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候的“丁戊奇荒”有多严重?

来自:学习机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清末时期的“丁戊奇荒”是什么,到底有多可怕呢?~

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我们聪明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掌握了耕种技术。从夏王朝到清,灾荒一直是困扰着古人的可怕灾难。由于那时科技不像今天这样发达,所以遇到旱灾、蝗虫就可能引起粮食危机,最后导致数以万计的人被饿死。

100多年前的晚清时期,中国曾出现了一次“丁戊奇荒”:长达3年,光饿死就达1000万人,2000万人受了灾。1875年,4岁的光绪帝刚继承皇位,而也就在这年,鲁、豫、陕、晋等多个粮食产地遭遇了可怕的蝗虫光顾以及长久的旱灾。
长期的旱灾让需要雨水滋润的农田歉收,而可恨的蝗虫又把好不容易生长起来的庄稼给吃了个干净。三下五除二,一场可怕的灾难就这样无情地降临在了中国大地之上。1877—1879,这3年持续着几百年未见的恐怖灾荒。1877为丁丑年,1878是戊寅年,史称那段让人不堪回首的时期为“丁戊奇荒”。

据那时全国各地的县志所记,1877年,陕西97.7%的地方遭受到了灾荒袭击,河南有78.9%的地区受了灾,山西有接近71.9%的地方遇到了灾荒。1879年7月,旱灾的情况好不容易有了点好转,但又突然冒出来了8级的恐怖地震。
就这么说吧,在蝗虫、地震、旱灾等可怕的灾荒夹击下,那时足有1000万人饿死,2000多万人受到了影响甚至背井离乡。而且最为恐怖的是,那时还出现了“人至相食”与“抢死人而食”的可怕现象。本来古代的中国一直都会储存足够的粮食来应对灾荒现象,然而晚清的特殊情况却进一步造成了灾难的发生。

晚清时,那时的粮食备存应该在3000多万石才可应急,然而1860年时的清朝只有523万石粮食而已。特别是外国侵略者入侵中国后,清廷光赔钱就把银子快弄没了。所以在钱粮储备方面清朝根本没有能力去应对旱灾了。既然朝廷无力了,那么老百姓就只能自己解决了。
许多人捐钱捐物,但几乎是杯水车薪,完全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据那时的李提摩太传教士回忆,当时出现的现象可谓触目惊心:山东等地受灾严重,不少人沦为了抢劫犯;先是妇女组团跑到别人家强行吃东西,后来又演变成了男人组队抢食物。

还有可怕的是,不少人卖妻子、孩子换钱买东西吃。按《申报》所载,卖妻子能得到100多文而已,有的人实在饿急了,甚至拿老婆去换1到2个烧饼就知足了。据史料所记,那时最恐怖的现象还不是买卖人口,而是“抢死人而食”。那时,有的人家里饿死或者病死都不敢哭,因为害怕哭声把别的灾民招来了。按道理说,有人离世了,都是街坊四邻应该去慰问才对,为何害怕他们“光顾”呢?

在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当中,历史上除了难破300年的魔咒之外,其实在王朝末期都有一个类似的现象,那就是自然灾害,元末明初之际,中原除了战乱之外,洪灾、蝗灾、旱灾连年不断,为推动中原生产力,就出现了永乐大移民。

明末清初之际同样是灾害不断,甚至还爆发了一场神秘的天灾,“王恭厂大爆炸”死者皆裸,因此位列三大自然未解之谜,不过最大的一场旱灾饥荒,是清末年间的“丁戌奇荒”。
丁戊奇荒,是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到光绪四年(1878年)之间的一场罕见的旱灾饥荒,这场灾害波及山西、直隶、陕西、河南、山东等省,造成1000余万人饿死,时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称之为“二百余年未有之灾”。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奇灾,是因为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洋务派为发展“洋务运动”紧急的增加税收,在此之前又爆发了一场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从全国调兵,犒赏三军,农业失去了劳动力。
加上税收和战火,粮食不断的减产,而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并没有杜绝鸦片流通,地方官员为中饱私囊反而公开允许种植鸦片,为满足省内粮食需求,官员规定只得进口,不得出口粮食。

1875年,大旱灾拉开序幕之后,各省纷纷隔岸观火,导致灾情进一步扩大,就连京师也遭到了波及,华北地区灾情更加严重,曾国荃在奏折当中说:“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奇灾,古所未见。
而朝廷给出了办法就是施粥,但就连北京设立粥场都赶不上灾民诞生的速度,为控制灾民流动,各省纷纷严防死守,即便如此,相对于富裕的江南还是涌入了数百万的灾民,在流民剧增之后,又爆发了暴动。
一向主张援外的李鸿章也是破天荒接受了外国的援助,并且开始大力赈灾,但都是以士兵镇压为主,短短一年不到,能吃的东西全部吃完,就连观音土也不放过,随着灾情不断扩大,人成了食物。
起初,灾民只是用死去人充当食物,为了防止亲人被吃,甚至都不敢下葬,到了第三年,行走但虚弱的活人也成了食物,短短三年,华北变成了人间地狱,据永和县志记载:青年妇女无人顾养,佳丽者不过千钱,稍次者不值一文,人命不如鸡犬。

难以大力赈灾,也是清政府将国库的钱都用洋务运动和慈禧的日常花销上了,而当时就有一副著名对联是写李鸿章的,“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很严重,大旱持续了整整四年 ,据记载,“丁戊奇荒”使得1000余万人饿死,另有2000余万灾民逃荒到了外地,上亿人露宿街头,未成年女孩不值百文。

