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自秦之后是不是只有一个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传国玉玺自秦朝以来一直都是用的和氏璧做的那个吗~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玉玺,为秦始皇所作,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李斯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贯穿中国历史长达1500多年,忽隐忽现,秦以后历代帝王争以得玺为符应。确为天下所共传宝,国之重器。

  说起传国玺就要提到和氏璧。

  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给厉王。王使玉工辨识,说是石头,以欺君罪断卞和左足。后武王即位,卞和又献玉,仍以欺君罪再断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下。文王派人问他,他说:“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文王使人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楚文王公元前690年-公元前675年)楚威王时,相国昭阳灭越有功,威王将和氏璧赏赐于他。不久,昭阳在水渊畔宴宾客赏壁,是时有人云渊中有大鱼,众人离室至渊边,回席后发现和氏璧失踪,怀疑为门人张仪所窃,拘张仪遍审无果。张仪一气之下,离楚入魏,再入秦,秦惠文君十年,拜为秦相,游说诸国服从秦国,以使节入楚,瓦解齐楚联盟。后楚败,秦取楚汉中之地。

  战国时,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壁”,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怕给了壁得不到城,蔺相如自愿奉壁前往。至秦国,献壁后,见秦王无意偿城,当廷力争,设法取回原壁,送回赵国。

  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破赵,得和氏璧。

  嬴政一统天下,称始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璧磨平,雕琢为玺。这便是传国玺。

  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率军至灞上,秦王子婴捧玺跪于咸阳道上,秦灭亡,传国玺归刘汉所有。

  西汉末,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刘婴年幼未立,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派人前去索要,太后大骂来人,无奈,掷玺于地,摔坏一角,王莽令工匠用黄金补上。

  后王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到传国玺,赶至宛,献于刘汉更始帝刘玄。

  公元25年,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刘秀。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灵帝熹平六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携帝出逃,玉玺失踪。

  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兵士见宫中一井晨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得传国玺。孙坚将玺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孙坚妻,夺玺。袁术死后,荆州刺史徐?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汉献帝在此,至此,传国玺又归汉室。

  公元220年,曹丕篡权,逼献帝禅让,汉亡。曹丕使人在传国玺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

  公元265年,司马炎同样篡权,称晋武帝,传国玺归晋。

  公元311年,前赵刘聪虏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

  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在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公元350年,再传冉魏,后冉魏乞求东晋军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南京),这样,传国玺重归晋朝司马家。

  在南朝,传国玺历经了宋,齐,梁,陈的更迭。

  隋朝一统中国,传国玺入了隋宫。

  公元618年三月,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扬州江都,隋亡。萧后携太子元德带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

  唐朝初,太宗李世民因没有传国玺,遂刻了几方“受命宝”“定命宝”之类的玉玺聊以自慰。

  贞观四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突然与元德太子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

  唐末,天下大乱,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

  公元923年,李存?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也随着到了后唐。

  公元936年,石敬塘带契丹军攻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玺就此失踪。

  后周太祖郭威时,遍寻传国玺不着,无奈刻了“皇帝神宝”等两方印玺,一直传至北宋。

  北宋哲宗(公元1085年-公元1100年)时,农人段义犁地时发现传国玺,送至朝廷。各部各阁的大学士经过多方论证,依据前朝的遗迹,最终确认为始皇帝所制的传国玺。

  最无聊的是自称为道君皇帝的宋徽宗,他一下子刻了十方印玺,各有各的用处。

  公元1126年,靖康之乱后,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玺也被大金国掠走,后不知所踪。

  公元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在大都传国玺忽现,叫卖于市,伯颜命人购得。也是这个伯颜曾经将元朝从各国收缴来的历代印玺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可惜埃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称帝,建大明。蒙古朝廷逃往蒙古草原。

