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通过科举入仕的名人有谁?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历史上通过科举入仕的名人之一是张廷玉。他是康熙三十九年的进士,随后改任庶吉士,授职检讨,并进入南书房,从而涉足权力核心。在康熙朝,他官至刑部左侍郎,致力于整顿官场风气。雍正帝登基后,张廷玉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要职,还曾被任命为保和殿大学士,成为首席军机大臣,对军机处制度的完善功不可没。乾隆帝即位后,由于与皇帝的关系逐渐紧张,张廷玉晚年离职回家。乾隆二十年,他以八十四岁高龄在家中去世,被追赠谥号“文和”,并作为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享有了极高的荣誉。
张廷玉的政治举措包括从小处着手,堵塞所有漏洞。由于深受康熙帝的信赖,他三次担任会试同考官,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他严格自律,不但在考前拒绝收受好处,而且在考后,对于门生送上的礼金,他也只接受象征性的少量,坚决不受厚礼。他以同乡左光斗的故事来勉励自己,并以此教育门生。


历史上通过科举入仕的名人有谁?视频

相关评论:
  • 19749147136有远大志向的名人故事?
    柯欢睿5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不论是窗帘上、衣架上、橱柜上、床头上、镜子上,到处都挂着一串串小纸片,走近一看,原来纸片上都写着美妙的词语、生动的比喻,有用的资料。他把纸片挂在房间的各个部位。是为了在睡觉、穿衣、刮脸、踱步时,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都能记诵。外出时他也在衣袋里装着不...

  • 19749147136在历史上,淄博都有哪些名人?
    柯欢睿除了以上这些历史名人之外,出身淄博历史名人还有唐朝时期的著名宰相房玄龄。房玄龄年仅十八岁便成功科举中榜并凭此顺利入仕,入仕之后依附于秦王李世民。之后他为秦王发动玄武门之变出谋划策,待秦王顺利夺权之后他便越发得到重用。在李世民所设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房玄龄便是其中一员。

  • 19749147136名人故事
    柯欢睿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 19749147136我市在台代表人士有:素有“一代循使”之称的沁阳籍台历史名人是
    柯欢睿虽然已经出仕为官,但以举人身份出仕并非李拔所愿,他深知这样仕途不会走得太远,因此从没有放弃学业,而是做到为官就学两不误。经两次的北上廷试,终于在乾隆十六年辛未科,高中进士,时年38岁。从此,揭开他入仕为官的新征程,并在湖北就地升任衡州、永川、岳阳、汉阳府同知,后擢升宜昌知府。就在李拔...

  • 19749147136历史上通过科举入仕的名人有谁?
    柯欢睿从宋朝开始,只要是文官,几乎都是靠科举考试。所以说能记入历史的文化官员等名人,几乎都是考科举考试的。不靠科举考试的才是凤毛麟角。

  • 19749147136名人背后见不得人的事,他是初唐四杰之一,为了隐瞒罪行杀好友,怎么回 ...
    柯欢睿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很多“神童”,小小年纪就能写出华美的文章或诗句。可谓年少成名。然而,在这些名人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见不得人的事情。比如削墙借光的匡衡,从小就以读书著称。长大后,他也当了宰相,但却是个贪官。《同情农民》诗的作者李绅,是一个人品和官品都极差的人。除了上述等人,还有一...

  • 19749147136中国名人故事
    柯欢睿也正因如此,使徐有功能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一位名留青史的专职"法官",被当时人誉为"自古无有"的好官。� 狄仁杰--狄仁杰(公元607-700),字怀英,唐朝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

  • 19749147136谁知道衡水饶阳县的历史名人
    柯欢睿李义府早年以荐举入仕,历任门下典仪、监察御史、太子舍人、中书舍人。李湛,瀛州饶阳人。唐朝大臣,李义府少子。年六岁时,以父贵授周王文学。神龙初,累迁右散骑常侍,袭封河间郡公。王振东少将是河北省饶阳县人,1916年出生于雇农家庭。1938年在中共饶阳县早期共产党人于时雨影响下同张曙光,耿佩伦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749147136姓范的名人,宋朝第一人物
    柯欢睿除了范仲淹,范姓历史名人还有谁? 1、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 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

  • 19749147136在唐朝时期,入仕为官除了需要考试外还要什么推荐?
    柯欢睿幸运儿通过层层考试会经历秀才、举人、进士及状元、榜眼或探花的身份之变,这些考试也为他们打开了晋升渠道,一举成名、为官为宦、光宗耀祖,那都不叫事儿了!唐代前期,考试不仅要看成绩,还规定要有名人推荐,所以进京赶考的考生们还要拜码头找靠山,以期被人慧眼识珠。在古代,科举考试录取的人数比...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