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玉器的真假之辨-和田玉资讯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重新开馆的良渚博物院成为了朋友圈的热门打卡地。良渚古城遗址即将正式代表中国申报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其热门程度不言而喻。早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良渚文化遗址的频繁发掘出土了众多珍贵文物,尤其是玉器,其雕刻文饰精细繁密,和谐工整,被誉为微雕杰作。其中一件“琮王”于1986年出土于反山贵族墓地中的12号墓,备受瞩目。
反山遗址是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玉器最多、品种最丰富、雕琢最精美的一处。在11座墓葬中,12号墓的等级最高,被称为惊世王陵。与琮王一同出土的还有一件目前最大的玉钺,有钺王之称,其左上角和左下角分别雕刻有与琮王一样的神人兽面图像和鸟纹。此外,还发现了精美的玉权杖。
个人收藏中的良渚玉器质量参差不齐。良渚玉器的雕刻最常见的一种是将玉坯直接经软玉法处理,使玉坯表面软化,然后刻画纹饰。良渚古玉的仿制品最早在宋代已经出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宋仿的神人兽面纹良渚式玉琮。明清时期,仿古之风盛行,但对良渚玉器的年代认识仍模糊,因此仿制品无论造型、纹饰还是制作工艺,都缺乏新石器时代玉器的特征,破绽明显,不难辨认。上世纪80年代后,江苏草鞋山、张陵山、寺墩、上海福泉山、浙江反山、瑶山等地的发掘,不仅改变了对良渚玉器制作年代的认识,也掀起了良渚玉器研究和收藏的热潮。近年来,大量良渚玉器流入海外收藏家之手,其中不乏精品,但也有不法分子盗掘走私的产物。然而,散落海内外的良渚玉器更多是新近仿制的赝品。
良渚古玉的质料有多种,最主要的是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的软玉,还有萤石、叶腊石、石髓、绿松石等美石。软玉系列的质料,根据纤维结构的差异,呈现两种不同形态,类似新疆和阗玉中的仔玉与山料。一类是未受沁前呈半透明的湖绿色,受沁后呈鸡骨白,这种玉料多用于制作琮、钺、三叉形饰、冠状饰等玉器。另一类是未受沁前呈不透明的暗绿色,受沁后五色斑驳,肉眼常可见绢云母状交杂的纤维结构,这种玉料在良渚早期就已经被采用,主要用于制作面积较大的玉璧,个别也制作成玉琮,但制作的玉琮工艺粗率,从墓葬中出土位置看,其礼仪上的地位明显逊于采用第一种玉料制作的高节琮。到了良渚晚期,可能由于第一种玉料匮乏,第二种玉料被普遍用于制作高节琮,但玉璧的料始终没有变化。没有较纯净的鸡骨白是良渚玉璧质料上最基本的特征,而仿者不明,其仿制的玉璧在质料上存在破绽。
仿制品选用的原料主要是产于辽宁的俗称岫岩玉的似玉矿物,颜色有黄色、褐色、杂色、青绿色等。首先,是玉料硬度上的差别。良渚玉器所采用的软玉硬度在摩氏6~6.5度,虽经千年埋葬,一般的钢质刀具仍很难刻入。而仿制者虽对其表面进行了做旧仿沁,使其特征与出土古玉相近,但硬度这一玉料本身具有的特征,却很难瞒天过海。第二是玉器在透明度、光泽和颜色上的差别。透明度是指玉石透过光的能力。鉴别透明度,通常以2毫米为厚度标准,但我们鉴别良渚玉器时,厚度以玉器厚度或边壁厚度为准,通常是2毫米至10毫米间。光线也不是指自然光,而是借用台灯或手电的聚光。光泽是指玉石表面反射光的强度,我国传统的玉石绝大多数是玻坦握璃光泽。