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庸的小说这么受人欢迎?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金庸小说在外国受欢迎吗~

  外国人眼中的金庸

  美国畅销小说评论家阿尔蒂尔对英文版《金庸选集》的评论节选。

  金庸先生是一位学者,确切地说,应称为查教授,但在中国等地一直以其十几部畅销小说闻名。他的小说,专门反映中国举世闻名的格斗术的历史。同西方一样,中国的格斗家使用各种各样的兵器,虽然与西方人所使用的兵器不尽相同。然而,从查教授的小说中可以看出一个重要的不同:当不使用兵器的时候,中国的格斗家主要是用手掌,而不是用拳头。不要以为这只是细节上的不同,事实上这是一个深刻的差别,理解这一点,是我们欣赏这些畅销小说的前提。按照现代西方人的理解,越是坚硬和尖锐的东西,越能给人以伤害,因此在格斗当中,拳头比手掌更为优越。采用兵器,也是质地越坚硬、表面越尖锐越好。而查教授所描写的格斗家,不仅在徒手时多采用手掌,并且似乎越是高级的格斗家,越不重视所使用的兵器是否锋利结实,甚至干脆放弃使用兵器。以前从没读过这一类小说的西方读者对此难以理解。事实上,中国的格斗家并不看重通过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物理损伤来伤害对手。这涉及到一个中国独有的贯穿于此类小说中的概念:内力。仅从字面上翻译这个词,对于西方读者的理解并没有多大帮助。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是西方人觉得容易理解的类比,具有同样的神奇效果,并且具有类似的悠久历史,那就是魔法。但他们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内力有如下一些特征:

  1.内力的练习通常对练习者的生理状况有一定的要求。这并不是说体弱的人不能够练习,而是一般而言,他们不容易取得比较大的成功。这比较容易理解,因为这毕竟是格斗。但另一方面,较高的智商对于练习内力往往是有帮助的,却并非总是如此。有时智商较低反而更好,比如《射雕英雄传》和《侠客行》中的男主角。对生理状况的要求有时很极端,例如需要进行阉割手术,或者大脑两半球联系障碍(双手互搏)。

  2.通过自修掌握内力的方法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通常要有一位老师传授,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通过学习远古流传下来的经书的效果要比请教当代的老师更好。遗憾的事,这样的经书很难得到,而且通常不会流传很久。一本在一个时代非常著名的经书,到了另外一个时代便无人提起,显然是失传了。然而也有例外,例如出现于宋代的“独孤九剑”到了明代被人重新提起,然而似乎与宋代的大不相同,疑是托名伪作。

  3.要使内力达到较高的水平,还必须有一些特殊的辅助手段。通常是通过服用特殊的食物(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或者是采用一些辅助器械(比如功能类似电冰箱的床,但绝不耗电)。采用这些手段一般认为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但从实际效果看,极少有失败的例子。

  4.内力像物质或热量那样可以传递,有时甚至可以进行非接触性的传递。这种传递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攻击性的,即通过释放内力伤害对手。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格斗家们喜欢用手掌而不是拳头:因为似乎手掌比拳头更能有效率地释放内力。第二种是赠与性的,通常用于传授、合作性的攻击行为、或者是治疗。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在这些小说中看到的一个奇怪现象,杀人与救人都是用手掌。第三类是偷窃或夺取性的,将别人的内力据为己有。鉴于内力对格斗家们的重要性,这样的做法比吸血鬼更为严重,因此经常是反面人物的行为,如果正面人物偶尔做了,一定要强调不是故意的,虽然有时心中暗自得意。因此我们在小说中看到的关于格斗家们的历史,其实是关于内力的发展的历史。正像中国的一句俗语所说:士兵向水一样流动,兵营却是铁做的(疑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误用--译者),对内力的描述贯穿查教授小说的始终。下面我们可以对这一历史做一个简要地回顾。

