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当今中国的经济状况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当前社会中的某一经济现象。~

基于经济学原理的经营管理分析 1、在下列情形中,为什么厂商可能从纵向一体化中获益? (1)在铁路终点站设置一个谷物升降机。 (2)某产品制造商具有全国品牌声誉,它在地区市场上使用经销商安排的广告和促销活动。 (3)一家生物工程厂商开发出一项新产品,并将由另外一家已确认的制药公司来生产、测试和分销该产品。 答: (1)因为厂商纵向一体化谷物升降机可以通过增加谷物升降机的数量和机械装卸具有简单重复性的特性形成谷物装卸的规模经济和学习经济,同时可以节约购买使用谷物升降机使用权的交易费用和协调费用。 (2)如果制造商前向一体化使用自己的经销商安排广告和促销活动,可以提高市场营销的效率,降低使用独立经销商带来的交易成本和协调成本。 (3)如果生物工程厂商前向一体化建立自己的制药企业来生产、测试和分销该产品,不仅可以减少使用独立制药企业带来的交易成本和协调成本,最重要的是可以防止该新产品私有信息的外泄。 2、大学倾向于高度一体化:许多系都属于同一个组织。不存在大学为什么不通过契约将独立的各系联系在一起的技术原因,这有些类似于网络型组织奖各个独立的业务部门联系在一起的方式。你认为大学为什么并且怎样像这样组织在一起呢? 答: 虽然纵向一体化厂商的内部部门之间会出现协调的问题,但更严重的协调问题却往往发生在独立厂商之间的市场契约交易之中。这主要是因为,在纵向一体化厂商内部进行某项活动时,可以通过集权控制达到协调;而在市场上,独立厂商之间进行契约交易时,则不存在这种控制。协调尤其对于带有“设计属性”的问题尤为重要。设计属性是指需要通过精确的方式相互联系的属性,这样才可以获得价值最大化。大学课程的内容和顺序就存在设计属性,下游厂商—各个系通常懂得各种输入品(课程)和输出品(教课效果)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但是,各种输入品(课程)的供应商(老师)可能不能充分地相互协调。各种输入品(课程)之间不能达到正确的关系将会是耗费巨大的。所以,大学可以通过一体化所有重要的上游(老师)和下游(系)活动并依靠行政控制实现合适的协调,同时还可以共用一些公共资源(如:行政部门、财务部门等),以节约教育成本。 3、考虑下述各组情形。在每组中,哪一个情形更容易受到协调问题的影响? (1)由一家园艺公司负责维护某个家庭所拥有的草坪;由一家园艺公司负责维护一个足球场的草坪。 (2)设计一个装工具的工具箱;设计一个安装微型的硅芯片电线的晶片。 答: (1)因为维护一个足球场的草坪涉及的绩效标准,如地下生物量、盖度、草坪高度、色泽、病虫侵害度、草坪弹性、草坪光滑度、草坪旋转阻力、草坪平整度等都有一套完善而标准的规范,维护工作的绩效易于衡量;而维护某个家庭所拥有草坪相对来讲就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要求,个性化因素较多,因此维护家庭草坪的工作更容易受到协调问题的影响。 (2)由于设计属性的问题,设计晶片涉及的多种精确方式的相互关系,如光刻技术、半导体技术、加工工艺等,比设计工具箱严格得多,更容易受到协调问题的影响。 4、一家铅笔生产商设想后向一体化至菜油生产。菜油是生产形成橡皮的橡胶状材料(叫做硫化油膏)的关键成分。菜油是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它的价格随着供需情况的变化而波动。支持纵向一体化的观点认为:“铅笔生产是对利用程度非常敏感的,也就是相对于不完全开工的工厂来说,完全开工的工厂可以生产出单位成本更低的铅笔。拥有我们自己的菜油供给来源可以使得我们不受短期供需失调的影响,也就使得我们具有比竞争对手更大的竞争优势。”解释该观点错误的原因。 答: 铅笔厂商这个观点忽视了纵向一体化的一个隐藏的机会成本:在使用自己的输入品(菜油)生产最终输出品(铅笔)时,它放弃了在开放市场上外部销售输入品(菜油)的机会。即对于纵向一体化的生产商,正确计算生产成本的方法是应用转移定价法,即当内部生产的活动或输入在外部存在高度竞争性市场时,纵向一体化厂商不同部门之间的内部价格应该等于外部市场价格。菜油是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它的价格随着供需情况的变化而波动。如果以菜油的市场价格计算铅笔厂商的生产成本,纵向一体化可能并没有创造经济利益。 5、有些契约非常长,例如市政当局与公路建造商之间的契约,条款要清楚地描述每个细枝末节。另外一些契约,例如咨询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契约,却是比较短的,在责任分工上模糊不清。什么因素可以决定契约在长度和详细程度上的这些差别? 答: 决定契约完备性—即在契约长度和详细程度上差别的因素有:有限理性、详细指定或衡量绩效的困难、不对称信息。 市政当局与公路建造商之间在有限理性方面,既在处理信息、应付复杂情形和需求理性目标中,具有较强的能力。对于公路建造过程中的详细绩效制定和衡量也相对容易,不对称信息相对较少,所以市政当局与公路建造商之间的契约完备性较强,条款清楚地描述每个细枝末节。 而咨询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契约由于咨询业务本身的特性,使咨询公司和和客户在有限理性方面缺乏相应能力,也无法详细指定和衡量咨询的绩效,因为咨询报告的好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同时咨询结果和给客户带来的绩效之间不一定有直接和即时的关系。另外咨询公司和客户之间的不对称信息很多,客户出于保护自身商业秘密的考虑,不一定会向咨询公司提供咨询业务所需的详细资料,所以咨询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契约是不完备契约,比较短,而且在责任分工上模糊不清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


(一)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上升期。今年1—3季度,尽管受到非典的冲击,GDP增长率仍然达到了8.5%。预计4季度经济增长率会继续提高,运用月度宏观经济计量分析模型预测,全年GDP增长率可以达到8.6%。这表明从2002年开始,我国GDP增长率已经稳定在8%以上,经济运行正处于新一轮周期的上升期。
