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重农抑商”,那么“士农工商”忠的士具体指什么呢?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为什么中国古代要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的原因:
农业生产是国家的根本,再加上当时的生产力低下。
秦,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把人分为四个等级也就是所谓的士、农、工、商“四民”中,士最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这种思想被历朝历代所沿用,历代封建王朝尤其是新建立的王朝都十分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强调“农为本”,在人民思想中根深蒂固。
此后所有的统治者都继承了重农抑商的政策,目的是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服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历朝历代采取这种措施,归根到底是因为其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扩展资料:
在两千余年封建历史中,“农本商末”观念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主调,由此形成“重农抑商”政治方针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自战国时形成“奖耕战”、“抑商贾”政策始,秦汉后“重农抑商”、“崇本抑末”渐成国策,到宋元“专卖”法乃至明清“海禁”,均是重农抑商政策之表现。“重农抑商”、“农本商末”政策深深制约和影响中国历史。
“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具体表现 法律的内容必然为经济形态所决定,当“农本商末”观念被统治者信奉以后,作为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体现的抑商之法应运而生。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李悝变法、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
参考资料:重农抑商-百度百科

在古代主要是秦朝以前商人的地位还是可以的,自从秦开始,主要是在商鞅开始新政就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那些士大夫认为商人只获不劳,不能给国家带来实质性的增强--主要是指在物质上尤其是粮食布匹,他们是社会的不安定的因素;到了汉以后这种思想得到加强,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

古代的“士农工商”中的“士”分为两个阶段,早期指军士,后期指知识分子或有学问的官吏。

1、管仲变法中提出的“四民分业,士农工商”。这里的“士”指军士,

这一政策的要点是,把国民分成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四个阶层,按各自专业聚居在固定的地区。《国语·齐语》记载,管仲规划士乡十五个,工商之乡六个,每乡有两千户,以此计算,全国有专业军士三万人,职业的工商臣民一万两千人(均以一户一人计算)。此外,在野的农户有四十五万户。

2、后人论及于此,先是用知识分子或有学问的官吏替代了军士,然后,又认为这是尊卑排序,以士为首,农次之,以工商为末,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末商主义”。而实际上,管仲提出的“士农工商”,乃并举之义,并没有先后尊卑之分。

扩展资料:

管仲变法中四民分业,这一政策的要点是,把国民分成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四个阶层,按各自专业聚居在固定的地区。

管仲认为,四民分业有四个好处:

1、同一行业的人聚居在一起,易于交流经验,提高技艺。

2、对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有很大作用。

3、营造专业氛围,使民众安于本业,不至于见异思迁,从而造成职业的不稳定性。

4、无形中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使子弟从小就耳濡目染,在父兄的熏陶下自然地掌握专业技能。

专业分工、子承父业的制度让齐国的制造业技术领先于其他国家,《考工记》对齐国手工业作坊有很多记录,以丝绸为例,我国最早出现的丝织中心就在齐国首都临淄,当时,临淄生产的冰纨、绮绣、纯丽等高档丝织品,不仅齐国国内供给充分,还大量畅销周边各诸侯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仲变法

参考资料来源:经济参考——首页 >> 正文>>被严重误读的“士农工商”



楼主的要求很符合我胃口,不喜欢复制,只说自己的。

士很早就有,从春秋孔子时期逐渐明确,王之臣为卿,卿之臣为士。
但士农工商是后期说法,
而士到汉朝开始九品中正制度后,就普遍是指所有皇帝下面的当官的家族。九品中正
有系统的方法和流程来评价人品才学的,达到要求的为士。再后来就成为这些人的家庭和家族
就是士族。从汉至唐一直是这种说法。士族有实力,有权势,基本当官都是选自这些家族。
这些家族也构成社会基本的上层。
唐末,黄巢起义后,有个以前在仕途上极其不顺利的人,统治了一大片地,还进过长安当过几天皇帝,那家伙恨士族,将唐朝基本上他所在的地方的士族灭光了。
宋以后一直用科举,士族说法就越来越少了。基本不提了。

士,就是范指读书人,参加科举制度,博取功名利碌。

“士”指的是不是行业,而是阶层。简单的说,就是知识分子阶层。

士是指读书人,也就是知识分子。


古代“重农抑商”,那么“士农工商”忠的士具体指什么呢?视频

相关评论:
  • 19195496979古代“重农抑商”,那么“士农工商”忠的士具体指什么呢?
    王珊庆古代的“士农工商”中的“士”分为两个阶段,早期指军士,后期指知识分子或有学问的官吏。1、管仲变法中提出的“四民分业,士农工商”。这里的“士”指军士,这一政策的要点是,把国民分成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四个阶层,按各自专业聚居在固定的地区。《国语·齐语》记载,管仲规划士乡十五个,工...

