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禅宗学人一个常识性错误:初学禅宗,动辄以“无相、见性”自谓高明者,看看佛说的深解密经等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禅宗是什么意思呀~

禅宗又名佛心宗。教外别传。禅宗不是汉传佛教,又不离汉传佛教,是中国化后的佛教——即禅宗
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主张顿悟法要“见性成佛”自初祖达摩祖师起,皆指人心,不拘修行。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
相传中国禅宗为菩提达摩祖师所创,宗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时人有传,达摩面壁九年为坐禅修定,所以得道,实则在任何一部传记或者历史中均无此事记载。只记录”面壁九年”这四字而已。

扩展资料
禅之意义
盖‘禅’起源于印度,其原意即指静坐敛心、正思审虑,以达定慧均等之状态。于释尊之前,印度即有以生天为坐禅目的之思想;至释尊时,始展开远离苦乐两边,以达中道涅槃为目的之禅。印度佛教之禅观思想乃渐次发达,并产生无数之禅经。
随佛典之传译,自汉末,禅法已传入中国,惟最初均为小乘系统之禅观思想。东晋鸠摩罗什以后,介绍各种禅法,尤以念佛法门为要。
至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出四卷楞伽经,列举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如禅、如来禅等四种禅之说,乃激发当时讲究禅法者另辟途径,如后世所说之五类禅,即是依于楞伽经四种禅之说而来;又肇启中国禅宗之菩提达磨,虽即禅经(二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中之达磨多罗禅师,然其所传之如来自性清净禅即是基于楞伽经所说者。
此外,慧可、僧璨均被称为楞伽师,道信、弘忍更受大乘起信论影响,提倡一行三昧之说,至六祖惠能方以金刚般若经为正宗;盖彼时楞伽经已偏重文句疏解,不免名相支离之故。至中唐以后,盛行拳拳棒喝之机法,禅之意义扩大,不必静坐敛心才是禅,即搬柴运水、吃饭穿衣等平常动作亦可称之为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禅宗

禅学是佛教根本教义的一个中心论点,它是佛说一切教法之中的一大总相法门。这正是《华严经》所说的,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在开悟的人看起来,所谓头头是道,法法皆真。真是见色闻声,无非这个,扬眉瞬目,尽是玄机。可是对于迷昧的人看起来,所谓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真是迷头认影,当面错过,翳眼空华,无中生有。我们要知道,开悟的人,所悟的是什么呢?就是这个禅学嘛。迷昧的人,所迷的是什么呢?就是这个禅学嘛。这样看来佛教的禅学的的确确是一切法门的大总相法门了。也就是我们信仰佛教,发心修行的善男子、善女人,最后所要达到唯一的目的。

