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兰香涧》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PIXIU小品文

  读一篇优美的散文,会让我们心情舒畅美好,犹如走进了一幅画里。随作者描写的山山水水漫步轻赏,心里还会生出许多的遐思和向往来。这种感觉该称作什么呢?身临其境也。那么,听一首曲子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吗?答案是肯定的,古琴曲《兰香涧》便是如此。

              (一)

  《兰香涧》由青年作曲者苏一创作,著名古琴家杨青演奏。一个朋友推荐后,我实在是因为太喜欢它了,竟然一天听了二三十遍,也不觉的烦倦,反觉欢喜无限。听的时候,眼前总是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远处有瀑布从高山而下,在群山环抱的幽谷里,化作一条条小溪跳跃而来。它们先是汇成一片明镜般的湖泊,然后湖水又分成若干小河拾级而去。整个山谷绿树成荫,宁静悠远,白云在天空中浮荡,小鸟在涧水边啾啾婉转。湖水载着蓝天、白云和山林的倒影,轻轻荡漾。雨后天晴,碧空如洗,到处给人以耳目一新、百物生生、悠然和谐的气息。

      涧谷深深,兰花丛丛簇簇、挨挨挤挤。它们与周围的花草比起来格外不同,绿菱细叶素花,显得那么纤丽秀美,又是那么的文静雅致。阵阵轻风吹过,兰花便摇曳起来。空气中除了弥漫着泥土的清香之外,还不时传来一种淡淡的、似有似无、遍寻不着的暗香。它是什么呢?幽兰之香。此谷因而得名“兰香涧”。兰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清逸秀丽,没有娇艳之色,不显张扬之态,只那么低调地生长着,淡雅清香,默默无语,大有诗人王维笔下“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况味。

      这就是琴曲《兰香涧》给我们带来的联想和意境。面对此情此景,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境呢?我试着给曲子添了词:

      曲子有了配词后,一边听一边低声吟唱,顿时有一种心随曲往、身临其境的感觉涌上心头,对曲子营造出的意境也有了更多的体悟。

      置身于幽兰涧谷之中,我们何不坐下来,品一杯清茶,抚一曲桐琴,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当弦律随风在湖面泛起阵阵涟漪时,我们的心灵便似溪流一般,变得十分美好简单、不急不燥、从容自在起来;当天地人、琴心曲,几者完全融在一起时,我想我们的指下便不仅仅是抚风拨水弄云月了,而是在抚弄着一颗放逐山林、感而通慧的心灵,不是吗?

          (二)

      带着这样的一份欣喜,我把曲词发给了一位好友。他生于四川,年龄比我小,但非常有理想和情怀。早年在家乡工作,后来打拼到沿海大城市,又出国升造了几年。回国后,诸事顺心顺意,工作又上了一个台阶。后来,听说他在学古琴,我为他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是人生的八大雅事,而琴为八雅之首。能学琴之人,当属雅中之雅了。

      多年未见,我知道他一切安好,但还是免不了时时忆起从前的往事,还有他待人热情真诚,为人谦和低调的品性。每每想起这位好友,我的脑海里浮出的第一幕就是,他正独坐书房,静心抚琴,琴声四处弥漫,还漫到了窗外……

      印象中,他学弹的第一首曲子是《欵乃》,乐调悠扬清新,很有雅韵。后来我才知道,“欸乃”指的是桨橹之声或渔家号子声。曲子是由柳宗元的古诗《渔翁》而来,“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曲子抒发的是一种托迹渔樵、寄情山水烟霞的情感。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么多年过去,遥想他的琴艺如今肯定上了一个层次。我是一个外行,所以需要把配词首先发给这位好友把把关。

      很快,回信来了。他提醒说可以把最后一句由原来的“琴声幽幽荡吾心”,改为“琴声幽幽涤吾心”。一个“涤”字,实在是妙,让词意顿时活了起来,也符合平仄律,真是画龙点晴、让人敬佩!

      一个人无论走多远,也离不开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因而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云和月,都是我们心中割舍不下的情。其实,每次听《兰香涧》的时候,我都在想着这位好友,遥想他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闲坐蜀地山林,抚琴长吟,身边围坐着儿时的那些伙伴。大家虽不再是青春少年,华发也添了白丝,见面后却依旧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熟悉、那么的纯真,从前的时光仿佛又回到了眼前,此刻的光景怎么能不让人欢心鼓舞呢!

