情我们家也是没有的。所以家教不好。

曹操出身不好,家教不好,小时候的表现也不好。

喜欢什么呢?飞鹰走狗,四处游荡,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和一群纨绔子弟胡作非为。那他的纨绔子弟的朋友有袁绍,有张邈,都是些高干子弟了,这些人当中就数曹操的坏主意和鬼点子最多。大概当时也是闹得不太像话,于是曹操有个叔叔就跟他父亲说,说你这个儿子实在是调皮捣蛋,不守规矩,管教管教。曹操的父亲就来管教他,曹操就对他叔叔有意见,他就想了一个歪主意,有一天他叔叔走过来以后,曹操马上把嘴巴一歪,叔叔说你怎么了?中风了。叔叔一看很紧张,马上向他父亲报告说你儿子中风了,你快看看。曹操的父亲过来以后,曹操非常正常。他说你不是中风了吗?谁中风了,谁说我中风了,没中风啊,谁说的?你叔叔说的啊,你叔叔说你中风了。爸,我叔不喜欢我,看见我就烦,他说我中风爸你能相信吗?曹操的爸爸从此不相信他的叔叔。

更离谱的是什么呢?是有一天这几个高干子弟在那儿百无聊赖,说今天都没有什么好玩儿的,那个时候的确好玩的东西也不多,不像现在可以上网。我们都无聊啊,有什么好玩的吗?曹操说,有件好玩儿的事,今天有人结婚,我们去闹一闹。袁绍他们说,闹什么闹?偷新娘子。袁绍说好,我们就去偷新娘子。然后一伙人就跑到结婚的人家,到了晚上快要入洞房了,大家都在喝喜酒,曹操就大喊一声:有贼啊!所有的宾客都跑出来抓贼,贼在哪儿?曹操就冲进洞房,把新娘子偷出来,偷出来往外跑,袁绍笨一点,一头钻进一个灌木丛,灌木把衣服都钩住了,跑不脱。袁绍说曹操你快帮忙,我这个地方跑不出来了!曹操又把手往袁绍那一指:大家看,贼在这儿!袁绍一听着急,这么一使劲蹦出来了。所以曹操是一个从小就调皮捣蛋的家伙,也很狡诈,这样的孩子大概是不讨人喜欢的。其实啊依我看,这个男孩小时候也是要捣蛋一点,男孩小时候不捣蛋长大了没出息,可是大家都不喜欢他,史书上的说法是世人“未之奇也”,当时的人也没把他当回事。

*通过易中天先生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到,小时候的曹操鬼点子多,调皮捣蛋,不讨人喜欢,也不被人重视。但曹操在青年时期却受到当时最高军事长官的另眼相看,而且还得到另一个著名人物的高度评价,这个评价竟然流传千古。那么,这个著名人物是谁?他到底是怎样评价曹操的呢?

但是有一个人非常看重曹操,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太尉桥玄,太尉是什么官?三军总司令,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桥玄非常看重曹操,说曹操这个人是个难得的人才。所以桥玄找到曹操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将是一个乱世,这个乱世非“命世之才”不可,我看你就是将来平定天下的人,我桥某已经老了,我把我的妻子和我的子孙就托付给你了。那时候曹操才二十岁啊,那么桥玄为什么这样看重曹操呢?就是因为曹操虽然调皮捣蛋,不守规矩,胡作非为,但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纨绔子弟。第一,他才艺过人,文章写得好,文笔非常之好,自己就是文学家;第二,武功好,据说曹操有一次行刺张让的时候被人发现,他是用手武着戟,一边武戟一边往后退,全身而退。武艺好,而且好读书。这点非常重要,好读书,尤好兵书,跟据史书上的记载,曹操终其一生都是爱读书的,即便是行军打仗的时候也手不释卷。那么这样一个文武全才,又很狡猾,那就是乱世当中平定天下的人。

