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灭亡罪在谁?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蜀汉灭亡是谁的过错?~

  蜀汉政权是在公元263年灭亡的,岂地形易守难攻,但为什么会灭亡?10个原因..
  1、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汉朝末年的时候,当时汉朝长达400年的历史还是深入人心的,汉献帝还是一面很重要的旗帜,曹操抓住了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中国的北方。而刘备就是凭借着自己汉室宗亲的特殊身份和“兴复汉室”的口号而起兵,并且先后取得了荆州和益州。曹丕是公元220年篡汉建立曹魏政权的,刘备是夷陵之战后公元223年在白帝城去世的,这些事件到公元263年蜀汉灭亡的时候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所以到了蜀汉后期的这个时候,人心的向背,已不再思汉,蜀汉政权建国之初的这个优势早已是不复存在了。

  2、关羽丢失荆州和夷陵之战的惨败,造成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无法实现其伟大的战略意图,从此蜀汉政权由鼎盛时期开始走下坡路了,虽然诸葛亮和姜维等人后来苦力支撑蜀汉的局面,但这已经为蜀汉政权40多年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其实孙刘联盟一直是曹操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到公元219年孙权成功的偷袭荆州为止,这10年时间是孙刘联盟的蜜月期,孙权把战略要地江陵借给了刘备,同时把妹妹也嫁给了他。而曹操则经常被打的东西两线不能相顾,刘备最后能顺利拿下汉中,和孙权出兵合肥牵制曹操的主力也有很大关系。如果我们大胆的假设当年关羽在襄阳水淹七军,震动的曹操险些准备迁都的时候,刘备率益州之众出兵秦川,孙权则率江东之众出兵淮南和徐州,这样东西万里全线出击,彼呼此应、乘锐助势、蚕食曹魏,完全可以达到中原震动、人心思变的局面,曹操要同时应付几路大军那就真的是很危险了,这也正是诸葛亮的隆中对要达到的战略效果啊。可惜这个时候孙权的私心坏了大好局面,趁关羽主力和曹操鏖战襄樊的时候出兵从背后偷袭了荆州,并且杀害了关羽父子,破坏了孙刘联盟。在这里顺便说一下,夷陵之战表面上是东吴取得了胜利,从此确立了三足鼎立的地理形势。但实质上是吴蜀两败俱伤的一场战争,造成了蜀弱吴孤的局势,曹魏确立了相对吴蜀的绝对优势局面。

  3、虽然益州是当时汉末十三州中最大的州之一,而且地势也是最为险要的,但蜀汉的统治区域却只有这一个州,当时东吴占有东南的扬州、荆州和交州三个州,而曹魏拥有北方的九个州,所以蜀汉政权是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中华文明的精髓和发源都在北方中原地区,而益州却是相对落后的地区,所以蜀汉政权无论从人口、资源、军力、人才、后备等等方面,实力都远远的不如占据经营中原地区多年的曹魏。在这里我们就仅仅从兵力上进行一下比较,蜀汉全国的军队加起来只有不到10万人,仅仅是曹魏总兵力的五分之一,而曹魏直接出兵征讨蜀汉的就有近20万大军。另外我们从中国历史的规律上来看,除了朱元璋的明朝之外,也基本上都是由北而南统一全国的。