  明朝初,明太祖遣徐达入漠北,追击遁逃的蒙古朝廷,以期得到传国玺,这是历史上最后的有关传国玺的记载,最终还是空手而返。

  至此,经历了一千五百多年风风雨雨的传国玺就此湮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不是。由于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自焚,所以自后唐后的各朝各代,都是当朝的帝王自己刻制自己的玉玺,再也没有能得到历朝历代都认可的真正的“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宝”,是秦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使用和氏璧所镌刻,后来为中国历代皇帝相传之印玺。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玉玺始刻,频繁交手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破赵,得和氏璧。后来天下一统,嬴政称始皇帝,将和氏璧存入墓中(和氏璧说法不正确,和氏璧那么薄而且中间有圆孔,怎么可能雕成一块大玉玺)。选了一块蓝田玉,命李斯鸟篆书(越国一种文字),仿成龙、鸟、鱼、蛇形状“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令咸阳玉工王孙寿将蓝田玉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传国玉玺乃成。
据传,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传国玉玺复归秦。
秦子婴元年(前207)冬,沛公刘邦军灞上,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传国玺得归刘汉。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
及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玺,趋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
更始帝刘玄三年(公元25),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国玺易主刘盆子。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灵帝熹平六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至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
后袁术拘吴氏,夺玺。袁术死,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乃使人于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其非“篡汉”也,实乃欲盖弥彰。
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依样而行,称晋武帝,改元泰始,传国玺归晋。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
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更别出心裁,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又二十年,再传冉魏。后冉魏求乞东晋军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由此,传国玺乃重归晋朝司马氏囊中。
玉玺失而复得,从珂抱玺自焚
南朝时,传国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隋一统华夏,将传国玺收入隋宫。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3月,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江都(今扬州),隋亡。萧后携隋炀帝孙杨政道及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自慰。贞观四年(公元630),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隋炀帝孙杨政道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太宗龙颜大悦。
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公元907),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十六年后,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
