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治国有方,魏武侯征战有功,魏惠王时他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稀巴烂?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香港的历史~

在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境地就已经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先秦时期,岭南(包括香港)为百越之地,《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 。正史记载中,岭南尽皆“南蛮之地”,至秦军南下始融入文明;但考古学界近年来研究发现,这一观点是“历史的误会”,出土的大量文物表明,岭南地区在秦朝之前已经存在过灿烂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高度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把香港一带纳入其领土,属番禺县管辖。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明确成为那时的中原王朝领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从此时起直至清朝,随着中原文明向南播迁,香港地区得以逐渐发展起来。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东晋成帝咸和六年将南海郡东部划出,另设了一个东莞郡,下辖宝安、兴宁、海丰等六个县。宝安县的辖地,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区和深圳市、东莞市,县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头城。
隋朝又废东莞郡,将辖地并入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也改为隶属南海郡,香港则仍归宝安县管理。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
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迁至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中国元朝时属江西行省,元朝时,在香港西南的屯门,在广州的外港的屯门又设巡检司,驻军,防止海盗入侵,拱卫广州地区。
明朝万历年间从东莞县划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县,为后来的香港地区。香港岛自此由明神宗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为英国殖民地为止,该地区一直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
清朝于1662年派兵到新界,并命令乡民留辫。香港在清朝时,一直在对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香港在地理上与广州唇齿相依,而广州是清朝对外开放的唯一商埠。
在英国占领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个荒岛,岛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笃和石排湾,东部的阿公岩、水井湾等,有一些渔民居住。其他黄泥涌、灯第洲、七姊妹等几处,则有一些小村湾,当时,岛上的居民约3000人。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直至19世纪后期清朝战败后,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使其成为英国殖民地。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俗称“新界租约”),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200多个大小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通过三个条约,英国共占有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达1092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也就是现在整个香港地区的面积。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称为“黑色圣诞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亚洲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
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扩展资料:
位置境域:
香港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5′,北纬22°15′,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以东,西与中国澳门隔海相望,北与深圳市相邻,南临珠海市万山群岛,距广州市约200公里。区域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周围的262个岛屿。陆地总面积为1106.3平方公里,其中港岛80.7平方公里,九龙46.9平方公里,新界978.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为1648.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香港地形主要为丘陵,最高点为海拔958米的大帽山。香港的平地较少,约有两成土地属于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别为元朗平原和粉岭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冲积平原;其次是位于九龙半岛及香港岛北部,从原来狭窄的平地外扩张的填海土地。虽然香港一名取自香港岛,但香港最大的岛屿却是面积比香港岛大2倍多的大屿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香港

读通史,自己整理时代主线,列个时间轴之类时东西挂墙上,一面放世界大事,另一边写同时代的中国史大事(只放你觉得对世界起重要作用的大事,不必事无巨细地都写下来),读书过程中不断补充。比较好的世界史书推荐全球通史,尽管有些错误,但难得在视角不是西方中心,作者又有完整的史识。帕尔默的现代世界史在学术上更站得住,但西方中心也比较严重。另外极简欧洲史脉络清晰,有史识也好读,可以看看。中国史推荐钱穆的国史大纲,配合柏杨的中国人史纲来看。你做的时间轴是否精彩不是关键,对比地把中外通史读完才是关键。

魏文侯是一个治国有方的有为君王,魏武侯又是一个能征善战的有为之人,但是到了魏惠王的时候,他却把前辈们打下的江山全部都浪费了,那么究竟他是怎样把一把好牌打的这样烂的呢?接下来就来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个事情的原因。

魏惠王的战略思维不像先祖们强。

战略方向指的是对战争全局有重要影响的作战方向,因此要想在一场战役之中取得最终的胜利,一开始的战略方向就一定要正确。但是魏惠王目光比较浅薄,对事情没有自己的看法,太过于依赖他人的判断,而且他手下的人战略思维也不咋地,这就导致了魏惠王在作战的时候经常会失利。

其次就说魏惠王太过于注重表面现象。

魏惠王是一个不务实的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他看重的不是如何处理好这件事情,而考虑的是如何把这件事情处理得漂漂亮亮的,魏惠王太过于注重表面的风光了,不注重把事情处理圆满,像他这种性格是没有办法成为一个优秀的君王的,所以说他最后的失败也是一件必然的事情了。

魏惠王不能够知人善任。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古代历史上优秀的君王,在处理用人关系上的时候都非常的精明,比方像曹操就十分擅长用人,魏惠王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很失败了,他用人的时候总是不能完美地发挥出这些人的才能。



受到奸人的挑拨,自己也没弄清楚自己当时的处境,他的对手正是利用这一点无限的夸大他的错误。

因为魏惠王始终不曾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危殆,反而沾沾自喜,继续做自己的事。而他的对手恰好利用这一点,推波助澜,兴风作浪,诱使他在失败的道路上死不旋踵地走下去。

魏惠王受奸人挑拨,导致人才流失,而自己孤立无援还沾沾自喜,导致以失败告终。

受到小人挑拨,导致人才全都流失,不能使人尽其用,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魏文侯治国有方,魏武侯征战有功,魏惠王时他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稀巴烂?视频

