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思想中与现代不符合的有哪些?请说明理由。

来自:有友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孔子的思想主张不符合时代潮流的是?~

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比较集中地见诸于《论语》一书,共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论语》就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追记。此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仁”是一切理论的中心,所有的关于“仁”、“乐”的规范,都不过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美服务的。《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早在秦汉时期就传入了朝鲜和日本,日本〈大宝令〉还指定它为日本学生的必修课。1594年,传教士利玛窦将它译为拉丁文后,它又被转译为意、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在西方各国广泛传播。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以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深。

说到治理国家,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希望统治者以仁义之心待民,他说“苛政猛于虎”,他还强调无论什么法令法规,统治者都要首先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人际交往中,孔子强调的是忠和恕。“忠”就是以忠实诚信的态度对人,以恪尽职守的态度待事;“恕”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在为人处世上,孔子提倡自爱和爱人。孔子对天命持谨慎态度,他更相信人自己的力量。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切要看个人后天的努力。当然,〈论语〉中也有一些思想是与历史潮流相背离的,如他政治上的复古倾向,他对等级、秩序的过分强调,他的内敛的人格价值取向等,这一切都不可否认的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我们用现代意识对之加以修正。但瑕不掩瑜,在人类文明刚刚露出曙光的先秦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具有如此深刻的生命智慧,是足以让我们这些后人为之骄傲的。


教育贡献
文化巨人——孔子,自“而立”之年即以《诗》、《书》、《礼》、《乐》为教,更以他至伟人格中的一言一行,一动一静而示范为教。是他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将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移植到民间。他首先提出“有教无类”的方针,不分贫贱富贵,均可以在他那里受教。在弟子中,贫如颜回,富如子贡,贵如孟懿子,然绝大多数是平民子弟,有来自卫、齐、陈、吴……等国的,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其教学目的,是传他的人道学说。即克己复礼为仁,变化学生气质,成就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终至成物。也即造就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材。并采用“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风范。更以他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入如慈母般地关怀备至,如严父般地导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长,莫不因其才而成就之。如子羔之愚,曾参之鲁,子张之偏激,子路之粗鄙……均成大器。尤以曾子能得道之全体而任传道之责,成为宗圣。更有佼佼者分德行: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语言:宰我、子贡。政事:冉求、子路。文学:子游、子夏四科共十人。孔子共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故能将浩瀚的传统文化推广和流传下来。

