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后人对科举制的评价,说说这一制度的影响。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结合后人对科举制度的评价,说一说这一制度的影响~

他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

积极方面:

①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里官吏的来源,使大批门第不高的知识分子,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②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利,从地方豪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③科举制把读书考试的做官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④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⑤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消极方面:

科举制使人把精力主要集中于应付考试,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

为了长治久安,国家強大,应该恢复科举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出哪种制度比科举制的影响更为重大而深远的了。科举制对隋唐至明清1300年间中国政治、教育、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具有重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科举塑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形态与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形象。而且为东亚国家的科举制和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所借鉴,对当今中国社会的文化教育也还有深刻的影响。

  所谓科举,就是中国和东亚国家帝制时代设科考试、选才任官的制度。自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建立进士科以后,特别是唐代以后,科举制逐渐发展壮大。到中晚唐时期,绝大部分年份都开科取士。甚至到唐昭宗时,唐朝已摇摇欲坠,战乱不断,还年年开科,认真对待科举取士。南宋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6《乾宁复试进士》说:“是时国祚如赘疣,悍镇强藩请隧问鼎不暇,顾惓惓若此”。唐王朝至昭宗时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但还是念念不忘科举取士。晚唐80年间,只有4年停举,除非万不得已,科场年年照开。这4次停举皆因战乱,政局动荡不安,有时连唐皇室性命都难保才无暇顾及开科。

  在“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的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仍,烽火连天,政局动荡不安,在短短的52年中经历了5次改朝换代,前后有14个皇帝走马灯似地登上中原政治舞台。但就是在这样动乱年代,除了后梁有3年因考虑“举子学业未精”等原因、后晋有2年因“员阙少而选人多”而停举外,其他年份一如既往照样不断开科取士。而且,各个地方割据政权多数也举办科举考试。可见,朝代可以改,皇帝可以换,但科场却不可不开,这说明科举制在唐代以后已带有强大的历史惯性,能够与时迁徙,与世偃仰,成为跨越时代的一种基本政治和文教制度,科举已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生活和人文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宋代以后,科举制已成为“帝制时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一项政治及社会制度”。经历过元代的反复比较,到明清两代,科举制进入成熟阶段,更为稳固和连续,开科成了几乎是雷打不动的社会大事。即使遭遇战乱和大灾等不可预测的事件,也要易地开科或次年补行。例如1900年发生庚子之变,无法正常举行科举考试,但就是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出逃在河南的情况下,1901年12月还下令次年要补行辛丑(1901年)恩科和壬寅(1902年)正科乡、会试。因此有人曾感叹道:“在如此仓黄播越之中,而对下年之乡、会试,尚复兢兢注意,足见当时视取士之典尚为郑重。”因此有的学者认为科举是中国古代社会最为特殊的方面。

  1864年12月,在狄更斯主编的周刊《一年到头》上,刊载了一篇《中国的竞争考试》的文章,谈到科举制的稳定性和独特性,指出科举的独一无二之处在于,“科举这个教育机器几乎是从不间断地实施其功能:它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当其他帝国统治的代表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并被践踏为尘土时,它在全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1866年12月,有位西方人士也指出:“中国的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且持续了一千多年。长期以来,它得到每一个朝代每一位皇帝的认可和支持,得到人民普遍的赞同和接受。”

  科举制的稳定性和规律性是如此之强,周而复始贯串各朝,连一般皇帝都不敢或不能随意改变其制,或者短暂改变之后又不得不恢复原状。明清时期,每逢子、午、卯、酉年的八月都举行乡试,而八月十五考第三场,几乎是500余年一贯制,以至于科举这种社会活动的出现,有点类似于日月和季节变化的自然现象。这是极为独特的。当一种社会制度的运行,任何人都无法凭个人意志加以改变的时候,便说明其体现了某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在科举时代,因为考试选官比其他选举取士方法更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各个朝代皆将其作为拔取人才的首要途径。自五代以后,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或迟或早都采用了科举制。“中国的那些大将军们,成功的侵略者和不可一世的帝王们都在这强有力的科举等级制度无法抗拒的进攻面前,或顽强的抵御之下,为之折服。”包括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如明末李自成建立的政权、清代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国政权,也都实行了科举制,连中国周边国家如古代韩国和越南,也模仿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科举考试系统。科举制跨越了中国不同朝代和政权以及东亚不同民族和国家而被广泛实行,说明它在古代社会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科场关系大典,务期甄拔真才。” 就像战争意义非常重大因而不能完全交给将军们决定一样,科举在古代实在太重要,对其作重大的变革并不是主管部门如礼部所能决定,而是帝制时代最高决策层,通常需要交由中央各相关部门和宰相商议,最后由皇帝本人作出决断。在1300年科举史上,曾经发生六次有关科举存废的争论,虽然也有过几次中断,不过少则几年,至多30余年便重新复活了,因而清代学者梁章钜以为“终古必无废科目之虞”。确实,在各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之中,科举制是最适应古代中国社会的选才制度。

