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庸或古龙武侠小说对现实生活有什么帮助? 可以提高一个人哪方面的能力? 武侠小说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来自:健康知识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金庸和古龙小说中打斗描写!~

  金庸的武侠小说,已经成为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大众文学之一。那么通过金庸小说中的武打描写,我们看一看,我们到了二十世纪的下半叶,中国文化中,对于“武”这个概念的探讨,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

  金庸的武侠中的武打,它所带给我们的想像是空前的。之所以他的小说这么有魅力,在“武”这个方面,超越了前人。

  在金庸笔下,那些使着奇奇怪怪兵刃的人,多数不是一流高手。你看金庸的小说,你放心,只要这个人物一出场,使用一个很奇怪的兵刃,你就可以断定,他肯定不是最主要的人物。上来一个老头,长着很长的胡子,手里拿着一对判官笔,你可以断定,这个人不是主要人物;主要人物没有使这些兵刃的,或者这个人就是性格奇怪之人。比如说,《天龙八部》里面,南海鳄神,这个人物一出场,手里拿着一个鳄鱼剪,一个大剪刀。他动不动就“咔嚓”一下,把人家脑袋剪下来,这个人你可以断定,他不是一流人物。

  再比如说,李莫愁,手里拿着一柄拂尘,武功很厉害,她这个拂尘,不是扫地用的,不是掸沙发上的灰用的,你让她拂一下,就没命了。但是她也不是最高级的武侠人物,不是一流高手。武功的境界,在金庸笔下,一个没有出场的大侠,这个人叫独孤求败,在他的身上这个层次讲得极为清楚。他买了几把宝剑,给后人讲了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包含了,武功的几层境界。

  第一层,他年轻的时候,使用一把非常锐利的宝剑。这个剑所向披靡,可以斩铜断铁。那么这代表一种少年气盛的境界,年少嘛,所向披靡,见谁跟谁辩论,都把人打败。我年轻的时候,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喜欢跟人家辩论,显示自己有学问,以打败别人为荣,回家很高兴--然后回家多吃两个肉饼。其实,现在想来那是很幼稚的。那是一个幼稚的阶段。

  而超越这个阶段之后,他第二个阶段用的是一把轻剑,比较轻的宝剑。这时候功夫长了,能够举重若轻,这个时候能够干一番大事业。这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他改用一把重剑,重剑无锋,我们常说,能够举重若轻,举重若轻是一个很好的境界。比这个更深,是举轻若重,举轻若重是更进一步。

  那么到了最后,他用一把木剑,木头剑,这个木头剑是没有刃的,木剑本身不能伤人的。但是,这个木剑其实只是一个代表,说明他已经可以达到不用兵刃了,达到无剑的程度了。也就是说,他最后武功练到大成,是不依赖于外物。这个时候,他可以没有兵刃;也可以说,什么东西都是他的兵刃。

  用金庸的原话讲,武功练到这个程度,飞花摘叶,皆可伤人。他随便拿一个东西就是兵刃,就练到这个程度。就是说,这其实是庄子讲的“不役于物”,不为外物所奴役,外物完全被我所控制,所以你看上去他是两手空空,其实他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而这个论述写的绝不仅仅是打架的境界,搏斗的境界,其实它是人生的境界。这种对人生境界的描述,中国人经常是用比喻的方式来写的。比如说,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用几句词,也论述了人生的几种境界,可能读过的朋友都知道。

  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人生的第一种境界,在那块找啊,徘徊,有了疑问了;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人生的第二种境界,就是说,你为了事业奋斗,艰难曲折,正走在长征路上呢,但是坚韧不拔。这是人生的第二种境界。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满世界找了一圈,没找着;回来一看,就在那旮旯蹲着呢,豁然开朗。这是人生的第三种境界。

  孔子也曾经讲人生的境界,孔子讲得更朴素,他就用人的年龄来讲:“吾十五志于学,二十而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讲最后的这个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 ,就像独孤求败最后那个无剑的阶段一样,做起事情来随心所欲。但是,随心所欲做的事情,全是合乎规矩的,你随便一做,就合乎规矩了。就好像在篮球场任何一个地方,你把球随便一扔,好像随便扔到了,“啪”,就进篮了,就是人生最后能达到这个境界,这就叫自由。自由,不是说,不听话,谁管你都不听,那不叫自由,那叫“二百五”,自由是要经过这样一个磨炼的阶段,最后一出手就“投篮”进去了,这才叫自由。所以一部中国哲学所讲的,就是要恰到好处,而恰到好处不是马路上随便能拣来的。而金庸他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武打,通过武功探讨了这个人生境界,他把这个武功哲学,提高到人生的方法论上来论述。所以很多青少年都从中得到了,人生方面的领悟。我们从金庸的小说中也好,从其他武侠小说中也好,不可能学到实战中打架的方法,不可能对你打架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你可以学到人生的方法,可以得到人生的启悟。比如说,百花错拳之美妙--《书剑恩仇录》里,陈家洛打的拳,叫百花错拳,这个名字很有意思,百花,好像是色彩缤纷,但是是错的,但是错中又有不错,这个很奥妙,每一拳打出来似乎不对,但是加起来又是绝对正确的。像段誉所使的六脉神剑之奇幻,这个六脉神剑很有意思,他一旦使出来威力无比,他有时候使不出来,这很奇怪。看我们很多运动员也是,他一旦发挥出来金牌就是他的,甚至有的项目前四名都是中国的,但是一旦六脉神剑不灵了,使不出来,我们就一败涂地,连一个进半决赛的都没有。所以这就很像段誉的六脉神剑。

  还有化功大法之阴险。就是说,人家辛辛苦苦练了几十年的功夫,给人家化掉。跟化功大法相近的一个,叫北冥神功。这个是一正一邪。北冥神功是吸取人家的功力,但是这个正、邪的区别还显得不太清晰。我很推崇金庸笔下,北冥神功这种工夫,善于学习他人的本事,这个本事大的人,他不是说,天生的自己什么都学,他碰到别人,别人说一句话对他有用,他马上就记住,马上就融到自己的思想系统当中来,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本事。还有像辟邪剑法之妖孽,像降龙十八掌之刚猛,还有杨过的黯然销魂掌之恍惚。我们想想杨过的黯然销魂掌,这个掌太厉害了,这个掌是威力很大。但是,不是什么人都能使,包括杨过自己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使用的,你必须自己黯然销魂的时候,心里愁得不行的时候,不想活了,这个时候这个功夫威力无穷,一旦你心情开朗,这功夫就不行,就打不过别人了。这里面很有道理。中国有个成语叫哀兵必胜,置之死地而后生,你都不想活了,他反而能够胜利,所以说韩信让他的军队背水而战,背水一战,说,咱们都不活了,今个拼了,反而大获全胜。这里边是有生生死死变换的道理的。

  而金庸笔下的这些武功,我们如果说,把它都排列出来,那是排列不完的,排列一天恐怕也排列不完,举不胜举,精彩纷呈。一方面写得很神奇,听上去真妙。但是,同时很难得的是,他又写得尽量可信,合乎武术原理,合乎我们对人体极限的想像。我们想像,人体到底能干什么?他不是写得没边,有想像。金庸他既然写的这种武侠,是现实风格的武侠,他就和还珠楼主迥然不同,他不写还珠楼主那种绝对超自然的,没有。

  那么我上大学的时候,看过许许多多的武侠小说,后来都忘了,留下的就是这些著名小说家的作品。其中,的确有一些写得很荒诞的武侠小说,那作者就是乱编,他没办法了。比如,写一个人物,被困在山洞里边了,出不去。山洞里边门口,堵上了多少万斤的大石头,出不去,在里边要困死,怎么办啊?在墙上摸索摸索,摸索出一套武功秘笈来。然后按照这个武功秘笈就练,练了两个时辰,武功大成。好吧,这一下子人就变了,一拳打出去,把这山打翻了,他就出去了。我说,你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这说明,这个作者的无能,这只说明这个作者,说明你没有办法,正常地解决人物的困境,只能靠“怪、力、乱、神”来解决。就好像我们说,一些电视剧里边故事编不下去了,“故事不够,爱情来凑。”故事不够了,加一个第三者吧,把故事继续演下去。