  4、蜀汉后期由于地方偏于西垂相对闭塞,初期建国时候的人才到后期又逐步的凋零了,出现了严重缺乏人才的局面。所以也就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样的成语。而曹魏地处中原地区地大物博,人才是一代接着一代不断的涌现,所以无论是在人才的质量还是数量上,曹魏都远远的超过了蜀汉。诸葛亮用人和曹操的区别在于,他很注重人才的品德,甚至重德要超过重才,所以诸葛亮提拔的人才政治上几乎都很清廉,但很少是一流的人才。另外蜀汉政权中类似魏延和李严这样被杀和被废的人才也不少啊。其实大家都知道郭嘉的生活作风就不是很好,曾经被朝臣陈群所检举,但曹操就是不拘一格的提拔和重用他,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另外诸葛亮和刘备都很重用荆州入川的旧部和一些外来的人才,比如诸葛亮去世之后掌权的蒋琬、费祎都是荆州的旧部,而姜维是凉州人。没有很好的开发和培养益州土著的人才,这不仅造成后期人才的缺乏,而且还造成了内部很深的矛盾。
  5、蜀汉在战前的军事上和心理上准备不足。自从公元244年蜀汉大将王平击退曹爽之后,曹魏已经快20年没有进攻蜀汉边境了,而且曹魏一直的战略方针都是先吴后蜀,所以蜀汉君臣对于曹魏的入侵确实是没有做很认真的准备。当时在讨伐蜀汉之前,很多大臣包括邓艾都上书表示反对意见,只有钟会一个人支持伐蜀,最后在曹魏掌握实际权力的司马昭力排众议调整了战略方针,决定了先灭蜀后灭吴的正确方案。并且在出兵之前大力的制造准备攻打东吴的声势和假象。连蜀汉名将姜维都被欺骗了,没有及时的做好迎战的准备,后来姜维发觉之后即使做了一些补救和调整,由于政治上的腐败而反应得很迟缓,所以汉中很快就失守了,姜维也险些被邓艾困在了西北的沓中。

  6、蜀汉后期在政治上已经趋于腐败了,尤其是在蒋琬和费祎先后去世之后,姜维又长期带兵在外主持北伐事宜,朝廷中已经没有贤臣能够管得住刘禅了。刘禅也就逐步开始重用一些庸臣甚至奸臣,最后形成了刘禅愚暗黄皓窃权的局面。连掌握着蜀汉军政大权的姜维都害怕的不敢随便入朝,最后跑到西北的沓中去屯田避祸了。其实即便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虽然后来也得到了刘禅的提拔,但也是个庸才。在抗击邓艾大军入侵的时候,曾经就有人正确的建议他守住险要的地方,等待姜维主力部队的增援,那样邓艾的军队被夹击就很危险了。可惜他当时建功心切,贸然出兵,结果是全军覆没。自这一战后邓艾就毫无阻挡长驱直入的打到了成都。大家都知道刘禅在投降曹魏之后有个著名的“乐不思蜀”的典故,由此足可见刘禅昏庸愚昧的程度。

  7、蜀汉政权内部的政治矛盾已经非常激烈了,尤其是益州土著势力和外来势力之间的历史矛盾一直很深。刘备在巧取豪夺益州的时候,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荆州带来的军队和人才,所以就很自然的就形成了外来势力集团。虽然以前刘备和诸葛亮在平定益州后为了笼络人心,也起用了一些益州土著人士,但大多是一些清职或者地方官员,难以进入蜀汉的中枢权力机构。到了蜀汉后期的时候,由于外来势力集团人才的逐步凋零,益州土著势力开始上升和强大起来,这个矛盾就进一步加剧了。所以当邓艾的大军攻打到成都城下时,其实蜀汉政权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至少还有一定的力量可以进行抵抗,完全可以等待姜维的主力部队回来增援和解围。但蜀汉政权的内部到处都充满了投降的论调,益州本地土著势力无人愿意为蜀汉拼死一战啊。这里需要再补充说明一个情况,司马昭在蜀汉灭亡之后,把所有的外来势力都迁出了益州,以巩固对益州地区的统治,这说明他清楚的看到了这个问题。

