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龙口风俗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请问龙口结婚的习俗~

好像不用买衣服吧,俺没听说过不过得做大饭小饭到是真的~ 查看原帖>>

山东龙口的结婚习俗

择吉日:一对恋人办完结婚登记手续以后,便是择定吉日完婚。人们大都愿在传统吉日--农历三、六、九日举行婚礼,而且多集中于新年后和春节前。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新年到春节正是农闲季节;二是过了新年又增一岁,便于登记;三是时令是隆冬,结婚准备的食品不会腐烂变质,易于保存。近年来,旅行结婚、集体婚礼之风渐盛;结婚时在饭店宾馆设筵或在饭店定菜的作法比较普通,这一切并不受时令、节气和吉日的限制,比较随便。 撒请帖:择定吉日之后,就要通知亲友。方式是撒请帖,这是男方要做的一件大事。对一般亲友只用单帖,但对女方的长辈如祖父母、父母、叔伯等人的请帖却是不同凡响,别具一格的。要用单帖八倍的红纸折叠成八等份,俗称"八折贴"。 迎新娘:龙口市农村迎新娘,曾用过花轿、马车、自行车。而近几年,用汽车之风甚盛。新娘进门,夫妻双双在鼓乐声中,在伴娘、伴郎陪同下,进行多次鞠躬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中午时分,大摆筵席招待宾朋,新郎、新娘还要向宾客轮番敬酒。饭后,仍然接待宾朋,直至黄昏。 闹洞房:室内灯火通明、宾客满堂,笑语连天,青年男女们便自动选出主持人,向新婚夫妇提出各种要求,强迫完成。对人们的愿望,小两口必须欣然接受,尽量满足。 会亲家:在举行婚礼时或在第二天,女方的父母或叔、伯到男家同亲家会面,谓之会亲家。要吃上一顿丰盛的午餐,陪席的,多是村里的名人或长辈,他们谈吐文雅、举止不凡,既给男家装潢了门面,又给对方一个极好的印象。 新媳妇习俗种种: "想要走,三六九。"这是一条对女子婚后走娘家、回婆家的日期的规定。但照老人们的解释,说是三、六、九日是"黄道吉日,宜于出行。" "三月三,送春燕。"农历三月初三日到来之前,娘家便准备下用精粉捏成的伶巧的小燕儿百只,加以人工描绘,涂上五颜六色。三月初三这天,姑娘们便把描好的春燕装进了食盒带回婆家,婆家留足之后,再分给他们的亲戚和邻居们,一来表示礼尚往来,二来借以夸耀亲家制作工艺的精巧。 "四月八,加吉俩"农历四月初八这天,成为新媳妇给婆家送鱼的节日,以表示对公婆的孝心。加吉鱼不仅是筵席上的珍品,而且名字又相当吉利,因此,给婆家送加吉鱼是最好不过的了。至于端阳送粽子,中秋送月饼,重九送酒,冬至送猪头等,那就更不在话下了。