  而在金庸的笔下,没有这些荒谬的东西。金庸特别强调了武功的局限。所以他一方面讲武功神奇,另一方面讲武功的局限。比如,金庸强调一个人武功再强,一掌打出去也不可能伤到三、五丈之外,这就是他把自己限制住了。我们觉得,他写得可信的。就是这一掌打出去,可以不接触人体,而伤到人体,这是可能的。但是必须离得比较近,不可能说,离得三、五丈还能伤人,这是不可信的。所以说,这是比较写实的。

  再有,少林寺有72项绝技,叫少林寺72绝技。金庸说,天下不可能有一个人把它们都学全了,因为每一项绝技都博大精深,再厉害的少林高僧,一辈子的精力都用上,也只能学会十几项,学会了十几项一辈子就过去了。而且你学会几项,就可以横行天下,无敌了,没有必要学会72项。都学会72项干嘛呀?没有必要的。可是,在《天龙八部》中,我们发现,有一个人物居然把它们都学会了。所以这时候,我们就会心里存一个疑问,不是说学不会吗?怎么有一个人都学会了呢?这个人叫鸠摩智。那么到后来,我们就发现这个人是有问题的。他所谓学会少林寺72绝技是假的!他自有一套叫小无象功,而且正因为他强行练这个少林寺72绝技,最后走火入魔,身体出了大问题,就好像一个人本来患点小感冒,每天打大量的抗生素,最后就会出来别的大病。

  那么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合乎科学道理的,又合乎浪漫主义的想像。比如说,鸠摩智强行练功,走火入魔怎么办呢?这每天受这个病痛的折磨,不能告诉别人,还要装作一个武林高手,最后恰恰是恶贯满盈的时候,掉到了枯井底污泥处。在枯井底污泥处,遇到段誉的北冥神功,段誉无意中把他的功夫给吸走了。好不容易辛辛苦苦练了,这么些年的功夫全部废掉。而废掉之后,柳暗花明,人获得了新生。废尽了武功之后,鸠摩智忽然就大悟,大彻大悟,才知道人练武功是次要的,参透佛法才是重要的。所以他此后回到了吐蕃,回到西藏,专心研究佛法,成为一代高僧。

  鸠摩智是历史上的真人,是佛教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个大哲学家,但是历史上没有记载他曾经会武功,没有记载他曾经有过这么一段经历。那么金庸就把这个真人的历史,给他加上这么一段会武功的经历,又解释了他怎么废掉武功,怎么最后得来佛法,所以读来是既引人入胜,又非常可信。这是金庸了不起的地方。所以你看金庸笔下,有武功和人物和情节、结构都联系在一起,所以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武功美学。金庸笔下写武打精彩的段落数不胜数,要是举例子读的话,会读上几天。

  那么我下面举一段很朴实的打斗场面,不是两个人武打,是萧峰打虎。我举一段萧峰打虎的场面,这是《天龙八部》第二十六回,叫“赤手屠熊搏虎”,写主人公萧峰,他流落到女真部落,就是现在的东北。东北那个时候,环境还没有破坏,东北虎遍地都是的时候,看见有一人在那里打虎。那个虎很凶猛,那个人招架不住,其实那个人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就是完颜阿骨打。萧峰叫道,老兄,我来帮你打虎。

  我们知道,打虎是很难写的,打虎难写,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现实生活中打虎的事情发生得很少,谁敢打虎?即使发生过,看见的人又很少,这是一个难点;第二个难点,自从《水浒传》中,写了武松打虎之后,谁还敢再写打虎!那不是没事找拍吗?已经前边已经有打虎了,写武松打虎写得那么好,你还敢写打虎?你有什么本事敢写打虎?就你也配写打虎吗?

  但是金庸他这样的作家,在心里有一种挑战意识,他说,我要试一试,我写一段打虎看怎么样。里边中间一段这样写的:“萧峰斜刺里冲将过去,拦住了两头猛虎的去路。”记住,这是两头猛虎,“那猎人见萧陡然冲出,吃了一惊,大声呼喝叫嚷,说的不是汉人语言。”因为那个猎人,就是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人家虽然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人家还亲自出来干活呢!亲自出来打猎,回去给老百姓吃。“萧峰不知他说些什么,当下也不理会,提起右手,对准老虎额脑门便是一掌,砰的一声响,那头猛虎翻身摔了个跟斗,吼声如雷,又向萧峰扑来。萧峰适才这一掌使了七成力,纵是武高强之士,受在身上也非脑浆迸裂不可,但猛虎头坚骨粗,这一记裂石开碑的掌力打在头上,居然只不过摔了个跟斗,又即扑上。”

  我们看,这一段写得非常写实,因为前边有了萧峰的武功天下一流,那个降龙十八掌,威力无人能比,打在石碑上石碑都可以打裂的,居然打在老虎头上,老虎只翻了一个跟头,非常可信。也说明这个老虎的厉害,写出了虎和人的区别,一个七、八百斤的动物,哪能被你一掌就打死!就是萧峰这样的人,都没把他写成这种神不可测的神功,不是神功。

  接下来,萧峰赞道:“好家伙,真有你的!”侧身开,右手自上而下斜掠,“嚓”的一声,斩在猛虎腰间。这一斩,他加了一成力,那猛虎向前冲出几步,脚步蹒跚,他写得非常准确,既没打爬下,也没有说纹丝不动,打得脚步蹒跚。”说明腰受伤了,已打成腰间盘突出了,“随即没命价纵跃奔逃。萧峰抢上两步,右手一挽,已抓住了虎尾,大喝一声,左手也抓到了虎尾之上,是两只手在抓住虎尾的,奋力,双手使劲回拉,那猛虎正自发力前冲,被他这么一拉,两股劲力一迸,虎身直飞向半空。”

  这个想像非常好,这合乎物理学道理的,就是两股力相等,一下子虎身子就迸到半空中了,那猎人提着铁叉,正在和另一头猛虎厮斗。完颜阿骨打,武功不如他,所以就借助一个工具,拿着一个杈子。突见萧峰竟将猛虎摔向空中,这一惊当真非同小可。只见那猛虎在半空中张开大口,伸出利爪,从空扑落。从空中就扑下来了。萧峰一声断喝,双掌齐出,“啪”一声闷响,霹在猛虎的肚腹之上。虎腹是柔软之处,这一招排云双掌正是萧峰的得意功夫,那大虫登时五脏碎裂,在地下翻滚一会,倒在雪中死了。

  我们看这一段描写,萧峰打虎写得既惊险又神奇,但是又真实可信,萧峰是书中的第一好汉,降龙十八掌打在虎头上没怎么样,翻一个跟头,腰上砍了一掌,老虎还能蹿起来,最后他是借老虎从空中下扑之力,加上自己的力量,而且打在老虎最柔软的部位,打它的内脏,才把老虎打死。所以这里既写出了萧峰的神勇,也写出了老虎的厉害,老虎如果不厉害,英雄的威风是显不出来的。所以说,我们看,这一点他既继承了武松打虎,武松打虎也是要把老虎写得很厉害。如果老虎不厉害,武松威风就出不来。但是又和那个绝不雷同,和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都绝不雷同。所以这一段萧峰打虎,并不是金庸小说中最精彩的武打。但是一样写得这样活灵活现,一样让人印象深刻。而且这一段又是他下一步结识完颜阿骨打,进入女真部落,最后回到大辽的重要转折点之一。正是通过这个打虎,使完颜阿骨打佩服他,两个人结为朋友。然后又遇到大辽国的皇帝出来,然后他回到大辽,最后完颜阿骨打又去救他,等等。所以这一段描写,就是和情节和人物,都结合在一起的。

  那么也有其他一些学者,概括金庸的武功,说他的武功还是性格化的。比如说,岳不群这种人,他就学辟邪剑法,所以他人是阴毒之人;像脾气暴躁的,叫武臣道长,他的武功叫72路追魂夺命剑,一个年纪很大老头子,脾气还是很暴躁,善恶分明;像黄蓉,黄蓉是一个机灵鬼,聪明绝顶的小姑娘,所以她不到两个时辰,就学会了一套叫逍遥游的拳法。这个逍遥游要求人非常聪明,才能学会。然后,郭靖看得很羡慕,郭靖也想学,一看黄蓉这么快就学会了,我也要学这个逍遥游。洪七公就告诫他说,这个逍遥游不是你能学的,你很笨,你学不会,说你就算拼命,也学不会。我就拼命反复练嘛,这笨鸟先飞。洪七公就说,你就算拼命记住了,你使出来,一点也不逍遥,所以你打出来的东西,都是笨手笨脚,愁眉苦脸的。这个逍遥游被你一使,就变成了苦恼爬,而不是逍遥游,在你手下变成苦恼爬了。所以我们看郭靖这个人,他是不能学这种很聪明的武功的,他就是靠本事,靠实实在在的力量。所以这是可以说是,武打性格化所规定的。

