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通过科举入仕的名人有谁?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儒林外史中的清朝科举,是怎样描写古人入仕的?~

说起科举,众人所知为其自隋朝而立,至一九零五年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前后后历经一千三百多年,在历史的尘埃之下留了一道深深的印迹。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利器,由古至今,考试作为受众较广、公平性较高,可接受性较强的一个选拔人才的举措,在我国历史文明长河中经久不衰,同时也在古代文学著作中常用描写。今天,文史君就带大家来瞧一瞧文木老人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里的科举那些事,一道来看看儒林官场群像。


儒林众生像
一、科举起源“科举”一词,常人所言皆为隋始设下进士一科后所成进士,而这词更有一广义,为分科举人一说,即西汉以后分科目察举或制诏甄试人才授予官职的制度。下文所提及“科举”一词皆以狭义为主。


古代考试场景
进士科始立之初,怕当时的皇帝即隋炀帝也难以想到这一制度将会在今后的历史文明中有如此长的轨迹。古籍《礼记·王制》一书中提到进士一词的含义,即将进而用之士。进士一词的名义诞生很早,出现时代也不晚,但把进士以一门科目的名义正式在一国之中作为考试的科目,则还是要归根于隋炀帝身上。
历朝历代的选官制度依据不同,逐步演变,夏、商、周时期以世卿世禄制为盛,等到了战国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等背景因素,各国于是纷纷放弃这世卿世禄制,转投了军功爵制的门下,其中以秦国因此获利最大。所以其一举成了秦始皇立国的重要影响因素,待到汉武帝刘彻一统天下之时,时政环境、国家统治需要又出来提醒刘彻该换个选官制度了,由此抱上了察举制的大腿,自下而上地给人才为国效力的机会。而当九品中正制替代了察举制,属于魏晋南北朝的年代又开始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再往下探,便来到了文史君今日要着重提到的科举制,今以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为例,说一说这明清时期的科举。


汉武帝剧照
二、儒林众生像清代巨著,讽刺佳作,这些都是对《儒林外史》的称赞之语,历来众多人看重于《儒林外史》中那惊叹妙绝的讽刺之语,讽世之喻,但其中吴敬梓对于清代时期科举制度的诸多描写亦有重要价值。鲁迅曾言此部书为“乃秉持公心,指挝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既有讽刺之心,又不缺意义之佳作,以笔下风趣自成儒林群像,以讽喻之理贯穿全书,落成经典。


吴敬梓人像
科举制的帷幕之下,《儒林外史》中的众人大都为此冲锋陷阵,但谁又终能修成正果,拿到那进士的名目。清代,科举制已较为完备,是谓集大成者。“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此言在一只名为科举制的大手之下亦有成真之可能。读书需科举,科举为做官,当“官本位”的思潮漫至整朝,科举便成了那“狼争虎斗”的深潭,而《儒林外史》中,吴敬梓正是根据此社会环境刻画了这儒林众生像。


古代科举复原
书中人物大小约三百,以儒林士子占大多数,而吴敬梓所刻画之人大多有实际人物参照,而这些人物的核心思想便是功名富贵。周进哭贡院,那是一番哭天抢地,泣不成声惨别离,痛自身无用忍辱,六十高龄却仍是被称作个“小友”之名。范进中举前,冷眼更是没少落过,而一得知自己中了之时,那发疯之举更是体现了科举制对其心灵的压迫,喜讯如从天降,可范进的心一时却难以承受。匡超人步步走向“科举制”设下的陷阱,从善良的农家儿女,最终堕落成泥。与此番人相对的则是真真正正的人物,便如杜少卿,王冕、庄绍光等。


京剧《范进中举》
三、科举为媒,做官有道科举可谓是进入官场的一大途径,以此作为媒介,进入官场,开启仕途,而这“做官”虽是众多人心想之事,所谓“官诀”便是做官的道理。林同济曾在《文化形态史观》中提到:“投桃、报李、拍马、捧场,此手腕也。标榜、拉拢、结拜、联襟、亦手腕也、排挤、造谣、掠功、嫁祸,又手腕也。”用尽诸多手腕,花去诸多气力,作态作假是谓之做官也。


古代官员形象
《儒林外史》中的那些进科举,入仕途之人,大多为做官,做官敛财,而真正能成为清官者甚少,更不用说在吴敬梓这讽刺小说之中,居朝堂之上便成了这些士子的目标。
论官场成败得失,诸位自有多番见解,若从吴敬梓所作《儒林外史》中细细探之,可见得其中一番真意。观儒林,看众生,当儒士,多讽刺。《儒林外史》字词之间,透露出对科举制的浓重批判,读书原为完善自身涵养、学问,乃可知反倒被功名利禄给迷住了心神。