由于孔子在讲学中,所下的功夫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使弟子感受到,老师呕心沥血的良苦用心。故弟子都发自内心的崇敬。他们追随、侍奉、保卫他,他们随他一起奔波行道,周游列国,备受艰辛与饥饿而毫无怨言。当有人诋毁孔子时,则正色以告其人“不自量”。当遇到危难时,则舍身护卫。夫子逝世,弟子们如丧考妣,皆在坟周服丧三年。子贡独守六年。其尊师重道精神,至今仍传为佳话。后人尊孔子为“至圣先师”是当之无愧的。他的许多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当今广大教育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我们都知道孔丘先生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登堂入室者七十有二人。当时好像没有学籍管理制度,这三千弟子各自姓什名谁早不可考,至于配享了孔庙的这七十二个高徒,然而这些先生们都是上古人物,我们隔着几千年历史遥遥望去,只仿佛仙霭里头看神仙,影影绰绰只能看个大概,没法子毕见其纤毫。而我们上古的出版业又实在落后得惊人,一切文献,全靠用刀来刻,诸般辛苦之中,难免出现错别,以至以讹传讹;更有班爱牵强附会的所谓高人,将错就错,胡乱解释一通,竟就解释出无穷深意来,甚至被当作了不可改易之经典。于是三豕己亥,荒唐可笑。倘若不幸,有两个甚或多个高人,各自拿有一个不同的版本,则事情就更大了,非要彼此争个头破血流不可。所以上古的东西,明明是同一事物,我们却能看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称谓和说法。比如这孔门七十二圣人的尊姓大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与《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都算得上是权威资料,可是竟也出入颇大,比如子声在《史记》上叫乐咳,在《家语》上却叫乐欣;子徒在《史记》中叫郑国,在《家语》中却改叫薛邦了。再比如很受孔子抬举,将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子容,在《论语》叫南宫适,在《史记》叫南宫括,在《家语》里,又叫南宫韬了。等等等等,参差处极多。这些一人多名现象,差不多都是拜传刻错误所赐。而且《史记》与《家语》所开列的,都并不是不多不少七十二人整,史记列了七十七个,还煞有介事引用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做开头。谁知道孔子到底说没说过这句话。《家语》更是荒唐,题目明明写着《七十二弟子解》,里头开列的,却足足七十六人,最后还又总结说:“以上夫子弟子七十二人,皆升堂入室者。”睁着大眼说瞎话,难道连个数都不会数?司马迁说“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孔子”,可这孔门弟子花名册,却不知该折中于谁。今较其两者,以《史记》去孔丘时代相对较近,且以实史闻名;而《孔子家语》虽以“孔子家语”名书,却历来被视为伪书,当作三国时王肃因袭前人书简加以修补编定,相对之下,似不如《史记》足凭。两者相权,取其最接近于真实者。所以,俺决定以《史记》为基础,与《家语》相杂较。司马迁所列这七十七人中,说不得有五个是编外人员,至于是哪五个,俺就不得而知了,在这里还请博物君子垂教。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儒学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自然不能不提他,这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在世界上的骄傲,孔子的部分思想在当今还是有其实际意义的,懂得变通,还是可以拿来用的吗.主要是因为孔子关于精神境界的思想在今天一样适用。比如:
按人格境界,把人分为小人、君子和圣人三等;
按心理范畴,把人分为智者、勇者和仁者三类;
归纳为九种境界:
小人之智者(小智),
小人之勇者(小勇),
小人之仁者(小德)。
君子之智者(大智),
君子之勇者(大勇),
君子之仁者(大德)。
圣人之智者(圣智),
圣人之勇者(圣勇),
圣人之仁者(圣德)。
翻开教科书,人们可以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重在修身。其中,“仁”的内涵十分丰富,以《论语》中“仁者爱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言论可以看出,“仁”是一种高尚的精神道德境界和宝贵的思想情操,也是一种个人对于他人及群体的价值取向,所以,“仁政”成为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政治模式,为政以德,取信于民,勤政爱民,节用恤民,与民共忧,等等,都可以说是施行仁政的最基本的要求;“礼”的中心含义不仅包括“礼品”、“礼仪”等内容,而且更广泛地指一整套维系国家、社会正常秩序的礼法制度及其观念。

毫无疑问,以“仁”、“礼”为中心内容的孔子思想,在中国、世界华人圈里、甚至全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中国政府一度号召人们要“破四旧”,“打倒孔夫子”,理由是孔子思想“太封建”、“忠效思想太重”、观念“太中庸”,等等。“那是一个特殊的由于政治原因而曲解孔子文化的时代。”曲阜市文物局副局长丁晨说,“如何理解其中的精华与糟粕,需要一个民族去思考。”

然而,时至今天,展望中国,人们对孔子思想的重视随处可见:

中国政府在治理国家的方略中,提倡公正,所谓“政者,正也”;同时,重视仁义,提倡在保持法制精神的前提下,“以德治国”。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个代表”的主张中,最终的落点是“群众的利益”。在此方针指导下,目前,各级各地政府都把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当成了自己的施政纲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的思想,对于世界各国的施政者都有指导意义。”山东省人事厅办公室副主任张祝秀说,“无论哪个政权,如果它不公平、不公正,不为群众的利益考虑,这个政权就不可能保持长久。”

在文化领域,孔子的影响力在2500多年之后,依然深入到人们的心中:在曲阜师范大学、孔子中学、曲阜实验小学等中国数以千计的大、中、小学校园内,孔子的塑像十分醒目――作为享誉世界的文化圣人、大教育家,孔子在学子们心中的地位仍然无可替代;

除了校园,孔子在整个中国文化界的影响力堪称无出其右:由中国孔子基金会等单位创办的《孔子研究》、《孔子与中国》刊物发行遍及世界各地;由国家旅游局举办的国际孔子文化节盛况一年超过一年,包括多位国际知名文化大师、中国政府高官、外国使节在内的贵宾都曾到会参与;以弘扬孔子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有关孔子的各类网站达100多家;孔子故里曲阜“三孔”,已经被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无以数计的单位、企业把孔子的思想言论,框裱挂墙,作为公民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市民素质、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教材,供人学习、体会……

