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伦理学》所阐发的哲学思想在近现代欧洲哲学史上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三)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人类幸福的灯塔

在人类思想史上,有一百个哲学家,就会有一百种研究哲学的道路。有些思想家,是从物理学的问题走向哲学的,有些思想家是从纯粹数学的问题走向哲学的,还有些思想家是从逻辑或形而上学的问题走向哲学的,但斯宾诺莎则是从人的行为问题走向哲学的。确实,没有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会对人生的归宿问题无动于衷,但也同样没有几个思想家会像斯宾诺莎那样清楚明白地感受到其紧迫性。斯宾诺莎并不是把它作为一个理论问题来做纯学术的探讨,或自认为是人生导师需对它挥笔指点一番,而是为了他自身感受到的紧迫性,为了作为哲学家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知道,英国哲学家休谟曾经写道,当他走出沉思的书斋而步入现实的世界时,他就把他的哲学置之脑后了,因为他的哲学与世俗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而不可逾越。

但是,斯宾诺莎是以一种求真求实的态度来研究哲学的。他甚至可以连续三个月闭门不出,精心构造他自己和其他人都能“真正”生活在世界上的哲学。他忘我地努力唤醒早已为人们所淡漠的人的理性良知,去探索崎岖不平的心智发展历程,以求得人生的哲学回归。

斯宾诺莎的哲学具有明显的伦理化的倾向,可以说,他首先是位道德学家,而后才是位哲学家。他公开宣称:“我志在使一切科学都集中于一个目的或一个理想,就是达到……最高的人生圆满境界。”正是由于高度重视伦理学,把伦理学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最后归宿,所以,斯宾诺莎才把自己最重要的著作叫做《伦理学》。斯宾诺莎作为一位先进的思想家,他试图站在时代的前列,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生活的指针”,规劝人们树立并实践一种新的人生哲学和幸福观,即把对知识的追求看做是心灵的最高幸福,看做行为的真正的善。因为对知识的追求和获得,可以使心灵经常欢欣愉快,不会受到苦恼的侵袭。

斯宾诺莎认为,人们要有效地获取幸福,首先必须要致力于追寻一个“不变的”和“共同的”善。我们常常碰到的现实生活中所谓“善”的事物,如财富、荣誉、感官的放纵都是虚幻和无益的。

人们必须摆脱常识的束缚,办法就是寻求一种“善”,它既不是琐碎的,也不是变动不居的,而且所有的人都可以享有它。这是最值得我们希望和全力以赴去寻找的东西。这个最高的“善”就是人类对作为存在的整体的神或自然的直观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最大幸福。

要实现幸福,斯宾诺莎建议我们,还必须理解我们自身。人们应该相互帮助,以达到自身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真正幸福的人,他必将慷慨地对待别人,因为,他知道这样会给别人带来幸福,也会使别人最慷慨地对待自己。

斯宾诺莎还认为,我们想象分享对神的爱的人越多,在我们心中对神的爱就越强烈。对“善”的追求并非是个人的所有物。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在于享受善的东西,而不在于自认为只有自己一个人享受它。爱、愉快、幸福,这些灵魂的财富只有慷慨地与别人分享时,才能最好地享受。因此,为了你自己,你也必须爱他人、爱人类、爱神。这就是我们到这个世界上来的缘由。

同样,从人类与整个世界的关系来看,我们人类只不过是宇宙大机器上的一个齿轮。推动这个机器的是永恒的神的力量,这个机器按照神圣的自然法则运转。我们只有意愿,而没有绝对自由意志。也就是说,我们的一切行为,就像我们的容貌和肌肤,完全依赖于远远超出人类想象能力的自然力量。我们知道我们不该做什么,但我们没有自由或力量不那样去做。我们被允许在生活的戏剧中做有兴趣的观众,但我们对它的导演却没有发言权。我们的灵魂应保持平静,不要胡思乱想。我们的最大幸福,就是对神的认识。那些希望神对他们的正当生活和高尚行为如同对不折不扣的服役一样给予报答的人,离美德的真正价值是何等的遥远啊!同时,我们对于命运的转换要镇静地对待和忍受,要拿出笑的勇气,要学会自我满足。一切事物都是依照同样的必然性出于神的永恒的命运。

这样,人只有在神的这个永恒体系中,才能理解自己存在的真正价值。对神的理智的爱使我们理性的生活成为永恒的喜悦,它是给予我们存在以真实意义的最重要的情感。有了爱,死亡的痛苦就会消失。每个人的生命像池塘中的月光,朦朦胧胧很美,但池塘干涸了,这种美感消失了,人的生命也终结了,但月光照样洒向大地,创造着新的美感。所以,个别人的身体死了,但宇宙的灵魂还活着。

因此,每个人的存在都是神圣统一体的一个有联系的部分,个人死的时候,他的灵魂就像一滴水回归大海,像秋天随风飘落的一片片树叶化入泥土,像一个崇高的思想离开理性的联系而进入永恒的历史体系之中。然而,你也是生命之书中重要的一页,没有你,这部书就是不完整的。你有自身做人的一切权利,这是最高神性所赋予的。