(二)支柱行业增势强劲,重化工业化特征日益明显。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冶金工业和化学工业等支柱工业实现快速增长,对整个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7%。重工业增速明显快于轻工业,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8.4%,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3.9%,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4.37%,比2002年全年水平(60.95%)提高3.42个百分点。1998年以来重工业增长相对于轻工业增长有加速趋势,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不断提高,今年这一比重的提高幅度更大,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一轮重化工业化时期。这一轮重化工业化主要是由工业支柱产业和房地产业快速增长拉动的,与消费结构升级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市场内生机制,将成为未来10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三)投资高速增长,消费结构保持升级势头。1—3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5%,增幅提高8.7个百分点。投资高增长,主要受重化工业化趋势和民间投资日趋活跃等因素的拉动。消费增幅受非典影响一度降低,但前三季度累计增长率达到8.6%,同比仅下降0.1个百分点,已经恢复到正常的增长水平,可以认为消费继续保持了较高水平的稳定增长。尽管有非典冲击,但消费结构升级态势比较明显,1—3季度,建筑及装璜材料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6.6%,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77.5%,通信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74%,住、行等方面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
(四)对外贸易增势强劲,贸易摩擦存在隐忧。1—3季度,出口同比增长32.2%,增幅提高12.9个百分点,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进口同比增长40.5%,加快23.3个百分点,因此贸易顺差比上年同期减少(净出口91亿美元,同比减少109亿美元)。分国别和地区看,对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的出口顺差持续增加;而对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的出口逆差则持续扩大。由于美欧是我国主要出口市场,顺差扩大势必加剧贸易摩擦,我国面临的反倾销压力不断加大。近年来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对美欧出口的一些产品陆续转移到中国大陆设厂,是我国对美欧顺差扩大的重要原因。
(五)总量矛盾缓解,某些能源、原材料供应出现缺口。随着国内市场活跃和出口增长加快,我国总需求不足的矛盾逐步缓解。物价指数由负转正,1—3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提高0.7%;生产资料价格上升4.5%,但逐季度回稳(分别为4.6%、4.7%、4%)。电力、煤炭、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产品供给出现缺口,不少省市被迫限制用电,一些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多。目前这些产品的供给正在迅速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态势已经趋缓。总体看,物价仍然保持在低水平,需求约束普遍存在,大多数产品的市场竞争仍比较激烈。
(六)粮食产量持续下降,供求关系并未逆转。据有关统计,今年粮食产量可能低于9000亿斤,也低于全年的粮食需求量。在连续几年的减产以后,当前市场粮价出现恢复性提高,但是预计粮价以及食品价格不会长时间、大幅度上涨。一是因为库存水平较高,到2003年底粮食库存仍将保持在4000亿斤以上,比正常水平(近年来估计为3000亿斤左右)高出较多;二是粮食生产能力较大,在市场需求拉动下,粮食供给会增长较快,抑制粮价上涨。近期内粮食供给不会出现紧缺,但粮食问题事关经济全局,需密切关注,高度重视。一方面要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要巩固和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处理好粮食生产与其他经济作物生产的关系;同时,不要过激反应,造成粮价的大起大落。
(七)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持续高增长,外汇储备大量增加。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20.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较年初增加了2.47万亿元,同比多增1.12万亿元。外汇储备达到3839亿美元,较年初增加975亿美元,同比多增562亿美元。从贷款投放的结构看,经济内在扩张带动的需求增加依然是货币信贷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虽然存款准备金比率提高,但其紧缩性影响需要逐步释放,加之经济升温的惯性作用,货币信贷快速扩张的态势还会维持一段时间。同时,货币市场利率的上升将有助于逐步约束金融机构贷款投放进度。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资本项目顺差较大,其中外商直接投资仍是主要来源,也有“热钱”加快流入的影响。
分 析 预 测
当前我国经济仍有一定上升空间,世界经济将保持温和复苏态势。预计2004年我国经济将在较高水平上继续稳定增长。
(一)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回升期,从国内外条件看,仍有一定上升空间。
