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怎么的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礼法崩坏,人们丧失尧舜时期的美德
而儒家思想遵循礼法,治国应该效法尧舜,用德化来教育百姓

但是事实上,这一套在当时是行不通的。战时治国方略应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法家被证明在当时是最好的治国学派。有名的像商鞅为秦国立法,奠定了秦国之后200年的昌盛。还有申不害为韩国立法,也让苟延残喘的韩国小小地振兴了一下

所以相比之下,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就很不被人所看重,孔子惶惶如丧家之犬,孟子竟成了魏惠王平时闲聊天的陪客


到了汉朝,天下一统,民众经历了几百年的诸侯割据战争,而如今战争已经结束,应该回归平静生活。一方面内乱既定,帝王若是再对百姓过于严刑峻法,动不动就砍手砍脚,什伍连坐,老百姓必然心生不满,甚至可能会造反抵抗。

另一方面汉朝皇帝也借鉴了暴秦因为过分苛刻的法律导致17年就灭亡,所以决定要提出另一种方法来广施德政,安抚万民。而这些正是儒家所一直大力提倡的。于是汉武帝就命师承儒家的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一路飙升,包括后来科举考试的内容都是大学、中庸、四书五经之类的以儒家文化为主的典籍


以上全是自己的想法,手打的很累。。。给你参考参考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和其他各家思想百花齐放。但是后来各国采纳法家思想,纷纷变法。
秦朝,焚书坑儒,独尊法家思想。
汉朝,自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地位大幅度提升,成为后来中国两千多年的统治思想。

秦朝是以法家思想为政权的统治思想,而汉朝在汉武帝之前以道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加之汉字尚处于雏形,不具备准确表达的功能,正统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
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四书五经的经学也成为了显学。此时,孔子已死三百余年。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形成了新儒家思想。
在汉代的儒家思想普及过程中,很多社会问题得到解决。儒家思想倾向于施用仁政管理国家,政治家们以此为根据,限制土地过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纲五常”,等政策。
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十分强盛,这给封建统治稳定创立了前提。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也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巩固儒家思想,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之所以能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
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改变面目。先秦儒家没有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甚至还遭到了秦始皇毁灭性的打击,这是由先秦儒家初创时自身的理论缺陷导致的。先秦儒学的内容体系充满着浓重的、温柔淳朴的伦理亲情色彩,显得“迂远而阔于事情”。例如,孔子的“仁学”,目的在于通过“正名”恢复“周礼”所代表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所以孔子的思想不会为新兴地主势力所青睐。
孟子的“仁政”说,虽已转到新兴地主势力的立场上,但其“仁政”说是建立在“民为贵”、“君为轻”的基础上的,过分突出了小农利益,因而也不会得到统治者的赞赏。历史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封建国家强盛,儒学随之有了恢复生机的条件。
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弊,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趋势。
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从此以后,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治国模式基本上符合中国古代的国情,成为历代统治阶级奉行不变的治国圭臬。
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认识:西汉前期,封建统治者迫于经济凋弊、民心思治的社会形势,以退为进,奉行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试图达到无为而治。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到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有为政治,统治思想也必然面临新的抉择。
汉兴以来,除黄老之学外,儒家思想也一直比较活跃并有所发展,景武之际的董仲舒便是西汉儒学的代表人物。元光元年(前134年),董仲舒以贤良对策。他在《天人三策》中提出,思想统治,也应遵循“大一统”的“常经通谊”,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因此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从理论上阐明尊崇儒学的思想统治原则,受到汉武帝赏识。随后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从而确立了儒学的统治思想地位。
建元五年(前136年),汉武帝设置儒学五经博士,同时罢免其他诸子博士,把儒学以外的百家之学排斥出官学,史称“抑黜百家,表彰六经”。元朔五年(前124年),汉武帝下诏批董仲舒、公孙弘建议,在长安兴办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青年子弟,从此儒学成为官办学校的主体内容。汉武帝改造选官制度,规定博士弟子成绩优异者可任为郎官,吏有通一艺者可选拔担任重要职务,还打破常规起用布衣儒生公孙弘为丞相。这样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封建政治与儒学密切结合起来,西汉皇帝诏令和廷议中多称引儒家理论,司法过程中以《春秋》义例决狱。汉武帝时遵循儒家思想,举行封禅、改正朔、修郊祀、定历数等重大礼制活动,初步形成儒家政治的历史传统。当时儒道两家学派有个明显的共同趋势就是道家往下层社会发展成民间道教;而儒家则在上层社会发展成了庙堂儒教。
汉武帝这一政策与秦代有很大不同,官学独尊后其它思想学派并未被禁止,所提倡的儒学本身也广泛吸收了法家、阴阳家等各家学说,统一的思想带有一定的综合倾向,因而获得了成功。儒家兴学,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是武帝的创造,在客观上促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各方面,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范式。但从本质上看,这仍是一种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政策。汉武帝运用皇权干预思想学术,抑制了民族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索精神,违悖了思想统一于真理的规律,有明显的消极作用。