  再有,艺术化。比如说,《天龙八部》里面,虚竹和丁春秋之战,每一招都凶险,招招凶险攻向敌人要害,但是偏偏的,姿势却那样地幽雅、美观,像我们前面讲的洪七公和黄蓉过招一样,像武打一样。还有,金庸继承了前人,他的武功的名称,都是极富美学魅力的,他的武功的名称,把一部中国的文化都点活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诗、词、歌、赋,都用到武功上了。

  还有,金庸武打又很讲究和环境的变化。他武打的场景化,这是超越前人的。因为金庸他年轻的时候,他做过编剧,他搞过话剧,搞过影视,这些他都做过,所以他非常注意舞台效果,所以金庸他没写长武打。他把环境写得很清楚,什么人是表演者,什么人是观看者,什么人是偷看者,都清清楚楚。比如说,《射雕英雄传》里面,郭靖与黄蓉在牛家村养伤,两个人在夹壁里面,然后看到这个屋里边,不断地发生各种故事,各种人来,他俩在旁边看。我们想,这不就是一个话剧舞台吗?就是一个话剧舞台,两个人旁边,然后看着这里演各种戏。他们能看见别人,别人看不见他们。

  金庸非常善于写这种偷看、偷听的场面,从中引发出情节的转折。特别像一些大的打斗场面,简直就像电视台举办的那种知识大赛,歌舞大赛一样,有的时候像春节晚会。你像《倚天屠龙记》里面,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那一路一路站起来打,那就像一个春节晚会一样的。所以我建议我们春节晚会的节目组,一定要看看金庸的小说,从中吸取一点灵感。

  大战,像大战聚贤庄,大战陆家庄,一场接一场,那比写千军万马的厮杀,还要好看,还要经典。有的时候,我们虽然看到小说里,写的是千军万马的厮杀,但出来的就两人,打一下就下去了,别人都是傻乎乎的观众。而金庸小说中,是很多人在乱打,然后又写得很清楚,条分缕析。

  从小的方面讲,金庸的武打还注意张弛结合,注意武打的趣味化。他的武打经常是打一会儿,很严肃、很紧张,中间穿插一些趣味。比如,《笑傲江湖》,江湖里面有六个同胞兄弟,叫“桃谷六仙”。“桃谷六仙”武功非常高,但是头脑好像不太灵,傻啦巴叽的,父母不太讲究优生学,一胎生了六个,智力不太高,每天在一起辩论,谁先生出来的,谁第六个生出来的等等,这些很高深的问题。所以他们六个经常一出场,就把严肃的场合搅乱,而且他们武功非常猛,他们经常抬起一个人来,要把他撕成若干块。所以这样的情况出现,就使严肃中加入了趣味。所以说,你看金庸的小说的武打场面,相当于欣赏晚会,没有人说,看着一半晚会要出去打架了;晚会很好,我出去把邻居他们家玻璃砸了,没有!

  所以金庸的小说对于青少年,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我们实际的感受中讲,都只有向上的、健康的、鼓舞的作用。而且,正像你不能看了《红楼梦》中的菜,就照着那个菜谱去烹饪一样的,金庸小说中的武打,你也不能看了之后,就照猫画虎地出去,跟人家搏斗。小说中的菜谱,如果照着那个菜谱,来做出来的菜,据说都是很难吃的,包括我们讲的黄蓉,和洪七公做的那几味菜。在书里看得奇妙无比,但是我想,你要真那么做出来,真的会好吃?我对此事画问号的。

  而武侠小说中的武功,我们也应该抱同样的态度,阅读这些武打场面,我们在得到审美享受的同时,应该获得的是人生方面的启悟,而绝不是我们要跟谁三拳两脚过招方面的启发。如果不信,你就可以去尝试一下,现实生活中的打斗,不但和武侠小说中的描写相距甚远,和我们武术学院,所教会的那些武术套路,都相距甚远。我自己有一个专门学武术的同学,他学了武术几年毕业之后,跟同学说,咱们学了几年武术,也从来没跟人家过过招,哪天试一试。

  有一次,在饭馆里喝酒,和邻桌的一伙黑道上的朋友,发生冲突,就打起来了。还没等他们亮出招式,就被人家--那群小流氓,用啤酒瓶子一顿,都给打到桌子下面去了。就是他们这时候才发现,学校里学的武术,原来没什么太大的用处。那么回到武侠小说中来,武侠小说中的武功,不能当成技术来看,而应该当成艺术来看。所以,我希望大家通过武功看到艺术,看到人性,看到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楚留香——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闻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极尽妍态,不胜心向往之。今夜子正,当踏月来取。君素雅达,必不致令我徒劳往返也。”一张淡蓝的短笺,携着自古至今千百年来都未染上风尘的隐隐的郁金香芬芳,轻轻舒展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永不能忘却的,是那张不惹风霜的面孔,一直就在这里,在我们生命可以承受的强度里。
  楚留香。这是古龙笔下第一个接近神话的人,像古龙自己说的那样:优雅、冷静、瞬间的暴发力,类似于詹姆斯·邦德。不,楚留香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成长期的楚留香系列包括《血海飘香》、《大沙漠》、《画眉鸟》、《鬼恋侠情》、《蝙蝠传奇》;成熟期有《桃花传奇》;再加上衰退期的《新月传奇》和《午夜兰花》一共八部。
  读楚留香像看侦探小说,步步迷踪层层抽丝剥茧,让我们充分领略香帅的风采。在这里,古龙武侠小说中的武功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代表了一个人的身份或者本性,而不仅仅是用来厮杀争斗的工具。在这些诡异的故事里,楚留香用脑多于动手,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机智敏捷得让人想不佩服他都不可能。
  《楚留香系列》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于古龙在武侠小说创造上的探索。其实,借鉴外国人的故事的事金庸也做过,但是古龙则走得更彻底:他不仅是要把那些蓝本为己所用,还尝试着引入现代的理念,让武侠这一写传统的东西的体裁能够更为现代人所接受。
  先说说他周围的人吧。
  这个系列的最大成就是让传统武侠里在江湖上独来独往的英雄们头一次有了真正的意气相交的朋友:不是任何别的东西,是可以不为任何理由不要任何原因只为了这两个字就义无反顾的“朋友”!
  铁花是一个粗线条的熊猫儿,动辄大呼小叫,有点自命不凡又自得其乐,是楚留香最好的搭挡与“绿叶”。姬冰雁的形象不够突出,甚至不如中原一点红鲜明,那是因为古龙自己对这个角色都比较模糊——他的优点是冷静、细致、周到,可这些楚留香本人都具备——古龙简直有点不知拿他怎么办才好。幸好香帅也只有两只手两只脚,姬冰雁还有用得着的地方。
  每一部传奇里,都有极可爱的女人,走入古龙幻想的理想境界:春风一度,各走各的路。
  绝对的朋友与绝对的女人,楚留香一个都不能少。
  现在谈谈楚留香。
  这是一个武侠世界里前所未有的形象,代表了与金梁“侠之大者”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侠”——“侠之风流”。后者追求的是本性的舒张,自我的展现。当然,既称之为“侠”,他们也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也会为正义正气尽一分力,但理由不是他们身之为“侠”,而是这件事让他们知道了让他们遇上了,就这么自然就这么简单。
  楚留香从未杀过一个人,生命造化于天地何等神奇,他不认为自己可以予取予夺。他从不把自己当做法外执行者。
  楚留香从血海走到蝙蝠岛,已是个无法超越的神了,他的形象被神化。成熟期的古龙笔锋一转,一部《桃花传奇》让楚香帅有了普通人的感情甚至婚姻生活。
  《桃花传奇》是这个系列里写得最好的一本,流畅自然,浑然天成,但喜欢的人可能不多。因为自然常常流之于简单,流畅往往失之于轻巧。同是讲述刻骨铭心的爱情,喜欢《借尸还魂》的远比《桃花传奇》多。不知是大家喜欢更曲折离奇的故事,还是不愿意楚留香做一个正常人。
  在《新月传奇》里,楚留香开始无可奈何。面对新月与史天王,面对事情一步步滑向自己无法控制不能掌握的境地,楚留香无能为力——他选择逃避。
  不错,杜先生终究成功了,牺牲那么大,终于还是格杀了史天王。但请不要忘记,楚留香是冷冷冷冷冷冷地说:“是的,我们成功了。”是非区别已不明显,为了达到一个目标,就只有不择手段。而楚留香,不是败给史天王,他败在了无法改变的人性和江湖里。
  《午夜兰花》鬼气森森,楚留香基本没有正面出现,他走完了自己人——神——人——鬼的历程,故弄玄虚的古龙也终究未能挽救自己的颓败与没落。
  吟到恩仇心事涌,书当快意读易尽。俱往矣,江湖侠骨恐无多。数风流人物,当看何朝?