  查教授的最早的小说(原文如此,其实是反映历史年代最早的小说--译者),反映的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时代,被孔夫子命名为“春秋”。这时的中国已经有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但查教授仍然在书中刻意描绘了一只白猿,用以暗示内力自从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一直存在。然而从小说中看来,内力发展的高峰是在宋代,结合了来自印度、波斯、东南亚等地的练习方法,成为错综复杂的系统。但到了明代和清代,渐渐地没落了。看来的确如此,因为现在毕竟不知道还有谁以内力著称于世。宋代早期的一个不十分著名的格斗家(游坦之,与大仲马的铁面人类似)便能够掌握少林寺的《易筋经》,而明代的少林寺僧侣领袖却将其视为珍宝,因为起初不愿意用这本经书救人而被认为小气。在清代,可能是历史上最后一个以内力著称的人(归心树)被一群远为平庸的格斗家杀死,暗示着内力的衰落。这一趋势是从明代格斗家对内力作用的怀疑开始的。这时,有一部分格斗家认为内力并不像人们一直认为的那样重要,他们所练习的格斗技术不要求一定要有内力。如同历史上所有的学术问题一样,争论本是好事,然而不幸的是,强调内力的一方被认为品质低下,最终被杀身亡。斗争的结果似乎证实了内力并非如此重要,但事实上却是因为这一时期没有人将内力练习到较高的水平。但这一成见既然形成,以后的情况便越来越糟。到了清代,虽然有人仍想练习内力,并达到了一定水平,但已经完全无法与宋代比较了。

  在清代,一个完全没有内力,只是智商较高,并善于逃脱术的男孩,居然成为全国瞩目的英雄人物,在中国与俄国的对抗中立下大功,并娶了很多妻子。这似乎是那些在历史上拥有许多高深内力的人做梦也想不到的成就。毕竟,世界已经进入火器时代和智力时代,中国虽然发展较慢,也不可避免。上古和中世纪的浪漫传奇和英雄主义不见了,成了过时的古董。然而这一趋势却与当代的潮流更为接近。所以无怪乎大多数中国读者喜欢《鹿鼎记》,连查教授也认为这是他最好的作品。

  然而,除了格斗本身和格斗家们的事迹之外,这些小说还包含了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更多的内容,例如关于宗教。从这些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关于内力和格斗的技巧基本上掌握在一些僧侣手中,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拜火教等等,许多格斗典籍常常与宗教经书混在一起。但这种情形也有变化,到了明代,五个主要的击剑流派之中,倒是有三个与僧侣无关,佛教和道教的僧侣领袖,虽然很有名气,但很少出面,却很乐意在幕后策划,拜火教的领袖也是深居简出,但这时的拜火教已经退化成一个普通团体了,因为没有任何与宗教有关的仪式。

  我下面就将几部主要著作的内容作一简要介绍,以方便读者选择。

  《天龙八部》:探讨了对男女之情的几种看法。本书似乎有三个男主人公,他们后来成为朋友。其中的萧看起来是一个禁欲主义者,而段则与他相反,是个好色之徒(但尊重女性),另外桓觯ㄐ橹瘢┙橛诙 咧 洌 睦镆恢毕虢 泵琅 吹窖矍笆保 志 窒玻 钪粘闪艘桓龉 醯呐 觯 沂且桓雠 陨缤诺牧煨洹K 亲钪斩汲闪擞⑿郏 从沉俗髡叨哉庖晃侍馑 в械目砣萏 取A硗饣褂行矶啻我 巧 梢钥醋魇撬 堑谋渲郑 缍蔚母盖祝 且桓龀沟椎暮蒙 剑 钪粘粤艘恍┛嗤罚荒饺菸 耸乱低耆 辉诤跄信 椋 踔良右岳 茫 獾娇沙艿氖О埽挥翁怪 捎谙忍煲蛩睾秃筇斓拇碳ぃ 闪艘桓鍪芘翱瘢簧倭炙氐纳 铝煨浜罄幢蝗朔⑾钟兴缴 樱 钊绱死唷?nbsp;