在近年来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我国经济已经摆脱了持续回落的状态,进入了全面回升的阶段。主要表现是:以改善住、行条件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开始启动;由消费升级带动的高成长产业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增强;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民间投资正在加速启动,市场化的投融资活动相当活跃,市场导向的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明显。这种由市场主导的、以消费升级和企业自主投资为基础的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从今年宏观经济的几个主要方面看,经济增长率比上年提高,国内需求迅速扩大,总量矛盾基本缓解;主要商品的供求格局基本平衡,物价总水平较低且相对稳定;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快速流入,外部资源供给比较充裕,国际收支状况良好。总体看,经济稳定回升并未出现全局性经济“过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基本健康。但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电力、钢材供给缺口较大,造成部分资源性产品供给不足。一些地方正在大上电力设备、钢铁加工等项目,如果不正确引导,有可能造成这些行业的盲目扩张和产能过剩。另外,从源头上看,对一些地方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的问题,亦应高度重视,积极引导,规范发展。既维护经济增长的上升势头,又防止局部问题影响全局。
未来经济增长仍有较大潜力。我国银行存差仍然较大,外汇储备雄厚,资金供给比较宽裕;劳动力近乎无限供给,人工低成本优势将长期保持;技术供给也不存在明显约束。现有要素供给条件,有利于扩大市场对产品供给的调节空间。同时,我国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储蓄水平持续提高,收入和支出预期趋好,消费环境和消费政策逐步完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持续推进,消费需求有望保持较高水平的稳定增长,潜力很大。在消费升级拉动下,产业升级步伐将相应加快,并将带动投资持续较快增长。这些条件将使我国经济上升的态势得到保持。
(二)世界经济复苏前景趋好。
今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日本经济复苏的势头均超过预期,因此,各方进一步看好今年下半年及2004年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世界银行预测,明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可望提高到3%,其中发达国家将升到2.5%,美国、日本、欧元区将分别达到3.4%、1.3%和1.7%;发展中国家增长率将升为4.9%。IMF预测明年全球增长4.1%,其中美国为3.9%,日本为1.4%。总体看,世界经济将保持温和复苏的态势,但仍存在不确定性。值得注意的是,世界性的通货紧缩并未缓解,贸易保护有增无减,针对中国外贸外汇政策的外部压力较大,我国的外贸环境趋于严峻。
(三)对明年经济走势的初步分析预测。
综合国内外条件,预计2004年我国经济将在较高水平上继续稳定增长。从三大需求看,在非典之类疫情不大规模发生的情况下,受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消费增长率预计将恢复到9%以上,高于今年水平;在货币政策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受产业升级的推动,投资将继续较快增长,预计将稳定在今年的增长水平,即30%左右;由于外贸环境趋于严峻、出口退税率下调和出口基数较大等原因,预计明年出口增长率将回落到10%左右,受国内市场升温的拉动,进口将继续高增长,增幅超过出口,贸易顺差将继续减少。综合定性分析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预测结果,明年GDP增长率可望达到8.5%。
主 要 问 题
出现新的结构性矛盾;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市场化程度偏低;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突出。
(一)新的结构性矛盾有所显露。随着经济回升和重化工业化的启动,各个生产行业间的供求关系发生较大变化,出现新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的是电力和钢材等部分原材料供应出现紧张,同时很多领域的产能过剩仍然存在。从电力、钢材等方面情况看,市场对生产的调节相当灵敏。今年以来电力、钢材和有关原材料的投资项目增加很多,发电设备产量增幅超过70%,预计这些产品的供给紧张状况不会持续很久。随着电站建设的加快和煤炭需求的增加,运输也可能出现紧张局面。在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建设方面,应注意吸取电力的教训,避免陷于被动。对于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也要通过市场机制促进调整,不要轻易运用行政手段限制供给增长(例如1994年以后限制电站建设),否则会加剧以后的结构性矛盾。一些领域“重复建设”的症结,在于行政干预和行政主导的投资扩张,应当对症下药,用市场手段促进竞争,尽可能少用行政手段。
(二)投融资体制与经济市场化的矛盾比较突出。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市场化程度偏低。投资活动中的行政审批仍然过繁,政府介入过多,竞争性行业的行政管理门槛过高。融资活动过于依赖政府信用,过于依赖投资项目的行政审批,市场风险往往转化为行政干预下无人负责的更大风险。现在国有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中,很大一部分是有政府背景或以政府信用担保的长期贷款。这类贷款行为缺乏风险约束,容易推动信贷过度膨胀,形成金融风险和财政的隐性债务。现行投融资体制与市场主导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产生了越来越突出的矛盾:一方面限制了民间投资主体的投融资活动,限制了充分竞争,削弱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另一方面助长了行政权力对投融资活动的干预,使得行政主导型的重复建设难以根治。如果不尽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损害此次经济回升的积极效果。