  《萧十一郎——古来浪子多少恨,付与江湖醉客听》

  暮春三月,羊欢草长;天寒地冻,问谁饲狼?人心怜羊,狼心独怆。天心难测,世情如霜……我不知道许多年之后,会不会“红尘十丈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岁月渐渐模糊了那亮如星子的眼睛,那悲怆沧桑的歌声,那曾经拔动我们心弦的浪子情怀。但是,在尘封的记忆深处深处,将注定有一个缺口:那是伤过、痛过、痴狂过。
  永远的萧十一郎!
  他是一匹来自洪荒旷野的苍狼,孤寂江湖载酒行。同样是侠盗,楚留香非但名声好得多,人缘也很不错。反观萧十一郎,不知背了多少黑锅,而且,永不为人所了解。书中有一句话或许可以解释他的心态:他总觉得背后像是有一根鞭子在追赶着他,让他永远不能歇下来。人在江湖,或者原本就是如此。一停下来,就意味着失败,屈辱的失败。因此,你只有继续往前走。
  萧十一郎是古龙笔下性格最健全的男主角之一:知道自己要什么,又不轻言放弃。
  当萧十一郎遇上沈璧君,便如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奈何罗敷有夫,萧十一郎纵有千种风情,也无法轻易诉说。同是凄婉的爱情,萧十一郎的处理显然要比李寻欢成熟得多:他的追求,便是她可以幸福。萧十一郎没有勉强过什么,但也坚定地让沈璧君知道:如果她要,那么他就在那里等她。古龙描写爱情向来没有友情那样细腻,《萧十一郎》里却有段很精彩的情节:当二人都落下悬崖,过着简朴、原始的日子,却不啻神仙生活。唯有远离了人世,他们才真心属于彼此。
  沈璧君或许是萧十一郎要想的女人,但绝不是知已。事实上,相爱的人不会真切地了解对方,因为他们会刻意忽略他们原来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沈璧君会再三地误会萧十一郎,不是她不相信他的为人,只不过爱情会令一切变得脆弱。就连信心,也不堪一击。萧十一郎唯一的知已是风四娘。恐怕古龙并不相信男女之间可以存在单纯的友谊,这就注定了风四娘的悲剧:爱他,但永远得不到回应。
  风四娘是那种特别的女人:把心种在哪里,便再也不会离去。这么多年了,她看着萧十一郎成长,一步步长成她更爱的样子,但不能够明白地去爱。对于一个女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你就在他面前,他却不知道或者不愿意知道你爱他。风四娘无条件地相信支持他,默默地为他付出一切,只等他苦了累了或是伤了痛了再回头看看她的安抚。几乎所有的男读者都喜欢风四娘,但若现实中真遇上了这么个女人——善解人意、大方爽朗、坚定又不作无谓地纠缠,说不准你还是会选择辜负她的深情。
  玩偶山庄是个很创意的想法,天才和疯子果真只有一线之差,逍遥侯当之无愧。小公子的恶毒不下于林仙儿,但她的恶毒居然缘自她的深情,这样的感情实在是令人感慨:最难消受美人恩。
  持《萧十一郎》为古龙第一小说的朋友们有力的论据是:这部作品很具有颠覆性,侠非侠盗非盗,发人深省。假使此书真是古龙第一小说的话,那这个依据反倒最苍白无力:任何一个上得了台面的武侠小说作家都多多少少会涉及这方面,深不深刻则看各人功力如何——其中最著名的是金庸的《笑傲江湖》。《笑傲江湖》的深刻还在于其政治寓言的文本问题,《萧十一郎》单纯的是一个人性的问题:虚伪、自私、贪婪,并且永远认为别人也和自己一般是这么样的人。
  天心难测,世情如霜。人在这世人,任何一种感情都千疮百孔。但依然有梦,依然要追,心上的伤抵不过眼里的渴望。
  我为这一切而生,也将别无他求。痛苦和回忆困扰着我,也守卫着我——呵,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如果你身在江湖却潇洒自如,只缘于你不曾在乎……

  《绝代双骄(一)——鱼龙潜跃水成文》

  初期的古龙小说,走的仍是传统武侠的路子,这种鸿篇巨制的大规模传统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是《绝代双骄》。
  对于此书,其深入人心有目共睹,我就不再赘述了。据我所知,包括歌仔戏在内它的版本至少有七种,不过最好的梁吴版都没能演出其精髓。
  此书或许可以看作承前启后的作品:既为之前的传统套路作了个精彩的总结,又囊括了之后的古龙作品里动人心魄的一切元素。绝对的人性、绝对的自我、绝对的友情与忠诚、绝对的智慧和女人……这都是后来古龙一再重复的命题。
  《绝代双骄》可能是除了《楚留香》之外古龙名气最大的作品,庄周在《齐人物论》里评古龙小说就是举出了《绝代双骄》为例。可惜此人对武侠小说见识鄙陋,既不认同古龙小说,更是把《绝代双骄》推到了古龙的顶峰之作。
  对古龙小说比较熟悉的人都知道,《绝代双骄》成熟时间偏早,更重要的是古龙真正高于其他武侠小说作家的东西,在这部作品里并没有完全阐述开来,所以它纵然很精彩,也算不得古龙的颠峰之作。
  专家们论起《白玉老虎》,总是说它几乎给打回到《绝代双骄》的水平。这个说法喜欢《绝代双骄》的朋友们肯定不会认同——《绝代双骄》也确实要比《白玉老虎》精彩好看得多。但单就小说的艺术成就来讲,这句话并不辱没《绝代双骄》。
  《绝代双骄》里最精彩的恐怕是情节和对白了。
  古龙驾驭长篇的能力在这部书中有很好的表现,他告诉我们:他完全可以向《笑傲江湖》之类靠拢,可是他没有——倘若如此,他将一辈子活在金庸的阴影之下。难能可贵的是:这么庞大的结构,而且千头万绪,古龙差不多照顾得周周全全,殊少漏洞。
  三年前,我还在一所乏味的专科学校里挥霍生命时,曾对同寝室租这本小说的女孩说:“小学五年级我看《绝代双骄》觉得很好玩很精彩,初中再看就只能惊叹古龙有多么聪明了,而高中时随便翻翻都能感到江小鱼的悲哀与古龙的无奈。”此女兰心慧质,看后拍案惊奇:“我终于明白你为什么说古龙聪明了。”确实,古龙在这里显示的聪明与机智简直有点可怕:他漫不经心的一笔到了后来至关重要,他每一步看似水到渠成其实匠心独运。自始至终,其实我们都被古龙牵着鼻子走:他让情节发展到哪一步,我们就对着那一个方向感慨:原来真实是这样的啊。古龙似乎在下笔之初,就想好了每一个环节怎么设计,每一个细节怎样布置。而我们,连发出异议的空隙都没有——紧凑的情节迫得人喘不过气,你的思想则刚抬头就又沉入下一波的风云诡异。我看我十一年来都没有发现沈轻虹的眼睛之谜,一方面固然是我缺乏逻辑思维兼且粗心,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古龙小说之不可抗拒。
  不客气一点说,古龙以自己丰富的联想与绝妙的机智,堵塞了我们全部的想像力。而我们,只能顺着他的思路沿着故事情节一直往下走,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再等着古龙给我们一个柳暗花明。
  喜欢《绝代双骄》的还有它精彩的对白,实在好玩又可爱,机智风趣得让人喷饭。整部书里,到处都闪烁着这种谐趣轻松的话语。古龙在这种小地方的用心,足见得其慧心无双。
  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绝代双骄》的成功也是源于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虎虎生气,这种热情弥补了古龙技巧上的不纯熟与笔路的生涩。可能是由于早年写纯文艺作品的缘故,古龙写起景致,三两笔就勾勒得风光怡人,可是除此之外,古龙的手法始终不够圆熟,他只是以自己的聪明掩饰了文笔的不老道。
  《绝代双骄》的受欢迎,其实有点通俗小说无法逃避的命运在里头:大家只是要好看的情节、好看的对白、好看的人物而不是别的什么。而且对有些人来说,还因为这部小说的写法最正统,属于那种大一统的江湖模式。于古龙来讲,其实这是一种悲哀。
  如果一定要在《绝代双骄》里找毛病,那么它至少有三个问题:1 献果神君的眼睛和沈轻虹的镖银之迷。2小鱼儿的年龄之迷:后半部里移花公主燕南天动不动就是“这二十年来”,可我算来算去小鱼儿其时至多十七八岁。3 臭药之迷:那包害李大嘴的臭药,开始分明是屠娇娇给的,怎么会变成万春流的杰作呢?
  《绝代双骄(二)——鸿雁在云鱼在水》