可以,武则天时代就有武举了。

历史上通过科举入仕的名人有张廷玉。

张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

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张廷玉的政治举措:

张廷玉首先从小处做起,堵塞住所有漏洞。由于深得康熙皇帝信任,他曾经三任会试同考官,这在当时几乎是无人能及的。

一般人很容易在任考官时收受好处,即使考前不收好处,考完之后,被录取的进士们作为门生来给老师送上礼金,作为答谢,称为“纨敬”。

这在当时是普遍现象,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俸禄之外的补充收入。而张廷玉不仅在入闱之前摒绝送礼,试毕门生来谢,他也一律只象征性的收一点礼品,而绝对不受重金。他以同乡左光斗的故事勉励自己也教育门生



清朝

纪昀(jǐ yún),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三十一岁考中
进士,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任编修,办理院事。著有《四库全书》。

刘庸 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诸城县逄戈庄(今属高密市)人。 刘墉是乾隆(1751)十六年的进士,历任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

刘春霖是光绪甲辰科状元,正式名称应为“一甲一名进士及第”。这年是清末光绪三十年,即公元一九零四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会试”。自此,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上千年的“科举制度”便彻底结束。刘春霖不但是清代的末科状元,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清朝可能是离现在比较近,出名的进士有记载的很多,像晚清的军政重臣曾国藩,李鸿章,林则徐以及很多抗击侵略的朝廷官员人物中很多都是进士出身。

明朝

袁崇焕 (1584~1630年) 字元素,号自如。广西藤县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本人认为是名将]

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明朝重臣,松山之败后降清。 万历四十三年(1615),23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举人。次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张居正,汉族,字叔大,少名白圭,号太岳,谥号“文忠”,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又称张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16岁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

元朝

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以字行。刘伯温于元统元年(1339年)考取进士。

金朝

王鹗(公元1191-1274年),字百一。金朝状元,元初大臣。《金史》的编撰者之一。著有《应物集》(已佚)、《汝南遗事》等。

宋朝

韩 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25~35岁,中进士。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

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欧阳修成为进士。

文天祥,(1236—1283),男,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民族英雄。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此外,王安石,范仲淹,刘禹锡,陆游,等等

唐朝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公元698-公元766年),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

科举进士制度起源于隋朝,隋朝太短,不好找。自唐朝起,进士有考中的,有皇帝赐予的,我只能找了一部分,仅供参考。

清朝:
1、纳兰容若:18岁顺天府乡试中举人。康熙十五年殿试二甲第七名,中进士。
2:吴三桂:崇祯元年武科举人。
3、纪晓岚:乾隆十九年中进士。
4、刘墉:乾隆十六年殿试,中二甲第二名进士。
5、林则徐:嘉庆九年乡试第29名,中举人
6、陈廷敬:顺治十五年进士,
7、年羹尧: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授职翰林院职。
8、李光地:康熙三年乡试中举人。康熙九年会试中二甲第二名,中进士。
9、张廷玉: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授翰林院。
10、郑板桥:雍正十年,中举人。乾隆元年礼部会试中贡士,同年殿试二甲第88名中进士。
11、姚启圣:康熙二年在八旗乡试中考中第一名,
12、刘统勋:康熙五十六年中举人,雍正二年进士
13、李鸿章:道光24年应顺天府乡试中举人,道光27年中进士二甲第13名。
14、曾国藩:道光十四年湖南乡试36名中举人,道光十八年,殿试三甲第42名,朝考列一等第3名,为翰林院庶吉士。
15、张之洞:14岁县试第一名中秀才,16岁顺天府乡试第一名中举人,27岁中探花进士第三名。
16、张之万:道光二十七年状元,张之洞哥哥,做过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最后为一品大学士。
17、左宗棠:虽不是科举出身,但道光七年长沙府试中第二名,1830年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次年入湘水校经堂,年度的考试中,7次名列第一。
18、魏源:道光二年举人第二,道光二十四年礼部会试中进士。
19、翁同酥:咸丰六年一甲一名状元。
20、康有为:1895年会试中进士,任工部主事。
21、梁启超:1889广东乡试中举人。
22、徐世昌:前清举人,后中进士
23、张謇:光绪十一年乡试第二名中举人,1894 年,光绪二十年会试一等第十一名举人,西太后六十寿辰恩科状元。
24、蔡元培:光绪十年秀才,光绪十五中举人。光绪十六年会试中贡士,光绪十八年殿试二甲三十四名中进士,钦点翰林。