在经济领域,孔子的许多思想被人们广泛提倡、运用。生产企业讲究依靠产品质量打市场,正如孔子所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要求员工们要不断学习,才能进步,正如孔子所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企业讲究诚信经营,孔子有提“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其实,除了思想上的借鉴、运用以外,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之中,人们对孔子的崇拜更是无处不在:“孔府家酒”成为中国出口量最大的中档白酒;“孔门豆腐”、“诗礼银杏”是所有到曲阜旅游的人必须一尝为快的名吃;“阙里宾舍”是曲阜市最受海内外游客喜爱的四星级宾馆,而曲阜市与孔子名字相关的酒店更多达76家;上海市一位企业家投资数千万元,在曲阜市建了一所孔子中英文学校,其生源来自中国数个省市;此外,用与孔子名字有关的字体命名的香油、煎饼等各类产品达100多种;每年,有300多万海内外游人到曲阜拜孔、祭孔,带来的门票收入仅今年“五一节”就近1500万元人民币……

今年30多岁的孔子第76代孙孔令文,是“孔氏手工布鞋坊”的老板。一开始,他没有注册品牌,只是自产自卖,但生意一般;后来,他受别人指点,自建“孔氏手工布鞋坊”网站,生意很快越做越大。他说,孔子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作为他的后人,我们首先是想借祖先的影响来打产品的知名度,其次,这也是对祖先影响力的扩大和延伸。他透露,自己的布鞋就是比别的牌子卖得好,“不服都不行”。“孔子的思想包含了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孔范今说“在当今这个社会,从政府到普通百姓,大家之所以越来越重视它,只是说明,孔子思想中有值得人们这么做的理由,其中,‘仁义、诚信’的内容更是符合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

1988年,当年全球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会议上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夫子那里汲取智慧。

“应该说,至今为止,人们也许只体会到了其中一部分的真谛。”今年79岁、一生中有60多年在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世界著名孔子研究专家、原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孔繁银说,“时光茌苒,在未来的时间里,人们对此将体会更深。”(新华网 温闽) 好运!!

