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推崇天命论?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求韩愈的天命论文章~

儒家的创始者孔子,虽不语怪、力、乱、神,但仍是肯定天命与鬼神之存在;西汉以来,儒学为适应封建帝王统治之需要,大力宣扬君权天授,符命之说.韩愈在三家的争论的焦点中,力排佛、道家,以树立儒学之道统,在天人关系的课题上,他亦继承了传统儒学的天命论.他继承了汉代儒学的天人感应之说,宣扬道统天命论,深信"唐受天命为天子"[1],在其诗、文、论、书等著作中,一再地宣扬天命论之思想.然因其仕途追(邅),际遇坎坷,而又时有不同之看法.今试析其天人思想如下.

文章摘要: 儒家的创始者孔子,虽不语怪、力、乱、神。但仍是肯定天命与鬼神之存在;西汉以来。儒学为适应封建帝王统治之需要。大力宣扬君权天授。苻命之说。韩愈在三家的争论的焦点中,力排佛、道家,以树立儒学之道统。在天人关系的课题上,他亦继承了传统儒学的天命论。他继承了汉代儒学的天人感应之说,宣扬道统天命论,深信“唐受天命为天子”,在其诗、文、论、书等著作中,一再地宣扬天命论之思想。然因其仕途迍这。际遇坎坷,而又时有不同之看法。今试析其天人思想如下。
文章快照: 尊崇天命韩愈将天视为能赏善罚恶,有意志的主宰者。他曾说:“君子病乎在己,而顺乎在天。??所谓病乎在己者仁义存乎内,彼圣贤者能推而广之,而我蠢焉为众人。所谓顺乎在天者,贵贱穷通之来,平吾心而随顺之,不以累于其初。”阁“三子者之鸣信普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圈其意是以为人之贵贱祸福,胥赖天意志所定,人当以平心随顺处之,勿妄生愤懑疑虑。上人之遭遇之幸与不幸,诚非个人之力量所能改变,于是在友人孟东野遭遇困逆之际,劝其应“知其为天所假,自当听天所命”问,淡视宦海之浮沉,摆脱消极苦闷,振作自强,自可成为时代之善鸣者,于此无疑的是韩愈天命观的反映,即使是他自己于遭逢怀才不遇之时,亦日:“盖上天之生予,亦有期于下地。盍求配于古人,独怊恨而无位,惟得之而不能,乃鬼神之所戏。


韩愈:推崇天命论。为维护封建统治,用儒家天命论和封建纲常反对佛道观点。
柳宗元:反对天命论。天地无意志,不能赏罚;帝王受命不于天,于其人;历史发展非圣人意.势也:
刘禹锡:反对天命论。人能胜于天,人们解释不了不合理现象,就不得不归之天命。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授殷天下,其德安施?

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摘自屈原《天问》本始之茫,诞者传焉。鸿灵幽纷,易可言焉!往来屯屯,厖昧革化,惟元气存,而何为焉!位庸庇民,仁克莅之。纣淫以害,师殛圮之。

——摘柳宗元《天对》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见之于他的《无论》,这篇哲学论著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论点,反对天命论。刘禹锡发展了这种唯物主义,而这篇文章无一语谈到这一大问题,是个缺点。

——摘自林克《在毛泽东身边的岁月片断》(见《缅怀毛泽东》下册第566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天问》了不起,几千年以前,提出各种问题,关于宇宙,关于自然,

关于历史。——摘自毛泽东1964年8月18日在北戴河的谈话

主席认为柳宗元的文章的思想性比较韩愈的高,不过文章难读一些。他指出;屈原写过《天问》,过了一千年才有柳宗元写《天对》,胆子很大。我问主席能否说柳宗元是唯物主义者?他说顶多能说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成份。主席很推崇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他就很欣赏。主席对历史实在熟,说到这两句诗时,立刻说出这首诗是刘禹锡送白居易的。刘禹锡的文章不多,但他所作《天论》三篇,主张‘天与人交相胜’之说,他的反对迷信,反对因果报应的思想,主席给以较高的评价。我问主席,刘禹锡可否算作是唐朝的一个朴素唯物主义者?主席说:“可以。”主席对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评价与我们想的不同,他都同我们作了具体分析。

——摘自毛泽东1965年6月20日在上海同刘大杰的谈话(见《毛泽东在上海》第143页,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