而且桥玄不但自己赏识他,还介绍他去拜见许劭,许劭是什么人呢?许劭是当时有名的鉴赏家。东汉末年有一个风气,就是要进行人物鉴赏,或者叫人物品评,一个人要成为一个人物,要出人头地,要进入上流社会,必须有著名的人物鉴赏家给他写一个鉴定,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许劭就是一个有名的鉴赏家,他在,每个月初的初一,要对当时的人物发表一次评论,就像我们现在开新闻发布会一样,每月初一,所以叫月旦评。桥玄就跟曹操说,你曹操要进入上流社会,出人头地,你一定要得到许劭的评语。那么曹操就决定去找许劭,许劭拒绝发表意见,许劭为什么拒绝发表意见呢现在我们不知道,也可能他是看不上曹操,也可能他觉得曹操这个人不好说,也可能有别的什么考虑反正不知道什么原因,许劭是死活都不肯讲。但是我们现在也不知道曹操使了一个什么手段,这个没有任何记载,但是我估计曹操是使用了一点不正当的手段,逼着许劭发表意见,许劭逼得没有办法说了一句有名的话,他说你这个人啊,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那么曹操听到这句话后的反应是什么,也就是说曹操是否认奸雄可这个评语?正史上的记载是这样的,“太祖大笑”,就是曹操一听许劭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就哈哈大笑,哈哈哈哈……这句话到了《三国演义》里面做了改动,改成什么呢,“操闻之大喜”。一个是大笑,一个是大喜,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别,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了小说的肤浅,《三国演义》这个小说他是要贬低曹操的,它为了贬低曹操他不惜把大笑改成大喜。“大喜”给人的感觉就是曹操这个人好像从小立志就要当一个奸雄,听说我可以当个奸雄,他高兴得不得了!这不是事实,它也不合逻辑,你说哪有一个人从小立志我就是要当个贼,我从小就下定决心要当个强盗,我从小就立下志向要当窃国大盗,不可能的,奸雄那是逼出来的,奸雄要碰到乱世嘛,碰到乱世他当能臣当不了,他只好去当奸雄了。所以改成大喜是很肤浅的。

我们来看许劭的这个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什么意思?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你曹操如果身逢治世,那你能够成为一个能臣;你如果身逢乱世,那你就是一个奸雄。那也就是说曹操是做能臣还是做奸雄,看什么呢,看客观条件,是不是,看你处于一个什么时代。第二种解释是你曹操如果治理天下,那你就是能臣;如果扰乱天下,那你就是奸雄。成为能臣还是成为奸雄看曹操的主观愿望,所以他这一句话是有两种可能的,有两种解释的,而甚至可能许劭说的这两层意思都有。

那么曹操大笑就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我怎么会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呢,太可笑了,呵呵太可笑了,大笑。第二种是,哦,我如果处在治世就是能臣,处在乱世就是奸雄,成为一个能臣“固所愿也”,哎,打个折扣,成奸雄也不错,哈哈哈哈哈大笑。第三种,哦,我要想成能臣我就能成能臣,我想做奸雄就能做奸雄,我想治理天下我就是能臣,想扰乱天下我就是奸雄,反正我什么都能干,哈哈哈哈,这太好了。那么曹操完全有可能是这三种原因大笑,但是在我们看来曹操这个人可能是后两种原因大笑,因为曹操这个人是一定要做一番事业的,这个是肯定的,我立志要做一番事业,我要轰轰烈烈地活在这个世界上,逢治世则造福一方,逢乱世我就称霸一方,反正我不能碌碌无为地平平淡淡地了此一生。这就是我曹操,这话说到我心里去了,哈哈哈哈——。至于给我一个什么头衔,是能臣的头衔呢,还是奸雄的头衔呢,无所谓。这种无所谓的精神正是一种大气,是一种雄视天下、笑傲江湖的英雄气。所以我们说曹操虽然被称为奸雄,虽然很多人都关注到他的奸,但是我认为更本质的是雄,曹操一生都表现出了这种雄,我行我素,笑傲江湖。曹操是非常喜欢笑的,如果我们去读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书上讲到曹操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都有笑这个字。

当然曹操的笑有各种各样的笑,有放声大笑,也有自我调侃的苦笑,还有讥笑,还有冷笑,甚至是充满杀机的冷笑,但是曹操始终在笑。

如果比较一下《三国演义》里面的刘备我们就会发现,这两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不同,刘备在干什么呢,刘备不停地在哭,而曹操不停的在笑。曹操也哭,他的战友去世,他的朋友去世,他的亲人去世,曹操也会嚎啕大哭,但是曹操如果做错了事情,曹操打了败仗,曹操遭到人家的羞辱,曹操绝对不会哭,他一定会笑。因为曹操是一个大气磅礴的人,我们去读读曹操的诗,就可以感觉到这种大气,所以古人评价曹操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你去读读曹操的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出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多大的气派啊!所以毛泽东后来回忆说,“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指的就是曹操的诗,是非常大气。

通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大气的人,他虽然被称为乱世之奸雄,但他身上的奸和雄更本质的是雄,在他身上自有一种英雄气概。而曹操除了英雄气概以外,他的性格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呢?生活中的曹操又是怎样的呢?

