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在历史上真的是那么不堪吗?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三国演义》中诸葛骂死王朗,正史记载的王朗是否如此不堪?~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北伐时与王朗舌战,最终导致王朗吐血身亡的情节我想很多读者应该都记忆犹新。相信通过这个事件很多人应该对历史上真正的王朗颇有些好奇,下面我们深入这次事件来剖析这部分历史。
对于诸葛亮与王朗的舌战并辱骂至死事件本身本就是作者有意虚构的,所以并不存在诸葛亮的舌战王朗并使其摔下马的这件事,这一段只是罗贯中先生为了故事的精彩,给强行加上去而已。舌战虽然精彩,但遗憾的是在历史上这确实是虚构的,历史上的王朗并没有参与这一场战争,而且毕其一生与诸葛亮也没有直接交集。
虽然历史上王朗去世的时间和诸葛亮北伐的时间在同一年,但依旧是差了半年之久。正史上记载王朗是年老因病而死,而并非是被诸葛亮辱骂至死。
史书记载王朗本名王严,年少时曾师从太师杨赐,少年时因博然群书,通晓古今而闻名于世。青年时被人推举与郎中之职。
初平四年,在董卓被诛杀,汉献帝被李傕郭汜挟持的情况下,王朗因力保汉献帝有功,被封为会稽太守。 王朗为官仁慈,带人和善,在治理会稽期间,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曹操素知王朗贤良,于是上表汉献帝征召王朗入朝,王朗得以回到朝内。曹丕称帝后,王朗没有忘记曹操的知遇之恩,对于曹丕,他忠心耿耿,尽力想佐,他深受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帝王的重用,有着三公老臣之称。
王朗不仅是经天纬地的志国之才,而且他满腹经书,十分的擅长经书制作,在经书创作方面有十分高深的造诣。他为后世留下了《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名传,这些著作中《周易传》犹为出名,在当时,此书也被选为魏国朝廷学习《易》学的人必须考核的内容之一!可见当时统治者对王朗的重视和社会对王朗文采的认可!
从以上可以看出,王朗并非如三国演义之中所述那般不堪,他是一个有着崇高的气节的文人雅士。

  《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口才犀利的文字,除了赤壁之战舌战东吴群儒,就要数六出祁山中的一出祁山”伐魏,魏蜀两军阵前骂死王朗,其日蜀魏两军阵前,王朗首先对诸葛亮说出一大套理论,甚至劝诸葛亮“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

  诸葛亮听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世;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汝既为馅谀之人,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诸葛亮的这段话,针锋相对、言辞刻薄,把王朗骂了个体无完肤,“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也就是说,王朗真的被诸葛亮几句话活活的骂死了!

  但以上精彩的情节其实只是小说家罗贯中的杜撰。查阅《三国志》等等史书均找不到这段话的踪影。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东汉末期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青年时耕读于南阳郡,地方上称其卧龙、伏龙。后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促成孙刘联盟和建立蜀汉政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刘备死后,诸葛亮受封爵位武乡侯,辅佐刘禅,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的实际领导者。先后五次率军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于五丈原,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诸葛亮为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里忠臣与智者的代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的王朗

  王朗(公元152——228)。籍贯:徐州东海(今江苏)。以通经典被任命为郎中,历任菑丘长,会稽太守,谏议大夫,魏郡太守,御史大夫,最后死在司徒(相当与宰相)任上。谥号“成侯”。王朗是三国时期的经学家。《三国志·王朗传》记载:王朗早年就以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著称,汉末割据时期的徐州牧陶谦就任命他为会稽太守。曹氏三代对王朗也是非常的赏识,从曹操时代的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到曹丕时期的以军祭酒领魏郡太守、少府、奉常、大理、司徒,直至最后曹睿的司徒,位高权重,对曹魏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卓有贡献。陈寿对他的评价是:“王朗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照片

  认真考证,王朗和当时割据中国南方的蜀汉的宰相诸葛亮的官职和贡献其实差不很多,也算得上是割据中国北方的曹魏政权的一代名相、名臣。不错,王朗77岁耄耋之年死于公元228年,正好是诸葛亮一出祁山一年。但从可以查到的史料看,王朗并没有随军出征,而是死在大后方的魏都许昌。至于罗贯中为什么要在《三国演义》中编造诸葛亮面对面骂死王朗的经不起历史考证的情节,清代毛宗岗先生曾经有过精辟的分析:罗贯中是把这一段对话当作诸葛亮征讨曹魏的檄文,借诸葛亮之口为北伐中原寻找正义的理由:“武侯虽有出师之表上告嗣君,恨无讨贼之文布告天下。今观骂王朗一篇,即以此当骂曹丕,即以此当布告之文可耳。”