评孔子的思想与现代的民主政治
2005年9月28日是孔子诞生2556周年纪念日,全世界许多的儒家崇拜者在世界各地举行了全球祭孔。如今事过多时尘埃落定再来思考一下,亦无不可。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世界及中国历代都出有许多杰出的人才,都值得人民纪念。如何纪念历史人物?可以开纪念会、可以研究探讨其学术思想、可以出论文集、可以做报告会等等,种种方式都可以纪念历史人物。至于全球祭孔,我认为不合时宜,简直是胡闹。
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其中心思想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有力工具所以得到历代统治阶级的推崇。经过历代封建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学,儒家思想在封建时代占据着显赫的地位。他的思想是忠君而不提爱国。他主张为尊者讳为长者讳为贵者讳,也就是说老百姓要为统治者和当官的及上辈的隐暪错误和缺点。他主张学而优则仕(论语),读书的目的就是当官。他一生也就是想当官食禄为统治阶级服务。“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即耕田的埃饿当官的食禄这是他认为理所当然的。孔子主张的是愚民政策,他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由于社会的进步当时各国陆续公布刑律使治民有所依据,这在当时是进步的。孔子对此非常反感,当晋国也铸刑鼎公布刑法时,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他的话说:“晋国要亡了铸刑鼎公布刑法民只要看鼎上条文不看贵人面孔了。贵人还能做什么!贵贱无序怎么立国!”他想要法律神秘化,独掌在贵族手中使民莫测。可以说孔子思想中还严重地存在着奴隶制的思想。奴隶制的思想家李子增说过:“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第三章)李子的意思就是说:“治老百姓,要使老百姓没有心思思想但饭要给他吃饱,没有意志志愿但身体要强壮(身本强壮才能劳动)。使老百姓永远没有知识没有欲望。使有智慧的人也不敢有所作为。这样统治者不要进行什么镇压,天下也能治的太太平平的。”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为了控制德国人民的思想,一方面将一切不利纳粹德国的消息全部封锁不给人民知晓,另方面大造谣言欺骗德国人民。戈培尔的一句名言就是“谎言重复千遍,就成真理。”虽一时得逞统治了欧洲大部地区奴役了欧洲大多人民,但最后戈培尔一家还是随着纳粹德国一起消亡。这就是戈培尔学习“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愚弄人民的结果。
孔子提倡礼。礼是什么?礼就是由统治阶级制定的许多规矩,人的行动合乎这些规矩就是合乎礼。孔子主张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就是说统治者和当官的犯了错误可以不受刑罚;礼不下庶人就是说统治者和当官的贵人对一般的老百姓不必遵守什么规定(但贵族制订的要庶民遵守的规矩庶民是必需遵守的)。在奴隶制社会中奴隶是牲口没有人的地位,不必象对待人一样来对待。孔子也持有同样的看法。
孔子做为封建主义的思想家,为了更好地维护封建的统治,孔子曾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篇)。这句话也就是说为政之道不单靠刑罚,加之以礼(也就是说统治者贵族制订许多的规矩给庶民去遵守)使老百姓能更加自觉地接受统治者的统治。国内某报在20050927就曾转载一篇台湾文章把孔子的这句话,称为“礼下庶人的盛德大业”,文章说:“他把本属于贵族生活的礼乐,带到民间的第一人;也是把本属于贵族专利的学术,带到民间的第一人。”“孔子的生命人格之所以能在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上,就在这一‘礼下庶人’的盛德大业”。对该报的观点本人不敢苟同。本人认为礼的制订是贵族的专利,庶民无权参予,贵族制订了礼(就是各种的规矩)庶民必需遵守,而贵族对庶民不必遵守这些的规定。这就是礼不下庶人的实质,如何扯上“盛德大业”?真是乱弹琴!对于历史人物就应当实事求是,岂可因为眼前的需要而任意伪造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行为,这样岂不显得太可悲了。
孔子一生想当官,但他只当过不大的官而时间也不算长。他一生也不见的富裕,也曾饿过肚子。所以他也有接近百姓的进步一面。孔子反对横徵暴歛,孔子认为“苛政猛於虎”。他的学生冉求做季氏宰,替季氏聚歛,他很愤怒要弟子们敲着鼓去攻击他。他主张举贤才,慎刑罸,薄赋税,重教化。他对为政者提出:“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论语尧曰篇)。但我们应当全面地看他主导的中心思想,而不是挀住一二句话断章取义,以代表他全面的思想。做为一个封建主义的思想家,他维护封建统治的安全,他希望封建统治者开明,他希望封建统治下老百姓日子好过些而不至造反。这些目的只是为了维护封建的统治者不被打倒而永远骑在人民头上千秋万代永世长存。所以他提倡中庸之道,想在统治者与老百姓之间不徧不倚,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不自觉地总是偏向于统治者。其目的是为了使老百姓永远甘心情愿地当牛马受剥削,使贵族统治者能永远骑在人民头上不劳而获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所以他的学说能得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尊奉而成为至圣先师。我们也应当理解由于“笃于时”孔子的思想不可能超越当时社会的限制,由于他所处的环境他只能成为一个封建主义的思想家。
在论鬼神方面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在古代能有这种思想算是进步的了。
在古代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百家争鸣时代,社会上各阶层思想都非常的活跃。孔子是代表仕即读书人(在自由民中属于上层的阶层)的思想。在手工业者中也出现了一个大思想家即墨翟,当时墨家的影响不亚于儒家。墨家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反对统治阶级的腐朽糜烂生活、反对厚葬。注重发展生产,关心人民的温饱劳息,提倡创新,提倡发展技术。但他的思想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在封建社会中也在罢黜之列。甚至在某些统治者眼中还认为是危险的组织加以取蹄。而逐渐衰微至销声匿迹。