  除了《名剑风流》,古龙再没有哪部作品出现像《绝代双骄》里那么多那么精彩的女性角色:铁心兰、苏樱、张菁、慕容九、萧咪咪、邀月怜星——她们春兰秋菊,各擅专场,且都美不胜收。
  二十岁以前看《绝代双骄》一直不太喜欢铁心兰,觉得她朝秦暮楚实在太善变了点。等到年纪稍长,才明白感情的事无法以常理来寸度。铁心兰本来打定注意跟随小鱼儿,无论他对她是好是坏,绝对不会改变。可是和她共过无数次患难的花无缺,非但人极出色,对她更是好的没话讲。少女的心,本就易感而多情,更何况人与人之间接触久了,就难免要生出感情,尤其是在困苦和患难中。就因为面对的是同样可爱的两个男人,铁心兰所受的委屈与来自本身的痛苦也不少,即使她在感情面前动摇过、犹豫过,我也实在不能狠下心来去指责她。
  她是个外和内刚的女孩子,但是在整部书里却始终处于一种极被动的弱势地位,总给人以软弱无能的感觉,可能是古龙成心想让小鱼儿跟花无缺有发挥的机会吧。
  最含蓄最内敛的花无缺,感情反倒是最深刻最直接。他对铁心兰爱之入骨,绝不肯令她受丝毫委屈,有半分勉强。他心中纵有许多心事,见了铁心兰仍只是淡淡笑问:“你好么?”这句淡淡的问候里,含这多少情意!正因为明白铁心兰的心意,他不忍心把她的感情拖入矛盾里,就宁可自己痛苦。爱,并不是交换,若真心爱一个人,无论她对他怎样,他都情深不悔——这正是花无缺的写照。
  不喜欢铁心兰的时候,我极力否认小鱼儿喜欢过铁心兰。当然这是自欺欺人,小鱼儿非但喜欢她,还喜欢的有点深。一开始他就主动去缠上这个“神气的小子”。乃至两人共同经历过生死存亡,铁心兰对小鱼儿另眼相看时,小鱼儿一边警告自己这是糖衣毒药一边又情不自禁地飘飘然。就连铁心兰多看了花无缺几眼,他都要生气。可是,他终究不能敞开心扉对她。这可能是由于小鱼儿缺乏安全感所致。恶人谷长大的小鱼儿,从小就学会隐藏自己的心思,不会对任何人畅诉心曲,所以,他更需要一个可以触摸到他的灵魂的女子。小鱼儿的性格里其实多多少少有点自卑的情绪,尤其是面对高高在上完美无缺的花无缺时。他的内心绝对没有笑容那么轻松。
  就是这种安全感的匮乏和极度的自尊,让他伤害铁心兰的同时也伤害自己。他爱铁心兰,但无法给她幸福,就干脆放弃,虽然这种放手让他痛苦得连笑容都凄惨无比。
  好在还有苏樱。她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女孩子:聪明、美丽、率真。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努力去争取。她认为:“只要我喜欢他,无论他喜不喜欢我都没有关系。何况,就算他现在不喜欢我,我也有法子叫他喜欢我!”读到此处,当为苏姑娘浮一大白。这么勇敢、坚定的女孩子,小鱼儿想不爱上她也很难。
  她的聪颖在于她洞悉一切,却知道在适当的时候装装傻。可以看穿一切又愿意分担一切的女人太少,苏樱当是古龙笔下第二可爱的女主角。
  当她误认为小鱼儿已死的时候,毫不犹豫要跳下山谷:“我并不是要为他死,我只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了。”寥寥几字,无限情深。面对情敌铁心兰,她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我不会为了你放弃他,只因我若放弃了他,也许反而会令你更为难。”一针见血毫不退让——所有爱着的人,都应该向苏姑娘学习怎么样去爱一个人。
  只有苏樱,才是真正可以接触到小鱼儿内心的人。有妻如此,小鱼儿当可保持最自由的心和最放纵的灵魂。
  相对于苏樱和铁心兰,铁萍姑要可怜得多,只因为她爱上了不值得爱的人。若说她对江玉郎的爱情刻骨铭心,那倒也不见得。像她这样身世可怜遭遇堪悲的女孩子,遇到一个人对她好,为她打点好一切,再加上非苏樱那等聪明人不能拒绝的甜言蜜语,铁萍姑毫无胜算。她是个十分传统的女人,比较认命,一直以来,她忍受的寂寞太久、压抑的情感太多,所以一旦发作,就不可收拾。苏樱铁心兰可以为自己爱的男人而骄傲,但她所爱的男人带给她的只有羞辱和不幸。作为一个普通的女人,这也未免太悲哀了些。古龙给了她一个看似温馨美满的结局,但铁萍姑配胡药师实在牵强了点,这是古龙笔下排行第二的尴尬夫妻组合。
  《绝代双骄》里的几个女性形象充满了象征意义:桃花是你青春年少懵懵懂懂同位的女孩,曾同骑竹马共弄青梅,记得当时年纪小,所以不经意时擦肩而过。铁心兰是你初恋的情人,爱得火热恨得疯狂,可是你还不懂得珍惜,眼睁睁看她琵琶别抱,纵然满不在乎她仍是你心底永远的痛。犹记你还是惨绿少年时,有多向往张菁、慕容九吗?她们身世高贵举止清华,你忍不住要去招惹,可即使她们动了凡心,也依然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你看着她们或驻足云霄或陷入泥淖,不过与你无关。等到你渐渐成长,你有了自己的红颜知己海红珠、段三姑娘,她们温柔可亲善解人意,恼起来也会推你下水。但你心里明白,你不愿给她们也给你自己机会,你不能过愚夫愚妻的生活。终于,你玩够了,你收心了,你遇到旗鼓相当门当户对的苏樱,不难看不讨厌有时还挺可爱,怎么办?结婚过日子去也。
  呵呵,你会说,这就是人生啊。
  《绝代双骄(三)——我是一只鱼》