秦朝是压制,焚书坑儒,提倡法治
汉初黄老思想 主张无为夹杂儒家治国
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开始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儒学的两千多年正统思想地位确立
这个儒学有新的发展 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和君权神授思想以及三纲五常等等

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秦始皇焚书坑儒
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始王反对,焚书坑儒,而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始皇焚书坑儒,抵制儒家
汉武帝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视频

相关评论:
  • 13473826789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滕涛甘秦朝是以法家思想为政权的统治思想,而汉朝在汉武帝之前以道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加之汉字尚处于雏形,不具备准确表达的功能,正统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 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从此...

  • 13473826789战国,秦汉时期的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滕涛甘纵观先秦、秦汉时期思想文化的衍生流变,其间曾有过四次大的思想整合。其一,荀子以新儒家面目出现,改造儒学,吸纳诸家之说。从荀子的思想内涵看,他总结、揉合的主要是儒法两家的东西,说荀子是一位以儒为宗、儒法合璧的地主阶级思想家,似比较合适。荀子对儒学的改造,表现在他的“天人相分”和“性...

  • 13473826789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怎么的变化
    滕涛甘另一方面汉朝皇帝也借鉴了暴秦因为过分苛刻的法律导致17年就灭亡,所以决定要提出另一种方法来广施德政,安抚万民。而这些正是儒家所一直大力提倡的。于是汉武帝就命师承儒家的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一路飙升,包括后来科举考试的内容都是大学、中庸、四书五经之类...

  • 13473826789如何正确理解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
    滕涛甘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复杂且变迁频繁。在秦朝时期,尽管儒家思想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由于自身的特点无力应付剧烈变化的复杂社会局面,被视作异端并受到其他学派的压制。然而,孔子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大,他的教诲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赞扬。进入汉朝时期后,儒家思想的地位逐渐提升。儒家思想被视为官方意识形态...

  • 13473826789为什么在历史上儒家思想的地位越来越高?
    滕涛甘1.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儒家思想在这个时期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主要是因为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人们对于道德和社会秩序的需求更加迫切,孔子的思想强调了人伦关系、仁爱和礼仪等,成为了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2. 秦汉时期:在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法家思想,儒家思想受到了压制。但是在汉朝,儒家思想得到了...

  • 13473826789概述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地位的演变及其历史原因
    滕涛甘此时的儒家思想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乱世当用重刑,儒家的“仁”政策明显对争霸战争的需求不能满足。所以虽有一定地位,却并没有多少国家使用。秦朝;秦国在商鞅变法下强盛起来,随后吞并六国建立秦朝。在BC221,秦统一六国的事业刚刚完成,就建立什么样的国家体制的问题上发生了一场争论。以丞相王绾为首...

  • 13473826789秦汉时期的5件重大事件
    滕涛甘秦时期:焚书坑儒,车同轨书同文,秦军攻击匈奴 汉时期:开通西域之路,把儒家思想定为治国思想,颁布推恩令

  • 13473826789儒家学说在战国和秦汉时期的不同社会地位是什么?
    滕涛甘战国时期诸侯兼并,儒家学说虽有很大发展,但只是诸子百家之一而已,各国也并不采纳。秦朝崇尚法家,对儒家严厉打击。汉朝原本信仰道家学说,但在董仲舒,汉武帝的努力下儒家学说战胜其他学说,成为官方学说,也就是正统学说,开始统治中国思想界2000年。

  • 13473826789秦汉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过程
    滕涛甘1.秦汉时期统治思想的演变 ① 秦朝采取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 西汉初期,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及“文景之治,”基本上体现了道家的无为思想。③ 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抬头,董仲舒的新儒学达到统治地位,以至于使儒家思想历经发展而 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儒家思想在战国...

  • 13473826789儒家学说在战国和秦汉时期的不同社会地位.
    滕涛甘2·法家思想自商鞅变法以来就成为秦国的绝对主导思想,在秦朝也是如此.因为秦朝绝对推崇法家而打压其他学说,这个时期儒家学说处于受压制的状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焚书坑儒.3·汉朝应分时期.在西汉初期,最受到推崇的学说为无为而治的黄老学派,但西汉初期并没有像秦一样明确地定出一个绝对主导思想,只能说黄老...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