丁戊奇荒历时四年,从1875年至1878年,1877年的灾情最为严重,山西巡抚曾国荃在奏议中讲到“百年奇灾,古所未见”,1878年为戊寅年,因而史称“丁戊奇荒”。大旱整整持续了之久,灾区范围大至山西、河南、陕西、直隶、山东等北方五省,尤其是河南、山西毫无收成,因此这场祸及百姓的灾祸(豪绅、贪官、奸商等利用这场灾祸大发横财)又称“晋豫大饥”,并且殃及到了苏北、皖北、陇东和川北等地区。

当时这场饥荒持续了四年之久,波及了五个省的老百姓,死亡人数在1000万左右。




晚清时候的“丁戊奇荒”有多严重?视频

相关评论:
  • 13960123317历史上丁戊奇荒有多严重
    强冒昏1. 丁戊奇荒是光绪年间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从1875年开始,持续至1878年,影响了中国北方五个省份及其周边地区。2. 这场灾荒的严重性体现在其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后果深远。据李提摩太的日记记载,1878年山西的灾情尤为严重,饿死人数达到千万。3. 灾荒起初表现为北方各省的干旱,随后演变为蝗虫灾害...

  • 13960123317晚清时候的“丁戊奇荒”有多严重?
    强冒昏很严重,大旱持续了整整四年 ,据记载,“丁戊奇荒”使得1000余万人饿死,另有2000余万灾民逃荒到了外地,上亿人露宿街头,未成年女孩不值百文。

  • 13960123317晚清的“丁戊奇荒”是怎么回事?为何说十分可怕?
    强冒昏首先,丁戊奇荒是近代最严重的一次灾荒。丁戊奇荒发生在十九世纪末的晚清光绪年间,由于当时正好是丁丑年到戊寅年间,因此就被称为丁戊奇荒。在当时晚清时期北方的各大省份都出现了干旱的情况,一到冬天雨水更加稀少,导致第二年旱情不断加重,灾害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干旱范围几乎覆盖半个国土面积,受灾...

  • 13960123317历史上丁戊奇荒有多严重
    强冒昏丁戊奇荒是在1875年拉开序幕的,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一场罕见的特大灾难,因开始时为丁丑年,结束于1878年的戊寅年,遂史称为“丁戊奇荒”。这场灾荒不仅涉及的地域范围之广,死亡人数也多,灾荒期间受灾人数多达一半,那么丁戊奇荒死了多少人呢?当时的人们应该不会料到从旱情的开始就变成灾难的预演,...

  • 13960123317清朝大灾难,丁戊奇荒是怎么回事?
    强冒昏祸不单行的丁戊年,一场大旱没结束,又迎来了蝗灾 1907年,正值光绪年间,大清朝的天不知道怎么了,就是一滴雨也不下。百姓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就这样死去,于是有人提出了借用长江、黄河等水流来浇灌土地。这本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所谓靠水吃水,依水而居的农家百姓们,就这样为自己的家田找到...

  • 13960123317清末丁戊奇荒真的死了1000万人吗,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强冒昏关于清朝末期的丁戊奇荒,有关1000万人死亡的记载确实存在。这场特大灾荒波及了河南、山西、陕西、直隶、山东等省份,其中山西受影响尤为严重。据史料记载,饿死者高达950万至2000万,另外还有2000万难民逃荒。此外,因灾荒导致的瘟疫也夺走了1300万人的生命。丁戊奇荒实际上是光绪年间的一场持续四年的特...

  • 13960123317年轻女子不值千文!晚清的“丁戊奇荒”到底是怎样的?
    强冒昏当时发生了严重的干旱,涉及省份多达数十个,造成数千万的人被饿死,紧接着又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当时的清朝宛如人间地狱。自古以来天灾人祸都是不可避免的,根据清朝历史记载,光绪帝刚刚登基的时候清朝爆发了一场非常大的灾难,这场灾难被称为丁戊奇荒。咸丰帝去世之后传位于光绪,由于光绪帝年龄幼小,...

  • 13960123317清朝光绪元年到光绪四年之间的“丁戊奇荒”到底有多可怕呢?
    强冒昏丁戊奇荒,是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到光绪四年(1878年)之间的一场罕见的旱灾饥荒,这场灾害波及山西、直隶、陕西、河南、山东等省,造成1000余万人饿死,时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称之为“二百余年未有之灾”。之所以会发生这种奇灾,是因为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洋务派为发展“洋务运动&...

  • 13960123317丁戊奇荒是什么?有多么的严重?
    强冒昏丁戊奇荒说的是在1875年的时候发生的自然灾害。当时这场自然灾害给清朝的百姓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据统计当时总共有1000万百姓死于这场自然灾害当中。当然在这一年中,除了这些百姓遭遇到饥荒之后,同样也遭遇到了旱灾和地震,这三种不同的自然灾害无疑让整个华北地区的百姓遭受到了噩梦般的折磨。在1875年...

  • 13960123317光绪年间, 丁戊奇荒死伤超一千万人, 为什么没有一人敢造反呢?_百度知 ...
    强冒昏这次的“丁戊奇荒”产生的灾民无数和范围广、时间持久、历史上是空前没有的,民众开始狂恐不安,恐怕灾民灾难在所有人的心中激起了邪恶的念头,由此;社会秩序混乱。不是不造反,是无力造反 虽然有地区发起民变,多出公然扯旗造反、暴动,就怕形成燎原之势。朝廷采取了紧急措施,不惜血本加大...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