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么看世界之四:世界的生成及演变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转自:济群法师

四、世界的生成及演变

  世界是怎么形成的?生成以后又是遵循着什么样的规律在发展?

  佛法认为,世界由因缘而生,既有形成的过程,也有毁灭的过程。任何一个世界,都要在无常规律的支配下,经历生成、稳定、毁坏、消亡四个阶段。这个过程在经典中称为成劫、住劫、坏劫、空劫。

  什么是劫呢?劫,是一种时间计量单位,就如我们平时用来计算时间的概念:一年、一天、一小时乃至分分秒秒。佛教所说的劫,主要分为小劫、中劫、大劫三类,此外还有更为漫长的芥子劫、磐石劫、侵蚀劫等等。

  小劫是根据人的寿命来计算。按印度传统说法,人的寿命从8万岁开始,然后,随着众生道德的堕落,每100年便减去一岁,一直减到人寿10岁的时期,世界充满了饥馑和灾难,人类苦于自然环境的恶劣,开始寻求道德帮助。此后再从人寿10岁开始,每经100年增加一岁,如是增至8万岁,这个增减过程所需耗费的时间为一小劫。如果以现在的概念来计算,一小劫为1599.8万年。

  每一中劫为20小劫,即15,998,000×20,共计319,960,000年。

  每一大劫为4个中劫,即319,960,000×4,共计1,279,840,000年。

  佛教所说的芥子劫,时间漫长得几乎无法计算清楚,因而只得以比喻来说明:在方圆40里的城池内,全部堆放着芥子,天人每百年从这里取走一粒芥子,直到拿完这座城里的所有芥子为止。这期间所经历的漫长时间即为一芥子劫。而磐石劫则是以磐石的损耗来形容此劫时间:有磐石方圆40里,天人每500年下来一次,用衣袖往磐石上一拂,将磐石表面抹掉一点,如是再三,直到将磐石磨损殆尽,所须耗费的时间为一磐石劫。

  在佛教中,宇宙存在的时间是以“劫”作为时间单位来衡量的。世界的形成和毁灭,也同样以“劫”作为划分。佛教认为,世界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

  1.成劫

  成劫,就是世界形成的过程。

  佛经说,世界形成于众生的业力。当然,不是某个众生的业力,而是所有众生的共业所感。众生的共业在宇宙中产生旋风:“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再由旋风在空中转动而出现风起云涌的现象,云越聚越厚,开始下起大雨。佛经中将这种首先出现的旋风称为风轮,将由此带来的大雨称为水轮。风轮把空中的众多微尘旋刮在一起,然后又由水轮的力量使各种物质凝聚,经过一小劫的漫长时间,世界的雏形开始显现。世界形成之后,再经十九个小劫,逐渐出现三界六道众生,即为成劫。 

  2.住劫

  地球形成之初,土壤松软肥沃,到处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和香甜的水果。其时,地球还没有人类居住,除植物外一无所有,水果成熟后也无人采食。后来,光音天的天人来此云游玩耍,发现此地物产丰富,就经常飞来采食。由于贪食过甚,身体沉重得无法飞翔,无奈之下只好居留在地球之上。在此之后,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繁殖,人口越来越多,世界渐渐进入稳定的发展状态,佛经中把这个时期叫做住劫。 

  住劫的时间共有20劫。我们可以计算一下,一劫是15,998,000年,那么20劫就相当于319,960,000年,现在我们所处的时期正是住劫。住劫有两种情况:一是有诸佛住世,二是出现三种灾难。据佛经记载:在住劫的第九劫期间,有佛名释迦牟尼来到娑婆世界成佛度化众生,由此可知,我们现在正处于住劫的第九劫。佛经还说,至住劫第十一劫,弥勒菩萨将继释迦牟尼佛之后来此世间成佛度众生;其后,于第十五劫、十九劫都会有佛陀出现在这个世界。

  至于住劫出现的三种灾难,则是战争、饥馑和瘟疫。这些灾难一般发生在减劫,也就是说,灾难都是在人类道德堕落的时候出现。首先是生态环境的破坏,然后,人类为抢夺资源而发生战争,并由战争导致饥馑和瘟疫这两种更大范围内的灾难。生活在灾难中的人类,由于极度痛苦而良心发现,道德逐渐回升,减劫转至增劫。当增劫开始之后,世界也随之趋于和平、安定。按照佛教理论,人类道德的升华与堕落直接关系到世界的发展前景,这是佛教和其他宗教乃至科学的不同认识。

  3.坏劫

  地球经过住劫之后,开始走向毁灭。世界的毁坏不是在一夕之间,而要经历二十个中劫,包括有情世界的毁坏和器世界的毁坏。

  有情世间的毁坏,是指世界上一切生灵的消亡,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在死亡后投生于其他星球,地球逐渐变得荒芜。待地球上的生命完全消失后,他们赖以生存的器世间也随之瓦解。器世间是在三种灾难的摧毁下渐渐毁灭的:首先出现的是火灾,将世界化为灰烬;接着出现的是水灾,将万物悉数淹没;最后出现的是风灾,将世界散成碎石及无边无际的粉尘,重又回到初始状态而归于太空。这三种灾难,即经典中所说的“火烧初禅天,水淹二禅天,风吹三禅天”。 