      那么,如何来表达这种美好呢?我想,也许唯有举杯畅饮,抚琴高歌,一醉方休,才是收获这份友情的最好方式。我没有想到,朋友亦有同感,因为他从千里之外送来这样的祝福:“山间,三五好友,沏一壶清茶,抚琴弄诗,最是美妙!”由此看来,好友间是心有灵犀的。

      若问琴曲《兰香涧》的兰在何方?我会毫不含糊地说,我这位朋友就是涧谷中那最美的幽兰。

      后来,我又把词曲发给其他好友。大家都莫不欢喜,极力感谢我推荐了这个曲子。其实,应该感谢的是第一个推荐此曲的朋友。

  一位好友,家乡在北大荒,小时侯受到下乡知青的薰陶,学会了识谱,特意为此曲写了简谱。不到1个小时就出品,真是神来之笔!听音就能写谱,对我来说无异于爬上青天。

      白师兄,同样给出了极为宝贵的修改建议。我的原句是“纵有胸意词也穷,莫若杯杯醉此中。风也琴兮月亦琴,琴声幽幽涤吾心。”师兄说:“因风与水皆有声,无弦琴也,可入耳根,系声尘。然然醉于山水自然,人物一心也,亦可对应下句幽幽。请雅正。”光是看这些建议,便会知道师兄的层次与境界是何其之高。我马上听话,修改为“纵有胸意词也穷,莫若然然醉此中。风也琴兮水亦琴,琴声幽幽涤吾心。”

   其他好友也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此曲的喜爱,有人发来感言,有人朗诵,有人作了随曲吟唱,还有人一大早就听着曲子去散步,觉得心情格外的美好放松……

      一首曲子,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欢乐、鼓舞和思考,真是妙不可言。难怪孔子闻《韶》后,三月而不知肉味!

   再次向作曲者苏一、著名古琴家杨青致以深深的敬意,感谢他们的琴声润物细无声的陪伴,期待他们后面能多出新曲!

                (三)

  借此机会,让我们说说兰花为什么会成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兰文化为何会流传千年而不绝?

  孔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爱兰颂兰之人。相传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10余年,得不到诸侯重用。他自卫返鲁,过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感叹道:“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于是止车,援琴而歌,托兰为辞,自伤不逢时,作《猗兰操》: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有定处。世人阐蔽,不知贤者。年纪迈逝,一身将志。”

  孔子不仅喜欢兰花,而且创作了这首咏兰的琴曲《猗兰操》。琴曲如泣如诉、幽怨悱恻,把孔子胸怀大志,却苦于无法实现的心情抒发的淋漓尽致,而曲中的兰花便是寄托之物。此后,“兰花是王者之香”,就成了品德高尚、谦谦君子的象征,“幽兰蕙质、兰室、空谷幽兰”等词语,均出于孔子的故事,并被后人争相传颂。

  屈原是第二位把兰文化推上高位之人。楚襄王听信奸侫小人之谗言,把忠君爱国的屈原2次流放。他回到家乡归州(今湖北秭归县),常于湘水河畔徘徊忧思,发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感叹,以期有朝一日重新报国。后来,怀王继位,他不听屈原劝告,受邀赴秦结好,中了圈套而被俘,楚亡。随之,屈原也投汨罗江自尽。后人为纪念他,每年的5月5日都要赛龙舟、投棕子喂鱼,以救回屈原,并寄托对他的哀思。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对兰花之喜爱不亚于孔子,他在《离骚》中一再表达对兰花的钦佩之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是他把忠君爱国之志,匡时济世之情,寄予兰花,并把兰作为佩物,保持高洁无染情操的最好誓言;“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虽被流放,但屈原坚持植兰,勤身自勉,朝朝暮暮不曾懈怠;“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行走时也要靠近长满兰椒的地方,以激励自己时时刻刻不忘修身扬德、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余”、“秋兰兮青表,绿叶兮紫茎”,这些名句均被广泛传播,使“兰”成为“君子、德人、美人、佳人”的代称,由此使“兰”离开了它本身的植物特性,成为一种文化的符号。

  如果说孔子和屈原是造就兰文化的始者,那么后代贤士无不以兰为友,观照自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兰文化。提起诗句“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马上会想到东晋诗人陶渊明。他不为三斗米折腰,毅然弃官归里,采菊养兰,“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消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丛。”这种咏兰赞兰之举,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笞和勉励呢?

  李白不无感慨地说:“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这又何尝不是李白以兰自比的显照?