(三)就业稳定性下降,就业形势仍然严峻。随经济升温,城镇总体就业情况逐步好转,绝大部分地区就业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值得指出,这轮经济增长以重化工业为主,吸收劳动力的能力相对较低。在就业总量增长中,正规就业增长较慢,新增就业主要是非正规就业。正规就业主要是指在正规部门工作并且形成了稳定劳动关系的就业;非正规就业既包括诸如个体、自雇佣等非正规部门的就业,也包括在正式部门的非正式雇佣。与正规就业相比,非正规就业的稳定性差,特别是非正规就业人员一般难以进入制度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一些基本权益也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增加了这部分人群未来生活的不稳定性。此外,大量人员处于非正规就业状态,对于社会管理的挑战也很大。如果以是否参加制度化的社会保障为尺度,我国目前城镇非正规就业人员总量已经超过正规就业人员。在市场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的进程中,非正规就业将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就业形式,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对非正规就业存在的或可能引发的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以及劳资关系矛盾等,应予以足够重视,并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矛盾协调机制。
(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突出。2003年农民增收面临新的困难,由于非典疫情的影响,今年第2季度有大约10%的农民因非典返乡,据调查其中有17%今年不准备再外出。此外,非典发生后,乡镇企业外贸出口订单减少,产品因运输不畅造成积压,农民从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增幅下滑。促使农产品价格明显上升的因素尚未产生,部分地区的畜产品和水果蔬菜或销售不畅,或出口受阻,价格普遍下跌,农民务农收入增长也不会乐观。完成全年农民增收4%的预期目标面临的难度较大。
当前的经济回升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应当倍加珍惜,继续强化市场择优汰劣的作用,防止各种非市场因素加大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和风险。在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适当弱化政府刺激经济总量扩张的力度,强化结构性的政策引导。经济回升时期也是加快改革的有利时机,要抓住这一机遇,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加快改革步伐,以改革促发展,通过完善新体制和新机制,克服非市场因素对经济的扰动,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一)经济发展的目标应从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率转向追求经济的稳定、协调、有序、安全发展
在经济全面回升的条件下,应当淡化速度指标,把宏观调节的主要目标转向控制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加强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信息服务和政策引导;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议2004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定在7%,引导各级政府将注意力转向经济发展的稳定、协调、有序、安全方面,防止各级政府层层加码,盲目攀比速度。
(二)财政政策的重点应该从扩大投资转向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在需求不足明显缓解的新形势下,财政政策的重点应当相应调整。一是继续减少国债发行规模,建设国债的使用和新开工项目可适当后移,增大结转量。同时,应严格筛选新开工国债项目,着重优化国债资金的投向。二是增加对城乡公共卫生、公共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同时加快相关领域的改革步伐,完善财政支持的机制和制度,防止财政投入的效果降低。强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农村基础教育的职责,完善中央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支持。三是继续保持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支持,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节力度。四是统筹考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注意充实社保基金,弥补历史欠账。五是针对非正规就业大幅度增长的特点,认真研究并合理解决这类人员的养老、医疗等保障问题,确保其基本权益及生活安全,以促进就业容量增加,稳定就业队伍。
(三)宏观经济调节手段应从主要依靠财政政策转向主要依靠货币政策
在弱化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调整财政政策着力点的同时,应加大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搞好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和相互配合。基于对当前经济总体尚未过热、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的判断,应当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持宽松的货币环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的稳定增长,总量方面可合理预调、微调,同时注意加强信贷政策的结构性调节功能。切实加强金融监管,关注和调节资本市场的波动变化,加快处理不良资产。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在保证币值稳定的前提下,维护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好势头。