正是由于这种大气,使曹操这个奸雄平添了许多可爱。曹操这个认识很可爱的,他在生活当中非常可爱,他是一个生活很随和的人,吃不讲究,穿不讲究,住也不讲究,饭能吃饱就行,衣能穿暖就行,房子能避风雨就行,惟一的嗜好就是女人啊,不知道他这方面讲究不讲究,不过我看他到处留情的做法,好像也不太讲究。他平时如果不是正式的场合,他是喜欢穿便服的,而且随身还带个小包包,包包里面装些个手绢啊,七七八八的东西挂在腰上晃荡晃荡,他也不在乎,如果不是正式开会,不是讨论什么问题,不是上朝,不是礼仪性活动,和朋友们一起吃吃饭,他是很随便的,说说笑笑,开玩笑,说段子,谁要说一个好笑的话,曹操哈哈大笑,笑得弯了腰,结果头会栽到菜盘子里面去,弄得满脸都是汤水,他也不在乎。所以生活当中的曹操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战场上的曹操也很可爱。

有一次曹操西征,率领军队和敌人正面交锋,决战前夕对方听说是曹操亲自来了,秩序大乱,将士们都伸长了脖子,踮起脚尖看看曹操,都想看曹操,结果后面的人往前面挤,前面的人也再往前挤,混乱不堪。曹操打马上前,一个人骑着马:诸位是想看曹操吧,我就是曹操,我就是,大家看啊,看清楚了吧,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也是个人,跟你们一样啊,没什么两样啊,要说我比你们多点什么吧,告诉你,我比你们多一点智慧。非常精彩,大实话,是啊,你我都是人,不多手不多脚,但是我多智慧,很可爱吧!

那么朋友之间的曹操,就更可爱了。我们知道使曹操能够进入上流社会,最先给予曹操极高评价的就是那位太尉桥玄,桥玄死了以后曹操曾经去祭奠他,曹操路过他的坟前的时候,举行了一个盛大的祭祀仪式,使用了太牢的标准,太牢的祭祀仪式,至少要用一头牛。然后发表一篇祭文,悼词。曹操的悼词怎么说呢,说桥公啊,我来看你老人家了,记得你老人家当年和我约定,说将来我路过您的坟前的时候,如果不拿一只鸡、一壶酒来祭拜的话,我走出三步以外我肚子就要疼。这是你老人家当年跟我的约定吧,今天我带着太牢来祭奠你老人家了,我的肚子就不疼了吧!你说有这样的悼词吗?这也就是曹操写得出来。这个是曹操性格所使然,也是当时的风尚所使然,当时的风尚,鲁迅先生有个说法,叫“尚通脱”,就是大家都很开朗,曹操的儿子曹丕也是这样的。曹丕有个好朋友叫王粲,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王粲去世以后曹丕这个时候已经就是接班人,虽然不能叫皇太子,但已经是接班人,地位很高,五官中郎将,他带着一帮文学界的朋友,就是当时文联作协的人一起去给王粲送行,开追悼会。那当然是曹丕出来致悼词,曹丕怎么致悼词呢,曹丕说咱也别说什么套话、官话、屁话了,王粲这个人生前喜欢听驴叫,我们每人都学一声驴叫。结果王粲墓前响起一片驴叫声,追悼会就开完了。非常可爱啊。

那么曹操最可爱之处,是他说真话。大家可能要说了,曹操不是个奸雄吗,不是个奸诈的人吗,他会说真话吗?是的,曹操也说假话,他要进行政治斗争,要进行军事斗争,要在官场上混,一点假话不说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曹操只要有机会他就说真话。他有一篇有名的文章叫做《让县自明本志令》,又叫做《述志令》,这可以算得上是曹操的政治纲领,那是一点官话都没有,说得非常实在。

曹操一开始说,我这个人其实是没有什么雄心壮志的,因为我知道我出身不好,当然他没有说我是太监的养子的儿子,他说我知道我自己不是那种很清高的、很知名的那些人士,所以我最大的理想就是当一个郡守,“好作政教”,好好地把这个地方治理好,让大家都知道我曹操虽然出身不好,工作能力还是有的。后来国家遇到了动乱,我觉得一个男子汉应该为国家效劳,建功立业,我出来带兵打仗,这个时候我的要求也不高,我想当个什么呢?我想当个征西将军,我死了以后能够在我的墓碑上写上一行字,“故征西大将军曹侯之墓”,哎呀,我就心满意足了。可是后来董桌造乱,诸侯并起,我这个时候不能不出来保卫国家,保卫皇上。即便是这个时候,我也不想多带兵,所以我每打一次胜仗,我的部队增加了以后,我要裁军。为什么呢?因为我的实力越大,我的敌人就越多啊,人家都要来打我,我保不住自己,所以我胜利一回我裁军一回。这说明什么,说明我的志向是有限的,但是我也没有想到怎么现如今我给弄出这么大动静来了!那么现在我的野心大一点了,我想当个什么呢?当个齐桓公,晋文公,因为现在是天下大乱,诸侯割据,我只想称霸,不想称帝,我现在已经是汉朝的丞相了,作为人臣之贵,已经到了极点,我心满意足,再无奢望。但是我必须在这个位置上坐着。