禅宗,它是中国佛教最主要的一个宗派。是根据初祖达摩大师依《楞伽经》与六祖惠能大师依《金刚经》而创立的宗派。禅宗的产生,也是有它的历史因缘,这就是说:法不孤起,依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即应。根据《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说,有一天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为了要令一切众生得大利益,就请佛说法,并且就把一枝金色的波萝花贡献给佛。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答应了他的请求,就高升法座。可是佛升座后一句话都不讲,只是手里拿着这枝波萝花静静地给在会大众看看。当时在座的许多弟子和护法诸天,看到这一情景,心里都在想着,佛平日一升法坐,就开口说法。今天很奇怪,为什么坐了好久,只是拿一枝鲜花给我们看看,这是什么道理呀?大家都不理解佛拈花示众的主要意义。正在这个时候,站在佛旁的一位老比丘,名叫摩诃迦叶尊者,看看之后,就领悟到佛拈花意旨,突然间破颜含笑起来。我们要知道大迦叶尊者,为什么看到佛的拈花示众,会破颜含笑起来呢?这就是他与佛一个是机,一个是教,机教相当,碎啄同时。他能够深深地彻底领悟我佛拈花的微妙法门,默契了佛的心宗,所以到了大迦叶尊者微笑之后,佛马上开口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与摩诃迦叶”。佛就把正法眼藏,传法给摩诃迦叶尊者,同时佛又把自己所搭金缕袈裟和青色天所贡献的钵统统都给了迦叶,这就是“衣钵真传”,成为西天第一代祖师。释迦牟尼佛传法所说这几句法语,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就是佛在菩提树下悟道之后三叹奇哉所说的“大地众生,个个具有如来智慧德相”的真理,就是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的真理。如来的净智妙慧一切功德,就叫做正法眼藏。正法就是根本佛法,眼藏就是大智慧择法眼,能够普照一切,含藏万法,一法即是一切法,一切法都含藏此一法之中,这一法就叫做正法眼藏,什么是涅盘妙心呢?也就是说不生不灭的妙真如心。这个真如妙心,是一真一切真,法法皆真,一如一切如,法法皆如。它是不变又能随缘,随缘依然不变。它随迷缘,就做六道众生,它随悟缘,就成四圣法界。这就譬如冰之与水一样的,随冷气之缘就水结成冰,随热气之缘,就冰化为水。这个真如心叫做妙心,妙字就是不可思议的意思,实相就是无虚无妄真实之相,这就是妙真如心,实相无相,无相就是无有一切千差万别虚妄之相,唯是真实平等一相。平等一相,就是微妙智慧德相。这正法眼藏是依照真心的大用方面来说,涅盘妙心就是按照真心本体方面来说,实相无相是按照真心德相方面来说,合起来就是根据真如妙心的体、相、用三个方面道理来讲,这个妙真如心真是一种幽微奥妙秘密的无上法门,这个微妙法门就叫做一法界大总相法门。它真是灵灵不昧,了了常知,无形无相,不生不灭的如来智慧德相。这种智慧德相,不但是佛有,我们众生也有,所以说即心即佛,即佛即心,这就是佛教禅宗的学说。简单的称为禅学。

我们要知道,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这是无说而说,无言之道,要我们从眼根与耳根方面,能够得个消息,体会佛的无言妙道。到了摩诃迦叶破颜含笑以后,佛开口说了几句法语,这是以言遣言,无言之道。古人说:“大道本无言,因言而显道,真心本无相,即相而明心”,就是这个道理。我想到孔子,有一次对几位弟子说:“余欲无言。”弟子说:这怎么办,如果夫子你不开口讲话,那么我们这些小小的弟子们,就得不到教益了。孔子说:不要紧,你们看看天,它日日夜夜也没有讲话么。那春夏秋冬四时的节气,不是照样走得很好嘛?它一天到晚也没有讲话,那万物不是也生住异灭,辗转循环终而复始嘛。你们看,天何言哉。这就充分说明了,无言才是真正的大道。所以说妙高顶上,从来不许商量,到了第二峰头,才说出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

恩。每次遇到一些几会几句空话就当自己是菩萨的人。
佛.经有说不能为初学说空、无相、无愿。会堕四颠倒。那些人就只会几句空语,立刻就对初学说,害他们不信佛。断佛缘。无论和他们说什么,他们都说:你的“我执”太重、要无相。

[五苦章句语]
空无所有、无相、无愿是道之要。慧道以空为上,学以无为为先。此三句者,不可为新学人说之。闻无所有,便旷其意,不复修戒,无所罣碍;於六德中,事事懈废,言一切空,当何所作?口但说空,行在有中,堕四颠倒故,言无功德。菩萨不应使闻无所从生法忍。夫善知识欲教新学,稍稍以渐教,语魔事,令护魔,因缘生死罪苦,五道分明,令信罪福,事事了了,乃可语道。

涅槃不是拿来不断讨论的,也不是用来不断谈玄的。涅槃是用来证悟的。
反反复复讨论涅槃的境界,就是在谈论十四无记而已。

明心见性才难啊!学佛学得连真实都不相信了还能相信什么!!
要在博大精深的佛学中,保持真实才是佛学的真谛。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是非。师兄执著了。阿弥陀佛!