  8、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之后,名将姜维就一直是蜀汉后期的中流砥柱。尤其是在公元253年费祎遇刺身亡后,他的军政权力就开始逐步扩大,并且当上了蜀汉的大将军。他以前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投奔蜀汉的曹魏降将,诸葛亮非常欣赏他,同时他自己也有相当的能力和才华。他一直非常感激诸葛亮的知遇之恩,并且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连年主持出兵北伐曹魏,从公元247年到公元263年先后就有九次之多,但是收效甚微,反而损耗了有限的国力,造成兵疲民困的局面,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进程。其实这中间的道理是很简单的,小国与大国拼消耗,从大局的角度上看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9、姜维在战术布置上的严重失误。汉中是益州的重要门户,所谓无汉中就无益州,本来汉中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当年曹操和刘备都是花了很大气力才艰难拿下来的。自公元219年刘备留魏延镇守汉中以来,蜀汉都是把重兵布置在外围的据点进行御敌,而不把敌人放进平原腹地。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曾经亲自率领10多万大军攻打汉中,蜀汉大将王平当时以不满三万守兵采取这种方法成功的守卫了汉中。可是在姜维掌握军政大权之后他认为以前的方法是可以御敌,但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如果把敌人引入汉中的腹地,然后四面据点人马出动以夹击骚扰之,就可以达到全歼敌军的目的。其实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应该采取更为稳妥的防守方针,而不应该采取如此赌博性质的冒险战术。他的这种战术方法遇到实力不强的敌人尚可以应付,但若遇到强大数倍的敌人,无异于是放虎出山啊。而且姜维长期以来积极组织北伐,就是典型的重攻不重守,并没有把重兵屯集在汉中,最后反而拉到西北的沓中屯田,结果是由于兵力悬殊城门大开,钟会能够迅速的占领汉中,造成了蜀汉在这次战役中一开始就陷入很大的被动。

  10、东吴方面没有全力和及时的救援蜀汉。这里面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曹魏在出征蜀汉之前大造声势要出兵东吴,使得东吴方面也不敢随便轻举妄动。另一方面东吴屯驻重兵在蜀吴的边境,其真实意图是在观望形势和想趁乱吞并一部分蜀汉益州的土地,而不是真心的来帮助蜀汉抗敌,所以蜀汉将领罗宪看出了他们的企图,也一直拒绝他们入境参战。其实这个时候即使东吴出兵淮南来牵制曹魏,也意义不是很大了。因为曹魏在北方休生养息经营多年,现在相对东吴和蜀汉已经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了,它的实力完全可以应付两线作战。东吴没有救援虽然是蜀汉灭亡的一个因素,但已经不是非常重要了。

后主期间诸葛亮曾七出祁山(详见诸葛亮北伐),但是屡屡无功;姜维九伐中原(详见姜维北伐),却次次失败。蜀汉四相相继死后,内廷逐渐为宦官把持,使得前方战事不为刘禅所知,最终为魏将钟会、邓艾所灭,刘禅自赴而降,蜀国灭亡。后来姜维意图借助钟会之力复国,但是计划失败。

不能笼统说罪在谁。
蜀汉政权本身就有问题。蜀汉建都成都,一直存在着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和益州地区原有的世家大族的矛盾,这个矛盾在刘备在世时尚能协调。刘备去世后,这个矛盾表现得最典型的事情便是诸葛亮与李严的“斗争”。
在三国时期,虽然四川很少战乱,毕竟经济中心还在中原,加上曹操的励精图治,因此曹魏的综合国力是第一,远远强于蜀汉也就不足为其。
另外就是失荆州、诸葛亮、刘禅等人的个人因素了。

在诸葛亮。
诸葛亮虽然拥有过人的军师才能,但是对于治国和招募人才并不擅长,蜀汉到后期更是“益州疲弊”、缺乏人才“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打仗全靠一帮老将和一个姜维

一个国家的灭亡,个人也许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绝不是决定作用,这一切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历史的需要。

关羽失荆州,蜀汉少了一半,再无力发展……


蜀汉的灭亡罪在谁?视频

相关评论:
  • 19563663156蜀汉时期灭亡的罪魁祸首是谁?最后结局如何了?
    仲蒲桂蜀汉时期灭亡的罪魁祸首是黄皓。最后他被司马懿凌迟处死了。

  • 19563663156蜀汉的灭亡,谁到底是罪魁祸首,刘备还是刘禅?
    仲蒲桂第一,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应该是后主刘禅。他一生软弱无能,对谗言毫无洞察力,是几近胜利的北伐中原半途而废。诸葛亮去世后,面对司马昭的大兵,不是积极奋战,而是弃城投降,最终导致蜀汉灭亡。第二,蜀汉本就国小民贫,连年征战,百姓雪上加霜,同时荆州派和本地派内部争斗,早已不得人心。当邓艾兵...