龙口风俗民情
龙口市地处渤海之滨,水陆交通发达,商业繁盛,被称为"商业之乡",历来是开风气之先的地区。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外出经商和求学的人们,把各地开化之举和文明之风带回故乡,与当地的"尊长上、勤学业、敦名义"的固有风尚,相互补充,彼此渗透,形成一种注重知识、崇尚文明、讲究礼节、善于交游的民风特征。
(一)衣
龙口市居民的服饰几经变革,由旧换新的每一过程,都反映着每个时代的特色。清末,男着对襟上衣,女着右偏襟上衣,都穿直裆带腰宽腿裤。富裕人家外罩皮袍马褂,女穿杂色棉衣过膝,下着青裤。面料多为布质,富人布、绸兼用。花色以蓝、青为主。民国时期,穿长袍、长衫之风兴盛起来,穿制服、中山装的人也多起来。建国后至七十年代,中山装、国防服、学生服和列宁装,成为主要款式。从八十年代开始,男女服装在款式、面料和花色方面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
(二)食
解放前,龙口市居民,平原以高粮饼子、玉米饼子、小米饭、小豆腐为主食;山区则以地瓜为主食。除去逢年过节,很少吃到面食。只有富裕人家以细粮为主食,有时也粗细兼做。建国后,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细粮相应地增加了。到了八十年代,居民完全以白面为主食,间或买一些糕点等副食品已司空见惯。一日三餐,面食多样,象馒头、花卷、烙饼、包子、水饺、馄沌、油条等面食,已成为家常便饭。偶尔吃顿玉米饼子煎小鱼,倒算作换换口味,改善生活。居民平素饮食多以素菜、豆制品佐餐。如自制的大酱、青酱、辣菜等。不到节日很少吃肉,但八十年代以来,不逢年过节,随时都可买肉,改善生活。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山珍海味上普通居民的餐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龙口市居民,历来以好客著称。旧时富人结婚、上梁等庆典,更加讲究排场,花钱决不吝惜,只为博得好名声。宴席必备八盘八碗,鱼、参、虾、蟹、肉、禽、蛋、蘑,样样俱全。八十年代以来,庆典摆宴之风不亚当年,菜肴品类之多,质量之好,远远超过了前人,海参、干贝、鱼、虾、蟹、蛎、食用菌、鸡、鸭、肉及时令蔬菜应有尽有。
(三)住
龙口市的民房建筑,历来比较讲究。民国《黄县志》写道:"黄之房舍,向多瓦房,草房与土屋甚少","整齐美观,为各县所无。" 龙口市的民房,一般座北朝南,背风向阳,建筑布局多为小四合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房造型更加美观大方,布局与结构日趋多样化。在用料方面,砖墙上部用钢筋水泥打圈梁,将房四周墙壁连结为整体,提高了防震能力。所用木料,选料考究,作工精良。房顶用瓦有机制大红、青瓦和小青瓦。现代民房建筑,有逐步向高挡建筑发展的趋势,宽敞明亮。城镇住宅向高层单元楼发展,农村则向低层单户独体楼发展,屋内装潢之风迅速普及。
(四)行
旧时,龙口市的货运工具有手推车、地排车、马车、驴车等;客运工具有花轿、黄包车、骡马轿车等;以车、畜代步的工具有骡、驴、自行车等。如今,机动三轮车、摩托车、拖拉机、大型汽车等,千车竞运,各显身手,为商品流通、物资交流而日夜兼程;自行车、摩托车、小轿车、面包车、穿梭奔驰,络绎不绝,数量不断增加,居烟台市各县市首位,档次不断提高,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龙口市地处渤海之滨,水陆交通发达,商业繁盛,被称为"商业之乡",历来是开风气之先的地区。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外出经商和求学的人们,把各地开化之举和文明之风带回故乡,与当地的"尊长上、勤学业、敦名义"的固有风尚,相互补充,彼此渗透,形成一种注重知识、崇尚文明、讲究礼节、善于交游的民风特征。
(一)衣 龙口市居民的服饰几经变革,由旧换新的每一过程,都反映着每个时代的特色。清末,男着对襟上衣,女着右偏襟上衣,都穿直裆带腰宽腿裤。富裕人家外罩皮袍马褂,女穿杂色棉衣过膝,下着青裤。面料多为布质,富人布、绸兼用。花色以蓝、青为主。民国时期,穿长袍、长衫之风兴盛起来,穿制服、中山装的人也多起来。建国后至七十年代,中山装、国防服、学生服和列宁装,成为主要款式。从八十年代开始,男女服装在款式、面料和花色方面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

(二)食 解放前,龙口市居民,平原以高粮饼子、玉米饼子、小米饭、小豆腐为主食;山区则以地瓜为主食。除去逢年过节,很少吃到面食。只有富裕人家以细粮为主食,有时也粗细兼做。建国后,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细粮相应地增加了。到了八十年代,居民完全以白面为主食,间或买一些糕点等副食品已司空见惯。一日三餐,面食多样,象馒头、花卷、烙饼、包子、水饺、馄沌、油条等面食,已成为家常便饭。偶尔吃顿玉米饼子煎小鱼,倒算作换换口味,改善生活。居民平素饮食多以素菜、豆制品佐餐。如自制的大酱、青酱、辣菜等。不到节日很少吃肉,但八十年代以来,不逢年过节,随时都可买肉,改善生活。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山珍海味上普通居民的餐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龙口市居民,历来以好客著称。旧时富人结婚、上梁等庆典,更加讲究排场,花钱决不吝惜,只为博得好名声。宴席必备八盘八碗,鱼、参、虾、蟹、肉、禽、蛋、蘑,样样俱全。八十年代以来,庆典摆宴之风不亚当年,菜肴品类之多,质量之好,远远超过了前人,海参、干贝、鱼、虾、蟹、蛎、食用菌、鸡、鸭、肉及时令蔬菜应有尽有。

(三)住 龙口市的民房建筑,历来比较讲究。民国《黄县志》写道:"黄之房舍,向多瓦房,草房与土屋甚少","整齐美观,为各县所无。" 龙口市的民房,一般座北朝南,背风向阳,建筑布局多为小四合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房造型更加美观大方,布局与结构日趋多样化。在用料方面,砖墙上部用钢筋水泥打圈梁,将房四周墙壁连结为整体,提高了防震能力。所用木料,选料考究,作工精良。房顶用瓦有机制大红、青瓦和小青瓦。现代民房建筑,有逐步向高挡建筑发展的趋势,宽敞明亮。城镇住宅向高层单元楼发展,农村则向低层单户独体楼发展,屋内装潢之风迅速普及。