  4.空劫

  世界经坏劫之后,开始进入空劫的状态。

  此时,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众生投生于其他星球,山河大地化为微尘飘散于整个太空。据经典记载,空劫要持续整整二十劫的时间。

  宇宙中的各个世界,都处于不断的成、住、坏、空之中。从十方世界的局部来看,有的正在形成,有的已经安住,有的趋于毁坏,有的化为虚空。而从整体来说,虽然各个世界有成住坏空的变异,但宇宙却在无限的循环中不增不减。(待续)


佛教怎么看世界之四:世界的生成及演变视频

相关评论:
  • 18613118420佛教怎么看世界之四:世界的生成及演变
    惠砌卫佛法认为,世界由因缘而生,既有形成的过程,也有毁灭的过程。任何一个世界,都要在无常规律的支配下,经历生成、稳定、毁坏、消亡四个阶段。这个过程在经典中称为成劫、住劫、坏劫、空劫。什么是劫呢?劫,是一种时间计量单位,就如我们平时用来计算时间的概念:一年、一天、一小时乃至分分秒秒。佛...

  • 18613118420佛教对“世界”的解释是什么?
    惠砌卫佛法是缘起论,对世界的解释可以归纳为四个字——因缘因果。所谓缘起,即一切现象都是由众多条件共同成就的。小到一张桌子,大到整个宇宙,莫不如此,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因缘决定了世界的产生,也决定了世界的败坏,所以《阿含经》还说:“有因有缘世间集,...

  • 18613118420佛法对世界的形成是如何看待的呢
    惠砌卫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有生有灭的法这是有为法。你看看宇宙之间哪一法不是有为法,动物有生老病死,这有为法,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星球有成住坏空,所以大自然里面的现象没有一样不是有为法。既然是有为法,它就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现在我们知道,这现象怎么来的?量子...

  • 18613118420出家人为什么要剃度.讲究四大皆空.
    惠砌卫“色不异空、“色即是空”,是因缘所生之法(法指宇宙万有),是“自性空”;而“空不异色”、“空即是色”,是因缘所生之法,是有形相有作用,是“假名有”。由自性空到假名有,是要人们不著空有两边,而求合乎中道。 佛法讲“四大皆空”的用意是要人们认清宇宙人生的真相,以解除身心的束缚,获得解脱和自在...

  • 18613118420佛教对世界的本质是怎么看的呢
    惠砌卫空,就是一切都没有的概念。一切都没有,毫无丝毫细微之物的顽空,又怎么能出生出物质?如果能生,那岂不就成了有生命的,能生,能生的话,就不能称为空,称为无。因为有与无,空与色,本身就是相对的概念。你这样一直去追,你找不到源头,最初,起源。所以,就了知,没有生,也没有所生,...

  • 18613118420佛教最基本的世界观是什么?一切都是空的?
    惠砌卫佛教最基本的世界观是四圣谛中的前两个圣谛,而后两种圣谛则是方法论。四圣谛是苦、集、灭、道四种。其中:苦圣谛:简单的讲,这是佛教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佛教认为五取蕴即是苦。五取蕴是佛教对世界的分析,他将世界分析成五种现象,即色、受、想、行、识,我们一般是分析成两种现象,即物质与...

  • 18613118420佛教对世界的本质是怎么看的呢
    惠砌卫4、因缘所生 唯识所现 唯识思想是佛教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揭示了心与境的关系,认为心境相依,境不离心,也就是说,能认识的心与所认识的境是相互依存的。世界由心和境两部分组成,但我们往往对心和境的关系不能正确认识,我们比较容易感觉到境,也就是物质部分;而心是无形无相的,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事实上,心比境...

  • 18613118420从禅宗看极乐世界真的是虚构的吗?
    惠砌卫从禅宗看极乐世界不是虚构的。极乐世界的真实不虚,即“生者决定生”,是必定的。但是净土的存在,是就现象界(人类意识的物质世界)而言的。而现象界对一般人的认识,总是实实在在。就此角度而言,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是毫无疑问的。如是,净土的真实性可以确定下来。因为,大家对这个世界的观念,是...

  • 18613118420请问佛陀的对这世间的造物观?
    惠砌卫佛教基于「缘生(起)性空」之立场,主张无神(创世者)无我(常住不变之灵魂),认为宇宙乃众生共同之业力所感、众多之因缘所成;众生之本体为「业」所薰之「识」,「识」为「业」所染成之体,「行业」系刹那增减者,本体之识亦随之变动不已,故既无一常住不变之灵魂,亦无创造、主宰世界之...

  • 18613118420谁能解释一切皆是虚幻(佛教)还有四大皆空?
    惠砌卫谁都知道,人的身体乃是有思想的,所以人就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综合体。可除开思想单从身体的组织来说:皮肉筋骨属于地大;精血口沫属于水大;体温暖气气属于火大;呼吸运动属于风大。佛教认为,四大和合而身生,分散而身灭,成坏无常,虚幻不实。正是基于人的身体是四大的组成物,四大最终分离而...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