他下面说了句有名的话,他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不是我曹操在这个地方镇住,什么孙权,什么刘备,七七八八的那些人不早就称皇帝了,就是因为我曹某人在这儿镇住嘛!我这些话不光是跟诸位说说,我经常跟我的老婆孩子说,甚直我对我的老婆、我的那些妾们说,我死了以后你们一定要改嫁,为什么呢?以便把我这个志向传播出去啊。但是现在有人说我曹操应该功成身退了,我应该到我封的那个侯国去安度晚年啊,我应该把我的职务和权力交出来了。对不起,不行,职务我是不辞的,权力我是不交的,为什么?我现在手握兵权,才有了这一呼百应的权威,我一旦把这军权交出去,那你们不害我吗?你们肯定都起来害我,那我的老婆孩子就不能保全,而且皇上也不得安全,所以我绝不交权。至于皇上封给我的一些土地,那是不需要的,我要那么多土地干什么呢?这个我让出去。

所以曹操说了这么十六个字,“江湖未静,不得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就是我可以让一些虚的东西出去,实的东西那我是不让的,这叫做“不得幕虚名,而处实祸也。”这话说得实在吧!说得再实在没有了,你说我没有野心,我有一点,而且我的野心是一点一点大起来的;你说我有很大的野心,我不想当皇帝,我只想当晋文公,齐桓公,九合诸侯,统一中国;你说我清高,我不清高,我实在得很,我的权力、我的实惠我一点都不让;你说我不忍让,我忍让啊,你封给我那些虚的东西,什么土地啊、头衔啊我都让出去。而且最可爱的在于什么,曹操还明明白白说,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我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就是想让你们天下人都没话可说,都给我把嘴巴闭起来。实在是不能再实在了。这种话也只有曹操这样大气的奸雄才说得出来。

曹操这样做也是非常英明的,因为他非常知道在一个人人都说假话的时代最有力的武器是真话。因为人家都说假话,你说真话,人家就没辙了,他的戏就演不下去了,西洋镜就拆穿了,把戏就不能玩了,只好不吭起了。当然曹操这样说也不完全是出于斗争的策略,也出于他的天性,他确实是一个说真话的人,因此只要有机会,他是一定会说真话的。哪怕是说假话,或者说一些半真半假的话,或者是把假话藏在真话的后面,曹操也做得非常自然。现在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曹操不但有情,而且可爱。�

曹操最可爱之处,在于他爱讲真话。本来,搞政治斗争,在官场上混,是难免要讲些假话的,至少要讲官场套话,何况曹操是“奸雄”!但只要有可能,他就讲真话,或讲得像真话,不做官样文章。他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原本是一篇极其重要的政治文告,称得上“政治纲领”四个字的,却写得实实在在,明明白白,通篇大白话,一点官腔都没有。他先是坦率地承认自己原本胸无大志,也不是什么知名人士。起先只想当个好郡守,后来也只想当个好将军,连兵都不敢多带。只因为时势推演,才把自己推到这个位置,实在是“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不过现在倒是可以说句大话了:设使国家无有我曹某,真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当然这样一来,说我闲话的人就多了。我可以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我只想当齐桓公、晋文公,奉天子而霸诸侯。这话我不光是对诸位说,也对老婆孩子说。我还说百年之后,让姬妾们全都改嫁,把我的这些心思传遍四方。同样,我也要明明白白告诉大家,让我现在放弃兵权,回家养老,那也是办不到的。为什么呢?就是怕一旦失去兵权,便会被人所害,国家也不得安宁。我最多只能把皇上的赏赐让一些出去,权力是不让的。总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这就是我的态度!�

这话说得实在是再直白不过,直白得你没有话说。你说他吹牛吧,他没吹,他少年时确实没有什么地位和声望;你说他骗人吧,他没有骗,他说他确实想当官,而且还想当齐桓公、晋文公,野心已经够大的了;你说他假谦虚吧,他口气大得很,说没有老子天下立马大乱;你说他不老实吧,他很老实,说手上的权力一时一刻都不放,一分一寸都不让。话说到这个份上,你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没有了。�

曹操实在是聪明:在一个人人都说假话的时代,最好的武器就是实话。这不但因为实话本身具有雄辩的力量,还因为你一讲实话,讲假话的人就没辙了,他们的戏就演不下去了。演不下去怎么样呢?只好下台。所以,对付那些一贯讲官话、套话、假话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直通通地讲实话。就像那个孩子大喊一声“皇帝没穿衣服”一样。这时,那些一贯说假话的人,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没穿衣服,其狼狈不堪可想而知,其没有招架之功也可想而知。�

曹操这样说,并不完全出于斗争策略,还因为他天性爱讲真话、实话。因此他讲得自然,讲得流畅,讲得大气磅礴。即便这些实话后面也有虚套,真话后面也有假心,甚至有不可告人的东西,也隐藏得自然,不露马脚。曹操确实很实在。他吃不讲究,穿不讲究,住不讲究,只要饱肚子,有营养,衣服穿着舒适,被子盖着暖和就行了。他惟一的“奢侈品”大约也就是歌舞艺人和小老婆。但曹操即便好色,也好得实在,并不以什么“子嗣艰难”为借口。他招聘人才也很实在,说不管什么人,在朝也好,在野也好,雅也好,俗也好,只要有治国用兵的本事就行,哪怕有不好的名声,可笑的行为,甚至“不仁不孝”,都不要紧,反正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正是这种实在,为奸诈的曹操平添了许多可爱。他西征马超、韩遂时,同韩遂在战场上约见。韩遂的士兵听说曹操亲自出场,都争先恐后伸长了脖子要看他。曹操便大声说:你们是想看曹操吧?告诉你们,和你们一样,也是个人,并没有四只眼睛两张嘴,只不过多了点智慧!这话说得很实在,也很可爱,还很洒脱。�

日常生活中的曹操,确实是一个很洒脱很随和的人。他常常穿薄绸做的衣裳,腰里挂一个皮制的腰包,用来装手巾之类的零碎东西,有时还戴着丝绸制的便帽去会见宾客。与人交谈时,也没什么顾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说到高兴处,笑弯了腰,一头埋进桌上杯盘之中,弄得帽子上都是汤汤水水。他喜欢开玩笑,常常正经事也用玩笑话说。建安十七年机构改革时,有人要求裁并东曹,其意在排挤秉公办事、不徇私情的东曹椽毛玠。曹操的回答却很幽默:日出于东,月盛于东,东西东西,也是先说东而后说西,为什么要裁并东曹呢?又比如阎行投靠韩遂,父亲却在曹操手里做人质。曹操便给阎行写信说:令尊大人现在平安无事。不过,牢狱之中,也不是养老的地方,再说国家也不能老是替别人赡养父亲呀!

【后世名人对曹操的评论】

毛泽东写词赞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唐玄宗常自比“阿瞒”。
唐太宗说曹操是: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曹瞒传》评价曹操: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
裴松之写过:“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注)》 ”
周瑜评价曹操:“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刘备评价曹操:“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
陈琳评价曹操:“操赘阉遗丑,本无令德,僄狡锋侠,好乱乐祸。幕府董统鹰扬,埽夷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
元稹评价曹操:“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刘知几评价曹操:“罪百田常,祸千王莽。”——《史通·探赜》
洪迈评价曹操:“曹操为汉鬼蜮,君子所不道”——《容斋随笔》
王夫之评价曹操:“曹操父见杀而兴兵报之,是也;阬杀男女数十万人于泗水,徧屠城邑,则惨毒不仁,恶滔天矣。.......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术也,非道也。”——《读通鉴论》
古人评价曹操:“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辩亡论》
李宗吾评价曹操:“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心子之黑,真是达于极点了。——《厚黑学》 ”
顾炎武评价曹贼:“孟德既有冀州,崇奖跅驰之士,观其下令再三,至于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于是权诈迭进,奸逆萌生。”
《三国志(注)》评价曹操: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
司马光评价曹操: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资治通鉴》