唐宋明
1、王维:玄宗开元九年进士及第(又说同年状元)。
2、柳公权:唐元和三年进士及第。
3、张九龄: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
4、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中进士,
5、柳宗元:贞观九年中进士,
6、刘禹锡:贞观九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
7、元结:天宝十二年进士及第。
8、孟郊: 贞元八年进士不中,贞元九年再不中,贞元十二年得中进士。
9、韩愈:唐德宗贞元八年登进士第。
10、郭子仪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 。
11、白居易:唐贞观十六年中进士。
12、李商隐:唐文宗开成二年进士,
13、宋之问:上元进士,。 ”
14、张籍贞元十五年进士。
15、贺知章:则天证圣元年中进士、中乙未科状元,。
16、狄仁杰:玄宗年间明经科考试及第
16、杜牧:唐文宗大和二年中进士。
17、杨炯:上元三年应制举试及第。
18、王勃:乾封元年应科试及第。
19、陈子昂:文明元年进士及第
20、张九龄: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
21、王昌龄: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
22、范仲淹: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及第。
23、欧阳修:宋仁宗天圣七年国子学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中监元和解元。天圣八年礼部省试获第一为省元,为“连中三元”。同年殿试十四名,二甲进士及第。
24、王安石: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第四名,
25、苏洵:宋仁宗嘉祐进士
26、苏轼:宋仁宗年间进士
27、苏辙:宋仁宗嘉祐二年兄弟同榜进士名登五甲,嘉祐六年殿试四等。
28、黄庭坚:宋治平四年中进士,
29、蔡京:熙宁三年进士及第。
30、沈括:嘉祐八年进士及第。
31、秦观:元丰八年(1085年)中进士,
32、李遵顼:西夏天庆十年廷试状元,后为西夏国皇帝。
:33、司马光:仁宗宝元元年会试中进士甲科。
34、包拯:仁宗天圣五年中进士。
35、寇准:宋太平兴国五年进士
36、朱熹19岁中进士。
37、陆游: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时期进士。
38、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宝祐四年状元及第。
39、秦桧:宋徽宗政和中进士。
40、张邦昌:进士出身
41、刘伯温:元统元年大都会试中进士,
42、施耐庵:29岁中举人,35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43、吴承恩:嘉靖二十九年50岁贡生。
44、张居正:嘉靖十九年中乡试举人,嘉靖二十六年23岁中二甲第九名进士。
45、海瑞:嘉靖二十八年乡试中举。
46、徐光启:20岁时中秀才,36岁中举人,万历三十二年43岁时中进士。
47、唐伯虎:江南贡院第一,29岁应天府公试中第一名解元。
48、祝枝山:三十三岁乡试举人。
49、汤显祖:21岁中举人34岁中进士。。
50、严嵩:弘治十八十九岁中举人,弘治十八年二十五岁中进士。
51、史可法:崇祯元年中进士,
52、于谦:永乐十九年辛丑科进士
53、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

清朝

纪昀(jǐ yún),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三十一岁考中
进士,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任编修,办理院事。著有《四库全书》。

刘庸 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诸城县逄戈庄(今属高密市)人。 刘墉是乾隆(1751)十六年的进士,历任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

刘春霖是光绪甲辰科状元,正式名称应为“一甲一名进士及第”。这年是清末光绪三十年,即公元一九零四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会试”。自此,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上千年的“科举制度”便彻底结束。刘春霖不但是清代的末科状元,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清朝可能是离现在比较近,出名的进士有记载的很多,像晚清的军政重臣曾国藩,李鸿章,林则徐以及很多抗击侵略的朝廷官员人物中很多都是进士出身。

明朝

袁崇焕 (1584~1630年) 字元素,号自如。广西藤县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本人认为是名将]

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明朝重臣,松山之败后降清。 万历四十三年(1615),23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举人。次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张居正,汉族,字叔大,少名白圭,号太岳,谥号“文忠”,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又称张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16岁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

元朝

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以字行。刘伯温于元统元年(1339年)考取进士。

金朝

王鹗(公元1191-1274年),字百一。金朝状元,元初大臣。《金史》的编撰者之一。著有《应物集》(已佚)、《汝南遗事》等。

宋朝

韩 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25~35岁,中进士。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