  • 19195496979中国古代国策是重农抑商,为何商人的地位如此之低?
    王珊庆商人在中国封建王朝地位很低,在古代,有这样的排名“士农工商”,农民排在第二,商人排在最后一个。商人受“重农抑商”基本国策的影响,一直未得到发展。古时候,商人们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差的,他们买东西经常缺斤少两,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他们还经常垄断一些货物,然后抬高价钱,以达到牟取...

  • 19195496979为什么古代士大夫热衷青史留名,原因是什么?
    王珊庆1在古代,重农抑商,市农工商,士大夫自然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与其他阶级不一样,有着先天的自豪感。 2在古代实现自己价值的方式很少,科学不发达,商业压制,所以士大夫更热衷读书,和先人一样留名了。 3经过调查表明,文人一般都爱好这些虚名,这和文人骨子里潜移默化崇拜前人有关。 4那时候根本没...

  • 19195496979为什么中国古代对职业有士农工商的等级划分?
    王珊庆其中最被人熟知的一个等级就是士农工商。而这个等级的划分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个等级划分将商人排在最末尾,表现了古代社会重农抑商的本性。士排在第一位,就是因为古代比较尊敬读书人,读书可以报效祖国,是对国家有用的栋梁。农民紧随其后,表明我国社会初级是小农经济。这个排名表示了对社会各...

  • 19195496979古代等级制度为什么是士农工商?
    王珊庆在古代主要是秦朝以前商人的地位还是可以的,自从秦开始,主要是在商鞅开始新政就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那些士大夫认为商人只获不劳,不能给国家带来实质性的增强--主要是指在物质上尤其是粮食布匹,他们是社会的不安定的因素;到了汉以后这种思想得到加强,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

  • 19195496979古代的商人以农民阶级居多还是地主阶级居多?
    王珊庆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古代重农抑商,商人的社会地位是不如农民的,最明显的就是政府规定商人不能穿锦衣,而农民能够穿绫罗绸缎。因此,商人跟农民是两个阶层。士农工商,这是我国古代的阶层划分。而地主,一般来说,古代的士大夫还有商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土地,因此,商人也勉强可以算地主。有人说地主不...

  • 19195496979战国时期的“士”指哪一类人?历史上有名的“士”是谁?
    王珊庆士是战国时期最高位置的一个阶级. 读过历史都知道中国古代职位地位是: 士,农,工,商. 士是最高级,商人是最低级的\/. 因为古代是流行重农抑商.士主要是指当官或者当兵的人, 例如,丞相, 县官,三师,三公九卿,士兵,将军等.农是指农民.工就是指苦力工人,和手工业工人(不是指资本主义工人,是那些...

  • 19195496979管仲提出士农工商对后人有着怎样的影响?
    王珊庆统治者需要将社会阶层划分为士、农、工、商四种阶层,且士要在最前面,以体现示人阶级的特权和地位,农则紧随其后,体现出统治者对于农业的高度重视。工匠在古代并不受重视,所以还要排在农后面。而商贾在奉行重农抑商的古代,自然只能排在末位,被归为四民当中的贱籍。所以,中国古代社会阶层分为士、...

  • 19195496979为什么中国古代重农抑商
    王珊庆1. 农业生产是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因为它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2. 古代中国将人分为四民:士、农、工、商,其中士最贵,农次之,这种观念源于秦商鞅变法时期。3. 历代封建王朝,尤其是新建立的王朝,都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将“农为本”的思想深植人心。4. 重农抑商政策旨在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 19195496979士农工商为什么古代为商的地位最低
    王珊庆其次,从道德观念的角度来看,古代中国的道德观念强调的是重农抑商。儒家思想认为,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农民是社会的基石,他们辛勤劳作,供养国家和人民,因此地位最高。而商人则是通过投机取巧,赚取差价来获取利润,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再者,从经济角度来看,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农业,农业...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