【对曹操总的评论】
曹操在历史上的记载要远比刘备多,成为王者,毕竟人家最后成了正统,虽然陈寿思汉,尊刘备一声“先主”,但《三国志》里给刘备的篇幅仍不能与曹操相比,东吴就更次了,孙坚孙策孙权一父二子是放在一篇中的。
曹操字孟德,估计他小时候身体不好。这纯属瞎猜,因为他有两个小名:一名吉利,一名阿瞒。就象我国乡下给孩子起小猫小狗的名字,是为了好养活。
曹操的父亲很有来头,竟然认了个权倾朝野的曹腾做干爹。这个干爹太过有名,以至于到底曹嵩的亲爹,曹操的亲祖父是谁,在陈寿那会儿就已经不可考了。曹腾是个太监,为中常侍。汉末有十常侍之乱,能闹到“乱”,还被史家大书一笔,可见当日宦官风光无限了。曹腾在十常侍之前,历经四帝,想来权势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不过评价要好过十常侍很多。
太监由于生理上的某些问题,有些东西是注定享受不到的,但身居高位,把持朝政,权钱在握之后,情况就会有些不同。太监也可以有老婆,也可以有儿子,纵然只是过过干瘾,但只要心里自我陶醉一番,潜意识里的自我认定,也可以产生一定的满足感。这样的情况历朝都有,并不独汉。
要知道曹嵩本也系名门之后,祖上是汉朝开国元老曹参,曾任汉朝之相国,后代却认了个宦官为父,世道变得真是快。
曹操是沛国谯人,干爷爷是如此厉害,家里的境况当然不会差。有了这层关系,在乡里办起事来,哪还能不畅通无阻,与卖草鞋草的刘备相比,胜过许多。曹操小时候很机警,且小小年纪,已经很有心计了,谓之“有权数”,这两点,尚是赞美之词,但陈寿不得不在后面补上“任侠放荡,不治行业”,而《曹瞒传》上索性坦言曹操小时候又喜欢玩鹰又喜欢遛狗,东游西荡的什么事情都不干。这样的形容,和刘备少时倒颇有相似之处,再看陈寿对当时其他诸侯少时的记载,竟多有类似之处,都属“坏小孩”之流。风云一起,这些草莽龙蛇,却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这般不务正业,再配上他的家世背景,只怕谁都会认为他只是个败家子儿。曹嵩认了曹腾做干爹,曹家因此得了很大的好处,曹腾死后,靠山一倒,就凭曹操恐怕曹家难兴。曹操的叔父就很为曹操担心,有些怒其不争的意思,老是对曹嵩说曹操的不是。曹操心里记着,认为这是个大大讨厌的长舌男,有一次曹操碰到叔父,脸歪嘴斜,告诉叔父自己中风了。叔父忙告诉曹嵩,曹嵩找来曹操,却见他什么事也没有,很是奇怪。曹操说:“叔父一向不喜欢我啊……”从这以后,叔父再告诉曹嵩什么曹操的不良举动,曹嵩都不大相信了。可见曹操心计。《三国演义》里曹操的小心眼,说不定就是这里来的。
当年,有眼力看好曹操的人很少。这样的作风,别人大多看不惯:要是这样的作风也能成大器,岂非天下大乱?可是恰恰天下就要大乱。太尉桥玄及南阳何颙都觉得此子不凡。特别是桥玄。桥玄也算是当地的名人,以有眼光,识人准见长,有“世之名臣”之称。当时他就对曹操说:“我见过的天下名士多了,从没有像你这样的。”这句话还不奇怪,因为曹操当时可是一点名士的样子也没有——你见过成天飞鹰走狗的名士吗?但桥玄还说:“我老了,老婆孩子,你还要帮忙照看一下。”此言一出,曹操的名声就大了开去了。
桥玄是很很帮曹操忙的,他一方面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一方面,觉得曹操目前的底子还不够厚,声望还不够卓著,就告诉曹操可以结交一下许子将。许子将在现在流行的三国游戏中,是个神仙般的人物,智力超高,有着许多传说。史载许子将在识人评人方面非常厉害,每个月都要大肆评论,能被许子将评一评,可是大大的殊荣,名声也会立刻传遍四方。曹操就去找许子将,问他对自己的评价。许子将一开始不答,耐不住曹操磨,就说下千古名言:“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乱世既起,曹操“奸雄”之名,遂留传百世。而曹操自己,对此评价很是满意,大笑。
曹家的关系人脉,使曹操步入仕途较之常人要容易万分。纵然在旁人眼中是如此的年少不堪,却依然于二十岁的年纪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这个官应该是个文职,猜测是洛阳北部某个区域的长官。曹操新上任就让人吓了一跳:他搞了一些五色棒,放在县衙门口左右各十余根,犯了禁的人,不论来头,一律棒杀。最著名的棒杀事件,是当时汉灵帝前红人小黄门骞硕的叔父犯了夜行之禁,曹操“即杀之”。如此一来,京师里“莫敢犯者”。
这一事件的记叙,搞得曹操如后世的包公一般,铁面无私,秉公而断,不畏强权。然而曹操如不懂得时势变通之道,今后又怎会有大成就?再参看曹操少时的记录更是怀疑,难不成举了孝廉当了官,竟然一下子就转了性子?普通的豪强,作为新官上任三把火,棒杀便棒杀了,没有背景,也惹不出事来,但棒杀骞硕的叔父,背后的牵扯一定一大堆。