  小鱼儿之所以是小鱼儿,因为他确实是只漏网的小鱼,一个人甫出生,就遭遇那么多的杀戮和死亡。就被迫面对那么多的阴谋与陷阱,而依然活得像条滑溜的小鱼,非江小鱼不能。
  不能说这种类型的男主角空前绝后,因为韦小宝和杨小邪也在那里摆着呢。但江小鱼这个人绝对是空前绝后的。韦小宝在本质上和江小鱼完全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韦小宝没有思想,所以他活的四处逢源。金庸在塑造这个人物时就把自己摆在了超然的位置上,作者自身和角色之间有一定的疏离,我们读起来会羡慕会好笑,独独不会感同身受。就这一点,杨小邪和韦小宝类似。江小鱼有思想会困惑,所以也就会痛苦。古龙在写他的时候,倾注了太多个人情感,因此我们读来往往会激动会沸腾。简而言之,我们是在观赏韦小宝的生活,却在感受江小鱼的人生。
  小鱼儿的痛苦,来自于对本身的否定。恶人谷长大的小鱼儿,行事虽古灵精怪,但大节未亏,一方面固然是万春流教导有功,但也不能单纯地说万春流和他的身世来历对小鱼儿的影响如此之大。我看更主要的是身在恶人谷,哈哈儿他们也委实没有什么坏事可以言传身教,顶多是教他行事不择手段并教他比较现实的观念。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对小鱼儿的调教很成功:小鱼儿的聪明,有一大部分来源于他对现实和人性的洞悉。
  铁心兰有一句话倒说到小鱼儿的本质上去了,她说小鱼儿在恶人谷长大,心里总认为自己应该是坏蛋,那个烙印怎么都消不去,所以他总是装出一副坏蛋的样子。可事实上,他非但不坏,还有一颗对人类充满了热爱的仁慈的心。这种矛盾和他对自己行事原则的质疑,使他在痛苦中成长。
  花无缺在我们眼中,形象很苍白,这是一种误解。文质彬彬、温柔体贴、永远不会动怒的花无缺,既不狠毒也不奸诈,似乎完全没有什么心机。可他整个人就像大海浩浩瀚瀚、深不可测。也正是这个最完美、最幸福、最令人羡慕的无缺公子,连自己都已迷失,他的生命完全为别人而活。和小鱼儿决战之前,他已抱定必死之心,却连一个诀别的对象都没有,何等悲哀。“每个人都来求我莫要杀小鱼儿,为什么没有人去求小鱼儿莫要杀我呢?难道我就该死?”是的,花无缺有太多的理由这么悲愤地质问——为什么,为什么大家都认为他会坚强一些,要他去承担那种后果?
  江玉郎也绝对是个空前绝后的人物,那份狠毒与狡诈,由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做来,实在是可怕。《绝代双骄》中有他出现的章节,千万不要饭前饭后看——饭前看了你吃不下饭,饭后看了你会把吃下的东西都吐出来。“你既然反正是要死的,为何要我陪你一起死呢?你若真的对我好,就该牺牲自己来救我。”对一个痴情而忠贞的少女讲出这种话,江玉郎无耻之极。
  不过他和小鱼儿两人勾心斗角的情节很是精彩。
  小鱼儿一把将他从地上拎起来,厉声道:“花无缺在哪里?你说不说?”江玉郎悠然道:“你若想见他,就该敬我,好生求教于我。”小鱼儿拳头又捣了出去,大喝道:“小杂种,我求你个屁。”江玉郎冷笑道:“好,你打吧,但拳头是问不出话的,你若是我,难道挨了两拳就会说么?我说出后你难道不打得更凶?”“我打你?我几时打过你了?”他竟拍拍江玉郎身上的尘土,扶他坐起来笑道:“江兄久违了,近来身子好么?”江玉郎哈哈大笑道:“还好还好,只不过方才被疯狗咬了几口。”小鱼儿大笑道:“疯狗素来只咬疯狗,江兄既没有疯也未必是狗,怎会有疯狗咬你?”江玉郎也大笑道:“如此说来,倒是小弟看错了。”小鱼儿哈哈笑道:“江兄想必是思念小弟,连眼睛都哭红了,所以目力有些不清。”江玉郎道:“不错,小弟时时在想,鱼兄近来怎样了呀,会不会忽得了羊癜疯,坐板疮?一念至此,小弟真是忧心如焚,哈哈,忧心如焚。”小鱼儿也笑道:“小弟本当江兄这样的人,必定无病无痛谁知今日一看,江兄好像得了羊癜疯了,否则为何在地上发抖?”
  若论随机应变、心机深沉,确实没有别人会比这两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厉害。怪不得轩辕三光要感慨:如果这两个人早生了几年,江湖上哪有十个恶人混的份!
  有了这三个人,足以撑起一台戏,更何况还有豪气干云的燕南天、冷漠高傲的移花公主、各具特色的十大恶人、天生异状的十二星相……古龙唯一写砸了的人物是江别鹤:这本来是个很有发挥余地的角色,如果古龙不是从小鱼儿的角度看待一切,江别鹤的伪君子形象可能会比较经典。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江别鹤的伪君子伪得装模装样。
  古龙笔下的坏女人本也不少,可是跟白夫人比起来,再坏的女人都得甘拜下风:怎么可能有这么变态这么恶毒的女人存在!真是教人看了有吞了一只苍蝇的感觉。之所以提起她,是因为我简直从来没有这么讨厌过一个女人,每回看到她都会产生暴力倾向。
  白开心是个很特别的角色,这个人不开口则已一说话必定是拆别人的台,恐怕如他开口说的不是挑拨离间、尖酸刻薄的话,不但喉咙发痒,而且全身难过。更奇怪的是:他一心害别人令别人上当,自己是不是可以从中渔利,却全然不管。损人不利己:白开心,这名字实在是贴切至极。
  关于《绝代双骄》里的人物,我只有一个疑问:结尾的时候,古龙让一大群世外高人跑出来究竟有没有必要?这群人寥寥几笔,但勾勒的极传神,不过没有他们也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了,有了他们,对于情节的进展也没有太大的助益。难道古龙也有香港贺岁片的那种毛病:大结局时让所有人都出来露个脸,跟我们说声“恭喜发财”?