〔解析〕

作为进步的政治家和诗人,屈原以其独特的艺术想象和批判精神,在《天问》中提出了170多个疑问,内容涉及天地的形成和结构,以及人类社会变迁的种种神话传说,诸如伏羲为帝,女娲造人,殷受天命等等既成的传说和信念,屈原都表示了大胆的怀疑和驳难,体现了神话不可依,天命不可待的历史理性观念。故鲁迅说屈原的《天问》“怀疑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

《天对》是柳宗元被谪贬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写的论著,它以逐段回答《天问》的形式,批判地继承了《天问》的思想,发展了荀况的“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观点和王充等人的“元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学说,并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成果,批驳了各种把自然界神化的传说和神灵创世的廖论。作者认为:在天地未形成以前,宇宙间只存在着一种叫做“元气”的原始物质;宇宙是无限的;天地万物是由宇宙间阴阳两种元气的变化产生的。这些观点,不但坚持了唯物论,而且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对推进我国古代唯物主义的宇宙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作者还运用无神论去解释历史,驳斥了“群权神授”的谬说,指出人心的向背是决定王朝兴废的主要原因,这在当时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天问》既是一篇气势磅礴的文学作品,又是一篇表达历史理性思维的哲学论著,把二者结合起来,屈原是第一个。故引起思想家而兼诗人的毛泽东的重视。《天问》的“了不起”,在于它提出了问题;《天对》的了不起,则在于它以唯物主义思想和诗的形式回答了问题,而且《天问》产生以来,就这么一篇有胆识的“对”,这是毛泽东格外推崇柳宗元的地方。

毛泽东认为,要全面准确地评价柳宗元的文学创作的积极意义,就不能抛开他在唯物主义思想方面的突出贡献。《光明日报》1959年3月1日刊载了一位文学史家写的读书札记《柳宗元的诗》,简要分析了柳宗元的政治讽喻、反映民生疾苦、抒发个人牢骚、离乡去国的悲愁几类题材的作品。毛泽东读后,对工作人员谈了自己的看法:“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见之于他的《天说》,刘禹锡发展了这种唯物主义;而这篇文章无一语谈到这一大问题。是个缺点。”我们在前面引的那段话。工作人员在回忆中说到柳宗元的《天论》,提出“天与人交相胜”的观点,可能是误记。提出这个观点的是刘禹锡的《天论》,但柳宗元是赞成这个观点的。柳宗元在读到刘禹锡的《天论》后,曾写了《答刘禹锡〈天论〉书》,说刚读时,“大喜,谓有以开吾志虑”,在这篇文章,他便引了刘的天人“交胜”之说。

刘禹锡写《天论》,则是起因于柳宗元的另一篇文章,叫《天说》。刘的意思是要欲毕《天说》未究之言。《天说》是柳宗元在永州时写的一篇短文,是同韩愈就天有无意志问题进行论战的。韩愈认为天有意志,能赏功罚祸,柳宗元在这篇文章中说天地、元气、阴阳都是物质,没有意志,人类社会是“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毛泽东对这篇文章很熟悉。1963年5月在杭州中央工作会议期间的一次谈话中说:“柳宗元30岁到40岁有10年都在永州,他的山水散文,与韩愈论辩的文章,就是在永州写的。”

毛泽东说“刘禹锡发展了这种唯物主义”,是指刘禹锡的《天论》(上、中、下)。《天论》是刘禹锡的哲学思想的代表作,主要论述了天的物质性、天与人的关系、产生天命论的根源三大问题。柳宗元的《天说》只阐明了天人相异的观点,刘禹锡的《天论》3篇则进一步提出了“天非务胜乎人”,而“人诚务胜乎天”的观点,所以说是“发展了”柳宗元的唯物主义。

刘大杰在《一次不平常的会见》这篇文章中还记叙,毛泽东1965年6月20日同他的谈话中,还从天命观说到王安石。刘大杰说:对于宋朝的王安石,我们一向总以为他能反对天命、反对封建宗法是他的进步之处。主席却认为,在王安石之前已经有人提出过反对天命、反对封建宗法的思想,譬如屈原、王充。主席说:王安石最可贵之处在于他提出了“人言不足恤”的思想,在神宗皇帝时代,他搞变法,当时很多人攻击他,他不害怕。封建社会不比今天,舆论可以杀人,他能挺得住,这一点不容易做到。主席还说:“要学习王安石这种‘人言不足恤’的精神,不要害怕批评,要敢于发展、坚持自己的见解。”

毛泽东由此及披地阅读和评论《天问、《天对》、《天说、《天论》以及王安石的“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足见其读书方法之一斑,也说明他对古代哲学中“天人关系”这一课题的重视。