关于良渚古玉的选料,其软玉系列的玉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未沁前可以上海福泉山9号墓出土的那件玉琮为代表,湖绿色,若迎台灯光或贴外壁打亮手电,光线能完全透过。微沁而未完全失透的有反山12号墓出土的玉钺,瑶山2号墓出土的冠状饰等,台灯光或手电光能部分透过。上述两种状况的仿制品,可能是选料和做旧都存在相当难度的缘故,市场上较少见到。目前,瓶窑一带仿制的良渚玉器仍以鸡骨白为主,但个别作坊已采用了硬度较大的玉料,利用色泽相近、硬度相近的质料特点,成器后稍作染色仿沁,来仿制桐乡、海宁一带出土的半绿半黄的半透玉器,市场销路较好。良渚古玉,特别是反山、瑶山、汇观山、横山等地出土的玉器表面,常有薄薄一层致密的面膜,如同髹了一层透明的生漆,呈现出极强的玻璃光泽。这层面膜是制作抛光和几千年土埋受沁的结果,也是任何仿制品不可能模仿出的特征。有些仿制品虽抛磨仔细,玻璃光强烈,但与真正良渚玉器的柔和玻璃光泽相比,显得浮躁和刺眼。从质料上鉴定良渚玉器还可使用比重液测定的方法,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的软玉,虽多经沁蚀,但其比重仍保持在2.96~3.17,而岫岩玉的比重为2.5~2.8,南阳玉的比重为2.5~2.9,若用比重为2.95的四溴甲烷重液测试,则软玉沉于液底,而岫岩玉或南阳玉都浮于液表。使用比重液鉴定小件的良渚玉器是快捷有效的方法。
古玉是如何切割的?良渚玉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艺术创作的杰出成就。它的制作工艺,有一些方面在今天看来仍不可思议。由于没有高强硬度的金属工具,良渚玉器的制作完全依赖于石质和某些有机质的工具。良渚时代玉料的开采情况尚不明了,但其开璞成坯主要采用的是切割的方法。在出土的良渚器上,不少留有切割的痕迹,据专家考证,有锯切割和线切割两类。锯切割是直线切割,而线切割则留下了抛物线形的切痕。线切割的方法与仿制品以金属铊具切割的方法有着天壤之别,一般来说,线切为抛物线切,切割后留下的台痕在切痕的外弧。有些仿制品,特别是玉璧,为了追求与真品相像,也特意在表面留下几处切割凹痕,但这种痕迹均可明显看出是使用金属铊具雕琢,凹痕底平,与玉璧表面连接处常显突兀,有的甚至形成高差明显的台阶状台痕,远不如使用线切的真品的凹痕平缓柔和。良渚时代钻孔的技术虽有管钻和锃钻两种,但玉器由于硬度大,所以主要采用了两面管钻的方法,进口大,中央相通处径小,有时错缝形成台痕,有的台痕上还留有1~2毫米宽的钻沟槽。玉琮是钻孔径较大的器物,也用两面管钻而成,较少错缝,加之后期制作中仔细的打磨,琮的穿孔壁常成为光洁的微弧面,很少孔壁完全平直的琮。镯的情形与琮相仿。而仿制品钻孔多利用钻床完成,琮、璧等大件也采用两面钻孔,然后再加修治抛磨,但留下的钻孔痕迹与真品不同。仿制品中的玉琮穿孔,虽经扩大入口,抛磨等手段处理,仍不免有孔壁过直生硬的感觉。良渚玉璧、玉钺的孔壁较少有修治抛磨,所以孔壁内常留有较明显的同心圆旋痕,而错缝形成的台面上也常有钻沟槽。仿制品为了达到真品的效果,对钻孔常要加以修治,所以孔壁多光滑,不见旋痕。
仿制品有哪些纹饰?仿制品的器型,几乎涵盖了良渚玉器的所有种类,但为了迎合市场之好,牟取高利,仿制者常选择有精美纹饰者,如琮、镯、三叉形饰、璜、冠状饰、钺端尾饰等。仿制品的纹饰内容也多来源于《良渚文化玉器》图录以及文物考古杂志上发表的良渚文化玉器的图片和线图。仿制者不明底细将纹饰张冠李戴的也不少。例如良渚玉璧,目前的发掘品上都不见浅浮雕与阴线刻划相结合的神人兽面纹饰。但仿制者为了牟利,常在玉璧表面施刻浅浮雕的神人兽面纹饰,反倒让人一目了然是赝品。由于