(四)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市场配置资源能力
投融资体制是当前制约市场配置资源能力提高的体制瓶颈,对此次经济回升扰动极大。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尽快落实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各项部署。应该强调“管住政府、放开市场、吸引民间资本、加强风险约束”,让民间投资主体发挥主要作用。政府投资要严格限定在公共产品领域,并引入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加强审计、舆论等方面的公共监督。减少投资审批程序,放宽产业准入限制,扩大民间投资的准入范围,即使是公共产品领域,也要尽可能吸引各类民间资本参与投资。积极发展适应中小企业需要的金融机构、资本市场、信贷担保体系和投资服务机构。以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为目标,推行农村金融体制的整体改革。尽快完善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和鼓励民间投资的财税金融政策,充分调动社会蕴藏的创业积极性。
(五)进一步增强鼓励消费增长的政策力度
当前经济回升的根本拉动力量是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因此,扩大内需的重点应从投资转向消费。政府在促进消费增长方面的工作重点可考虑:一是进一步拓展消费领域,鼓励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清理限制性的消费政策,大力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活动;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增强居民的安全感,改善居民的支出预期;三是促进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稳定增长,特别是加大对农民减负增收的支持力度;四是继续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信心。
(六)积极化解外经贸困难,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
明年发展外经贸的困难加大,需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重点可考虑: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努力争取一个较好的国际经贸环境;遵循世贸组织规则,合理运用有关机制,妥善解决贸易磨擦,规范出口秩序,积极扩大出口。在利用外资方面,应加强对外资结构和投向的引导,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市场开放、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环境。
在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贸易顺差减少或出现一定逆差是难免的。我国外汇储备很大,有一定贸易逆差也不必过于担忧。国内需求升温可以基本弥补贸易顺差减小带来的需求缺口,对经济回升的总体态势不会产生明显冲击。今后应当努力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不必追求过大的贸易顺差,这样也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七)加强对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把年度工作与中长期发展规划衔接起来
当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全面加快,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政府在粮食、石油、水等战略性资源供给、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长远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该加大工作力度,增强科学性和预见性。建议结合“十一五”计划制定,组织各方面力量,加快完成这些方面的研究和规划工作,提交人代会审议确定,防止随意更改。此外应结合国防建设的要求,加大基础性研究和核心技术的开发力度,为我国产业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我们从GDP来分析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是国民购买+政府购买+投资+出口-进口。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是由投资和出口两项来拉动GDP的增长,其中出口站的比重较大。近年来,中国频频对大型工程进行投资和建设主要在于再通过政府购买作为又一发展动力,由于国内的产业结构的畸形与偏向,国民购买一直以来并没有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推动力。中国是世界上对外依存度最高的国家(对外依存度既国际贸易逆差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教科书上说占70%(个人认为最多应该只在40%),比第二高的俄罗斯高出了近两倍之多,因此由于过高的对外依存度,中国制造的市场主体并不在国内,造成了国家产业链的畸形。(大部分出口的钉子,钢铁总不能鼓励大众买回家吧,又不能吃。。。)为了摆脱这样的困境,政府一直在号召扩大内需,因为逐年的贸易逆差使中国囤积了过多的外汇(别以为外汇多了有用。。。老百姓不能用美元在国内日常生活中购物,所以这钱最后只能国家用国库的钱来换)加上国外对中国“倾销”的诉讼和贸易壁垒的产生,对外依存度过大的软肋已经开始伤害中国的经济。