  《射雕英雄传》:对人类的智力的作用提出了质疑。书中有五个拥有最强内力的人,骄傲地将他们自己封为五个方向的虚拟君主(原文如此)。但在小说结尾,他们惊奇地发现自己并不比一个略有弱智的青年更强。书中一个似乎是拥有罕见美貌和聪明的女子,最终也被这个青年拥有了。更为微妙的是,这五个虚拟君主中的那个西方君主,后来似乎拥有最强大的内力,但他的智力情况却更糟--成了一个严重的失忆症患者。
  《神雕侠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蒙古兴起之初的畜牧业状况。书中有一个孤独的少女,是一位养蜂专家,但看来这个行业在当时实在不受重视,她的唯一的一个学生--后来成了她的丈夫--并没有学会这门技艺,而是成了一个养雕专家,并因此一举成名。最后这门技艺只好传给了一个无所事事且极富孩子气的百岁老人。当然,他们都是很高级的格斗家,特别是其中的养雕专家后来可以通过吼声指挥许多动物,但其中唯独没有蜜蜂。他的妻子曾经想通过蜜蜂向他传递消息,但他视若无睹。

  《笑傲江湖》:反映了中国古代同性恋者的悲惨遭遇。第一个同性恋者为了保护她的同性恋对象而被杀死。另外两个更加可怜,因为还没有找到同性恋的对象,但作者强烈暗示,他们最终将发展成为与第一位同性恋者一样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最终将成为同性恋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都是自愿通过外科手术放弃男性特征的,但是其中的东方在完成之后几乎放弃了他的事业,而岳和林则认为这才是他们事业的开端。他们在这部小说中并不是唯一进行了这种外科手术的人,还有一个刀手田,后来改名为不可,但他的情况有所不同,他的手术是被人强迫完成的,因此得到了大家的宽容,没遭到另外那三个人的厄运,但他日后是否会成为同性恋者则不得而知。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强烈主张内力的岳,后来成了伪君子的代名词。但在书中,他除了暗杀了两位女性佛教僧侣领袖之外,对别人的危害并不严重;而且这次暗杀并不符合他的目标,因为在后来五派合并的时候,如果一定要选出一位领袖,这两位女性一定会选择他而不是另外一个人。

  《碧血剑》:书中的主人公是内力没落之前的最后代表人物。内力的没落首先表现为精神上的没落,袁本来是一个英雄的儿子,但这一点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痕迹,他从小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长大,对现实一无所知。在离开了他学习的山区之后,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一个明显的证据是,他娶了下山之后认识的第一个女子为妻。一开始,他像一个孩子一样模仿周围的人,比如将自己打扮成一个青年学生,虽然他从未正式上过学。他的行为受到从小接受的道德教育的约束,但内心中却被一个已经过世的狂放男子的事迹所吸引,后来知道这个人刚好是他的岳父,这或许平衡了他由于仓卒订婚所产生的失落心情。然而这种情绪的摇摆使他一事无成,最终流亡海外,直至清代,他的同学归心树被杀死的时候也没有一点消息。

  最受欢迎的当然是杨过,我个有非常喜欢这个人物个性鲜明,独立果断,当然也有缺点,这才最接近常人。相比之下张无忌过于懦弱,郭靖一生过于完美。
  ”一见杨过误终生“可见这个人物受欢迎的程度。

其实很简单的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他的小说本来就很有意思,金庸先生的很多经典小说中塑造的人物都是无法超越的,他能够很好地拿捏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小说中很多人物都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比如豪爽大度的赵敏,深情温婉的黄蓉,智勇双全且专情忠贞的乔峰,清丽而不食人间烟火的小龙女,当然还有还多好多,这些人物总会在有意无意中戳中你内心深处的一个喜爱点。

二是一种情怀,金庸先生的很多小说其实都是有被拍成电视剧的。作为一个90后,表示小时候的娱乐方式并不多,可能每天最大的幸福就是守在电视机前面看定时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在选择很少的情况下,优秀的作品往往让人更难忘记。

还记得小时候总是一边写作业一边抬头看《天龙八部》,不过那时还不太懂得剧情含义,只是单纯觉得段誉很帅。会趁着爸妈不在家的时候,把家里的床单披在身上模仿小龙女和杨过的对话。也会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美女喜欢张无忌。我想小说被拍成电视剧,在很大的程度上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金庸和他的小说,而这些电视剧陪伴着我们长大,所以也会让我们多多少的有一些感触吧。



答案很简单,因为好看。好看这两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细细研究,其实里面大有内涵。金庸武侠小说的受众很广,下至十几岁的学生,上至胡须花白的老人,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不仅要求小说要有很强的可读性,还要符合不同年龄层人群的要求。这对作者的逻辑、文笔和创意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且人物的性格要很分明,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角色都要刻画得很饱满。

就像动画片,虽然孩子很爱看,但是成年人就不爱看了。因为故事太简单,剧情太幼稚了。但是金庸的小说不仅经历了人群的考验,还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从八几年起就开始拍摄他的作品,一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0多年,他的作品依然还在不断地翻拍当中。像《神雕侠侣》,真的是每几年就要翻拍一次。

他的小说除了文笔好,逻辑缜密,如果是有历史背景的,那对于历史的部分也都是经得起推敲的。不像现在的一些书,乱改历史,真当读者都是傻的!