相关评论:
  • 19499095137魏文侯治国有方,魏武侯征战有功,魏惠王时他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稀巴烂...
    成思苗魏惠王不能够知人善任。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古代历史上优秀的君王,在处理用人关系上的时候都非常的精明,比方像曹操就十分擅长用人,魏惠王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很失败了,他用人的时候总是不能完美地发挥出这些人的才能。

  • 19499095137舟中敌国成语故事_成语“舟中敌国”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思苗吴起是战国时卫国人,他精通兵法,曾有人把他和孙武并列,称为“孙吴”。魏文侯时,吴起被封为将军,他治军有方,作战有术,打了好多胜仗,深受文侯喜爱。魏文侯去世后,魏武侯即位。吴起仍受武侯重用。一天,魏武侯和大夫们乘舟经过西河,武侯望着滔滔河水和巍巍高山,心里颇为得意,便对大家说:...

  • 19499095137战国时期魏国为什么留不住人才?魏人助秦国变的强盛
    成思苗魏文侯治国有方,国内实力蒸蒸日上,令各国羡慕不已;同时,在应对国际局势问题上,魏文侯出手有策,令韩赵折服,彰显了大国国君的风度,于战国之初一跃而成为诸侯国之首,雄霸天下。《资治通鉴》记载:魏于是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魏文侯一改诸侯列国世家贵族把持朝政的局面,以远见卓识,从决...

  • 19499095137魏武侯武侯任人
    成思苗魏武侯在军事指挥上或许能与父亲魏文侯媲美,但在用人策略上却远逊于其父。文侯时期,魏国人才济济,文侯礼贤下士,如师从子夏,与田子方、段干木为友,更有李悝、吴起、西门豹等贤臣辅佐。他们各司其职,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疆土拓展,魏国一时兴盛。然而,魏武侯继位后,未能延续文侯的用人之道...

  • 19499095137魏武侯四面树敌
    成思苗战国初年,魏武侯犯下不少战略失误,如误失与赵国结盟的机会。面对宿敌秦国,魏氏家族早有恩怨,辅氏之战中魏颗曾生擒秦将杜回。然而魏文侯时期,魏国实力大增,吴起等将领让秦国吃尽苦头。然而魏武侯即位后,对吴起的态度逐渐冷淡,吴起被排挤至投奔楚悼王,秦国因此得以喘息。秦惠公之后,秦国政局...

  • 19499095137战国霸主的衰落之路:魏国为何从吊打四方变成被四方围殴?
    成思苗魏文侯之后,其子魏武侯基本上沿用了他的政策,虽然魏武侯没有那么高的招贤能力,还逼走了吴起,但魏国国势的确仍然在上升,到魏惠王时期达到顶峰,而后衰落。 魏武侯丢弃了「 ”三晋一体”的政策,有事没事就去打一下韩赵,他临终前又没有处理后继承人问题,导致去世后两个儿子争位,韩赵趁机介入...

  • 19499095137一手将魏国送上巅峰,魏武侯又是怎样将魏国推下深渊的?
    成思苗魏武侯在军事谋略上的水平与老爹魏文侯相差并不大,但是谈及用人方面,魏文侯的用人水平,魏武侯那差的可就不是一点半点了。魏文侯在世之时,魏国人才济济,他大力支持创办的“西河学派”更是取代了孔子故里成为了天下文化中心,士子纷纷入魏,魏文侯文有李悝、西门豹,武有吴起、乐羊,...

  • 19499095137魏国实力雄厚曾是最强国,为何最后会被秦国吞并?
    成思苗首先,魏国的君王心胸不够宽广,不懂得知人善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魏文侯、魏武侯还不错,但是后面的几个王就一个不如一个了。当时,吴起和犀首是难得一见的将才,而且也为魏国立下了非常多的战绩,两个人对魏国也是很忠心的。但是,魏国的国王却没什么理由的猜忌这两个人,...

  • 19499095137穷兵黩武的魏武侯是如何逐渐拖垮强大的魏国的?
    成思苗魏武侯,继承了强盛时期的魏国皇位,而他一改父亲的内敛政策,用铁腕方式不断扩张魏国的领土。虽然这种强硬的治国方式把魏国推向了一个发展的高峰,但飞得高,跌得重,魏国在魏武侯的统治之下,也一点点积累着来自各方面的危机。魏武侯把大量的精力都用在了对外战争上。可以说,古代的战争是人命之间的...

  • 19499095137魏武侯的为政举措
    成思苗魏武侯虽在作战指挥上与其父不相上下,但在用人方面就大大逊色于其父魏文侯。文侯之世,魏国人才济济,为诸侯所侧目。文侯“师子夏,友田子方,礼段干木”;又有李悝、吴起、西门豹等名臣;吴起、乐羊制其兵;各司其职,文武相济,魏国大治,开疆拓土,盛极一时。魏武侯承继基业,老臣犹在,但控御无道,致使人才流失。他...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