当然,要搞清楚原委,其中问题多多。比如骞硕当时和灵帝的关系如何,骞硕和其他九位常侍是否和睦,曹家此时和宦官一党的关系怎样,骞硕叔父和骞硕的关系是远是近,“夜行”是一个严重到什么程度的罪名,“即杀之”的“即”到底多长等等。从小就以权数见长的曹操,定然对之后政治上的波澜考虑周详,不会凭着一时的热血干对自己无益的事情。
这件事之后,一些宠臣对曹操头很大,既没有办法扳倒他,又不能任他这么下去,搞得整天不得安宁,就换了种方式——联合起来推荐曹操,故曹操迁为顿丘令。可见曹操的后台还是相当硬的。
之后不久,曹操的政治生涯起了波澜。因为妹夫宋奇犯事被杀,所以连坐被摘了乌纱帽。不久复用,拜为议郎,想必其间曹家的人脉和曹操自己的因素都起着作用。黄巾之乱时,曹操被拜为骑校尉,征讨有功,被封为东郡太守,却辞不接受,称疾返乡。想来当时政治动荡,其间之凶险,使曹操必须这样做——他是个知进退的人。在地方的时候,冀州刺史王芬等人要起兵废灵帝,找到了曹操,曹操拒绝加入,此事后来果败。
金城边章、韩遂刺杀郡守叛乱,叛军足有十余万,天下骚动。曹操这次被征用,封典军校尉。灵帝随后驾崩,年幼的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宦官依旧势大,但对局面的掌控,已经越来越不稳定了。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要杀宦官,与太后商议却得不到允许,消息败露,何进反而被杀。与此同时,董卓被召进京,京都大乱。
等到十常侍被杀,董卓废帝改力了献帝,就上奏皇帝:封曹操为骁骑校尉。当时董卓对于被自己托上台的小皇帝,想来是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而曹操那时,该是声望卓著,成了董卓想拉拢的一个人。可惜曹操一点都不看好董卓,认为他的好日子长不了,跟着他是没有希望的,但董卓已完全控制了洛阳,曹操只好出逃返乡。
出逃途中,有一个经典的故事,它他n个版本。那就是吕伯奢案。
《魏书》是魏国官方史书,里面对太祖曹操的这段故事,是这样记叙的:曹操逃亡途中,经过成皋一个故人吕伯奢的家,吕伯奢不在,他的儿子和宾客一起抢劫曹操的马和物品,曹操亲手击杀数人。《世说新语》里说:当时吕伯奢的五个儿子在,按照礼节招待曹操,曹操因为违抗董卓的任命,心里正不踏实着,怀疑这些人算计自己,当夜杀了八个人而去。《孙盛杂记》里更是绘声绘色,并且不曹操说得更是不堪:说曹操听见器皿的响声,以为要来害自己了,就趁夜杀了那些人,并且悲伧地说道:“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这段公案是很难说清楚了,《世说新语》严格地说,连野史也算不上,只能说上有点根据的故事,《孙盛杂记》也差不多,而《魏书》上对曹操的记叙,当然有诸多粉饰,这点毋庸质疑:曹操当年可是个严格执法的好官,声望不错,要是真出了这样的事,当然要好好掩盖,不能自毁了名声。可是《三国演义》里变本加厉,说曹操后来碰上了吕伯奢,把吕伯奢也杀了,还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应该是艺术上往黑里加工了。
曹操终得返乡,后经陈留一个孝廉以家财相资,加上曹家自己的家底,就起兵了,最初的兵力,是五千人。就是这五千人,开始在中原群雄之中,掀起滔天巨浪。
曹操在尚未真正出道时,就被评为“乱世之奸雄”,后来正式踏上政治舞台,一系列的所作所为,显示此人的权谋,对时势的眼光、判决力和舍得弃官回家等待时机的耐心,都绝非等闲。
单从史书里的只言片语,千古之下,仍可感到曹操的风采,而起兵之后,天下人才集于麾下,后来魏蜀吴三国相持,魏国人才济济,绝非其他两国可比,虽然魏占了中原之利,中原的文化积淀远胜江东和西蜀,是精英辈出的所在可见曹操也自有其吸引人才的魅力和手段。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看来,曹操好像有好几张脸,但又都长在他身上,一点都不矛盾,这真是一个奇迹。实际上,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这实在是一种“大气”。我认为曹操是“奸雄”。不过前面要加三个字:可爱的。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不要听任何人的答案.也不要去评价任何人.曹操是好是坏我们其实都不知道.看哈正规和非正规的历史文献吧.对比起来自己找答案哈.
第一位来给你回答那个老兄简直就是用的易中天的原话.没意思.