他的作品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其中所缔造的成百上千的人物,各个都是中华民族刻在青春岁月里面的一道不褪色的印记。

为什么如此受人欢迎?细数不过五点。

一、他笔下的江湖让人魂牵梦绕,他江湖下的儿女情长让人肝肠寸断,他的江湖道义品不透道不尽。

读者从金庸先生的作品中读出了一个人人生可以如此悲凉,也读出了一个人人生可以如此伟大。

对于曾经18岁的我,看金庸先生的小说让我知道了原来爱情是这么的执着。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生。

那个小姑娘为了杨过信守心底的誓约,任时光匆匆,衷心去祝福自己所爱,40岁那年,顿悟出家。

我也不知道多少的少男少女为了金庸写过的爱情故事而在被窝里流泪。

二、他将侠客精神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塑造的大侠,都是为国为民的,不同于另一位武侠小说大家古龙,金庸的侠客梦是饱含着家国情怀的《资治通鉴》,使得过去在大家印象中过于在乎个人发展内心世界的娱乐性武侠小说内涵更为深远。

而我们之所以崇尚侠道,完全不仅仅是为了劫富济贫,匡扶正义,甚至也不是期待着侠客能力挽狂澜、拯救乱世。

我们呼唤侠义,不过只是希望在乱世里,从无侠到有侠,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的冉冉升起,而金庸先生笔下的作品给了我们这种挥斥方遒的力道感。

三、他独特的语言风格

金庸先生作品大多运用早期书面白话,古典诗文创作也是信手拈来,用词精当简洁,没有那种很华美的词藻堆砌。

四、笔下人物的多样性

他笔下的人物都是各式各样,而且本身刚正不逾矩之人最后都变成了配角,这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

比如机灵圆滑,身边美女如云的韦小宝,敢走邪教之路的张无忌,孤独不顾世俗偏见的杨过。他们开始可能都是故事里的怪人,连我们刚正的郭靖开始在写的时候也是傻傻的(智商情商双低,啊哈哈),练武功也是领悟力很低,后来如果不是黄蓉在旁边协助,可能也不会有那么大的成就。

五、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铺垫完整性很强

印象特别深的就是,当时郭襄40岁顿悟出家之后成立了峨眉派,收了大弟子就叫做风陵师太,而很多年后,周芷若从她的师傅灭绝师太口中知道了郭师祖的大弟子的名字,心中一阵隐痛。

这些情节的铺垫,在整个故事中可以说奇光异彩,让人又不禁想起有关于郭襄的绝爱故事,有种出来混迟早还是要还的feel



首先,在文学的角度上来说,是因为它的作品将武林的侠肝义胆和文学能够进行巧妙结合。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文学属于高雅的阳春白雪,圣洁高不可攀的存在,而像武侠小说这种则属于下里巴人,不受人待见。金庸的武侠小说,则更像是这两者的一个桥梁,他的作品拉平了高雅文学和通俗文学之间的不对等和差距,一定程度上做到了雅俗共赏。

再者,是他作品中任务的思想形态更生动。金庸的作品形式,虽然是很传统的武侠小说,但是它作品中的人物情怀、思想、性格以及观念,却不仅仅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的小说。他在传统的人物之上,加入了西方现代的思想观念,也融入了西方新型的文学形式,是在传统意义上的一种革新与创新,就如严家炎所说,金庸的小说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在读者享受武侠世界的斑斓时,也能感受高雅文学的熏陶,何乐而不为?