  王朗在历史上虽然没有和诸葛亮有过阵前会面和口舌之争,但二人确实共同生活于东汉末年时代,并不像“关公战秦琼”故事那样明显时代穿越;更有意思的是,两人之间还确确实实曾经有过远距离的隔空笔墨文字交集。据《三国志·许靖传》记载:王朗和蜀汉大臣许靖是旧交,蜀汉政权建立后,王朗曾经多次写信规劝许靖等蜀汉大臣投降曹魏,但许靖则是不与理睬。王朗不死心,同时又向诸葛亮发起了挑战。《诸葛亮集》中说:建兴元年(公元223年),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等人分别致信诸葛亮,“陈天命人事,欲使举国称藩”。面对曹魏发动的舆论攻势,诸葛亮写了一篇名为《正议》的文章,文章中就有斥责王朗的“所谓徒丧文藻烦劳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为也”之类的文字,对王朗之流的言论进行过严厉的反击。显然,这一次笔墨之争被博览历史典籍的罗贯中注意到了并成为了他创作《三国演义》的一个素材。

  罗贯中和他的《三国演义》

  至于说,还原历史,王朗和诸葛亮一样,明明两个人都是三国时期对中国历史有贡献的的一代名相、名臣。罗贯中为什么偏偏要把王朗漫画化为一个老迈迂腐的小丑呢?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解释。《三国演义》描写的是旧中国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反映的是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在对三国态度上,反映是罗贯中的儒家正统思想,全篇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尊刘反曹褒蜀贬魏的政治倾向贯穿小说始终。故尔曹魏集团的君君臣臣在《三国演义》中大多被罗贯中妖魔化也就不足为怪了。

历史上的王司徒并没有被诸葛亮骂死,也没有那么不堪,还是很有才干和才学的。王朗不仅仅是曹魏政权的大臣,本身还是一位治学的经学家,很有才学。

王朗一开始是跟随徐州刺史陶谦的,他被陶谦任命为徐州的治中从事,后来因为表现很好升任会稽太守。他在会稽当太守四年深获百姓的爱戴。在公元196年的时候,孙策率大军进攻会稽,当时王朗身边的幕僚都让王朗赶紧撤退,但是王朗认为自己是人臣,必须尽到臣子的责任,保护一方黎民百姓,毅然决定与孙策交战。

虽然后来王朗兵败被俘虏,但是王朗并没有孙策效命。再等到曹操当上丞相之后,就下诏让王朗回朝廷,被封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等到魏国建立之后,王朗担任魏郡的太守,王朗是一个很宽恕的人,对待那些存在疑点的案子他的判罚都会从轻发落,不用严刑峻法苛责对待治下的人民。


曹丕在位的时候,被封为封安陵亭侯。他多次向曹丕进谏,比如他进献忠言让曹丕不要沉迷打猎,应该勤于正事,在夷陵之战的时候,进谏不让曹军贸然前进等等。太和元年(227年),魏明帝曹叡即位,进封王朗为兰陵侯,升任司徒。曾上书曹叡谏止营造宫室。王朗也不是被骂死的,而是在太和二年去世,谥号成侯,其子王肃袭爵兰陵侯 。《三国演义》终究是文学作品,总会有夸张的成分而存在。



曹魏与蜀汉对垒,两军相迎,列阵势于祁山之前。孔明举目见魏阵前三个麾盖,旗上大书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军师司徒王朗。
王朗对孔明说:“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王朗首先说出一大套理论,甚至劝诸葛亮“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
诸葛亮听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世;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汝既为馅谀之人,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后人有诗赞孔明曰: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王朗在东汉末年还是有一定的地位,诸葛亮之所以骂死他,只是因为要给己方加油打气,我认为他并不像诸葛亮说的那么差劲

史书上没有记载王朗作为军师随军出征,也就是说王朗没有参与此此战争,或者说没有到前线去,如果王朗真的是军师到了第一线,那么以王朗的地位,史书是肯定会记载的。所以诸葛亮在阵前骂死王朗,显然是不可能的,他根本就见不到王朗。

其实并不是,三国中这么写只是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已,在历史上还是很厉害的人。


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在历史上真的是那么不堪吗?视频

相关评论:
  • 18930567655真实历史上,王朗真的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
    皮沸良真实历史上,王朗不是被诸葛亮骂死的,而且据史料记载两人也没有见过面。王朗字景兴,他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经学家、重臣。他师从太尉杨赐,之后因为他通晓经文而闻名天下。后来被徐州刺史陶谦举为茂才,又因为扶持汉献帝有功从而被封为会稽太守。但是在前往会稽的路上王朗遭到了孙策的进攻,他因坚持守护...