孔子真正的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在学习、在思想、在诲人不倦。他学习态度是“多闻阙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后知不足”、“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子入太庙,每事必问,这是他不耻下问的精神。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他说他自已学而不厌,这是他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他在教学与学习方面许多的言论至今尚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
孔子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个突出伟大的思想家,为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与利益竭尽心力,得到封建社会的统治者的推崇。但孔子已是距今二千多年的人物了。人类社会已从封建主义社会经过资本主义社会如今我国已发展到社会主认社会正在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在这个时代这些维护封建主义社会的统治理论对我们又有何价值?某些的复古主义者借儒学来鼓吹封建主义。我曾看到某报转载的一篇新加坡文章“要以东方的儒家思想来代替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想。”说”开明的皇帝可换得臣民的忠心。” 我认为想用封建主义的思想来替代资本主义思想必无好的结果。我们要推广的是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思想是比资本主义思想更先进的思想。是在资本主义思想上更进一步发展而成的。而封建主义的思想是比资本主义思想更落后的。所以在现时代提倡封建主义思想是极不符合时宜的。
20051120国内某报又转载一篇<香港亚洲时报在线>11月15日的文章,题:儒家思想的复兴。文章称:“毫无疑问,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遵循了自律、社会和谐、强烈的家庭观念以及重视教育等儒家基本教义。”、“儒家的思想可以成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以解决两极分化甚行的‘金钱至上’思想等社会问题。”、“大量的物质诱或导至了道德空虚的出现,儒家思想正好可以在这个时侯为中国提供亟须的道德支柱。”等等等等。
把日本、亚洲四小龙的经济成功归功于儒家思想?但当时的东德及整个欧洲的经济快速的恢复又归功于什么思想呢(东德及欧洲的经济恢复早于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很明显儒家思想是重政治(读书的目的是为当官)维护帝王的统治,轻经济,商排为未位。在四书五经中没有一本是谈经济的。儒家也是轻技术,把技术称为‘雕虫小技’。二战中世界各国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除美国、瑞士等几个极个别的国家外世界(尤其日、德两国)几成废虚。二战后世界上的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是归功于什么?是归功于法治、遵循经济法则、科技的进步、民主的政治等原因。这些都是儒家的弱项,如何会将他归功于儒家思想?只要观察看哪些国家发展的快哪些国家在原地徘徊进步缓慢就可以明白是什么原因促进了这些国家的发展。十八世纪由于蒸汽机的发明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尤其欧洲的一些国家由于生产力发展工业得到发展国家也得到发展。而中国在儒家思想二千多年的统治下中国的封建社会长期处于相对停滞状态,变化非常缓慢。明未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到鸦片战争前夕,已经孕育了二百多年,始终还是萌芽状态。这就是儒家思想对生产发展所起的阻碍作用。对于五四运动时期,先进的青年智识份子喊出“打倒孔家店”,我能理解。
目前我国正处在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期。中国社会中出现了许多的矛盾,尤其突出的是‘贫富不均’、‘社会道德败坏’。<香港亚洲时报在线>为我们开出的药方是‘复兴儒家思想’、‘以儒家思想来做为我们道德基础’。对此本人深不以为然。孔子的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社会帝王统治的理论基础,与现代的民主政治体制是格格不入的。封建社会是以帝王个人统治为中心;而民主政治是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和谐社会是封建社会的和谐社会,整个国家服从帝王个人的意志,一切利益服从帝王个人的利益。这种社会是大倒退的社会只会给人民带来灾难。
像有的人如以前国内报刊转载的一篇新加坡的文章把希望寄托于贤明的君王,文中说‘贤明的君王可以取得人民的忠心’,我认为此路不通。统观历史中国近三千年封建社会(从公元前1066年西周算起)的历史,出了几位有作为的英明帝王?出了几位无能的昏群?纵使像秦始皇这样有作为的历史有名人物,人民的生活又是如何?难道人民拥护秦始皇的统治吗?在这三千年的历史中人民生活如何?尤其在现代的社会科技发达生产力巨大,每年为人类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在这巨大的财富面前有几个官员能抗拒住物质的引诱不贪污腐败?历代封建王朝哪个朝代不腐败?有些帝王也反过贪污腐败(众所熟知的如朱元章、雍正),当时虽也取得了成效,虽也订了反贪反腐的制度。但不管任何王朝最后都是以腐败而告终。我们就这么无奈?毫无办法只得依靠二千多年前的儒家封建思想来挽救现在的社会?
人类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我们目前已经到了社会主义社会阶段,正在向共产主义社会前进。共产主义社会是抛弃了一切旧社会的反动落后的思想观念,继承了历代一切优秀先进的思想观念,所以她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先进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先进的思想,这些思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没有得到完全的实行,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是财产私有制社会,有穷人和富人。在人民崇拜金钱的思想影响下穷人和富人就没有真正的平等。而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是全民所有的,社会财富属于全民所有的。人民只占有个人生活所需要的个人财产。只有在这种社会人类才能真正的平等,才能进行真正民主政治。而共产主义社会为了妨止腐败也必须人民主的监督。没有人民的监督任何政府都要走上腐败。所以共产主义社会也必须是建立在民主政治之上。所以现在提倡孔子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是极为不合时宜的。

