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完《安塞腰鼓》。《观舞记》,写两首诗描述一下!急!急!急!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安塞腰鼓》和《观舞记》16 段17段 摘抄语句赏析~

自己找找找找找找找找找找找找找找找找

都是写一个民族的文化

  ,《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被选入《中国当代散文精华》。八十年代的散文侧重于"自我"经验的"自由"书写。从对社会主题的呼应转向对个人情绪、心境的表达,语言和方式追求作家的"个性"。简言之就是注重"自我表现",着力表现现代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些作品被称作"新散文"或"朦胧散文"。 这是一篇赞美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表现了汉子的阳刚美,表现了要冲破贫困的生活条件和思想上对自己的束缚阻碍的愿望,告诉我们作为人就要这样痛快淋漓的生活和表现的文章。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在“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后生”,年轻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辉耀眼,“茂腾腾”地沸腾着生命的热烈;年轻的生命“朴实”、不做作、不招摇、不浮耀,像“高粱”一样无华而茁壮,自然健康;这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样的生命奔腾踊跃于“黄土高原上”,古老的沟壑纵横的土地,承载着这样年轻热烈完美的生命,“安塞腰鼓”给予他们宣泄的方式。 充溢着生命力量的“后生”们,“神情沉稳而安静”,生命在积蓄激情,等待爆发。果然,他们“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生命的热情一旦被释放出来,就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得住力量的喷涌。来了:“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人已经不是概念上的“人”,而成了单纯的生命的载体、力量的载体,只有宣泄宣泄再宣泄,喷射喷射再喷射,人与生命合一与力量合一。“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些旋转的生命喷涌出的火热的力量灼热了周围的一切。生命如雷霆万钧,如山崩地裂压顶而来,使一切都变得渺小,天地间只有生命的能量呼啸不已,“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这样的生命,这样的力量,又有谁想束缚,又有谁能羁绊呢?生命化成“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伟大、雄浑、激昂、粗犷,也许有点狂野甚至具有一定的破坏力,但它是真正的、原始的、自然的生命的流露,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力量更可贵、更激动人心、更让人叹为观止呢?——“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他们的动作不会像舞台上的舞蹈那么精致整齐富有韵律,但是他们的力量却扑面而来,“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使人不能相信人“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面对这样的生命、这样的力量,人们会怎样呢?——或许有人觉得这样的生命太赤裸裸、太霸道、太蛮横,但是它会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作者把这样生命的宣泄、力量的喷发赋予了“黄土高原”“安塞腰鼓”,是有其深刻含义的。“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相比作者对黄土高原的赞美,对水乡江南,却觉得“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然后再次感慨“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作者为什么对黄土高原情有独钟?在作者看来,黄土高原的人“朴实”“沉稳”“安静”,他们还保存着生命的“元气”,相比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少了些浮躁,缺了些世故。厚土蕴藏着原始的生命,积蓄着骚动的力量,而多水的江南,已经流逝了许多许多,改变了许多许多。 这篇文章,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全文共29个自然段,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许多排比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等,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1.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 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生命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 歌颂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 2.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作者为什么这样深情地歌颂这片土地?歌颂什么?——“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 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围绕这一话题,可以作相应的问题探讨。
  练习说明
  一、这篇文章运用大量短句,来营造激越的气氛。反复朗读全文,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读出文章的气势。 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统一的特点。朗读时要注意文章中排比(句与句、段与段),要感情激昂。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4.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力和洞察力。 1.“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揭示了安塞腰鼓的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让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2.高原人民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这种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因为苦难,他们有着最原始,最热烈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3.多水的江南过于柔媚,承载不了安塞腰鼓这种原始的、粗犷的力量。 4.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 三、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例如“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本文中,它常常是与排比结合起来使用的。例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试从课文中找出一段单用排比的和一段综合运用排比和反复的文字,仔细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一些语言知识,并能运用。可以先给学生讲一讲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再让学生自己在课文中找例句。

