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为仁之本”指的是哪种美德?

来自:5G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谁~

孝悌也者 其为仁之本也
不是指单个的谁,而是指所有孝悌之人,孝即孝顺长辈,悌即和睦兄弟
因为论语里面很多东西都是以家代国,所以在家孝悌,就是最基本的仁

孝为仁之本(上)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这段话的字面意思比较好懂,不用多费口舌。其中心意思是孝为仁之本。这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在许多经典中都有相近的表述:“孝,仁之冕也;”(郭店楚简《唐虞之道》第7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宗明义章》)“孝弟者,仁之祖也。”(《管子·戒篇》)“众之本教曰孝,……仁者仁此者也,礼者履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礼记&S226;祭义》)后来的儒家也都奉这一思想为圭臬,明末儒家朱舜水就说:“圣贤千言万语,无非教人以孝而已。夫岂无他道以言哉?盖以孝之道,大而能周,约而能博,微而能著,积厚而生生不息,足以与天地而无敝也。”(《朱舜水集&S226;孝说》)而在中国民间,最朴素最通俗最深入人心的表达就是:“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可以说,几千年来的中国,从理论到实践,对孝的推崇都无以复加,怎么说都不过分了。那么,在此我们不得不问:什么是孝弟?特别什么是孝?孝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孝会成为仁之本?这些问题我们许多中国人并没有完全弄清楚。《尔雅·释训》的解释是“善事父母为孝”;《说文》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其实,这都是后起的解释。根据学者的最新研究,孝之初始义有二,一为:尊祖敬宗。孝之初始义二为: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为什么孔子如此推崇孝?为什么孝道在中国千年风行至今犹劲?这并不完全由于它是中国人的最高德目,而主要因为其中蕴含了中国人对永生的盼望。中国人认为人的生命就是人从出生到死亡所走过的历程,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中国人对于死后灵魂的存在,只是希望有之但从来没有确信。儒家更是如此,比如荀子,他在谈到祭礼时就说:“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可见,以君子自认的他是不相信死后灵魂存在的,他认为只有小民百姓才会热衷于这类“鬼事”。中国人追求永生之路有二:一是通过子孙的延续,二是通过后代的记忆。冯友兰说:“盖人所生之子孙,即其身体一部之继续存在生活者;故人若有后,即为不死。凡生物皆如此,更无须特别证明。此种不死可名为生物学的不死。再则某人之于某时曾经生于某地,乃宇宙之一固定的事实,无论如何,不能磨灭;盖已有之事,无论何人不能使之再为无有。就此方面说,孔子时代之平常人与孔子同为不可磨灭,其差异只在受人知与不受人知。亦犹现在之人,同样生存,而因其受人知之范围大小而有小大人物之分。然而绝不受人知之人物,吾人亦不能谓其不存在。盖受人知与否,与其人之存在与否固无关系也。就此方面说,则人皆不死。不过此等不死,与生物学的不死性质不同,可名为理想的不死,或不朽。”[1]他又指出,所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三不朽,是对于有这种资格与能力的大人物而言的,而“大多数之人皆平庸无特异之处,不能使社会知而记忆之,可知而记忆之者惟其家族与子孙。特别注重丧祭礼,则人人皆得在其子孙之记忆中得受人知之不朽。此儒家所理论化之丧祭礼所应有之涵义也。”[2]冯友兰先生说的这两点与孝的两个初始意义是相对应的。当然,一般中国人还是觉得血脉的延续、子孙的繁衍比活在记忆中和受后人祭奠更实在更可靠,这也就是孟子要大声疾呼“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原因。早期儒家的诸多表述都同样印证了这一点:“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礼记&S226;祭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S226;开宗明义章》)身体不只是被看为个人自己的,而是被当作父母之遗体,也就是一代代祖先血脉的存留,而后代的子孙又经由这个身体而一代代地延续下去。由祖先及自身至子孙,这是一个连绵不断的生命之链。繁衍后代,就是使这一血脉继续下去。一个要是人没有子嗣,就会使这个连绵不断的生命链条断裂,所以是最大的不孝。中国人认为生命来自于父母与祖先,就是说他们是生命的源头,所以,对父母与祖先的尊重就是对生命的尊重。没有比生命本身更大更重要的了,有了生命才有了一切,生命才是一切的根本。这就是孝弟为仁之本的缘由所在。说得更明白一些:孝是中国人的宗教,父母与祖先是中国人的敬拜对象。这并非我的发现,严复先生早在百年前就有十分深刻的认识:“名为教者,必有事天事神及一切生前死后幽杳难知之事,非如其本义所谓,文行忠信授受传习。故中国儒术,其不得与道、释、回、景并称为教甚明。然则中国固无教乎?曰:有。孝,则中国真教也。百行皆原于此。远之事君则为忠,迩之事长则为悌。充类至义,至于享帝配天;原始要终,至于没宁存顺。盖读《西铭》一篇,而知中国真教,舍孝之一言,固无所属矣。”[3]这些话可谓拨云见日、一语中的。但是,应该指出,儒家并没有真正解决个体生命永生的问题,也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宗教。生命个体是身体与灵魂的统一体,身体之一部分自然可以通过子孙而延续存留,但灵魂是没法存留到子孙身上的,子孙的生命是独立的,他是相对于自己父辈和祖先的另一个灵魂与身体的统一体、另一个完全新的生命。血脉的长存也许可能保证族类生命的延续,但不能保证个体生命之永生。谭嗣同早在百年前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至于父子之名,则真以为天之所合,卷舌而不敢议。不知天合者,泥于体魄之言也,不见灵魂者也。子为天之子,父亦为天之子,父非人所得而袭取也,”(《仁学》)因此,对于实际上有意识有灵魂的生命个体来说,寄托于血脉的长存,只是一种无可奈何选择,一种没有希望的希望