 金庸是中国新派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集新派小说之大成,广泛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武侠小说之精髓。著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说神侠依碧鸳”等14部小说,并以《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为代表作。金庸把武侠小说从一个较低的通俗娱乐层次提高到了于娱乐中负载人生哲理、生命体验、价值信仰的较高的艺术境界,具有极深的文化内蕴。成为雅俗共赏的成人童话,被誉为“香港三大奇迹”之一。
  金庸武侠小说的历史文化内涵。
  金庸是一位历史学家,其小说中始终洋溢着一种历史英雄观,即英雄上历史的创造者。金庸将历史与小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小说的方式演化历史事件与人物。作为英雄传奇小说,金庸武侠着重体现的是英雄人物对于历史的决定作用。英雄传奇首先要以情节为先,充分利用悬念起伏跌宕,用金圣叹的话来说情节往往发展到无路可走,作者再绞尽脑汁想出出人意料的办法。其次人物要扁平夸大,是超人,比平常人大一号,但还要是“人”,是“神仙”也不行,也就是有杰出才能的“英雄”。
  金庸武侠中的英雄人物上至帝王下至侠义志士、乞丐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其笔下的英雄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在善与恶的冲突中,生与死的抉择中,价值信仰与个人私利中塑造出人物的内心高尚的品格。并且还描绘了形形色色的百态人生,有豪杰志士、跳梁小丑,有野心勃勃争霸武林,有清心寡欲、无为无求,有儿女情长、多情多义……
  小说中的帝王英雄,叱咤风云,纵横驰骋,尽显风流,从而缔造巩固千里江山。以〈射雕英雄传〉中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与〈鹿鼎记〉中的康熙大帝最为典型。铁木真从势力微弱到忍辱负重统一大草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铁骑踏遍草原。作者将一个弯弓射大雕的大汗刻画的淋漓尽致。〈鹿鼎记〉应该是以武侠的视角来写历史的一部小说最恰当不过了,整部小说贯穿了康熙大帝一生的丰功伟绩:除鳌拜、灭三藩、平定葛尔丹,俨然一个武侠式的〈康熙王朝〉,可见作者丰厚的历史功底。
  侠士英雄是刻画的最精彩、动人的,容貌上犹如“白马王子”又总能力敌万夫,势不可挡,既侠骨柔情又肝胆相照,很纯情但是仅仅止于此。金庸就不能雅俗共赏了,他往其中装了很多理想性的东西,诸如儒家的大担当、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准则,从而拓展了小说的内存空间,所以才会有著名作家王蒙读《笑傲江湖》有身世之感的感动之哭,才会有人认为最有寓言品格的是《笑傲江湖》与《天龙八部》。
  这些侠士英雄在金庸小说中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是另外一种类型的创造历史的英雄人物,也是作者最为青睐的一种,寄托着作者的终极理想。《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中的郭靖以及《天龙八部》中的乔峰最具代表性。《射雕英雄传》中记叙了历史上著名的“襄樊之战”,北宋的南大门襄阳城决定了整个国家的命运,然而正是由于郭靖的镇守与保卫,才会被包围四年之久而没有失陷于元,延迟了北宋的灭亡时间。郭靖全身心地投入参与到了北宋对元的反吞并战争中,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态度与一种社会责任感誓死保卫自己的国家。乔峰又是另外一个最真心的英雄,具有一种大担当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身为汉人时积极阻挡辽的入侵,或许是命运的捉弄,又让他偏偏是辽人的后代,身为辽人则又竭力劝谏阻止对大宋的入侵。以一身豪迈的气度在宋辽之战中坚持着正义,最终悲壮感人的死去,留取一片丹心照耀青史。
  从美学角度来看,金庸小说在广阔的历史空间中广泛地涉及动乱时代的生活领域。表现出了动乱人世的悲悯情怀,对于源远留长的东方文化给予深刻的透视与反思,建构了自己的理想模式。
  金庸小说不象其他的武侠小说一样,刻意追求离奇怪异的故事情节,盲目虚构没有一点历史真实感。而是截取真实的历史背景,具有一种真实的艺术魅力。题材多取自宋元、元明之际。这一段历史时期政治局势混乱,军事势力割据,因此便于建构一种“乱世出英雄”、“乱世英雄乱世情”的审美境界。
  作者并且还在历史的长河中撷取许许多多的真实人物,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关历史的民间传说,然后再让精心虚构的英雄人物身置其中,纵横决荡,决战沙场,笑傲江湖,从而给人一种艺术真实的享受。因此读金庸的武侠总有一种读历史小说的感觉,真实的历史事件,真实的历史人物。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靖康之难、襄樊之战等事件,以及王重阳、丘处机等道家人物《;鹿鼎记》中的除鳌拜、灭三藩、平定葛尔丹、顺治出家;〈书剑恩仇录〉中有关乾隆皇帝的出身的传说。在这一点上,金庸与19世纪英国小说家斯各特十分相似。斯各特把历史看成是挂他的小说的钉子,以历史来网络他的小说,金庸也是如此。
  金庸武侠小说的传统文化内涵。
  金庸以通俗的武侠小说的方式对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地洞察与反思,将儒、释、道三家思想方方面面地在他的小说当中渗透与解析,具有一种新的视角与方式对传统的儒、释、道三家思想进行反思与批判,建构树立起自己的一种价值观与理想模式,完善健全人的性格与本性,崇尚着一种豁达、明朗、有着道德准则与责任感而又不拘泥于旧的传统形式的自由。对三家思想发扬其光彩之处,丢弃其消极不足之处。
  儒家学说尽管有宣扬封建正统、等级观念及纲常礼教的糟粕,但它之所以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自有其超越时代的价值存在。儒家的“仁”确立了人的精神生活与行为实践的出发点,充满了博爱的精神。“义”确立了行为价值的最终评价标准。儒家积极入世,强调社会的担当感、责任感和道德准则。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着墨最多的也是这一点,成为小说中的一个亮点,绚丽多彩。《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便是儒家“仁”、“义”的化身,还有《神雕侠侣》中的杨过与《天龙八部》中的乔峰。他们都视仁义如生命,重义轻利、舍生取义,对社会、生活具有极强的责任感,固守一个铁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担当重任、临危不惧、忍辱负重,诚如孟子所云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的大丈夫。作者批判的是与之相反的价值观,如《射雕英雄传》中的杨康见利忘义,为贪图富贵而视民族气节于不顾,身为汉人却认金人为父,狡黠善变至死而不思悔改,与忠厚善良、仁义正直的郭靖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两个人的名字恰恰是“靖康耻”中的一“靖”一“康“。郭靖时时不忘的国耻又是杨康最为贪图富贵而又不顾的因而使整部小说负载了一种很深的思想内涵,而非一般武侠小说浅显意义上的恩怨仇杀,所以也就使整部小说具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金庸小说以儒家的不屈、不移、不*的浩然正气,谱写了一种积极的人生哲学,以民族中的精英确立和显现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儒家中狭隘的爱国主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在金庸小说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其小说由一个层次的打打杀杀上升到了忠诚报国的艺术高度,由微乎其微的家仇上升至国仇。在其代表作《射雕英雄传》中,郭靖持一种憨厚、朴实、忠诚的品质,永不妥协积极进取的态度,仁义至上的信条表现出对于大宋的一片赤诚忠心,从而构成了他高尚品格的三维空间,并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郭靖的爱国主义思想表现得最为感人,一切利害冲突在它的面前都显得无关紧要了,特别是与成吉思汗吞并大宋统一全国的矛盾冲突。茫茫草原上弯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骄是抚养他长大的人,情同父子。然而即便如此,郭靖在他面前明辨是非,深深执行知晓自己是汉人,应该保卫自己的国家不应屈从于蒙古人的差遣。再次是郭靖对于传授武艺的老师哲别的民族矛盾冲突也是如此,私情与国仇泾渭分明,坚持铁的原则,不屈不挠,充分显示出维护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因此,郭靖的爱国主义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另一代表作《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表现的则是痴忠,同样具有动人心魄的感人力量。无论师父岳不群如何误会,甚至陷害,他依旧一片忠心不改,以致于致他于死地,令狐冲仍把他当作养父对待。
  金庸不仅是一位历史学家,而且对于佛家也颇有研究,通过其作品便可窥豹一斑。金庸在他的小说中不但巧妙地运用佛家经典来贯穿组织故事,而且运用佛家思想来点化人生,阐明一种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解决人生中的矛盾,改善人之间的关系,劝戒众生弃恶从善,放弃抛掉种种琐碎的恩怨,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真、善、美的传统美德,用佛家语来说:普渡众生。以《天龙八部》、《鹿鼎记》最为典型。《天龙八部》这部书的名字本身就是佛教中的一个用语,指八位护神。其中一个主人公段誉便是作者的佛家思想的化身与代言人,他从小就违背大理段氏家族的门规弃武而学佛,痴迷于佛经典故。段誉身上体现的是佛家的文化痕迹,“善”字当头,“忍”字当先,虽做不到四大皆空但心中永有一方净土,佛祖永留心中。因为决不强求非己之物所以才能心底无私,心静如水,无欲无念立地成佛,尽管他不是佛门中人。另外小说中肖家与慕容氏家的矛盾从不可调和至妥善解决,恐怕只能借助于佛家,最终皈依佛门。《鹿鼎记》中金庸巧妙地借用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部经书《四十二章经》组织串联起整个故事,并以顺治皇帝(即行痴)来渲染佛家的影响。但金庸对佛家思想也进行了反思与批判,指出了佛家不合人性不合常理的地方。如《鹿鼎记》中顺治与康熙的相见,不过是以婉转|间接的方式轻轻地点击而已。
  道家思想在金庸的小说中也是显而易见的,金庸以极高的热情及传奇的方式密切关注着道教的发展。从〈天龙八部〉中的逍遥派(当然这一门派或许是虚构的,名字是源于庄子的思想)到〈射雕英雄传〉中的全真教(这便是符合历史史实了,包括其中的人物王重阳、丘处机等)再至〈倚天屠龙记〉中的武当派。用传奇色彩结合着历史史实全力描绘着道教的故事。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却以内含的方式蕴藏在小说的丝丝缕缕之中。〈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性格,洒脱、毫无拘束、狂放不羁,正是道家顺其自然、逍遥自在、仙风道骨的形象体现与写照。同时也体现了对中国因循几千年的正统文化的一种叛逆,更是作者极力所建构的一个理想性格。令狐冲正是这样无拘无束,所以才被正统的正道人士所不容。金庸通过打破严格的正邪界线的一种反传统的方式,建立了一个正人不正、邪人不邪的江湖新秩序,这便是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文化提出了质疑。在小说当中作者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显示他们的背叛传统,譬如嗜酒、不循规蹈矩、结交“奸邪”等第。《鹿鼎记》中的韦小宝也是最为典型的一个,好赌、贪财、好色、胆小,俨然一个反面小人的角色。然而就在他身上却寄托着作者的一种理想的美好的东西——对于正统的叛逆,对于江湖道义的看重。义字可以说是韦小宝的核心品质,也是最有密度与质量的品质。尽管在他身上还汇集着很多的缺点,但这些都不能抵消他的光彩。
  《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也是一个传统的叛逆。他的口头禅就是“迂腐”,反对一切过时的不合理的东西。这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被认为“邪”,所以有“东邪”之称。然而作者却不这样认为,反之对他是大加推崇,精心地将他放置在一个纯洁无任何干扰的世外桃源———桃花岛中生活。黄药师性格豪放,不为世俗所拘囿,与一个年轻他几十岁的青年称兄道弟,体现出了人类rlie本性生命力的张扬,这就是作者寄托他的反传统的叛逆型人物身上的一种理想。这种理想以一个江湖意义上的“义”字为价值取向,追求人类本身固有的一种纯真。身在江湖,“义”字当然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封建性的东西,但它更多地包含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成分——同心协力、救危扶困、上报国家、下安黎民。
  儒、释、道三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至深。儒家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有着不容否认的历史地位;道家在塑造人的世界、人生观的文化心理结构上也广泛地被民众所认可与接受;佛家自从两汉之际传入中土,对整个中国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庸小说则汲取三家思想之精华,立于一个新的更高的角度,对其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一种新的人生哲理、价值观、世界观。譬如金庸小说中的一句名言: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无招胜有招。
  金庸武侠小说的通俗文化内涵。
  金庸是古典式的,金庸小说蕴涵了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借题发挥由一首古诗便能演绎出一个传奇故事。整体上规模宏大,情节结构波澜起伏,气势非凡,既武侠又言情,难怪台湾作家三毛评论金庸说“只写一个‘情”字。金庸小说的灵性在于,常常以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景观作为背景环境,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作为人物活动的衬托,使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一种人天合一的效果,产生动人心魄的独特艺术感受。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将中华大地的壮丽山河融入他的小说,设置了一个充裕、优美的人物活动空间,描绘名山、大川的种种风彩,讲述它们的文化与历史。作者笔下将祖国的三山、五岳、草原、海岛一一点染,在一幅流光溢彩的优美画卷中编织一个个惊心动魄又缠绵悱恻的故事。河海之大波,江湖之风云,儿女之情长相映成辉,并由此产生一种壮美。以《笑傲江湖》最为璀璨夺目。五岳雄奇的风光,恒山的悬空寺,衡山的归雁楼,嵩山的封禅台,浩荡的长江,滚滚的黄河,尽纳其中。还有《射雕英雄传》中茫茫的大草原,带给人一种厚重、深远的文化享受。并且辅以琴、棋、书、画等高雅的艺术品位精心构思出纷繁多样的传奇故事,从而使整部小说显得典雅、雍容,含有一种深厚的艺术底蕴。《天龙八部》中的枯容大师与四大恶人的棋局之赌,无亚子的真龙棋局;《笑傲江湖》中的琴棋书画“江南四友”,还有那一曲琴箫合奏的《笑傲江湖》曲。作者的精妙构思也在于此,以一支乐曲组织全篇,演绎出一段回肠荡气的江湖故事。
  总之,金庸通过通俗小说洞察了整个东方几千年的文化脊髓,具有极深的文化内蕴,并对于传统文化进行观察与反思。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历史、虚幻、人生、江湖中贯通,从佛禅、老庄思想中得到解脱与升华。任自然而得旷达,由一瞬而转换为永恒。悲慨之中容有超脱,包容种种的人生态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融合在开阔博大的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历史画卷之中,系于一个个爱恨悠悠的情节。金庸小说在一种阔大辽远的自然、社会的范围之内,完成了一种入世与超世、乐观与达观的深远的艺术境界。 