又十三年后,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玺就此失踪。
郭威复刻,农夫拾得“传国玺”
后周太祖郭威时,遍索传国玺不得,无奈镌“皇帝神宝”等印玺两方,一直传至北宋。
北宋哲宗时,有农夫名段义者于耕田时发现传国玺,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而朝野有识之士多疑其伪。至北宋末年,徽宗好风雅,增刻印玺十方,时人有画蛇添足之讥,其实徽宗似有淡化传国玺地位之深意在其中也。
玉玺二失,忽现集市,伯颜赐君臣
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玺”被金国掠走,此后便销声匿迹。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世祖忽必烈崩。“传国玉玺”忽现于大都,叫卖于市,为权相伯颜命人购得。
后伯颜曾将蒙元收缴各国之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传国玉玺亦恐在其中而遭不测。
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朱元璋在建康称帝,号大明,改元洪武。继而北伐,元廷弃中原而走漠北,继续驰骋于万里北疆。明初,太祖遣徐达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之残元势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传国玉玺,然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赝品玉玺迭出,三失踪,无处寻
明清两代,时有“传国玉玺”现身之鼓噪,然皆附会、仿造之赝品。如明孝宗时,曾有人进献所谓“传国玉玺”,孝宗认定其为赝品而未采用。
皇太极灭了蒙古林丹汗,其后裔献出所谓元朝“传国玺”,上面刻着“皇帝之玺”。至清初时,紫禁城藏御玺三十有九,其中一方就是皇太极之“传国玉玺”。
而乾隆时,清高宗 皇帝颇好考据,钦定其为赝品。但权且以假当真,聊以充数,亦无深究者。后来清末,此玉玺存放沈阳故宫,不知所踪。后来,开修黄河获得一块玉玺进献乾隆皇帝,乾隆考证为赝品。
民国成立,清廷退位,但依优待条件,仍盘踞紫禁城而称孤道寡。直至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11月,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此“传国玉玺”复不见踪影。当时冯部将领鹿钟麟等人曾追索此镶金玉玺,却依旧没有找到。
“万里”号沉没,玉玺失踪
据说这方宝玺后来被溥仪送进洋行做了抵押物。幸好当时的“翡翠大王铁百万”铁保亭被洋行聘为定夺皇宫抵押品的鉴定人,不惜重金抢救出来。
  由于当时津浦铁路被截断,飞机票又稀缺,海路运输就成了通往江南的主要通道。铁宝亭所乘坐的特快客货轮“万里”号隶属于陈立夫支持的上海福民轮船公司。然而,即将启航的“万里号”隐患重重。
  就在“万里”轮将要启航的前一天,在“万里”轮已按当局和军方要求提供一批船票的情况下,军方突然提出再增加200张船票以应付紧急“军运”。而此时,额定载客450人的“万里”轮,已暗中超员高价售出580张船票。现在军方强行增加200张船票,旅客人数达1230名。 其实,还有连船长也不知晓的“内情”:“万里”轮货运长和码头货运处长相互勾结,超载一大批棉花和煤油。1948年4月11日清晨,严重超载的“万里”轮吃力地驶向渤海湾。
4月12日凌晨,渤海湾出口处掀起了巨大风浪。严重超载的“万里”轮驶至山东成山头北侧的荣成湾内线时,在海驴岛与成山角之间险峻的航道上偏离航线,不慎触礁,船底被撞开一条大口子。眼见堵漏赶不上进水速度,船长下达了抢滩和发出紧急求救信号的命令。上午9时27分,轮船一侧搁浅在苍岛下沙滩上,正向一侧倾斜。而倾斜的一侧,海水深不见底。全船沉没或翻身倒扣的危险仍在步步逼近…… 就在当日上午,国内和世界各大通讯社、报纸都争先恐后发出消息:“泰坦尼克号”的悲剧似乎欲在中国重演……“万里”轮载客千人以上,内有数十名平津巨商富豪及部分外籍人士。著名的北平珠宝巨商“翡翠大王铁百万”和千余名乘客生死未卜……一家外国通讯社特意抢发了一条独家消息:“据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称,该海域现正被共军严密控制。彼等如被俘获,将立即被实行共产,生命财产凶多吉少……”
当时为营救“万里”轮,国民党方面受命参与营救的船只不少,但它们最多只是开到成山头海上灯塔以东的海面观望。解放军乘8只大木船紧急救援,到下午两点多钟,船上1230名旅客和船员全部被安全营救上岸。
尽管解放军和民兵一再宣传并竭力维护秩序,但卸载物资仍然出现混乱现象。突然之间,从船长室毗邻的房间内抛出一只蓝布包,由于船身倾斜得厉害,蓝布包越过船舷,“扑通”一声落入茫茫大海。铁保亭大惊失色——蓝布包里是传国玉玺!就这样,这方传说中的“传国玉玺”葬入了茫茫波涛。
就此,玉玺失踪于世,皇朝至此完,又将中国推入了新世纪。历经两千余年风风雨雨、扑朔迷离,“传国玉玺”数隐数现,最终湮没于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