孝顺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不是指单个的谁,而是指所有孝悌之人,孝即孝顺长辈,悌即和睦兄弟。




《论语》中“为仁之本”指的是哪种美德?视频

相关评论:
  • 14728767595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是 孔子认为仁之本是什么
    齐肤轰《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是孝悌,孝悌是仁的一部分,也是仁的根本。孝是指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悌指的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他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

  • 14728767595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是 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是什么
    齐肤轰1、是孝悌。《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是孝悌,孝悌是仁的一部分,也是仁的根本。孝是指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悌指的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他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2、在《论语》中却也同时被毫不含糊地称为“仁之本”,而此“仁之本”中的“仁”甚至也可以或者应该被读...

  • 14728767595为仁之本指什么
    齐肤轰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为仁之本”指的是,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该词语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学而篇》。“为仁之本”出处: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14728767595为仁之本指什么
    齐肤轰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为仁之本原文 为仁之本出自《论语·学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 14728767595在《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什么呢?
    齐肤轰“为仁之本”开宗明义,指出孝悌为推行仁德这一大道的根本。南宋朱熹所编《四书章句集注》收录了程子的注解。程子认为,一旦具备孝悌之心便会顺承父母,因此不会犯上,便能杜绝违背伦理纲常之事。仁德建立在孝悌之心这一基础之上,拓宽了大道的外延。家庭一旦做到了孝悌之心,便能将仁爱之心推及万物...

  • 14728767595论语中认为为人之本的是什么 论语中的为人之本的是指
    齐肤轰《论语》中认为“为人之本”的是孝悌。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其中“仁之本”也被称之为“人之本”,孝,指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悌,指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孔子的“仁”和“礼”是相伴的。所谓的“孝悌”就是实现“仁”和“礼”的媒介。因为孔子要恢复周礼,而周礼则是一种...

  • 14728767595论语中为仁之本指的是哪种美德
    齐肤轰《论语》中“为仁之本”指的是哪种美德?A.忠 B.孝 正确答案:B

  • 14728767595精锐老师留的课后作业,有关国学的:《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是什么...
    齐肤轰意思是: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这就是仁的根本。孝:对父母孝顺;悌:对兄弟友爱。节选自《〈论语〉理读·学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翻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根本...

  • 14728767595为仁之本指的是什么
    齐肤轰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根据查询百度百科信息显示,“为仁之本”指的是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这是孔子哲学思想中的一种观点,认为孝顺父母、顺从兄长是仁的根本。

  • 14728767595《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什么?
    齐肤轰其中心意思是孝为仁之本。这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在许多经典中都有相近的表述:“孝,仁之冕也;”(郭店楚简《唐虞之道》第7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宗明义章》)“孝弟者,仁之祖也。”(《管子·戒篇》)“众之本教曰孝,……仁者仁此者也,礼者履此者也;...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