  然而,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坚船利炮的冲击,欧风美雨强劲东来,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起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之下,求变的要求日趋强烈,科举制也陷入空前的危机,终于在1905年9月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不用这么复杂,简单一点就行了~!
科举制对隋唐至明清1300年间中国政治、教育、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具有重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科举塑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形态与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形象。而且为东亚国家的科举制和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所借鉴,对当今中国社会的文化教育也还有深刻的影响。


结合后人对科举制的评价,说说这一制度的影响。视频

相关评论:
  • 17184268244结合后人对科举制度的评价,说一说这一制度的影响
    隗蒲彦③科举制把读书考试的做官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④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⑤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消极方面:科举制使人把精力主要集中于应付考试,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

  • 17184268244结合后人对科举制度的评价,说一说这一制度的影响
    隗蒲彦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材。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最初东亚日本、韩国、越南均有效法中国举行科举,越南科举的废除还要在中国之后。十六至十七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科举取士制度,在他们的游记中把它介绍到欧洲。十八世纪...

  • 17184268244结合后人对科举制的评价,说说这一制度的影响。
    隗蒲彦可见,朝代可以改,皇帝可以换,但科场却不可不开,这说明科举制在唐代以后已带有强大的历史惯性,能够与时迁徙,与世偃仰,成为跨越时代的一种基本政治和文教制度,科举已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生活和人文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宋代以后,科举制已成为“帝制时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一项政治及社会制度”。经历过...

  • 17184268244说说你对科举制度的认识,要求有题目,字数280以内。
    隗蒲彦科举制的出现使越来越多的寒门中的人才被发现,使他们得以发挥自己所学。这不仅仅为国家提供大量的人才,同时减少了贵族阶层与平民阶层的对立,为社会的稳定做出贡献。同时,在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下,教育被政府和老百姓更加重视,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读书,这对整个社会的思想启蒙是无法用语言所能描述的。

  • 17184268244.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制度是什么?说说理由
    隗蒲彦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制度应该算是科举制度,这项制度是延续了经营1400多年,而且符合社会流动的要求,也就是对于社会的稳定是有很大的意义,并且这是能够选用更好的人才,也能够为国家的发展服务,所以我觉得应该是算比较好。

  • 17184268244对科举制的认识
    隗蒲彦中国的科举制是一把双刃刀,对中国古代有极大的好处和极大的坏处。极大的好处是,科举制促进了中国的文化交流,让各个地方的精英汇聚到首都,大家一起商量国事,南方人可以说说我们南方怎么怎么建设的,北方人也可以发表发表意见,包括辽东人,江西人等,所以中国领土面积基本没有怎么分裂,增加了国家的政治...

  • 17184268244说说唐代的科举制度有哪些优点
    隗蒲彦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

  • 17184268244...的掌握之中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说说对科举制的评价
    隗蒲彦1使有才之人有施展之处,能参与朝政。2也为国家招揽了人才

  • 17184268244科举制的优点与缺点
    隗蒲彦1、科举制度在政治方面: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增进了各方面人才的收集,代替了之前的世袭制,使得之前平民百姓也有机会进入官场。2、在教育、社会风气方面: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读书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度一起来掀起狂热的读书潮,人人都想当官,...

  • 17184268244你认为古代的科举取士有可取之处吗?为什么?
    隗蒲彦一,古代科举制度历经一千三百年的承袭和发展,总归会有弊端和可取之处,我们先来看看古代科举取士的优点吧:1.古代的科举制度对国家就地取材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所有考生,经过考试考核,层层选拔,最后根据成绩授予官职,最关键的不限制门槛,很多贫寒家庭出生的孩子,通过科举考试,也可以做官,大家...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