读金庸或古龙武侠小说对现实生活有什么帮助? 可以提高一个人哪方面的能力? 武侠小说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 17799526039读金庸或古龙武侠小说对现实生活有什么帮助? 可以提高一个人哪方面...
    孙服傅答:金庸以通俗的武侠小说的方式对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地洞察与反思,将儒、释、道三家思想方方面面地在他的小说当中渗透与解析,具有一种新的视角与方式对传统的儒、释、道三家思想进行反思与批判,建构树立起自己的一种价值观与理想模式,完善健全人的性格与本性,崇尚着一种豁达、明朗、有着道德准则与责任...

  • 17799526039古龙等作者的武侠小说对当今年轻人是否还有吸引力
    孙服傅答:武侠小说对当代年轻人是有很大吸引力的。1、古龙的江湖潇洒恣意,放浪形骸,没有太多所谓“名门正派”的拘束;金庸的江湖有家国情怀,为国为民是侠之大者;梁羽生的江湖以侠抑武,一个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却不可以没有侠气。这其中的“潇洒”,“奇遇”和“侠气”等正是当今年轻人所向往的品质。2、...

  • 17799526039武侠小说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孙服傅答:金庸的小说体现了一种人性的解放,一种责任,一种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并且还体现了佛法中的悲悯和超脱。古龙的小说是体现了一种人性的温情以及对现实黑暗的深刻写照,虽然对生活有些失望,却从来没有失去信心,鲜明洒脱,哀而不伤。梁羽生的小说重视人性的挖掘,对人物内心精神的探索,一求得到大超脱。

  • 17799526039人过三十,金庸、古龙的小说都值得再读一遍
    孙服傅答:    在上大学前,被金庸古龙小说“染”过一遍的男孩子都对生活抱有幻想,认为生活本应该就像金庸先生描写的“佛”气:好人有好报,傻人有傻福,武功秘籍是会有的,天下扬名不是梦;像古龙先生描述的“痞”气:想浪就去浪,想荡就去荡,爱管闲事就去管,反正酒是喝不完的,钱是不...

  • 17799526039金庸和古龙在现实中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孙服傅答:金庸是儒侠,是侠士,更是儒士。修齐治平,每一次出剑,为的是国士无双。古龙是豪侠,以笔为刀,刻出的是阮籍的冷眼,太白的逍遥。读金庸,该佐的是在地下埋了好多年的白酒,配各种佳肴,这一口香甜,下一口辛辣,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醉了,碗里的是空空的寂寞。读古龙,只要那村口那最便宜的黄酒...

  • 17799526039你从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学到了哪些终身受益的做人
    孙服傅答:金庸通过通俗小说洞察了整个东方几千年的文化脊髓,具有极深的文化内蕴,并对于传统文化进行观察与反思。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历史、虚幻、人生、江湖中贯通,从佛禅、老庄思想中得到解脱与升华。任自然而得旷达,由一瞬而转换为永恒。悲慨之中容有超脱,包容种种的人生态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融合在...

  • 17799526039金庸的武侠小说对华人的影响有多大?
    孙服傅答:武侠小说巨擘金庸离世,享年94岁据香港媒体证实,武侠小说界的璀璨巨星金庸(原名查良镛)于近日辞世,享年94岁。这位笔下世界闻名的作者,以其丰富多样的作品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鹿鼎记》等,深深地烙印在无数读者心中。他的作品流传甚广,可以说,凡是有华人聚集的地方,就可见到金庸小说...

  • 17799526039金庸武侠小说的价值及意义是什么
    孙服傅答:我觉得首先的承认的是其娱乐价值,让人沉浸在那快意江湖里 其次其实还反映了一定的问题,就拿鹿鼎记来说,他写了一个韦小宝,明明他就是一个小混混,却成就了事业,有一点对社会的讽刺。其实其他小说也多多少少涉及到社会,你可以去看看很多人写的金庸小说评价,比如孔庆东,比较详细 ...

  • 17799526039金庸小说中的江湖儿女情怀适合当代社会吗?
    孙服傅答:这是很什么原因呢?其实就是现实中的一些人可能生活的压力太大,所以把一部分的心情寄托在其他的世界,这些小说家创造的世界。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金庸的世界里有哪些元素是不适合当代社会的。血债血偿,杀人偿命。这一点是肆意江湖的最不受束缚的思想。因为你可以杀跟你有仇的人,只要你的武功够高,...

  • 17799526039金庸和古龙在现实中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孙服傅答:而我是规规矩矩地做学者,他与我平时谈天说地很好,要生活在一起不容易。”金庸觉得古龙是个不太容易交朋友的人,因为他很直爽,有时容易吓到别人,而且他实在很罗曼蒂克,“古龙就是这么浪漫的人,与他的作品一样的浪漫,看着过瘾。而梁羽生的作品却要老实一些,也像他的为人。”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