良渚玉器的真假之辨-和田玉资讯视频

相关评论:
  • 18963312829良渚玉器的真假之辨-和田玉资讯
    苍维步从质料上鉴定良渚玉器还可使用比重液测定的方法,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的软玉,虽多经沁蚀,但其比重仍保持在2.96~3.17,而岫岩玉的比重为2.5~2.8,南阳玉的比重为2.5~2.9,若用比重为2.95的四溴甲烷重液测试,则软玉沉于液底,而岫岩玉或南阳玉都浮于液表。使用比重液鉴定小件的良渚玉器是快捷...

  • 18963312829怎样鉴定良渚玉器
    苍维步而线切割则是用兽皮加水和解玉砂的制玉工艺,由于没有精确的定位技术,经常在玉器表面留了抛物线形的切痕,在一些良渚玉琮、玉钺的表面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专家推测,这些弧形切痕保留了当年一种线切割工艺的痕迹,线切割是制玉工艺的第一道工序,称之为“解玉”,所谓解玉就是把玉料按照玉器成品...

  • 18963312829良渚文化玉器怎么鉴别?-和田玉资讯
    苍维步一般的目测,可以从良渚玉器质地入手,真正的优质良渚古玉,质地细密坚韧,器表泛宝石光泽,晶莹光泽。触之手感平滑,与人工上蜡或机器找磨的光泽不同。玉色以黄绿为基调,少量为淡赭红色。出土的玉璧、环等器面常有白色、赭色或墨绿色的筋状条斑、颜色驳杂、质地并不纯净。鉴定良渚玉器最重要的是要考察...

  • 18963312829揭开良渚时期冠状玉器的谜团-和田玉资讯
    苍维步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良渚文化遗址频繁出土了不少珍贵文物,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玉器,玉器的珍贵程度更与墓主人的身份与地位挂钩。关于海盐县博物馆这件玉背象牙梳的主人及其身份,均暂无具体结论。李林馆长表示,在所有良渚时期墓葬中,与这件玉背象牙梳类似的鸡骨白色象牙梳出土了不少,且在良渚时...

  • 18963312829良渚文化闪石玉及其玉料来源-和田玉资讯
    苍维步中国地质科学院闻广研究员,对良渚文化玉器的玉质做过不少鉴定和研究。闻先生指出:良诸文化所用特征玉料,是具有斑杂构造的软玉,其中的晶体与基质一样均已软玉化,仅只保留接触变质作用生成的晶体外形而已,反映了生成轨迹。和田玉挂件2000年8月,台湾地球科学研究所黄怡祯先生与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研究所...

  • 18963312829古玉鉴赏:良渚玉琮王-和田玉资讯
    苍维步良渚玉器以体大自居,深沉严谨,对称均衡,以浅浮雕装饰手法见长,尤其线刻技艺,后世几乎望尖莫及。这件琮王从同期出土的器物判断,时间应是良渚文化中期,迄今约五千年。《周礼》有黄琮礼地、璧琮以殓尸的记载,由此推断玉琮在当时应该是一种礼器,或许就是祭礼巫师沟通天地的重要法器。该琮王出土时,...

  • 18963312829神秘的玉琮文化-和田玉资讯
    苍维步琮是一种用来祭祀地神的礼器,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琮形状为内圆外方,中间是为圆孔,这样的造型代表的是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玉琮象征了权利与财富,所以良渚时期的先民用玉琮来与天地的神灵沟通,是我国玉文化中代表之作。玉琮最早出现的地区是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的历史已经有5100年,到新玉器时代中...

  • 18963312829良渚玉器的千年发现史-和田玉资讯
    苍维步余论 良渚玉器虽然不是良渚文化的全部,但其以玉为重要特征的早期国家形态,与中华文明以玉蕴涵礼制的传统息息相关,从元代朱德润到清代吴大澄,其对良渚玉器的考释,都出自对上古三代礼制的推崇,典章制度,于是乎存焉;宗庙会同裸献之礼,于是乎备;冠冕佩刀剑之饰,君臣上下等威之辨,于是乎明焉。

  • 18963312829古玉鉴赏:良渚玉琮王-和田玉资讯
    苍维步玉琮的四个面分别刻有竖槽,槽内上下分布着神人兽面图案,这是首次被发现,这些图案细腻如同毫发,难以用肉眼辨识,被认为是良渚人的神徽。在横槽下方,雕有兽面纹,两侧则各有线刻的夸张神鸟图案。这种神人、兽面和鸟纹的组合纹饰,在同类玉琮中具有代表性。良渚玉器以其体型大、设计深沉严谨、对称...

  • 18963312829古代玉器上的纹饰鉴赏-和田玉资讯
    苍维步例如,良渚文化的兽面纹,就只在良渚文化的玉器上出现过,而同为良渚文化玉器的扭丝纹却直到清代还在使用。又如弦纹,红山文化开始出现,继承这种纹饰的却只有商朝。商代玉器有出脊齿的特点,后代不见使用。皿纹盛行于商代。饕餐纹盛行于西周。臣字眼流行于商周两朝。虺纹(据说是种两只头的小蛇,剧毒)...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