  • 18930567655历史上真实的司徒王朗是什么结局?堪称三国大赢家
    皮沸良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大概都知道王司徒这个人物。话说诸葛亮率军第一次北伐时,司徒王朗跟随大都督曹真前去抵御。两军阵前,诸葛亮、王朗之间打了一场“嘴仗”,结果王司徒被诸葛亮的驳倒,气愤之下坠马而死,因此称作“武乡侯骂死王朗”。其实,历史上根本没有这回事,那么司徒王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

  • 18930567655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在历史上真的是那么不堪吗?
    皮沸良历史上的王司徒并没有被诸葛亮骂死,也没有那么不堪,还是很有才干和才学的。王朗不仅仅是曹魏政权的大臣,本身还是一位治学的经学家,很有才学。王朗一开始是跟随徐州刺史陶谦的,他被陶谦任命为徐州的治中从事,后来因为表现很好升任会稽太守。他在会稽当太守四年深获百姓的爱戴。在公元196年的时候...

  • 18930567655《三国演义》中诸葛骂死王朗,正史记载的王朗是否如此不堪?
    皮沸良对于诸葛亮与王朗的舌战并辱骂至死事件本身本就是作者有意虚构的,所以并不存在诸葛亮的舌战王朗并使其摔下马的这件事,这一段只是罗贯中先生为了故事的精彩,给强行加上去而已。舌战虽然精彩,但遗憾的是在历史上这确实是虚构的,历史上的王朗并没有参与这一场战争,而且毕其一生与诸葛亮也没有直接交...

  • 18930567655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历史上真实的他是怎样的?
    皮沸良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王朗是被诸葛亮骂死的,这种死法也算相当的奇葩和搞笑。在其中的第93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中,罗贯中这样记述了整个过程。魏明帝曹睿为抵抗诸葛亮率领的蜀军,任命曹真为大都督,司徒王朗为军师,这时的王朗已经76岁了。在开战的前一天,王朗请命去和诸葛...

  • 18930567655被孔明骂死的王朗,在历史上真是个“厚颜无耻之人”吗?
    皮沸良在会稽郡“身为汉吏,宜保城邑”,但王朗最后投靠了篡汉的曹家。或许正是这个原因,让他在《三国演义》里只能扮演一个丑角,被诸葛亮骂死。然而在真正的历史上,王朗与诸葛亮从未见过面,他确实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死的,但纯属是自然死亡。王朗与诸葛亮唯一的交集是隔空打嘴炮。在刘禅继位...

  • 18930567655诸葛亮口中“厚颜无耻”的王朗,历史上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皮沸良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北伐曹魏时,王朗不顾已七十六岁高龄,与大都督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在阵前与诸葛亮挑起舌战,然而被诸葛亮的言词所驳倒,一时气愤而自马背上摔落而死。被称为“武乡侯骂死王朗”。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蜀汉丞相诸葛亮痛骂王朗为“厚...

  • 18930567655诸葛亮口中的“厚颜无耻之人”王朗,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呢?
    皮沸良那么,历史上的王朗真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人吗?他真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王朗,字景兴,东海郡郯人。汉灵帝年间,王朗就已经是一位声名远播的人。他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儒家经典,被拜为郎中,后出任彭成国菑丘县长。杨赐死后,王朗辞官为他服丧。公元190年,王朗被汉献帝任为会稽...

  • 18930567655历史上王朗是怎么死的?
    皮沸良史书记载,王朗是病死的。三国演义,被诸葛亮骂死,实际上这一说是不成立的。查《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太和)二年(228年)春正月……蜀大将诸葛亮寇边,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应亮。遣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并进兵。右将军张?击亮于街亭,大破之。亮败走,三郡平”,而未如《演义...

  • 18930567655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历史上是什么样的?
    皮沸良在真正的历史上,王朗是一个能尊敬老师、孝敬长辈、有情有义、尽职尽责、勤政爱民的人。有着很深的学识和见识,不是诸葛亮口中心量狭小,能被他骂死的人。尊师重道。王朗因为自身优秀被封为郎中。这当官当得好好的,却突然收到老师去世的消息,按照传统,父母去世,应该是由子女服丧守孝。但是王朗却...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