(四)行 旧时,龙口市的货运工具有手推车、地排车、马车、驴车等;客运工具有花轿、黄包车、骡马轿车等;以车、畜代步的工具有骡、驴、自行车等。如今,机动三轮车、摩托车、拖拉机、大型汽车等,千车竞运,各显身手,为商品流通、物资交流而日夜兼程;自行车、摩托车、小轿车、面包车、穿梭奔驰,络绎不绝,数量不断增加,居烟台市各县市首位,档次不断提高,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求关于龙口风俗视频

相关评论:
  • 17762233043有没有哪位大虾知道,山东龙口地区请媳妇儿时女方需要准备什么?
    东往态答:这是一个关于龙口市的婚娶风俗问题。而且仅限于女方需要准备的事项。1)不妨先说应该准备的话语和必须注意的处事禁忌,新媳妇说话时注意的地方:《老黄县的民间风俗禁忌》春节饺子煮破皮,忌说“破了”、“碎了”,要说“挣(龙口话读zèng)了”。馒头蒸裂了,忌说“裂了”,要说“笑了”。百岁...

  • 17762233043龙口清明节的习俗
    东往态答:清 明 祭 祖 古 今 谈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 . 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发达和强固,远古时代没有...

  • 17762233043龙口市集市赶集是什么时候啊?
    东往态答:龙口赶集时间如下:石良:四、七、十 莫家:一、四、七 黄城集:二、六、九 城西头:一、五、八 东江:二、六、九 碓徐家:四、七、十 李巷:一、三、五、七、九 诸高炉:二、七 九里:四 北马:二、五、八 北马南仲家:一、六 逄家市场:一、四、七 羊岚:二、六 徐格庄集:五、...

  • 17762233043龙口嫁闺女抬西河是什么
    东往态答:风俗。根据查询今日头条华为百度地图,抬嫁属于风俗,西河阳古村落坐落于龙口市诸由观镇,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物产富饶,美丽淳朴的村庄。

  • 17762233043调查报告内容:龙口中秋节的风俗
    东往态答: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 17762233043龙口请媳妇都有什么规矩啊?一般给多少钱?
    东往态答:新娘是"抱"上轿的。结婚那天,新娘的兄弟背着新娘跑,伴娘在后护卫。新郎则带人追赶,经过一阵象征性争夺后,才把新娘请上轿子。新娘上轿后,许多地方都有泼水的风俗,谓之"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待新郎、新娘在轿中坐稳后,轿头便喊号起轿,两顶轿子同时抬起,姑娘便随着娶亲的队伍出 ...

  • 17762233043山东有什么独特的风俗
    东往态答:3. 青岛啤酒节:青岛啤酒节已成为了全球知名的啤酒文化和旅游品牌。在这个节日期间,人们可以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啤酒,享受到各种文艺表演,感受到山东的开放和包容精神。4. 龙口舞龙:在山东龙口市,每逢重要的节日或庆典活动,舞龙表演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舞龙者们身着节日盛装,手持巨龙,在鼓乐...

  • 17762233043烟台 龙口农村那边的结婚风俗?主要是结婚花费方面的
    东往态答:嘿嘿,你找龙口的就赔大了,钱方面在全国也算是高的了。就冲重女轻男这一点吧,就知道养闺女有多好了。订婚时如果房准备好了(楼房),再给三万八或更多--不限,女方会按条件陪送装修或车或家电。最低也要给三万吧,没有一万的,几年前的事了,结婚再给接干的钱,两万以上。如果你家条件不...

  • 17762233043谁又关于胶东年俗的资料?
    东往态答:胶东年俗•事历(13)—龙口过年撒马草旧时过年,龙口百姓家沿袭除夕夜里撒马草的习俗。笔者认为这一习俗是源于民间对马的尊崇。旧时,马享有“义畜”的美誉,无论是拉大车运货,还是拉水车浇地,都离不了马。而且,一旦将其和英雄人物相提并论时,马还是会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为民间敬若神明(实际上,项羽与...

  • 17762233043农历传统节日-青龙节
    东往态答:海阳等地的习俗是,扶犁人先拜犁具,并唱喜歌:“犁破新春土,牛踩丰收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然后牵牛到田间象征性地耕一耕。龙口的风俗是二月二日开始农作,事先选择好仓库试犁。传说二月二日是土地神的生日,有些地方这天要祭拜土地神,大约也与春季生产即将开始有关。鲁西北地区还有...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