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

  韩愈主张唯心主义的~他认为,天有意志,能赏罚。贵贱祸福都取决于天的意志,人对天只能随顺敬畏,不可以人力改变天命。

  刘禹锡和柳宗元这两位极人臣 主张的是唯物主义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他认为,宇宙没有起点,也没有极限,天地未分之前,只有元气,天地既分之后,元气充塞其间。天地、元气、阴阳都是物质的,都没有意志,不可能赏功罚祸。向天呼号,希望它进行赏罚,希望得到它的怜悯,都是非常荒谬的。
  他反对君权神授思想,认为帝王“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他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遵循着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必然之势,指出历史的发展“非圣人意也,势也”。但是柳宗元的唯物论是不彻底的,他崇信佛教,其思想中有明显的唯心主义成分。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他进一步探索天与人的关系。认为天与人各有其特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人虽不能干预自然界的职能和规律,但却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
  他还认为,当是非颠倒,法制不行,赏罚不明时,人们对不合理现象找不到解释,就不得不把一切归之于天命,神就是由人在这种情况下创造出来的。 刘禹锡的唯物论也是不彻底的,他也和柳宗元一样崇信佛教。


韩愈推崇天命论?视频

相关评论:
  • 13422265495韩愈推崇天命论?
    蒲子轮韩愈:推崇天命论。为维护封建统治,用儒家天命论和封建纲常反对佛道观点。柳宗元:反对天命论。天地无意志,不能赏罚;帝王受命不于天,于其人;历史发展非圣人意.势也:刘禹锡:反对天命论。人能胜于天,人们解释不了不合理现象,就不得不归之天命。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

  • 13422265495评价历史人物韩愈
    蒲子轮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著有《韩昌黎集》四

  • 13422265495求韩愈的天命论文章
    蒲子轮儒学为适应封建帝王统治之需要,大力宣扬君权天授,符命之说.韩愈在三家的争论的焦点中,力排佛、道家,以树立儒学之道统,在天人关系的课题上,他亦继承了传统儒学的天命论.他继承了汉代儒学的天人感应之说,宣扬道统天命论,深信"唐受天命为天子"[1],...

  • 13422265495韩愈是哪一个朝代的人
    蒲子轮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中文名韩愈 别名韩退之、韩昌黎 出生地河内河阳...

  • 13422265495韩愈在教育理论方面有什么新的发展?
    蒲子轮韩愈的《原性》从天命论出发,论述人性三品,借以说明教育的作用和规定教育权利。他认为人由天命而生,人性也由天命而成,人性三个等级和人性五项道德内容,都本于天命。这种人性三品的理论,把封建的仁、礼、信、义、智等道德原则,说成是人天生的本性,作为区分善恶的标准,使各阶级各阶层的人,都...

  • 13422265495韩愈这个人的生平简介.
    蒲子轮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

  • 13422265495韩愈既充分肯定了柳宗元的政绩,有推崇他在文学词章上的成就,认为这比做...
    蒲子轮又有可能是韩愈跟柳宗元在政界是不同派系的,但同时作为文坛好手又彼此惺惺相惜,韩愈看到柳宗元的种种,就是感叹,啊,你其实做的不错,为国为民的,但是江山天下并不是靠这样就能治理好守护好的,我觉得你还是好好做个诗人胜过做丞相。以上都是我的臆测,你得对比一下韩愈的这番话和柳宗元的人生轨迹...

  • 13422265495论述韩愈的“性三品说”及教育作用的思想。
    蒲子轮【答案】:从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出发,韩愈提出了“性三品”的主张又以此为理论依据,阐述了教育的作用。(1)韩愈认为人性有上、中、下三品,还有仁义礼智信五项道德内容,上品的人是善的,中品的人可导而上下,下品的人是恶的。人性中除了性之外。还有情。情与性相对应地也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

  • 13422265495《马说》的译文和解析,作者韩愈的有关资料
    蒲子轮贞元十九年冬,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在任不过二个月,为了体恤民情,忠于职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因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令。韩愈三年任职阳山令,深入民间,参加山民耕作和鱼猎活动,爱民惠政德礼文治,《新唐书·韩愈传》因此特书“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阳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韩愈门下,与...

  • 13422265495韩愈关于教育方面的挖掘
    蒲子轮韩愈是“性三品”论者。他写了《原性》一文,表达了他人性论的基本观点。他认为人性是先天的,人性具有“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品质;“性”分上中下三品。上品的人“善焉”,中品的人“可导而上下也”,而下品的人则是“恶焉”。他认为性之外还有情,情是“接于物而生的”,它包括“...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