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谁干的~

艾弗里有个学生名叫德尔布吕克,他在大名鼎鼎的噬菌体研究所工作,该研究所已经知道噬菌体是可以遗传的,该生为了证明他的老师的结论是正确的,所以他设计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大致分为四步。
1、培养用p32和s35
标记的大肠杆菌,再用此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p32用于标记噬菌体蛋白质,s35
用于标记噬菌体DNA。
2、用培养后的p32和s35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的大肠杆菌。
3、培养物离心,分离。
4
、分别对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进行检测。上清液中有S35,而沉淀中几乎没有;沉淀中有P32而上清液中几乎没有。
噬菌体感染细菌实验过程

这种说法有点偏颇。
1、当噬菌体的DNA用32磷标记后,它吸附到大肠杆菌表面,然后把DNA注入到大肠杆菌里面,利用其中的原料复制子代的DNA。离心后,较轻的噬菌体悬浮在上清液中,大肠杆菌及一些较重的颗粒沉淀在底部,由于噬菌体中含有32磷的DNA都注入到大肠杆菌里面,所以上清液放射性很低,底部的沉淀物放射性很高,而且在新合成的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32磷!
2、同理,当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5硫标记后,只是停留在大肠杆菌表面,离心后直接脱落下来,悬浮在上清液中,所以检测到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底部的沉淀物放射性很低,而且新合成的子代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硫!
所以根据上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DNA是遗产物质!

是用32磷标记的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噬菌体只有DNA进入了大肠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了外面,搅拌(离心)后就分开蛋白质外壳和被噬菌体感染的大肠杆菌两层,先证明只有DNA进入了大肠杆菌,然后等噬菌体DNA在大肠杆菌内合成新的噬菌体后,撑破大肠杆菌,再离心,就是证明是DNA复制出新的噬菌体,所以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所有生物或者是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只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不是。因为32磷标记的是DNA,在大肠杆菌内检测到说明DNA进入到了大肠杆菌内,从而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快速检查)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视频

相关评论:
  • 17078164728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
    侯谭睿(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为: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因此,该实验正确的步骤为②①④③.故选:C.(2)32P位于DNA分子中的磷酸基团上,即图甲中的①位置;35S位于R基上,...

  • 17078164728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 ...
    侯谭睿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搅拌离心操作前的保温时间不宜过短或过长,若过短则噬菌体的DNA没有完全进入细菌,若过长则保温时间延长,细菌裂解后释放出噬菌体,都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A正确;B、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上清液放射性很高,但由于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所以不能证明蛋白质不...

  • 17078164728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
    侯谭睿故A错误;B、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所以上清液中不应该出现反射性,若上清液中出现少量的反射性,原因可能是保温时间太长,有部分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

  • 17078164728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为什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体内转化实验是因为dna...
    侯谭睿因为噬菌体的外壳是蛋白质构成,头部含有DN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做了两组对比的。①组是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即蛋白质外壳具有放射性),②组是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即DNA具有放射性)。因为大肠杆菌比噬菌体重,所以搅拌离心后上清液是噬菌体,沉淀物是被感染的大肠杆菌。①这组实验结果是上清液放射性...

  • 17078164728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结论是: 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多糖等其他...
    侯谭睿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S菌活细菌.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的巧妙之处是把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提纯,分别加入到培养R菌的培养基中,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 17078164728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以及原理?
    侯谭睿发现32P主要集中在宿主菌细胞内。所以噬菌体感染宿主菌细胞时进入细胞内的主要是DNA。原理:噬菌体T2有一个蛋白质的外壳,DNA裹在其中。当噬菌体T2感染大肠杆菌时,它的尾部吸附在菌体上。然后,菌体内形成大量噬菌体,菌体裂解后,释放出几十个乃至几百个与原来感染细菌一样的噬菌体T2。

  • 1707816472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够说明蛋白质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吗?_百度...
    侯谭睿我认为,一方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通过同位素跟踪,我们只能证明在新的噬菌体DNA分子复制和蛋白质外壳的合成与原噬菌体DNA有关系,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另一方面,在以上过程中,原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一直留在细菌外面,没有参与新噬菌体的合成过程.但是我们就因此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是没有说服力的...

  • 17078164728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放射性同位...
    侯谭睿则噬菌体增殖后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增高,B错误;C、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所以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具有放射性子代噬菌体比例低,C错误;D、由于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DNA分子进入了大肠杆菌,所以即使在离心前未充分搅拌,对沉淀放射性也无影响,D正确.故选:D.

  • 17078164728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以及原理?
    侯谭睿原理:噬菌体T2有一个蛋白质的外壳,DNA裹在其中。当噬菌体T2感染大肠杆菌时,它的尾部吸附在菌体上。然后,菌体内形成大量噬菌体,菌体裂解后,释放出几十个乃至几百个与原来感染细菌一样的噬菌体T2。\/iknow-pic.cdn.bcebos.com\/c8177f3e6709c93d6c95af16913df8dcd00054ef"target="_blank"title="...

  • 17078164728赫尔希和蔡斯使用了什么科学方法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侯谭睿利用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