经济的转型并不容易,首先你必须要把过剩的生产合理利用起来,这时候,最有用的房地产出现了,一个凭一己之力就可以拉动30多个产业的投资目标出现了,加上土地的开发和拍卖也成为了很大一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因此国家大力扶持(出现了很多强拆的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地产过热也牵扯进了金融的不稳定,房产已经不是人们的必需品而是投机投资品的时候它终究会有一天变成单纯的混凝土而不是稳定的还款能力(无论是建房还是买房,大部分的商家及个人都是通过贷款或者按揭),中国的“次贷”危机就开始爆发了。事实上,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说,中国房地产没有使中国经济现在就崩盘可能算得上是个神奇的事情,但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缓慢的削弱房地产发展确实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就业率的提升,人们开心的看到了我们的GDP以每年10%+的高速发展,欢欣鼓舞的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我们遇到了令人头疼的三个问题。
一、中国俨然成为了世界债主,曾经20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意味着中国国库里的美元现金比美国还多,当他的经济出问题的时候,必将会向中国伸手,借,他会还,不过是直接从印钞机下来的新鲜钞票。那么新鲜钞票和旧钞票有什么不同呢,不同就在于它贬值了,购买力急剧下降。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他们原来有100头牛,发行了100万美元,中国口袋里装了10万,这时候1万美元就是一头牛;后来美国和中国借走了这10万,还的时候他又印了10万美元还给中国,但那时候1.1万美元才能买到一头牛,所以,他们骗了我们的钱。。。那我们不借好了,你中国亏得更悲惨,我美元兑你人民币没掉一块钱你就损失20000亿人民币,你输得起吗?所以中国不得不帮他。按这么说中国应该很被动,但是去年我们的领导人漂亮的开始用美元大量的吸入黄金,把那一堆堆的废纸变成了可爱的,绚丽的,金灿灿的金子,虽然现在我们摆脱了固定汇率制,但是黄金价值的稳定性远远高于纸币,因此,同志们,趁着我们的美元还没花完前快弄点黄金(不免花完美元就掉价的说法。。。至少我的黄金让我小赚了一下)。
二、过快的经济发展和较高的就业率带来的是飙高的通过膨胀率和CPI,工作的人多了,都有稳定的收入,而且收入逐渐增加,物价的上涨避免不了,还记得上初中那会我家傍边一个打完的面条才卖3.5块,这次回国居然和我要6块,神啊。。。相比起汇率的上升,大家都来留学吧,出国旅游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于此之下,如何控制好无价的上涨和通货膨胀的稳定是下一步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之一,并且这样的环境也促使我们开始准备向外投资(咱们也可以到外国当当外企啊),当然并不是一定要欧美强国,而是相对落后但资源丰富的小国,例如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咱暂时不考虑政治因素)等东南亚国家,他们经济的状况和资源的使用率和我国80、90年代很相近,不少也在鼓励外资投入。我们伟大的祖国看到了这样的机遇,因此大力发展西南(这个和第三个问题相关),建立桥头堡,铺设泛亚铁路等等,并且初见成效,例如云南和泰国的蔬菜换成品油,中国泰国免果蔬关税等等(其实我只知道泰国。。。因为我在这。。。)。
三、贫富差距过大,资源利用率低,资源利用不合理等等
快速的发展使一部分人更富一部分人可能更穷。一定程度上我们没良心的可以说叫弱肉强食但也可以很有良心的说很多富人为富不仁。这个看似和经济无关,但是他却息息相关,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强势,假如这两点没了,我们能考虑的就是逃出这个国家或者倒卖军火发国难财了。最先富起来的应该是做进出口的(包括合法及不合法的),然后到了挖矿的,最近是做房地产的,这里我们要看下时代和他们富起来的条件。进出口,刚刚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无论是外国人对中国制造价格的低廉也好还是国人对外国商品的好奇也好,这一部分人利用中间的差价几乎成为了那个年代最先富起来的人,他们富起来有个条件,有地方给你做进出口,对于大宗的物流来说,火车不能直达,飞机太贵,只能走海运,海运,必须有海才可以运么。。。沿海的笑了(以至于到现在还有一部分人认为除了沿海,内陆大部分地区还穷困潦倒,我丈母娘应该算一个。。。),后来老外发现还是你们的矿比较好,好吧找到矿的笑了,一夜间他们从农民变成了矿老板,一部分无法适应这样的差距,让矿老板变成了今天的贬义词。。。对于他们财富和他们的文化素质也许真的不能成为正比,才导致了一部分很猖狂的富二代XX。矿老板矿老板说到底了你要找到自己的矿,不然和矿沾边你很有可能是矿工。。。所以,还是要矿带有地域性。最后到了房地产,终于有点均衡了,至少没有地域性,但你依然要拥有“资源”。虽然他们一部分黑心的人还是为富不仁,但是从我学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我要向他们致敬,因为经济就是合理的使用一切资源的最大化,他们不但使用了手头的资金、技术、人力还有“人脉”资源,最后还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金融走向(央行的减息加息不多半是为了他们。。。)。拥有资源的是少数人,他们也并不是把资源都分给了大家使用,因此贫富差距渐渐加大,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这样的问题国外也有,但是多数国外经济健全的国家人民大多有信仰,知道积德行善,在泰国,富人每月都会捐钱给寺庙,买东西给寺庙,再由寺庙分发给穷人和困难的人,而且寺庙积极的建设学校,真正的做到义务教育(我还在寺庙学校当过老师。。。),希望我们国家的富人也能做到。扯远了,这不是经济学,是社会学,但还是嘴痒痒的说一句,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因为毛爷爷的打土豪分田地,小心他老人家转世。。。
中国国力日益强盛,经济的强大也为我们人民带来了幸福的生活,虽然经济体制还是有很多弊端(比如买债卷,最后别说获利,连本金都没了。。。这什么世道啊,居然还是XX担保的),但是我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只会日益的强盛(前提不要成为历史上第二个宋朝,找到时机揍那群天天说我们中国人是小眼睛的菲律宾)。天佑中华!