由上述可以看出,斯宾诺莎以神为宇宙中心的观点得出了一些令平庸的心灵讨厌的结论。要想宇宙以人为中心,安排得适合人的目的,是无根据的。但是,妄称我们完全知道神的目的,同样也是无根据的。对于斯宾诺莎而言,神不是否定,而是对知识的理想的完成,神不是一个无知的避难所,他是真实解释的根据,和真理是同一个东西。对神的永恒和无限的本质有充分的知识是人的心灵的本质要求。

斯宾诺莎的哲学在他去世后的整整100年内基本被遗忘了,一直到康德之际,在各种重压的冰山之下,斯宾诺莎哲学再次出现了躁动,融化着冰山,发挥着光和热。作为近代理性主义的代表者,在现代思想史的发展中处处可以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的踪迹。(佚名)




为什么说《伦理学》所阐发的哲学思想在近现代欧洲哲学史上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三)视频

相关评论:
  • 15730955681为什么说《伦理学》所阐发的哲学思想在近现代欧洲哲学史上产生了多...
    艾力生答:《伦理学》一书是斯宾诺莎一生哲学思想的结晶。该书所阐述的实体、属性和样式的学说,是17世纪西欧先进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发展的总结,它肯定了唯一独立存在的自然物质实体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整体,坚持了从世界本身来说明世界的唯物主义观点。《伦理学》一书绝不是作者一时心血来潮的偶然作品,不论从思...

  • 15730955681为什么说《伦理学》所阐发的哲学思想在近现代欧洲哲学史上产生了多...
    艾力生答:第一,实体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是实体的具体表现形态。第二,实体是万物的原因,是万物的规律性的根源。第三,实体是属性的总体,是作为整体理解的自然,而属性是实体本质的、根本的特征。这是他的哲学思想的基础。斯宾诺莎首先直截了当地给自因、实体、神等八个概念作了界说,又直接提出了七个公理。然...

  • 15730955681为什么说《伦理学》所阐发的哲学思想在近现代欧洲哲学史上产生了多...
    艾力生答:”正是由于高度重视伦理学,把伦理学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最后归宿,所以,斯宾诺莎才把自己最重要的著作叫做《伦理学》。斯宾诺莎作为一位先进的思想家,他试图站在时代的前列,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生活的指针”,规劝人们树立并实践一种新的人生哲学和幸福观,即把对知识的追求看做是心灵的最高幸福,看...

  • 15730955681为什么说《伦理学》所阐发的哲学思想在近现代欧洲哲学史上产生了多...
    艾力生答: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所阐发的哲学思想在近现代欧洲哲学史上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蕴涵的唯物主义自然观鼓舞着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和德国启蒙思想家,许多思想家通过他指出的神即自然的道路走向了无神论。黑格尔甚至曾说:“要开始研究哲学,就必须首先做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恩格斯也高度评价斯宾诺莎的...

  • 15730955681为什么说《伦理学》所阐发的哲学思想在近现代欧洲哲学史上产生了多...
    艾力生答:这里所说的“我的哲学”即指他当时胸有成竹、计划要写的《伦理学》一书而言。《知性改进论》作为方法论来看,是斯宾诺莎在这一期间认真学习和研究培根的《新工具》和笛卡儿的著作,特别是他的《方法谈》所提示的方法问题的继承、发展与批判。在这部书中,斯宾诺莎深刻思考得出的结论是:人们要从物质当中...

  • 15730955681学术评价对《伦理学》有什么看法?
    艾力生答:《伦理学》所阐发的哲学思想在近现代欧洲哲学史上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斯宾诺莎的唯物主义自然观鼓舞着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和德国启蒙思想家,许多思想家通过他指出的神即自然的道路走向了无神论。歌德等许多文学家和诗人也认真研读并赞美过《伦理学》一书。恩格斯高度评价了斯宾诺莎所提出的实体论、自因...

  • 15730955681伦理学主要有哪些内容?
    艾力生答:求善的过程也就是求真的过程。自由是按必然性行事。总的来说,《伦理学》一书包含了斯宾诺莎的自然观、认识论和伦理学三个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他从自然的必然性出发,通过人的认识这一途径,最后达到人的自由。必然性——认识——自由,这是他的哲学体系的三个环节。

  • 15730955681斯宾诺莎
    艾力生答:斯宾诺莎之所以是笛卡儿所创导的大陆理性派的主要代表之一,显著的表现就在于他在方法论上竭力主张用“几何学的方法”即理性的演绎法,在认识论上片面地强调理性认识而贬低感性认识。不仅他早年发表的论笛卡儿哲学原理的著作,而且连他最主要的哲学著作《伦理学》,都是标明“依几何学方式证明”的,甚至形式上也仿照欧几里德...

  • 15730955681罗国杰有哪些学术上的贡献
    艾力生答:以此为出发点,罗国杰概括出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三方面特点:其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一门理论科学,“它在研究中所要揭示和阐发的应是人类道德现象的最本质、最普遍的联系,是人类道德发展的最一般的过程和规律,是人类道德生活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理论问题”。其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一门规范的科学,它“始终都是...

  • 15730955681举例说明什么叫“兼容并包”?
    艾力生答:杜维明就认为,儒家思想的原初形式是环绕着孔子的仁学而开展的,并借用欧美学坛的名辞,把仁学规定为一种"哲学的人类学(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匡亚明的《孔子评传》、郭沫若的《十批判书》也都把仁学思想视为孔子的思想核心。于是,杨国荣先生就说:"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这已是公认的看法。"实际上,"公认"...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