只有一个。
传国玉玺是皇帝天命正统的象征。
传国玉玺和玉玺是不同的。
日常工作用的是另外的玉玺历朝历代都不同,秦代有六个,唐代有八个,明代有十七个。这些玉玺数量不包括传国玉玺。传国玉玺是独一无二历朝历代通用的。

不是!基本一个朝代一个

应该不是吧,毕竟出现好多国家,怎么可能是同一个


传国玉玺自秦之后是不是只有一个视频

相关评论:
  • 18810845566传国玉玺是不是只有一个的?
    薄狡俭是的,所谓的“传国玉玺”是一个专用名词,确实只有一个。是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获得和氏璧,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秦之后,历代帝王...

  • 18810845566传国玉玺自秦之后是不是只有一个
    薄狡俭只有一个。传国玉玺是皇帝天命正统的象征。传国玉玺和玉玺是不同的。日常工作用的是另外的玉玺历朝历代都不同,秦代有六个,唐代有八个,明代有十七个。这些玉玺数量不包括传国玉玺。传国玉玺是独一无二历朝历代通用的。

  • 18810845566传国玉玺自秦之后是不是只有一个
    薄狡俭1. 传国玉玺是皇权正统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它独一无二,被历代皇帝所传承。2. 与传国玉玺不同,日常使用的玉玺在历朝历代有所变化。例如,秦代有六个,唐代有八个,明代有十七个,但这些并不包括传国玉玺。3. 传国玉玺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历代皇帝共同认可并通用的权威象征。

  • 18810845566我国古代的传国玉玺是否相同,是同一块玉玺吗?
    薄狡俭不是是肯定的。关于传国玉玺,正确的是它从秦王朝开始、经历两汉、三国的魏、然后三国归晋,玉玺也归西晋了。然后传到十六国时期,在冉魏灭亡的时候,东晋、燕、后秦各得到了一块,都自称是真的,其中东晋的这一块,一直传啊传,传到五代后唐李从珂自焚。后晋时北辽大举入侵,多次抢掠,传国玉玺至此不见载...

  • 18810845566秦朝开始各代的玉玺都一样吗?
    薄狡俭不一样。秦朝的传国玉玺早在某个朝代已失传,但以后的历代皇朝都会宣称自己有传国玉玺,来表示自己是奉天承命的,是顺应天道来统治天下的。其实,以后各朝代的玉玺都是自己制造的,每个朝代的玉玺都不尽相同。

  • 18810845566中国古代一共有多少块传国玉玺
    薄狡俭传国玉玺只有一方,从秦传至晋,再至陈,最后流落草原,唐灭突厥后找回,五代十国时失踪宋建国后在李从珂自焚的废墟里找回,在蒙元灭宋后就彻底失踪,据说是被拿去雕成首饰了 之后明朝的二十四玺被满清拿来用了,加了一方玺变成了现在的二十五玺 ...

  • 18810845566古代的传国玉玺是不是每朝每代都有一个
    薄狡俭不是,中国每个朝代的玉玺肯定不是同一个,因为可能同时存在好几个朝代(比如北宋时期就有辽,西夏),所以玉玺肯定不是同一个。六玺的用途都不同,由符节令丞掌管。然而,传国玉玺不在这六玺之内,因为这个玉玺是用来代表正统的,所谓“真命天子”必须拥有这个玉玺,否则只能是草鸡大王而非真龙天子。

  • 18810845566传国玉玺自始至终是不是只有一个啊?
    薄狡俭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那和氏壁当然也就归到他的手下,然后秦始皇为了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江山用驻,留个念想,就命丞相李斯把和氏壁雕刻成了一个传国玉玺,上刻八个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然后秦二世而亡,楚汉相争的时候玉玺在哪不知道。然后后来刘邦夺了天下后,玉玺归其所有,直到王莽改政,当时的...

  • 18810845566秦朝以前的有没有玉玺
    薄狡俭春秋战国时:所有印章均称为玺。没有官玺和私玺之别。在秦以前 民皆以金银铜犀象,各服所好。传国玉玺只有一个。官玺和私玺是从秦朝开始的。目前传国玺已经不知去向。国人之不幸。玉玺的意思就是用玉做的玺。这样说来玉玺是秦朝第一个正式使用的 ...

  • 18810845566中国历史的皇帝用的传国玉玺都是用一个吗?
    薄狡俭1. 传国玉玺是独一无二的,它始于秦朝,历经两汉、三国时期的魏国,再到晋朝,最终随着西晋的覆灭而失踪。2. 传国玉玺的制作材料极为珍贵,是一块美玉,上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采用篆书字体。3. 传国玉玺不仅是秦始皇的御用宝物,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君权神授的象征,代表了至高无上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