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欧阳修成为进士。

文天祥,(1236—1283),男,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民族英雄。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此外,王安石,范仲淹,刘禹锡,陆游,等等

唐朝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公元698-公元766年),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

科举进士制度起源于隋朝,隋朝太短,不好找。自唐朝起,进士有考中的,有皇帝赐予的,我只能找了一部分,仅供参考。
------------------------------------
附:帮忙确认李白和杜甫是不是进士出身,我怎么找不到啊

古代自隋朝以后基本上都有功名。

明朝的如解缙,于谦,王守仁,海瑞,张居正,袁崇焕,史可法等等。


历史上通过科举入仕的名人有谁?视频

相关评论:
  • 18776375458历史上通过科举入仕的名人有谁?
    危韦所历史上通过科举入仕的名人之一是张廷玉。他是康熙三十九年的进士,随后改任庶吉士,授职检讨,并进入南书房,从而涉足权力核心。在康熙朝,他官至刑部左侍郎,致力于整顿官场风气。雍正帝登基后,张廷玉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要职,还曾被任命为保和殿大学士,成为首席军机大臣,对军机处...

  • 18776375458历史上通过科举入仕的名人有谁?
    危韦所历史上通过科举入仕的名人有张廷玉。张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

  • 18776375458历史状元名人排名 中国古代十大最出名的状元
    危韦所赵楷是生于建中靖国元年十一月的宋朝宗室,宋徽宗第三子,最早叫赵焕,在崇宁元年八月改名为赵楷,并于政和八年成为科举考试中考中第一名的庄园,在锦鲤靖康之变后与皇兄和复印一起被俘北上,押往金国。7.史大成 史大成字及超,号立庵,出生于1621年的清朝顺治十二年汉榜状元,是清朝浙江首位庄园,在...

  • 18776375458历史上通过科举入仕的名人有谁???
    危韦所不过我觉得通过考试有名的有许士林 许仙他儿子 考上状元 把他妈从雷锋塔下救出来了 还有 范进。。。哈哈 参考资料:张群语录

  • 18776375458清朝科举出身的名人
    危韦所李鸿章在科举入仕前,长期在家乡以课馆为业。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他入选优贡并奉父命入京应翌年(甲辰)顺天乡试,一举中试;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二甲第十三名进士,朝考改翰林院庶吉士。很多很多,不过清朝牛人好像没有几个科举取得好成绩的。查了一下清朝状元居然没有认识的。看来清朝...

  • 18776375458曲线入仕的姚广孝,他的野心有多大?
    危韦所在当时,有一种入仕途径名为“诏通儒书僧试礼部”,也就是皇帝发布诏书,邀请知识渊博的僧人、学者前来礼部参加考试,通过就能当官。实际上这种考试几乎等同于走过场,能够参与其中的,实际上就是被朝廷内定为“大师”的著名人物。显然,对于姚广孝这种博学多才的人来说,先出名、再入仕,显然比苦哈哈的一级级考科举容易...

  • 18776375458公元669年名人逝世
    危韦所公元669年,两位名人在这一年相继离世,他们的事迹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首先,王义方,这位泗州涟水(今江苏涟水)人,博学多识,通晓五经,凭借明经科举入仕。他以正直和傲骨著称,不愿依附权贵,赢得了良好的声誉。魏征对他的评价很高,曾打算以侄女嫁给他,但王义方坚持原则,婉拒了这一...

  • 18776375458志存高远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危韦所志存高远的名人故事:1、明朝时期,李时珍背弃父亲要他读八股文科举入仕的愿望,一心阅读医书《神农本草》,发现其中很多中药没有详细记载,决心认真编写一部详尽的医书。他对书中的每一种中药都十分认真地考证,经过30多年终于完成《本草纲目》巨著。2、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小...

  • 18776375458古代文人积极入世的事例
    危韦所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这种思想对进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都受其影响。2、李白 李白《明堂赋》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谋求官位,其写作时间为开元二十七年拆毁明堂...

  • 18776375458戴家堡村历史名人
    危韦所淳祐元年(1241)辛丑科,戴家堡的戴应发更是科举考试中的耀眼明星,他以武榜眼的身份入仕,官至门舍人和高州刺史,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此外,戴松龙、戴应极和戴梅孙也纷纷通过科考,成为武进士,分别担任海门县令和桂阳县令,为地方治理作出了贡献。到了南宋咸淳元年(1265)乙丑科,...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