纠正禅宗学人一个常识性错误:初学禅宗,动辄以“无相、见性”自谓高明者,看看佛说的深解密经等视频

相关评论:
  • 18865546244纠正禅宗学人一个常识性错误:初学禅宗,动辄以“无相、见性”自谓高明...
    钭卫泪空无所有、无相、无愿是道之要。慧道以空为上,学以无为为先。此三句者,不可为新学人说之。闻无所有,便旷其意,不复修戒,无所罣碍;於六德中,事事懈废,言一切空,当何所作?口但说空,行在有中,堕四颠倒故,言无功德。菩萨不应使闻无所从生法忍。夫善知识欲教新学,稍稍以渐教...

  • 18865546244关于五祖的诗句
    钭卫泪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这首佛偈就是为了证明空性 弘忍看到这个偈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

  • 18865546244一元宇宙理论和佛教的理论一样吗?那些地方不一样]
    钭卫泪如果你是把释迦牟尼佛当成造物主一类的,把佛教等同于一般世俗宗教,而说佛教是主观唯心主义,那你可就犯常识性错误了。释迦牟尼佛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不是神仙,更不是造物主,他是信仰他、学佛人的大导师!总之,在现代,抱着西方人的那套思路走下去,是不会取得重大哲学成就的。近现代的许多哲学思...

  • 18865546244如何学习禅定?
    钭卫泪一句话(本文不论述大家熟知及常识性内容):密宗活佛、禅宗老祖、道家真人、大气功师、瑜伽上师、冥想导师和古代先贤圣哲们修炼的所谓“神功秘法”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全部源自对佛家禅定的“包装处理”。其修炼形式之所以看起来不同,是因为开宗立派者根据需要加进去了对自己有利的内容而已,其借题发挥的本源都是统一的。

  • 18865546244“常山赵子龙”中的常山可是恒山?
    钭卫泪常山赵子龙中的常山是指常山郡,也曾在某些时期称恒山郡、常山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范围历代有变化,但一般以今天河北省石家庄市附近为中心。具体大致在石家庄市北郊东古城西古城地界,因战乱後为真定,即今石家庄正定区。 常山之名最早在《战国策》中有提及,属赵国,但是范围不明,境内很可能...

  • 18865546244再听到有人说正念冥想很神秘,这篇文章马上甩给他
    钭卫泪卡巴金在建立了正念冥想的治疗方法后,在推广过程中巧妙地规避了宗教性的话题,而是采用了一个常识性的方法。他把一个人的注意力想象成人身上的肌肉,就像肌肉一样,注意力也需要锻炼,而且,会越锻炼,注意力就越强大。冥想的价值在于,它从本质上不是让你提升自己,也不是为了修炼带来任何结果,而...

  • 18865546244三国的常山赵子龙,其中那个常山是哪里?
    钭卫泪常山郡,因常山在其内故名常山郡,也曾在某些时期称恒山郡、常山国、恒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范围历代有变化,但一般以2017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附近为中心。具体大致在石家庄市北郊东古城西古城地界,因战乱後为真定,即今石家庄元氏县境。 常山之名最早在《战国策》中有提及,属赵国。

  • 18865546244"自性"在佛语里面是什么意思?
    钭卫泪其具体内容据《唯识三十颂》中说:“由彼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此二颂中,前一颂解释遍计所执性。“彼彼”显示众多;“遍计”是周遍计度,谓我人能缘心不断地于所缘境上虚妄分别,错误的认为有我有法,我法二执即是遍计所执性。

  • 18865546244大阿罗汉和缘觉
    钭卫泪6利益大,大阿罗汉都能说法利生,使未发菩提心的人发心,使已发菩提心的人善根得以增长,能够帮助所有有缘众生成熟佛果,解脱烦恼。7智慧大,大阿罗汉具有实智和权智,如舍利弗获得“四无所畏”,富楼那具有能无碍辩才,这是权智;富楼那深达实相,须菩提和佛的知见相同,这是实智。8果大,楞严...

  • 18865546244佛教怎么让人吃苦
    钭卫泪因此,有必要梳理一下基本的常识性误区。首先,无论是出家的人还是在家信徒以及广大社会非信仰人群,普遍的盲目的以讹传讹的上来就理所当然的以为:苦行,才是佛教,苦行才容易修道,苦行才是道。第一:苦行,才不是佛教。认为苦行才是佛教的误区在于:苦行,恰恰不是佛陀所倡导的,恰恰是佛陀经历六年...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