  • 19563663156从建国到灭亡只有42年 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是谁
    仲蒲桂这是天下大势!而荆州之所以丢失,则是因为糜芳背叛了刘备,选择了投降,打开了江陵城的城门,导致关羽兵败身死,所以说糜芳乃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二、刘备蜀汉这个国家,乃是刘备亲手创建,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蜀汉的毁灭,其实也是刘备一手造成的!荆州被东吴偷袭后,刘备不顾众人劝阻,执意伐吴。伐吴本身没...

  • 19563663156蜀汉最终覆灭,谁才是头号罪人?
    仲蒲桂谁才是蜀汉灭亡的头号罪人呢?后主刘禅,在蜀汉灭亡的事情上要承担主要责任。很多人可能会把蜀汉覆灭的锅甩给姜维,甚至诸葛亮,关羽等人的身上,这实在是“无稽之谈”。要知道,姜维九次北伐,固然有“穷兵黩武”之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杀伤了曹魏的部分有生力量,让他始终...

  • 19563663156在历史上,谁才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
    仲蒲桂虽然策略比不上拒敌于国门之外,但穷姜维一生,都要尽力保证蜀汉的安全,就算是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之际,姜维仍然没有放弃,仍然在为复国而努力,但是却失败了,所以我们还是不能怪姜维,因为他真的尽力了。如果一定要找一个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那么除了刘禅还能有谁?

  • 19563663156在历史上,谁才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呢?
    仲蒲桂蜀汉灭亡罪魁祸首刘备,因为刘备一意孤行发动了夷陵之战,使得蜀国国力受损,人才缺失,后来蜀国内部又不和,经常内斗,刘禅能力也平庸,所以才走向灭亡。

  • 19563663156葬送蜀汉的千古罪人是谁呢?
    仲蒲桂在蜀汉朝堂众臣群起抵制下,刘禅坚持信用黄皓这个奸佞小人,晚年更令此人掌握了中枢机要大权,以至于被“隔绝内外”,确实对蜀汉亡国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他在位期间的最大错失。 难怪无论蜀汉重臣如姜维、诸葛瞻,还是蜀汉故臣如陈寿、李密,均视黄皓此人为蜀汉亡国的罪魁祸首,也相当程度...

  • 19563663156蜀汉的灭亡罪在谁?
    仲蒲桂不能笼统说罪在谁。蜀汉政权本身就有问题。蜀汉建都成都,一直存在着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和益州地区原有的世家大族的矛盾,这个矛盾在刘备在世时尚能协调。刘备去世后,这个矛盾表现得最典型的事情便是诸葛亮与李严的“斗争”。在三国时期,虽然四川很少战乱,毕竟经济中心还在中原,加上曹操的励精图治,...

  • 19563663156在历史上,谁才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
    仲蒲桂蜀汉的灭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因素,蜀汉建立了仅42年便灭亡了,那么谁究竟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是黄皓还是刘禅,其实都不是。要说使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应该算是以下这三个人了。大意失荆州蜀汉灭亡主要原因之一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可以说蜀汉灭亡的诸多原因当中,责任最大的应该算是关羽了。因为蜀地的地质...

  • 19563663156在蜀汉末期,发生了哪一件影响蜀汉命运的事情?
    仲蒲桂其实,蜀汉的灭亡,姜维也要负很大的责任。诸葛瞻在战死前说自己有三罪,就是把黄皓和姜维相提并论的。这主要是姜维痴心北伐,根本不审时度势,在自己功业不成的情况下,使得蜀汉消耗很大,民穷财尽,这为蜀汉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姜维去沓中屯田,在战略上是十分失策的。姜维改变了汉中的防御策略,撤除原来的秦岭防御...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