  苏东坡一生坎坷、几度受贬,仍乐观地说:“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卢纶直接把兰花比作君子,“佳人比香草,君子即芳兰”。

  清代郑板桥更是留下了大量兰画、兰诗。“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不仅成为一种人格的象征,而且将人的品格和精神渗透在兰中。这种强烈的象征意味,在文学史、艺术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梅,凌寒傲霜而开,是坚韧不拔的人格象征;竹,修长挺拔,经冬不凋而自成其美,是不亢不卑的人格象征;菊,清丽淡雅,于百花凋后始开,不与群芳争列,故它象征着恬然自处的高尚品格。那么,兰花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从植物情态上说,兰花“其叶铁线长青,其花幽香清远,发乎自然”。气清、色清、神清、韵清,不娇不艳,高洁谦和、清秀脱俗,给人以高洁、清雅的优美形象,这就是兰花的本性;从人格象征意义上说,“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故兰花被喻为花中君子。

      从上面的故事,我们不难想到,琴曲《兰香涧》属于一首抒情言志之曲。它既是对自然的深情赞美,更是对一种高洁脱俗的人格魅力的歌颂与传扬。这就是曲子的意象。

            (四)

      如果您喜欢这个曲子,不妨试着吟唱一番;如果您不知不觉已经陶醉其间,步入“问飞鸟兮何婉转,涧水幽兰已入梦”的境地;如果您心里有无限的感慨又不知道如何表达,只觉得有一种“风也琴兮水亦琴,琴声幽幽涤吾心”的畅快之意,那么您便找到了心琴合一的感觉。

      何为心琴合一?指下弦律和口中之词无一点别扭和滞涩感,完全是发乎于心,顺乎于意,曲随心淌,心随曲往,无以言说,呼之即出,且吟唱出来感觉十分舒服痛快,也许这就是心琴合一之境。

      有一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三国争雄时代,伏龙身怀匡时大志,躬耕于南阳,等待明主多年。后来,他终于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邀,准备出蜀,实现平天下的报负。临行前,诸葛亮的内心满是怅惘,禁不住抚琴慨然长啸:

      茅庐承三顾,促膝纵横论。

      半生遇知己,蜇人感兴深。

      明朝携剑随君去,羽扇纶巾赴征尘。

      龙兮龙兮风云会,

      长啸一声舒怀襟。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

      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

      猿鹤听我再抚琴……

      这种壮志满怀、心琴合一、期待功成圆满后归乡耕作的境界,是何等的入脑入心入骨啊!假如我们就是当时的诸葛先生本人,我想当您在抚琴吟叹、辞别家乡之际,一定是早已泪流满面。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可惜,诸葛亮胸有大略,一生呕心沥血,却遇到了扶不起的阿斗,结果53岁病逝五丈原,给后人留下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

      其实,音乐与文学作品一样,都是言情表志、文化传承的载体。琴曲《兰香涧》如一篇优美的散文一样,释放出来的是一种寄情山水、悠然怅然、仙风道骨之气。

      幽兰品自高,佩兰当为贵。最后,祝愿所有的朋友都能喜兰爱兰,做一个质若蕙兰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也许,这才是琴曲《兰香涧》给我们的最大的人生启迪。

      附: 古琴曲《山水间》

            古琴曲《听云》

            古琴曲《长相思》

            笛曲《春花秋月一场梦》

《兰香涧》:杨青(演奏)、苏一(作曲),收录于《半山听雨》专辑。


古琴曲《兰香涧》视频

相关评论:
  • 19263866574古琴曲《兰香涧》
    冉慧狡答:答案是肯定的,古琴曲《兰香涧》便是如此。 (一) 《兰香涧》由青年作曲者苏一创作,著名古琴家杨青演奏。一个朋友推荐后,我实在是因为太喜欢它了,竟然一天听了二三十遍,也不觉的烦倦,反觉欢喜无限。听的时候,眼前总是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远处有瀑布从高山而下,在群山环抱的幽谷里,化作一条条小溪跳跃而来。它...

  • 19263866574古琴曲《山水间》
    冉慧狡答:一位师弟还发来他的即兴硬笔书法,几日后又满怀深情地写出一篇古风十足的听后感( 读友人作《古琴曲山水间》 ),以表内心之感受。 还有朋友说,已经把它作了车载音乐,一上车就开听。 一首琴曲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鼓舞、幸福与快乐,足见《山水间》是美的、妙的、宁静悠远的,因而也是让人心生怅惘与感怀的。这就...

  • 19263866574向日葵的特点
    冉慧狡答:全素妍的钢琴演奏具有宁静、清澈的特点, 能给大家带来放松、平静的心情。这首《向日葵》是以梦想中绿色世界为前提的花儿主题音乐,漂亮而清澈。其间没有繁重的情感故事,而是充满自然的气息,这清新自然的琴音就像一股清泉涌入心间,非常动听。特有清灵柔美的弦律常让人在听到音乐时,犹如看到一幅恬淡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