  观舞记
  观舞记》是七年级(九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依次是《社戏》《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口技》。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教学重点:1、学习作家冰心的写作手法,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2、体会卡拉玛姐妹“飞动的美”是缘于内心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卡拉玛姐妹舞蹈美的奥秘。
  1、以一段东方歌舞团舞蹈演员表演的印度舞录象导入 。 【提示:注意观察舞蹈演员的动作、服装等方面,看完后用自己的话来形容这段舞蹈】 生①:这种舞蹈的动作十分优美、欢快,三位演员的动作整齐划一,十分和谐,加上身上的服饰的配合,显得更加动人。 生②:舞蹈者的动作最具有特点的地方,便是她们灵活的手臂了!手臂在空中舞动,时而优柔婉转,表现出一种柔和;时而刚劲有力,表现出一种生机。 2、指出:讲的都很好,但是如果我们没有看过这段舞蹈,而单凭这两段描绘,我们还是很难相象出印度舞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的语言在这样的舞蹈面前显得有些空洞。 引发问题:如何将这段舞蹈描绘得栩栩如生呢? 3、引入课题:——《观舞记》 二、再次感知课文以及语基检测 自由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在课前都已经作了较好的预习,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两位同学,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三、欣赏与品读 【让学生对课文的重点部分,即12—18小节进行重点研读】 提出问题: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段话?为什么? 生①:我最喜欢文中16自然段,“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对卡拉玛姐妹的外貌,衣饰及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卡拉玛的外貌和衣饰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美好的。但是,卡拉玛也没有忽略舞蹈的灵魂——动作。她优美的动作与铃声的完美配合,正如作者所说“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既然如此,我们对卡拉玛舞蹈的美,还有什么质疑吗? 生②:“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这一段是一个排比句,用“花开瓣颤的莲花”,“疾走惊跃的小鹿”,“高视阔步的孔雀”等比喻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特点,以及卡拉玛姐妹高超的舞蹈技艺。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她们的由衷的赞美。 四.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10段),表达对卡拉玛姐妹高超舞技的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11~18段),从身体、神态、服饰等三方面来具体描绘她们舞蹈飞动的“美”。 第三部分(19~22段),揭示了印度文化是滋养民族艺术的食粮,表达了对卡拉玛姐妹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五.中心思想 作者用精妙的语言展现了印度卡拉玛姐妹高超的舞蹈技艺,表达了对她们的赞美、感激和怀念之情。同时也揭示了民族艺术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的内涵。 六.写作特点 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激发了读者的想像力。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观舞记》是冰心写于五十年代后期的一篇散文。当时中印关系正处于蜜月时期,两国的来往比较频繁,在国际上有着许多的共同的立场和观点,特别是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更进一步促进了中印关系的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冰心以一场异国风情表演——印度舞蹈为题材,写下了这篇散文。也正因为这一大的背景,这篇散文同时也有着应景之作之嫌。文中所产生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冰心的散文《观舞记》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来北京的表演实况,浓妆艳抹地描绘了舞台上姐妹的服饰、身段、神态和舞姿,作者倾尽全力调动了文学技艺,写得珠光宝气,光彩照人。可是华丽的外表下掩藏着真情的不足,一是作者与卡拉玛姐妹缺乏心灵的交流,二是作者对印度舞和卡拉玛姐妹的表演缺少真实的感动。散文本来就是主内的,即依托于心灵体验、心灵感悟。冰心早年的散文和耄耋之年的散文深得公众称许,因为这些散文篇篇都有一个真实的作者活脱地展示出来;惟独她在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写的散文主外不主内,技艺甚好而感情空疏,个性流失,这篇写于1957年的《观舞记》就是例证。

我建议你去买教材书 ,上面一定有。到素你黄土高坡搜索一下


学完《安塞腰鼓》。《观舞记》,写两首诗描述一下!急!急!急!视频

相关评论:
  • 15562272256安塞腰鼓与观舞记的异同
    吴例蓉答:相同点 都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不同点 ①在舞蹈风格上,《安塞腰鼓》表现了阳刚之美;《观舞记》表现的是阴柔之美。②《安塞腰鼓》主要是正面描写,《观舞记》也有正面描写,但除了正面描写,还有了侧面描写,如写观众的反应等,突出他们的舞技精湛。

  • 15562272256观舞记的教材分析
    吴例蓉答:《观舞记》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中的第十九课。这个单元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依次是《社戏》《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口技》。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可以从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

  • 15562272256《观舞记》优质教学设计
    吴例蓉答:1、本单元的《安塞腰鼓》也是写舞的,可作一些比较研究。提示:舞蹈风格上:《安塞腰鼓》主要表现阳刚之美,《观舞记》主要表现阴柔之美。其他可比较两篇文章在比喻、排比运用方面的异同。2、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那么你...

  • 15562272256七年级语文《观舞记》
    吴例蓉答:《观舞记》之舞为印度传统舞,动作优雅柔美,绚烂多交姿,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代表了对神的敬意;《安塞腰鼓》之舞则是黄土高原的人们一种生命原始力量的展现,那是激情的渲泻.动作激昂,有力,展现了一种力量和阳刚的磅礴气势。从风格上讲,前者是阴柔之美,后者则是阳刚之美。

  • 15562272256创新导学第19课
    吴例蓉答:3.本单元的《安塞腰鼓》也是写舞的,可以做一些比较研究。如舞蹈风格上:《安塞腰鼓》主要表现阳刚之美,《观舞记》主要表现阴柔之美。其他如两篇文章在比喻、排比运用方面的异同,等等。练习说明一、熟读课文,完成下面两题。1.试从文章中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2.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

  • 15562272256摘抄出观舞记中的比喻句,排比句,并体会好处.
    吴例蓉答:【舞蹈风格上:《安塞腰鼓》主要表现阳刚之美,《观舞记》主要表现阴柔之美。其他可比较两篇文章在比喻、排比运用方面的异同。】2、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那么你观看过的中国舞蹈,哪些能冠此美誉呢?为什么说他们的舞蹈是心灵之舞吗?【如...

  • 15562272256冰心的《观舞记》和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都是写舞,试比较两篇文章所表现...
    吴例蓉答:这两篇都是写舞姿的。安塞腰鼓运用了排比句,每一个舞姿……观舞记是忽而……两篇风格不同却一起有这一种令人回味的风味希望楼主采纳!~

  • 15562272256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特色
    吴例蓉答:本单元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社戏》中讲的是乡村戏剧;《安塞腰鼓》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竹影》写了童年时期一个有趣的游戏,有两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艺术与游戏的关系;家长对孩子游戏的引导。《观舞记》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

  • 15562272256安塞腰鼓说课稿
    吴例蓉答:本册教材第四单元是以文化艺术为主题,如《社戏》中的乡村戏剧;《口技》中的民间传统艺术;《竹影》中的绘画艺术;《观舞记》、《安塞腰鼓》是舞蹈艺术,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本课作者刘成章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腰鼓这门独特的民族艺术,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既是对安塞腰鼓...

  • 15562272256《观舞记》的阅读理解
    吴例蓉答:3.本单元的《安塞腰鼓》也是写舞的,可以做一些比较研究。如舞蹈风格上:《安塞腰鼓》主要表现阳刚之美,《观舞记》主要表现阴柔之美。其他如两篇文章在比喻、排比运用方面的异同,等等。4.试从文章中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答:如:“深深地低头合掌”“长眉……舞蹈出诗句的离合悲欢”“忽而双...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