小子才疏学浅,斗胆谈谈中国经济,若有不对之处请网友斧正、交流,如若楼主采用我的问题,感激不尽

  首先我们从GDP来分析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是国民购买+政府购买+投资+出口-进口。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是由投资和出口两项来拉动GDP的增长,其中出口站的比重较大。近年来,中国频频对大型工程进行投资和建设主要在于再通过政府购买作为又一发展动力,由于国内的产业结构的畸形与偏向,国民购买一直以来并没有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推动力。中国是世界上对外依存度最高的国家(对外依存度既国际贸易逆差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教科书上说占70%(个人认为最多应该只在40%),比第二高的俄罗斯高出了近两倍之多,因此由于过高的对外依存度,中国制造的市场主体并不在国内,造成了国家产业链的畸形。(大部分出口的钉子,钢铁总不能鼓励大众买回家吧,又不能吃。。。)为了摆脱这样的困境,政府一直在号召扩大内需,因为逐年的贸易逆差使中国囤积了过多的外汇(别以为外汇多了有用。。。老百姓不能用美元在国内日常生活中购物,所以这钱最后只能国家用国库的钱来换)加上国外对中国“倾销”的诉讼和贸易壁垒的产生,对外依存度过大的软肋已经开始伤害中国的经济。经济的转型并不容易,首先你必须要把过剩的生产合理利用起来,这时候,最有用的房地产出现了,一个凭一己之力就可以拉动30多个产业的投资目标出现了,加上土地的开发和拍卖也成为了很大一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因此国家大力扶持(出现了很多强拆的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地产过热也牵扯进了金融的不稳定,房产已经不是人们的必需品而是投机投资品的时候它终究会有一天变成单纯的混凝土而不是稳定的还款能力(无论是建房还是买房,大部分的商家及个人都是通过贷款或者按揭),中国的“次贷”危机就开始爆发了。事实上,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说,中国房地产没有使中国经济现在就崩盘可能算得上是个神奇的事情,但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缓慢的削弱房地产发展确实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就业率的提升,人们开心的看到了我们的GDP以每年10%+的高速发展,欢欣鼓舞的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我们遇到了令人头疼的三个问题。
一、中国俨然成为了世界债主,曾经20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意味着中国国库里的美元现金比美国还多,当他的经济出问题的时候,必将会向中国伸手,借,他会还,不过是直接从印钞机下来的新鲜钞票。那么新鲜钞票和旧钞票有什么不同呢,不同就在于它贬值了,购买力急剧下降。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他们原来有100头牛,发行了100万美元,中国口袋里装了10万,这时候1万美元就是一头牛;后来美国和中国借走了这10万,还的时候他又印了10万美元还给中国,但那时候1.1万美元才能买到一头牛,所以,他们骗了我们的钱。。。那我们不借好了,你中国亏得更悲惨,我美元兑你人民币没掉一块钱你就损失20000亿人民币,你输得起吗?所以中国不得不帮他。按这么说中国应该很被动,但是去年我们的领导人漂亮的开始用美元大量的吸入黄金,把那一堆堆的废纸变成了可爱的,绚丽的,金灿灿的金子,虽然现在我们摆脱了固定汇率制,但是黄金价值的稳定性远远高于纸币,因此,同志们,趁着我们的美元还没花完前快弄点黄金(不免花完美元就掉价的说法。。。至少我的黄金让我小赚了一下)。
二、过快的经济发展和较高的就业率带来的是飙高的通过膨胀率和CPI,工作的人多了,都有稳定的收入,而且收入逐渐增加,物价的上涨避免不了,还记得上初中那会我家傍边一个打完的面条才卖3.5块,这次回国居然和我要6块,神啊。。。相比起汇率的上升,大家都来留学吧,出国旅游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于此之下,如何控制好无价的上涨和通货膨胀的稳定是下一步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之一,并且这样的环境也促使我们开始准备向外投资(咱们也可以到外国当当外企啊),当然并不是一定要欧美强国,而是相对落后但资源丰富的小国,例如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咱暂时不考虑政治因素)等东南亚国家,他们经济的状况和资源的使用率和我国80、90年代很相近,不少也在鼓励外资投入。我们伟大的祖国看到了这样的机遇,因此大力发展西南(这个和第三个问题相关),建立桥头堡,铺设泛亚铁路等等,并且初见成效,例如云南和泰国的蔬菜换成品油,中国泰国免果蔬关税等等(其实我只知道泰国。。。因为我在这。。。)。
三、贫富差距过大,资源利用率低,资源利用不合理等等
快速的发展使一部分人更富一部分人可能更穷。一定程度上我们没良心的可以说叫弱肉强食但也可以很有良心的说很多富人为富不仁。这个看似和经济无关,但是他却息息相关,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强势,假如这两点没了,我们能考虑的就是逃出这个国家或者倒卖军火发国难财了。最先富起来的应该是做进出口的(包括合法及不合法的),然后到了挖矿的,最近是做房地产的,这里我们要看下时代和他们富起来的条件。进出口,刚刚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无论是外国人对中国制造价格的低廉也好还是国人对外国商品的好奇也好,这一部分人利用中间的差价几乎成为了那个年代最先富起来的人,他们富起来有个条件,有地方给你做进出口,对于大宗的物流来说,火车不能直达,飞机太贵,只能走海运,海运,必须有海才可以运么。。。沿海的笑了(以至于到现在还有一部分人认为除了沿海,内陆大部分地区还穷困潦倒,我丈母娘应该算一个。。。),后来老外发现还是你们的矿比较好,好吧找到矿的笑了,一夜间他们从农民变成了矿老板,一部分无法适应这样的差距,让矿老板变成了今天的贬义词。。。对于他们财富和他们的文化素质也许真的不能成为正比,才导致了一部分很猖狂的富二代XX。矿老板矿老板说到底了你要找到自己的矿,不然和矿沾边你很有可能是矿工。。。所以,还是要矿带有地域性。最后到了房地产,终于有点均衡了,至少没有地域性,但你依然要拥有“资源”。虽然他们一部分黑心的人还是为富不仁,但是从我学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我要向他们致敬,因为经济就是合理的使用一切资源的最大化,他们不但使用了手头的资金、技术、人力还有“人脉”资源,最后还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金融走向(央行的减息加息不多半是为了他们。。。)。拥有资源的是少数人,他们也并不是把资源都分给了大家使用,因此贫富差距渐渐加大,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这样的问题国外也有,但是多数国外经济健全的国家人民大多有信仰,知道积德行善,在泰国,富人每月都会捐钱给寺庙,买东西给寺庙,再由寺庙分发给穷人和困难的人,而且寺庙积极的建设学校,真正的做到义务教育(我还在寺庙学校当过老师。。。),希望我们国家的富人也能做到。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当今中国的经济状况视频