最后,是他自身的自创意识,敢于突破,敢于打破常规。就像《倚天屠龙记》,作品开篇了将近四分之一,男女主角依然没有出现,很多人报以怀疑态度去质疑他,但他就是坚定、坚信读者可以接受。结果也确实如他所料,作品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



金庸的每部小说我都看过,并且都不只一遍两遍,所以我的一点看法也算得上一家之言。
“有华人处,皆有金庸。”这一句话足以,一部小说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流传如此之深之远,是有其深刻本质的。而金庸小说能够在没有被文学盖棺定论的基础上风靡半个世纪,深入到社会的各位阶层,已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金庸小说之所以能如此广泛的被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接受,我个人认为原因至少有如下四个方面:
其一:历史性 金庸的小说不同于以往武侠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他的小说介入了大量的历史东西,既有架空历史背景的故事构思,也有很多很多的历史人物事物景物等,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回归历史的错觉,虽然在对历史的利用上没有三国演义那么明显,但也自成一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架空历史内的小说从古至今都历来被人们所喜爱,无论是三国水浒,还是金庸的小说。就时间而言,人们对历史的兴趣,远远超过对情节的认可。
其二:语言或者叫作文笔。 我个人认为这是金庸小说最成功的地方,也是别的小说很难代替的,就情节而言,我相信金庸的绝对不是最好最曲折最富有想象力的,但只要真正喜欢他小说的人都有这种感觉,看了开头就一直想往下看,但又不是推理小说给人的那种悬念,反正就是想继续往下看。金庸小说给我的这种感觉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我也无法解释清楚这种本质的原因,相信喜欢他小说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只能说是他和别人情节差不多的情况下,在语言包装情节方面比别人做得更成功。这一点,至今无人能给我这种感觉。
第三 人物性格 除了鹿鼎记,甚至也包括鹿鼎记,我读小说的时候都会不知不觉把自己的感情带入主人翁中去,金庸的小说里面塑造的人物性格各种各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点特点:介于理想和现实之间,没有完美的性格,但却是大多数人渴望的。他不像其他的小说把人物性格塑造的太单一也太完美,我想也正是这种残缺与不完美,才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所以有人说金庸的小说其实就是成人的童话。这点我是比较认同的,童话并不代表完美,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写出来的东西,也无法唤醒人们心中的那份感情。一个人如果连感情都放不进去的小说,无论语言与情节有多完美,都不是成功的小说。
其四:对细节中细致入微的描写,想象力分为两种,一种是宏观的,另一种则是微观的,对故事情节对人物构想等等都是属于宏观方面的,这也是一般作家没有太大差距的,我相信就是普通人也和他们没有太大差距,像一个自己理想的人物形象,构思一段曲折一点的故事结构,在大脑中应该对谁都不是太大问题。真正的差距是出在对细节处的想象力上,而金庸小说这方面无疑是做的最好的。那种细致入微的想象总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很真实,虽然是武侠,但在感情上我们首先已经接受了。他也正是通过这些一个又一个传神入微的细节把他笔下的那些人物写活了,我甚至认为为什么电视句那么热衷于金庸小说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因为金庸在他的小说中不仅是剧本编写者,还是导演。他已经用文字先帮人把他的故事导演了一遍,人们看他的东西,几乎马上就可以在脑海中反映那一副副画面来。但同时又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这也就决定了他的小说永远是荧幕取代不了的。
总结:无论我们以什么标准评判,都应该承认金庸小说的确是一个奇迹。历史是最公正的,半个世纪过去了,他的小说并没有在时间里大浪淘沙里被漏出去的,也许在过五十年,金庸的小说会成为一种经典,也许是一部华语世界的安徒生童话,也许是一部中国的唐吉珂的。他的小说绝对不是像博尔赫斯希区柯克那种靠诡异和悬念写进的历史的。是那种可以常读常新,翻开文字就能产生感情的东西,而这种可以让人产生感情共鸣和感情寄托的小说,也不会随着时间而过期。


为什么金庸的小说这么受人欢迎?视频

相关评论:
  • 19775224722金庸作品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弘凤波答:回答:1、金大侠那笔下细腻生动的人物刻画,跌宕的情节,武侠打斗情节的细节描写,美丽的风景,和似水的柔情等等。 2、故事的连续性;例:(《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其实也射雕三部曲,之所以把天龙八部加进来,是因武林最强掌法“降龙十八掌”的传承与背景朝代宋朝年代的...