听那些人放屁,人家写三国的还没说曹操什么呢,由得这帮人评论,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是,你觉得曹操是什么样的人在你心里就是什么人,不要被别人的说法给迷惑了!~


易中天对曹操的评价视频

相关评论:
  • 15855132723易中天品三国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
    宋饰媚答:易中天评价曹操: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刘备评价曹操:“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陈琳评价曹操:“操赘阉遗丑,本无令德,僄狡锋侠,好乱乐祸。幕府董统鹰扬,埽夷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元稹评价曹操:“曹瞒...

  • 15855132723易中天评三国——曹操集团有感
    宋饰媚答:三国演义里诸多因为对曹操描写进行文学上的修饰,导致对曹操产生错误观感的例子就不罗列了。易中天老师在评三国里面都有写道。那么从我个人观感,我为什么开始喜欢曹操。一  够励志。曹操作为一个宦官之后,也就是太监养子的孩子,最后成为汉丞相,大将军,天下有其二。这难道不比当今社会什么屌丝逆袭...

  • 15855132723百家讲坛的易中天教授怎样评价曹操
    宋饰媚答:也正像孔子的仁义不被诸侯所采纳一样,战乱的年代首先需要的是平定,平定不是靠嘴皮子一说就能平的,战乱时代的仁义是粮食,是赏罚分明,需要以刀对刀、以箭对箭。每个

  • 15855132723为什么易中天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宋饰媚答:奸雄是奸诈而又有雄心的人物,但曹操身上的奸和雄更本质的是雄,在他身上自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大气,这种大气使他真实、真诚,因而可爱。所以……具体见易中天品三国的第三集——奸雄之谜 易中天先生举的事例列二:有一次曹操西征,率领军队和敌人正面交锋,决战前夕对方听说是曹操亲自来了,秩序大乱...

  • 15855132723易中天评价于和伟版曹操,一脸的喜爱:他比以往的曹操都演得好
    宋饰媚答:易中天评价于和伟版曹操,一脸的喜爱:他比以往的曹操都演得好!前两年出了部以司马懿为主热播剧《军师联盟》,如今这部剧播放量早已破百亿。大家对这部剧中的演员也是赞不绝口。那么以在《百家讲坛》以品三国,而闻名全国的易中天是怎么评价这部剧的呢?易中天:这部剧对 历史 进程的基本方向上的把握...

  • 15855132723易中天评三国中的曹操
    宋饰媚答:其实曹操也未必多想杀人。他原本是非常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非常重感情的。 曹操虽然残忍,却并不暴虐;冷酷,却并非无情。残忍和冷酷不是他的天性,是他在残酷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中被逼出来的。因为他不残忍,别人就要对他残忍;他不冷酷,就战胜不了一个又一个凶险的敌人。他面对的,毕竟是你...

  • 15855132723为什么有人说易中天很喜欢吹捧曹操?
    宋饰媚答:易中天品曹操,把曹操吹的很厉害,这也是对三国演义,反倒而行,演义说刘备,易中天说曹操,这也是引起人们的一个注意点,但是曹操在历史上也是个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与诸葛亮统称三国两大军事家之一,易中天吹曹操也在情理之中,曹操也确实有真本事吹,人们对曹操的认识是奸雄,所以易中天吹...

  • 15855132723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 ———评论曹操
    宋饰媚答:曹操是一个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终难盖棺定论的人物。对他的说法评价之多,意见分歧之大,世所罕见,民间形象更是不堪,难么,做为一个人,历史上真实的曹操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曹操在历史上的形象不是太好,客气的说法是“奸雄”,不客气的就是“奸臣”、“奸贼”。鲁迅先生说他是英雄。 说实在的,曹操从小就奸猾...

  • 15855132723易中天如何评价刘备曹操和孙权
    宋饰媚答:曹操:许邵对他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我认为曹操有奸雄的气度,和平是治理国家的能臣,战争则是一方的领导人物,奸雄也~ 在人们心中是花脸奸臣,主要是《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贬曹扬刘,以曹衬刘。--- 刘备 三国志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

  • 15855132723易中天对曹操的评价
    宋饰媚答:*通过易中天先生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到,小时候的曹操鬼点子多,调皮捣蛋,不讨人喜欢,也不被人重视。但曹操在青年时期却受到当时最高军事长官的另眼相看,而且还得到另一个著名人物的高度评价,这个评价竟然流传千古。那么,这个著名人物是谁?他到底是怎样评价曹操的呢? 但是有一个人非常看重曹操,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太尉桥...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