思想……这个怎么定义呢,凡是他说过的话都代表他的思想么?还是后人系统整理出来的思想呢?
我个人认为孔子虽然是圣人,但是也还是生活在春秋那个时代的人,他的思想也会带有时代的印迹。比如他在一定程度上是轻视平民的(虽然他提倡有教无类),奴隶就更加不用说了。比如孔子的话里面多次提到“小人”,这个小人并不完全指道德有缺陷的人,还指地位低下的人。比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里面的小人,就有一定意义上指地位低下的人。
再比如说礼制,这是孔子相当重视的东西。但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礼,是非常带有阶层意味的东西。天子该怎样怎样,诸侯、卿大夫、士……都有不同的规格。这个在古代自然是保持一种秩序的需要。但是现代讲究平等,所以这个显然是不是和复合现代精神的。

孔子很看不起博弈 就是当时的围棋 这点稍微有些落后
敬鬼神而远事之 可以看出孔子是有神论者 相比于道家的相关理论有些不足
其他的想不出来太多。
当然了 宣扬封建思想的必然是落后的
但是在当时是先进的了
时代不同了。
其他东西都可以好好继承 不过要变通 灵活

孔子鄙视劳动生产。他的学生向他请教有关种地的问题,他却认为这是没有出息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2176.htm


孔子的思想中与现代不符合的有哪些?请说明理由。视频

相关评论:
  • 18778925362孔子是教育的祖师,现在社会上为什么有人贬低孔孟学说呢?
    连沸施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以及儒家思想对于我们影响甚远,直至今日依然还能从教科书上看到他的影子。孔子可以说是我国教育的师祖,但是最近几年,社会上开始有批判孔孟学说的言论,觉得他们的学说已经不符合我们现代的价值观。他们的批判也确实有道理,不过我们还是需要...

  • 18778925362孔子思想对中国危害
    连沸施很多思想也经不起现代思想理论的推敲,举个例子:说什么‘人之初,性本善’根本就不符合实际,人生下来本无善恶之分,善恶都是后天环境条件造成的。孔子思想对华夏的长期影响,几乎伴随整个封建社会。为什么没有新的自由思想出现,与孔子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 18778925362孔子的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变?各个时期统治者是怎样利用儒家的...
    连沸施它很难与现代文化接轨。先秦儒学的思想逻辑也随着存在和意识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和深化。 孔子建立的仁学体系,更多地从内心觉悟和体验层次去阐发。孟子除了继续于孔子层次去建树,也从政治的主导层次和社会效应,即内心修养与觉悟所依托的社会外在环境因素方面去思考。显然比孔子思想上了一个台阶。荀子似与孟子有观念冲突(...

  • 18778925362孔子的偏激思想有那些?
    连沸施孔子提出了"中庸"的概念,还有"过犹不及"的讲法,后来儒家学者又在这方面大力宣扬,因而人们普遍认为孔子是个稳重平和的思想家。但如果超越这些显而易见的的主张,全面地研究孔子的思想,就会看到它有相当严重的偏激倾向。 孔子是个思想家和教育家。本文就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他的政治和伦理思想。有一次,一...

  • 18778925362儒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主流
    连沸施(一)儒家文化不适应现代社会。参考资料一.从新加坡看儒家文化:新加坡重视传统的儒家文化,但同时更加重视西方文化。很多人以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尊重儒家文化的事实,来说明儒家文化是新加坡崛起的根基。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看法。新加坡的整个法律结构是英国留下来的,并在它发展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新加坡现在...

  • 18778925362孔子的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连沸施4、孔子的君子不器思想提倡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注重培养德才兼备、具有高尚品德和责任感的人才,对现代教育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孔子的和为贵思想强调了和谐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5、对现代教育中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思想提倡和谐教育,...

  • 18778925362...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概括孔子的利益观结合实...
    连沸施说仁义至上的孔子不讲物质利益,是不符合他的思想的.但是,孔子并不是单纯地讲物质利益的,他始终认为,追求物质利益必须在“义”、“道”的指导下才能进行的.合乎义和道的物质利益,他才去追求,否则,他是绝对不要的.他十分坚决地说过:“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意即“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

  • 18778925362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被统治者采纳
    连沸施因为孔子主张仁义,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求。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

  • 18778925362“性相近,习相远”与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本质上是不一致的,是否正确...
    连沸施【错误】解析:“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

  • 18778925362孔子儒学思想中的 仁与礼符合现在价值观吗?
    连沸施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由于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就连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当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并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这种情况...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