相关评论:
  • 15345369784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当今中国的经济状况
    童陈风于此之下,如何控制好无价的上涨和通货膨胀的稳定是下一步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之一,并且这样的环境也促使我们开始准备向外投资(咱们也可以到外国当当外企啊),当然并不是一定要欧美强国,而是相对落后但资源丰富的小国,例如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咱暂时不考虑政治因素)等东南亚国家,他们经济的状况和资源的使用率和我国80...

  • 15345369784对于我国现在的经济过热倾向,怎么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
    童陈风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利润高的行业吸引生产者流动,本行业原料价格上涨,生产的产品成本增多,商品价格上涨,导致经济过热。

  • 15345369784运用资本论原理分析中国当前经济现状
    童陈风《资本论》劳动价值论说明中国经济的实体性质。《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说明“世界工厂”的实质。《资本论》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由资本主义现实经济危机的产物,它将随着经济危机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在当代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资本论》...

  • 15345369784论述: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是什么?请从我国实际和经济学原理角度分析这种...
    童陈风从今年宏观经济的几个主要方面看,经济增长率比上年提高,国内需求迅速扩大,总量矛盾基本缓解;主要商品的供求格局基本平衡,物价总水平较低且相对稳定;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快速流入,外部资源供给比较充裕,国际收支状况良好。总体看,经济稳定回升并未出现全局性经济“过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基本健康。但是...

  • 15345369784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童陈风首先我们从GDP来分析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是国民购买+政府购买+投资+出口-进口。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是由投资和出口两项来拉动GDP的增长,其中出口站的比重较大。近年来,中国频频对大型工程进行投资和建设主要在于再通过政府购买作为又一发展动力,由于国内的产业结构的畸形与偏向,国民购买一直以来并没有作为最...

  • 15345369784用萨缪尔森经济学解释一个中国经济的现象
    童陈风”与此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开始实行改革,引进私有经济的活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因此,如今的社会主义也已经成为一种混合经济,与西方混合经济不同的是公有经济成分比重更大,而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则已基本一致。因此,萨缪尔森《经济学》中介绍的原理和方法,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

  • 15345369784用国际经济学分析下中国当前经济形势
    童陈风不要听信小道消息,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并不象有些人认为的那样:“中国没有经济学家”、“中国经济暗藏危机”,把中国的发展说得一塌糊涂。其实你自己可以看看,人民币在国际上升值,外国人本想以此遏制中国的贸易顺差及中国的出口,可是在国内人民币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升值,因此,出口贸易并没有缩减...

  • 15345369784中国现行的经济学原理是什么呢?
    童陈风中国现在留行的是: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促进经济发展。这种改革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也要求改革现在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缩紧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

  • 15345369784论文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我国当前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
    童陈风本文提出:经济变量实质上是一种矢量。但又不同于物理学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规律。资源的有效配置其实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一种形式。本文以一些实例对经济矢量合成的法则进行说明,并进一步阐述这一理论在经济活动中的指导意义。(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一个5吨的混恁土构件...

  • 15345369784我国拉动内需的经济学原理
    童陈风1.实现经济增长有三个方面:投资、出口、消费,拉动内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经济增长。相关公式如下:Y=C+I+G+(X-M),Y为国民收入,C为消费,I为投资,G为政府开支,X为出口,M为进口 2.过去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中,主要靠投资和出口,内需所占比重小。3.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投资过度,...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