  • 19775224722金庸小说为什么那么受欢迎?
    弘凤波答:1:故事的人物剧情经典,出现了很多版本要说翻拍次数许最多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非金庸先生写的小说莫属。故事的人物剧情十分经典,从八九十年代一直到现在出现很多耳熟能详的版本。拿“天龙八部”举例子,黄日华版跟胡军版是公认的经典。2:每个人看武侠小说都有武侠梦,天龙八部满足很多人需求什么类型的小...

  • 19775224722为什么人们喜欢看金庸武侠小说?
    弘凤波答:社会背景造就了金庸新派武侠小说受欢迎的可能性 金庸在1955年开始写小说,原意是吸引读者阅读浏览报刊,在那个年代是非常前沿的。社会动荡初定后,百废俱兴。整个国家的社会生产力都十分低下,民众付出的劳动力多,收入少,生活环境条件差。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内心除了政治信仰,亟需跳跃的积极的文化来滋养...

  • 19775224722为什么金庸的小说这么受人欢迎?
    弘凤波答:其实很简单的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他的小说本来就很有意思,金庸先生的很多经典小说中塑造的人物都是无法超越的,他能够很好地拿捏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小说中很多人物都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比如豪爽大度的赵敏,深情温婉的黄蓉,智勇双全且专情忠贞的乔峰,清丽而不食人间烟火的小龙女,当然还有还多好多,这...

  • 19775224722金庸的小说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
    弘凤波答:限于篇幅,我就写三点金庸受欢迎的原因:金庸小说开篇看似平庸,但通过一个或多个角色的行为经历,对剧情的推进到中后期情节起伏跌宕、大气滂沱,让人欲罢不能。有人说过,金庸的小说,翻开任意一页就能情不自禁的看到最后。金庸对剧情和人物的描写几乎登峰造极。金庸搭建了一个完整的武侠体系,当时的...

  • 19775224722金庸小说为什么这般好看?
    弘凤波答:回答:金庸作为武侠小说这一“项目”的“奥运冠军”,其超凡的功力在于他通过浪漫叙事构造的侠谱。武侠小说作为“写梦的文学”本不以写实见长,其人物创造主要来自作者想象和写作传统,写作传统中的程序化因素是另一回事,作者的想象主要偏重寓言化和象征化,它不直接来源于现实。而金庸小说作为一种经典就恰恰在...

  • 19775224722金庸的小说为何如此受欢迎?
    弘凤波答:除了金庸铺设的剧情足够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之外,他笔下的江湖世界宣扬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非常符合当今社会的的“正能量”,让读者们在感受江湖快意恩仇的同时,能够被金庸的“武侠”所感染,做一个仰不愧于天的现代人。加上金庸在刻画人物上有入木三分的文采,他笔下的角色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派...

  • 19775224722为什么金庸的武侠小说会那么受欢迎?
    弘凤波答:金庸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是,人物被巧妙地安排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中,并辅以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兴衰和其他激烈的冲突。大侠用一身武艺救人于水火,楼台会倾。他们从不为钱发愁,似乎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银行供他们使用。然而,完成任务后,英雄们往往乘兴而退,他们靠什么生活?留下一片空虚和寂寞...

  • 19775224722同样是武侠小说,为何只有金庸一直饱受欢迎?
    弘凤波答:显然也不是,这就是金庸的小说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的小说里恶人就是恶人,生来就是恶人,而金先生却对他的人物负责到底。岳不群为什么伪君子呢!如果他不无所不用其极的得到林家剑谱,那么华山派就会亡于他手,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华山派。而我们都讨厌的林平之完全是为了一己私仇,与之无关的人...

  • 19775224722...笑书神侠倚碧鸳,为何金庸一直深受读者欢迎?
    弘凤波答:大家之所以如此喜爱金庸武侠,个人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一 金庸武侠小说让人有代入感 记得美国有一位营销大师曾经说过,厉害的销售员在销售产品的时候,会把顾客带入到情景中。顾客会把自己想象成公主、王子或很厉害的人物,这样才能有购物的欲望。金庸小说就有这种代入感,人们在看其内容的时候,会把自己...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